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89307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解读晏绍庆,提 纲,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实施前景,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德国,德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德国物流园区的选址与定位 德国物流园区的分类 德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德国发展概况,1984年开始建设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货运中心。1992年从铁路运输的考虑出发,由当时的联邦铁道部和过去东德的铁路局合作制定了全国的总体规划,在全德境内建设28个物流园区。19

2、95年第二个总体规划出炉,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为39个物流园区,使整个德国形成一个物流网络,但该规划由于德国铁路私有化,已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而最后没有实现。2002年物流园区的规划并入德国交通网络规划。德国物流园区协会对2002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现有33个物流园区,其中28个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处于规划和土地开发阶段,每个物流园区的总面积平均在1.4km2左右。,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选址与定位,德国对物流园区的解读为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货运站场、仓库、加工配送中心等各种物流设施,及众多物流企业的积聚地,提供各类物流实体运作服务、增值服务,以及

3、物流信息系统、通关等公共服务的特定区域。理解: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 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 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德国分类,国际型物流园区:紧靠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与海关监管通道相衔接的大型转运枢纽。(类似上海的洋山港、北京空港等)全国型枢纽型物流园区:是多种运输骨干线网交汇的中转枢纽。(定位面向全国,跨区域)区域组织型物流园区:是跨区域长途运输和城市面上配送体系的组织和转换枢纽。(定位服务区域)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是保障商贸与城市生产的物流园区。(定位服务特定城市),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德国规划,在物流

4、园区的选址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紧邻港口,靠近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中心 内至少有2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联,特别是公铁;(2)交通枢纽中心地带;(3)经济合理性(地价、劳动力);(4)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德国对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有相应的要求,如交通分析、选点分析、总体规划、当地物流企业分析、效益分析,最后对项目提出具体建议。在进行效益分析时,是以物流园区所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角度而非个别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整个地区的国民经济效益、交通状况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市场分析流程,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发展模式,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由州政府、

5、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其资金来源由各级政府直接出资为主,信用贷款和企业投资为补充。州政府提供土地、投资建设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会对公铁联运站等某些设备进行投资。园区管理机构主要采取公益组织管理和有限公司管理两种方式,有限公司管理为主;私营企业参与仓库、加油站、物流设备等的投资和运营。园区的赢利模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通过租赁良好的公共设施获取租金,二是通过提供优良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日本,日本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日本物流园区的选址与定位日本物流园区的分类 日本物流园区的规划 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国内外物流园区的

6、发展概况日本发展概况,物流园区最早以“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的形式出现在日本。日本发展物流园区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964年就开始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政府规划与控制。1969年形成日本全国范围物流体系的宏观规划。1996年颁布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并5年修订一次。在1969年 形成的日本全国范围物流体系宏观规划中,将日本的1道1都2府43县分成8大物流区域,进行区域物流和区域内物流的分类,在各区域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物流园区和全区域的物流网络,再通过干线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区域的物流系统,最后形成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日本现已建成22个大规

7、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0.74平方公里。,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选址与定位,日本政府将物流团地(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是一项社会属性较强的公共设施。物流园区是有效综合物流资源,实行物流现代化作业,减少重复运输,实现设施共享,建立一体化、标准化的中心节点。通过物流园区的高效作业,要达到四方面的整顿效果:(1)通过综合物流园区的整顿,货物的运输量大增,使设施的大型化(车辆等运输、装卸工具)成为可能,有效地提高运送、装载效率;(2)推进装卸机械化,降低装卸费用就成为可能;(3)共同运输,减少重复、交错运输(车站和仓库,或者仓库和仓库间 进行地都市内二次、三次地输送,或者交错运输),有效

8、使用运输 工具,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社会道路占用面积等;(4)建立一体化的输送体系,设置标准化集装箱和托盘的流转基地,把 各地运输公司导入整体运输体系,包括低温冷库、特种仓储设备基地 的设立,实现设施共享,达到生鲜食品、特种商品的运输现代化,进 而促进物价的稳定。,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日本分类,日本将物流系统的布局分成区域内、区域间和国际物流三个部分:区域内物流:主要目标是将企业物流合理化推进到区域物流的合理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是区域内物流的基础节点。区域间物流:区域间的物流改善目的是进行生产场地与物流市场、物流中心的平衡化,输送商品量调整与形式的平衡化。区域间物流网络体系布局的

9、主要依据是:高速公路、铁路干线、近海航运的连接,物流园区设施建设相配套。物流园区设施是由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储、信息设施和金融服务等组成,实现设施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物流:国际物流包括国际间交易、储存、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加工与通关等流程。国际物流主要的布局依据是各类港口(海、陆、空)和依托各类港口而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日本规划,日本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既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运作的优势。总体规划交给了通产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和经济企划厅等5省主务大臣,凡需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的城市,均以本地区的城市规划为

10、原则,决定物流基地的建设地点、数量、规模及功能,报中央主务大臣审批。(1)进行物流系统分类;(2)根据分类进行宏观上的物流规划。如在流通业务市街地的整顿 法律(流市法)中,确定东京、大阪、名古屋等计30个城市为都市物流,并按人口(150-300万人口)、经济总量、运输总量、区域交通条件确定分布物流园区的数量,如东京为5个,大阪3个,名古屋等中等城市各1个,全国共计86个;(3)在园区选址方面,规定以都市外围的高速道路网和铁路网的交叉口为中心的10公里半径范围内为选址地点,以确立其交通优势及其与都市内配送的衔接优势。,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发展模式,日本采用的是“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

11、”的园区发展模式。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决定物流园区的选址、收购土地、将园区内的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以土地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在物流团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协会中曾出资的会员可按照其业务量大小向专业公司承租物流设施,并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低于市场价)。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团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的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这种模式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

12、用。,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中国,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总体现状我国物流园区的分布情况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情况 我国物流园区的投资规模 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方式我国物流园区的标杆模式,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我国总体现状,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情况: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总量为207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50个,占24%;在建的物流园区65个,占3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92个,占45%。,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分布情况,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南部沿

13、海经济区有36个物流园区,占17%;北部沿海经济区有28个物流园区,占14%;东北经济区有21个物流园区,占10%;黄河中游经济区有21个物流园区,占10%;西南经济区有19个物流园区,占9%;长江中游经济区有17个物流园区,占8%;西北经济区有13个物流园区,占6%。,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建设情况,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投资规模,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总投资在10-2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有15个,占16%;总投资在20-3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有14个,占15%;总投资在1亿以下的物流园区有11个,占12%;总投资在30亿以上的物流园区有6个,占7%。,

14、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建设规模,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占地面积在1-2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为22个,占17;占地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数量为19个,占15;占地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下的数量为11个,占8;占地面积在3-5平方公里和10平方公里以上的数量为6个,均占5,占地面积在2-3平方公里的数量为4个,占3。,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开发方式,从1998年中国第一个物流园区盐田平湖物流基地建设开始至今,在物流园区开发上出现或提出了许多种模式,课题组调研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1)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区模式(2)大型

15、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3)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模式,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我国标杆模式,传化物流基地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西北物流园区 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 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标杆模式,传化物流基地定位于“物流平台运营商”,致力于为众多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包括“基础性的物流设施”、“信息交易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的一个综合性营运平台。服务上遵循“基地服务于入驻的第三方企业群,第三方物流企业群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服务链,目前已形成了交易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已有400余家来自省内外的专业运输、仓储、零担

16、、货代等物流企业进驻传化物流基地,已整合30多万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络,辐射范围已到达杭州、嘉兴、绍兴、金华、宁波、湖州等周边地区,服务具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12000多家,并为其降低物流成本40%左右。目前基地已经真正成为服务于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而且,基地作为一个公共性平台的集聚效应还在进一步的发挥与提升中。,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标杆模式,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内第一个实行“保税区和港区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由上海外高桥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合资组建外高桥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一期封关运作面积1.0

17、3平方公里。园区外接沿海铁路和内河航运区,拥有由水路、铁路、跨地区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干道组成的交通网络。该园区属于港区一体化转口贸易型园区,设立了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采用“监管合一”的管理模式,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特殊政策,并建立了集区港联动局域网、进区企业系统网、海关国检监管专用网和公共信息网四网合一的开放式信息系统接口上海电子口岸数据平台。2005年11月,园区与伦敦金属交易所指定的切尔顿咨询公司合作建设中国大陆首家期货实货交割仓库,以实现物流与金融的联动发展。,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标杆模式,上海西北物流园区选址于西北部外环线附近和沪宁、沪嘉高速公路之间

18、,是上海陆路辐射长江三角洲和内陆省份的物流枢纽,是华东、华中、华南各地区向上海扩散、上海对外辐射的交结点和必经之处。园区以“未来岛”开发为标志,以桃浦地区为中心进行开发建设,基本思路是“一个物流基地、三大物流板块”。作为陆路口岸型物流园区,以省际物流集散功能为主,同时提供货运配载、交易、信息服务、仓储(保税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展示等物流服务,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网络,成为省际公路货运和市域货运的集散点、长途大型货车和市内小型专用货车的转运点,最终形成面向长江三角洲,辐射全国的内陆口岸综合物流园区。,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标杆模式,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位于上海临港新城南端,北部与西部分别是轻

19、、重现代装备产业区。园区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全部由企业投资建设,港口局成立管委会指挥管理园区,总投资7亿元,首期封关运作面积7.2平方公里。园区位于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高速路出入口附近。码头岸线长1600米,共5个集装箱泊位,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5.5米,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TEU,实际通过能力将达300万TEU以上。二期工程设立4个泊位、陆域面积0.70平方公里,250万吨TEU。规划至2020年,建成深水泊位30余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0万TEU。借助数字港城的信息库,园区内装备了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开展加工制造、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各类综合物

20、流增值服务。,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标杆模式,上海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主要提供货源组织、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服务和多式联运功能。一期开发建设3.86平方公里,含物流仓储、公共服务等设施,现已启动信息平台建设。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定位为“一个枢纽,四大功能”:一个枢纽是指把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建成亚太地区一流的国际空港物流核心枢纽。四大功能,即国际快递中心功能、国际中转中心功能、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国际贸易及展示功能。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提供的运营数据,年货运量从2002年的63.5万吨上升至2007年的251.15万吨,同比增长14.61%,跃居世界第5位。,物流园区国家标

21、准的制定背景发展需要,物流园区(基地、中心)是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建设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物流园区正在开始发挥集中基础设施,集聚物流资源,集约物流业务的作用,提高了物流运作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同时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要求。,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规范需要,我国物流园区的起步晚、发展快,各类物流园区的规划背景、定位和软硬件水平差别很大,明显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很难满足物流园区的产业积聚和成本集约的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定

22、位不明、物流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十分突出。根据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物流园区及其分类予以界定,对物流园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标准,促进物流园区的规范发展,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为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研制过程,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以2005年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技术标准专项“物流园区评价体系”上海市地方标准研制课题作为研究基础,系统实地调研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区域的近20家物流园区。参考了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的研究成果。借鉴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指标国家标准(GB/T

23、19680-2005)和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320-2004)的研制思路,提出了本标准的初步框架。,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本标准适用范围的调整本标准研制之初的出发点是研制规范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评价标准:一方面作为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标准的拓展,为政府和行业规范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及分类分级评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物流园区的运营商及相关方提供规范运营的“标尺”。标准起草组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发现我国物流园区大多处于“规划与建设期”,为数不多已全面运营的物流园区可提炼成一般规律的经验数据十分匮乏。2007年3月30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

24、京召开“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讨论稿研讨会,标准起草组接受与会专家的建议将物流园区的国家标准应定位为国家主管部门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审批、认定的依据,放弃已初步建立的物流园区评价标准体系。,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标准适用范围的调整“投资强度”评价指标的删弃物流园区分类的考虑物流园区选址的考虑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考虑物流园区非物流用地推荐性指标的考虑,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本标准适用范围的调整定位:推荐性标准。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差别较大,投资主体和运营模式也各有不同,很难对其规划、建设和运营进行统一的规定。基本思路:在尊重我

25、国物流园区当前立项审批、开发、运营模式和现状的前提下,为物流园区规范规划和建设提出基本的、通用要求,并坚持所有规定和要求与国家现有的相关法规及标准相衔接。,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关于物流园区“投资强度”评价指标的删弃理论分析和对国内部分典型的成熟物流园区的实地调研,认为物流园区从某种意义上类似物流产业的开发区。参照国家对产业开发区的有关理论规定提出为保证物流园区对物流产业的引领和聚集功能应对其物流园区“投资强度”有明确的要求。根据已建设和运营的物流园区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额的分析,提出了推荐性指标。2007年7月1213日在昆明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稿的专

26、题交流上,部分专家和一线的企业家提出我国地区差别很大,地价和人力成本差异大不宜对物流园区的投资强度作统一的规定。从2007年月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来看,专家的困惑和意见仍集中在地区地价差别等方面。标准起草工作组经内部研讨决定将此争议较大的指标暂不列入本标准稿中,待以后条件成熟后标准修订版时再考虑。,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关于物流园区分类的考虑自从物流园区引入我国以来,物流园区的类型一直是物流业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目前业内有近10类的分类方法。客观地说,任何物流园区本身的业态都是物流功能的综合和集成,任何分类依据都是从一个侧重面为主来考虑的,这从分类学的角

27、度来说都是科学的。通过调研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发现我国物流园区基本上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规划的,政府主管部门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凭什么规划”,而规划实践中首先考虑按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规划。标准起草工作组坚持按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划分园区类型,并坚持认为这样能体现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现状,也符合分类方法的系统性、可扩张性等原则。2007.10.22 标准(送审稿)审查会 建议将“按依托对象的主导性原则”改为“按依托的物流资源和市场需求特征为主导性原则”。,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关于物流园区选址的考虑德国: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明确规定要

28、求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衔接。日本:以都市外围的高速道路网和铁路网的交叉口为中心的10公里半径范围内为选址地点,以确立其交通优势及其与都市内配送的衔接优势。我国:大多建设在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转换的机场、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地,也有相当比例毗邻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传化物流基地经过实践建议每个物流基地的服务辐射半径应为100公里左右。标准起草工作组充分结合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选址时需要达到“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可以实现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而其它类型的物流园区选址时需要达到“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或毗邻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可以实现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

29、,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关于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考虑德国:2002年德国物流园区协会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现有33个物流园区,每个物流园区总面积平均约1.4km2。日本:自1965年至今已建成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0.74km2。我国:2006年中国物流园区调研中共207个物流园区,其中有45%规模大于1km2。由于我国的产业密度较大,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出现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为满足产业实际需求,实现物流园区的集聚规模效应,同时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规范社会物流系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层结构)的梯级层次发展,标准起草工作组坚持认为将我国物流园区的规模推荐为不小于1

30、平方公里是合理的。,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过程的若干问题,关于物流园区非物流用地推荐性指标的考虑日本:配送型物流园区中非物流用地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0%-30%。我国:国内大多数物流园区中该比例高于2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家标准中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而物流园区缺乏相关规定。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为防止物流用地流失、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在物流园区规划时应优化土地用途结构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物流功能的顺利发挥。考虑到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较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对物流功能和配套的商业交易的需求差异,确定货运服务型和

3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不大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规定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可作为物流园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依据,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实施前景,新规划物流园区的立项审批依据现有物流园区(已立项、已运营、正在建)的规范化依据政府或行业组织认定物流园区的依据现代服务业(物流园区)标准化综合试点示范的重要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运营指标,并在若干年后修订时增加物流园区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物流园区国家标准的框架,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物流

32、园区分类 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物流园区规划的推荐性要求,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内容-范围,规定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作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依据,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内容-分类,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 货运服务型-空港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区-陆港物流园区 生产服务型 商贸服务型 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内容-园区建设基本要求,规划与评审交通规划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规划与评审,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

33、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交通规划要求,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

34、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应建立并与国家现有的建筑标识系统、设施标识系统、机动车路标系统以及步行道标识系统的设计相衔接的园区标识系统。,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环境保护要求,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环境空气应达到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JTJ 231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GB 12348中规定的类标准。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

35、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鼓励入驻企业通过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节能减排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各种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规的规定。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应提供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力设施,根据所属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符合GB 50293和GB 50052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基础设施

36、建设,应遵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供满足入驻企业的供水设施,并编制符合GB 50282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编制符合GB 50318规定要求的排水规划,并与所属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如需建设供热设施,应符合CJJ 34的规定要求;如需建设燃气设施,应符合GB 50028的规定要求。应统一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其消防设施工程应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建设,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各种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敷设,应符合GB 50289的要求。应为相关政府、商务、生活服务机构的进驻提供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信息化设施建设,应建设具有基础通讯设施和信息交换、电子服务等基础信息化设施。应根据需要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功能的信息化设施。,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内容-规划推荐性要求,园区物流强度交通连接方式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规划推荐性指标,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规划推荐性指标,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