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84241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杨辉三角与布莱尼兹三角,授课教师:符日仕 授课班级:08电子技术与应用,杨辉:,杭州钱塘人,南宋末年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著作甚多,由他编著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分别是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乘除通变本末三卷、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续古摘奇算法二卷。其中后三种合称为杨辉算法,朝鲜、日本等国均有译本出版,后流传世界。,“杨辉三角”出现在杨辉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此书还说明表内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杨辉指出这个方法出于释锁算书,且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约公元11世纪)已经用过它,这表明国发现在 这个表不晚于11世纪。,二项式(a+b)n展开式的

2、二项式系数,当n依次取1,2,3时,列出的一张表,叫做二项式系数表,因它形如三角形,南宋的杨辉对其有过深入研究,所以我们又称它为杨辉三角(表1),例如:,它的两项的系数是1和1;,它的三项系数依次是1、2、1;,它的四项系数依次1、3、3、1。,什么是杨辉三角?,规律:,(1)杨辉三角的第2K-1行(K是正整数)的各数字之除了两端为1,其余都是偶数。,(2)行数为素数(质数)时,如第2,3,7,11等行,除了两端的1外,行数可以整除其余各数。,(3)计算一下杨辉三角中各行数数学之和,第2行 1+1=21第3行 1+2+1=4=22第4行 1+3+3+1=8=23第5行 1+4+6+4+1=16

3、=24第6行 1+5+10+10+5+1=32=25。第n+1行 Cn0+Cn1+Cn2+Cnr+Cnn-1+Cnn=2n,第n+1行 数字的和为2n,前n行所有数的和为2n-1,它恰好比第n+1的和小2 n小1。,(4)从杨辉三角中一个确定的数的“左(右)肩出发,向右(左)上方作一条和左(右)斜边平行的射线,在这条射线上的各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例如:101234,2013610,,(第4条斜线),根据这一性质,猜想下列数列的前n项和:,111 1(第1条斜线),123,(第2条斜线),136,(第3条斜线),1410,(第r+1条斜线),于是有一般性结论:一般地,在第m条斜线上(从右上到左下)

4、前n个数字的和,等于第 条斜线上的第 个数,1,1,2,3,5,8,13,21,34,此数列an满足,a1=1,a2=1,且 an=an-1+an-2(n3),(5)如图,写出斜线上各行数字的和,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传世之作算术之法),?问题:,杨辉三角与“堆垛术”(三角垛,正方垛,)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堆垛术,2、将圆弹堆成三角垛:底层是每边n的三角形,向上逐层每边少一个圆弹,顶层是一个圆弹,求总数:,1、计算11的1、2、3、次幂,看一看与杨辉三角有 什么有趣的联系?,观察杨辉三角所蕴含的数量关系(表2),(1)表中每个数都是组合数,第n

5、行的第r+1个数是,(2)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上都是数字1,而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字相加,也就是,(3)杨辉三角具有对称性(对称美),即,(4)杨辉三角的第n行是二项式(a+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即,杨辉三角基本性质:,介绍杨辉三角蕴含的基本规律:,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研究中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其特点是单位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由于这个三角形最早是由莱布尼兹作出,所以叫做莱布尼兹单位分数三角形,或简称为莱布尼兹三角形。,根据前五行的规律,可以知道第六行的第三个数是,(1/60),在观察中进行角度的转换,打破常规,从下到上。杨辉三角中,一肩扛两数,是从上到下习惯观察

6、顺序,上行两数的和与下行中间正对数相等;莱布三角形中,一脚踏两数,是自下而上的观察顺序,下行两数的和与上行中间正对数相等.,布莱尼兹三角与杨辉三角有着相似的性质:,(1)第n+1条线上所有数之和等于1/n。即,某些由单位分数组成的无穷级数可以由布莱尼兹三角求得。,如:1/2=1/3+1/12+1/30+1/4=1/5+1/30+1/105+,(2)布莱尼兹三角中每一个数等于其脚下两个数之和。,如:1/2=1/3+1/6 X 1/6=1/12+1/12 X 1/12=1/20+1/30,科学的发现离不开仔细的观察,数学领域中也是如此。著名数学学欧拉曾经说过:“在被称为纯数学的那部分数学中,观察无疑地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