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91233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31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概论第六章工序编成搬运管理设备管理.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工序编制 搬运管理 设备管理概要 生产活动是由生产管理系统和物质生产系统构成,这里以物质生产系统为例。工序编制分为按品种编制(生产线编制)和按机能编制(小组编制)两种,均各有利弊。按生产线编制时应计算出周期时间,并利用小组余裕率和编成效率进行评价,为保持生产线平衡可采用作业时间平均化和分配不均衡的做法。搬运管理指有关物体的移动、操作的综合管理,其中提高与搬运有关的机能十分重要。此外,搬运管理的基本合理化对策中排除了提高灵活性、单位生产线系统,易接触、搬运专业化、相关搬运和重新处理等内容。设备管理分成设备使用计划、建设和设备保全三部分。设备保全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的变质损失,基本对策是生

2、产保全。管理特性为信赖性、保全性和经济性。设备变质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多样,对于设备保全来说重要的是查找性能变质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其基础是设备的寿命问题。.工序编制1工序编制的含义 所谓工序编制指工厂实施作业时为能达到更高的生产力,将作业者和机械设备组合在一起编制成物质机构。工序编制确定工作流程组合所依据的基础是通过企业与作业的特性,以及所处工序设计的阶段来确定的各工序作业方法和机械设备等。然而,即使各工序的使用设施和作业方法都按高效率设定,作为整体的工序来说,也并不一定能保证高效率的生产。有机结合各工序和机械设备,并使各作业者具有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编制的物质系统才可能使生产达到高效

3、率。,1)工序编制的目标 工序编制根据生产形态分成按品种编制和按机能编制两种。不论是采用那种编制状态,主要都是以下列的内容为目标进行设计。a.提高作业效率 b.提高品质 c.降低成本 d.简化搬运 e.简化工段管理 f.简化工序管理 g.适应工作变化 h.维护人权2)按品种编制(生产线编制)产品中心的编制,是将作业者和机械设备等按生产工序的顺序进行配置的形式。形式分类上将这称为生产线编制,组织方面称为分品种组织,布局方面称为分品种配置(或按品种布局)。该编制的典制为广义上的流水作业,多为少种多量生产所采用,主要的长处如下所示:a.使作业单纯化,易提高专用机械化 b.减少安装的产品,缩短生产期

4、c.便于早日发现、预防、弥补作业中的延误,使工序管理更加简单 d.减少作业者的间接作业,提高实质上的设备运转率 e.使品质管理易作到全面彻底 f.便于搬运的机械化,减少搬运成本 g.简化作业,易化对作业者的训练3)按机能编制(小组编制)即以设备、机械、作业为中心进行编制的形式。也就是指按照同一种或类似机能的机械设备、专业作业等各工段的机能将作业小组化的过程。这在形式分类上称为小组编制或集体编制,组织方面称为按机能组织,布局方面称为按机能配置(或按机能布局)。该编制多为多种少量生产所采用。主要优点如下所示:,a.对于产品及产量的变化通融性高,即使作业内容和顺序发生 变化了也无须重新配置 b.设备

5、利用率高,同样效果上可降低设备投资额 c.因小组机能相同或类似从而简化了专门管理和监督 d.即使在设备故障、材料不足、缺勤等的情况下也便于继续生产 e.布局上的制约少 f.便于培养出多面熟练工人 注:按机能编制的优点多成为按品种编制的缺点,而按品种编制的长处多成为按机能编制的不足之处。2生产线编制 生产线是在系列化的集团作业中以作业的分工化为前提的形式。特色是生产力高,但是要编制出高效率的生产线并非易事,若编制出不符合生产形态和产品特性、加工特性的生产线,不但耗费资金且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此外,如果在有关设备管理等生产线的各种管理中有所差错,就有可能因为一台设备的故障和一部分零件的次品而导致整

6、条生产线的被迫停止。1)生产线的设定条件 要设定理想的生产线,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空间上的条件:按工序顺序配置作业者及机械设备,产品为单 向流动,无逆流现象出现。此外,要求各工序的间隔符合作业、产品的特性。时间上的条件:均一、稳定化各工序的作业时间。此外,要求 各工序的产品按照符合加工特性的速度发展。通常比较容易满足空间上的条件,而要满足时间上的条件比较困难,所以编制出完全满足两个条件的生产线非常困难。因此,实际编制中,在维持生产线优点的同时也必须平衡这两个条件,生产线的特性就是由这一平衡所产生的。,2)周期时间 周期时间也称为时间节拍,指加工完毕的产品从生产线送出的时间间隔。即生产线的

7、生产速度,是确定生产线生产能力的依据。总之,这一周期时间代表构成生产线各工序中的最长作业时间的周期时间。目标生产量(工作量、负荷)为确定值时,周期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所示:P=T/N P:周期时间(分/个)T:一日的纯工作时间(分)N:一日的目标生产量(完成数量)(个)3)小组余裕率、编制效率 为符合设定的周期时间并要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均一,应对作业进行配置。我们采用图式的周期图来表示该作业分配状态。此时为了以周期时间为基础来配置作业,应使一般最花费时间的工序(第 3 工序)的周期时间和周期时间一致。,在小组作业等场合,为达到作业时间的确定化而对作业进行分配、组合,但事实上也造成了不平衡。表

8、示该生产线平衡状态的主要尺度是小组余裕率(不平衡率)和编制效率(平衡率)。这由图中的空白部分和划线部分的比例来表示。其中小组余裕率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再者,分配与作业时间相对的现有时间多采用以下公式:另外,编制效率用下式表示,生产线的平衡状态可从与小组余裕率相对的设备运转率中看出。注:AG:小组余裕率 EG:编制效率 LT:总需求时间 NT:总作业时间(作业时间与现有时间的合计)(各工序作业时间的合计)4)作业线平衡法 将要素作业按所定的周期时间配置到各工序,均衡各工序的负荷,减少不平衡,这称为作业线平衡。这一作业线平衡的推进方法因情况而异,但基本上如下所示:,AG=,It Nt,=,ntma

9、x-ti ti,n,I=1,作业方法的改善和标准化:通过改善作业方法来缩短作业时间以稳定作业。特别从全工序中选出作业时间长的大工序(首脑工序)和时间极不平衡的工序作为改善对象。作业的机械化(装具类的活用):手工作业的机械化可缩短作业时间,而且,即使只灵活使用简单的装具和测定器械类,也可在附属作业的略化、纯所要时间的缩减、作业的安定化等各方面取得大的效果。作业的分配和组合(要素作业的分配):明确要素作业的顺序关系,并按这顺序进行配置。再者,审核作业时间长的大工序的作业内容,选定可转移给其它工序的要素作业,并使其与作业时间短的小工序合并。作业的并列化:对于不易缩短时间的工序,配置两人以上的作业者(

10、机械两台以上),以实现作业的并列化,即为获得生产线的平衡不拘泥于一人一工序的原则。作业者的适才配置和兼任、互助:配置作业者应考虑各工序作业的质(难易程度)和量(时间)。即将熟练工配置到作业时间长的大工序和不安定的工序中,将不熟练工配置到相反的工序中去以取得平衡。另外,对于超负荷工序实行低负荷作业者和预备人员、班长等的兼任、互助措施。中间库存的利用(储蓄配置):每次作业时间发生变动时,为防止发生下一工序和其它工序的待工,在各工序间设定中间库存(也称为储蓄或缓冲)以进行调整。作业区的扩大(浮动体的设置):因为在通过传送带的流水作业移动大型产品进行加工的场合中,无法设置储备,所以作业时间的变动通过改

11、变作业者的移动距离来配合。象这样在传送带上的工序间移动着的物体称为浮动体。成批传送的采用:作业线编制原则为单个作业单个传送。但若采用成批传送成批作业,随着批量的增大,每批作业时间的不平衡就会缩小。此外,将不同种类产品组合起来构成批量,就能作到每批作业时间的均等化。,3作业流水化的阻碍因素及其基本对策。多种少量生产的流水作业化有许许多多困难必须得以解决。以下要说明的是阻碍作业流水化的原因和其基本的对策。1)产量低的情况 不但各产品的生产数量少,而且稳定的生产量只能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针对这一点,依据产品特性(形状重量等)和加工特性(工序种类、工序系列等)的类似性区分产品,综合极类似的产品,这样就

12、可提高综合产量。2)作业线难以平衡的情况 在使各工序的负荷均一化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增大了小组余裕率。针对这一点,将类似产品组合在一起,采用批量传送、灵活利用中间库存、在流程方法上下工夫等办法以达到平衡。3)作业不稳定的情况 通常因为标准化的不及时造成作业时间不平衡扩大,不良变动发生次数的增多,生产速度也变得不稳定。要处理以上情况可通过促进改善作业和作业的标准化以减少不良变动和稳定作业时间,同时在此基础上配置预备人员或利用中间库存。4)切换频繁发生的情况 由于是多品种少量加工,各工序间的切换频繁发生,流程的中断也增多。这种情况的对策为通过统一切换来统一类似产品、组合产品、改良装具和机械、保留后备

13、设备(预备作业线)并设定适当的产品切换方式(流程方式)。5)工序顺序配置困难的情况,.搬运管理1搬运管理的含义 历来,搬运管理指将物品提供或移动到所要的场所、位置,是被作为生产的辅助功能来考虑的。但是现在提高搬运服务也能提高设备、作业者的运转率以及作业效率。把物品流动全体作为对象进行综合管理,能够使产品增值。1)搬运 在搬运管理中的搬运,并不仅仅是指单纯的物品移动,而是以下两种动作的综合。外在的搬运(可以看见的搬运):是普通认为的搬运,指物 体位置的移动。隐含的搬运(看不见的搬运):指加工过程中对材料和加工 品的取出、放置,从搬运机器的装卸,以及在这前后的整理。后者指从事操纵工作(装卸),对直

14、接操纵工以及各作业者都影响很大,比前者更重要但却容易被忽略掉。总之,搬运管理这一基本概念可被称为物资装(MH:materials handling)。2)搬运管理 指对有关移动、操作原材料、零件、产品以及搬运工具等的一系列内容的合理化,提高其经济性并进行生产性的综合管理活动,对象包括加工、检查、储藏、停留等所有的状态下的工作。过去,这一过程只局限于工厂的内部搬运,现在是包括从供货厂商到工厂、从工厂到客户的输送(transportation)、包装,受房屋建造和设备的制约,将工序按工序顺序甚至直线等距离配置都很困难。该对策不采用勉强的传送带方式而采用合适的中枢系统。,(packaging)、仓库

15、作业(warehousing)的综合性内容。并且,搬运管理还涉及到更多方面的物资管理和物资流通。2搬运合理化 搬运合理化是需要各部门、各工段、各工序之间通过密切的合作来进行的,并非一个部门就可解决的。这样,应从工段内部的改善向工段全体的改善发展,并与外部相结合,扩大其适用范围,提高包括相关机能在内的合理化效果。以下说明改善和设计的基本方案:1)提高灵活性 内部搬运等一般操纵工作比移动工作更费时费力。总之,因为潜在的搬运比外在的搬运更多,削减操纵工作就成为合理化的第一步。操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物体放置的方法所造成的,因此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提高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指将放置的物品搬至下一位置的麻烦(手

16、续)程度,即将物品取出的容易程度。下表格是将该程度定量,称为灵活定量。从表中可看出“零散放置”在平台上时,要搬动需花费四次中间过程,灵活定量为0。相反,放置在传送带上向下一工序“移动着的”物品,搬动的中间过程为0,灵活定量为4。改善、设计搬运时,使物品处在灵活定量高、易被移动的状态下十分重要。,【灵活定量】,区 分 手续说明,手续种类,归整,垒起,搬起,搬移,所需手续次数,不必要手续数,灵活定量,散置(放在 归整、垒起、搬起 要 要 要 要 4 0 0平台上等)搬移装箱(箱、垒起、搬起、搬移 否 要 要 要 3 1 1集装箱等)(归整)垫板(网箱、搬起、搬移(归整)否 否 要 要 2 2 2滑

17、动垫木等)车上(车辆、搬移(也可不必搬 否 否 否 要 1 3 3台车上等)起)移动中(移 无需动的传送带(不移动就可传送 否 否 否 否 0 4 4上等)下去),2)单位、路线、系统化 为使搬运合理化,将散置物品和小件物品归至在一起,或是将包装形统一到一定的大小、单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散置物和小件物的单位化提高了灵活性,这样进行分批搬运也就可以减少搬运次数。另外,使用统一的包装形,使搬运机器和方法标准化能提高装卸效率。这样,物品的整理和储藏也就简单化了。将物品装在网箱和滑动垫木上,用自动搬运车、卡车等升降车进行操作,易提高搬运的速度,节约空间,使系统具有网箱性质。这是“单位、线路、系统”的

18、典型方法,在个别搬运中被广泛采用。,3)传递方便 所谓传递方便,指在某些作业位置上无须移动,就能很容易地伸手够到作业点等。各作业者之间的配置是指从传递方便(下 一作业者能轻轻松松取到放置的物品)到与传递方便有关的内容,是工段中搬运的基础。为此必须对以下几项进行审核:作业者的定位化 作业空间的适当化 材料位置、方向、高度的适当化 机械与作业者方向的适当化 各作业空间的共用化和工序的紧密化4)搬运的专业化 搬运的改善不仅仅是直接劳力的节约,还必须考虑到如何提高直接操作工和工作机械等的运转率。这样就需要为减少直接操作工的搬运而推行搬运专业化,完成这一变化可望收到如下的效果。提高直接操作工和机械的运转

19、率(减少因搬运而导致的缺 勤)有效使用搬运机器(机械化的促进)作业准备(切换准备)的加速 减少半成品(促进工序间的搬运)简化工序管理和仓库管理 在多种少量生产的工段中,进一步将搬运和票据制度、工序管理和仓库管理的事务制度相结合,使现物管理和进度管理的方面得以改善。,另外,搬运的专业化在公司内可以采用“搬运时刻表”等计划搬运方式,在公司外有效率的配车计划是可行的,能削减搬运工时。.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含义 近代的工厂经营中,设施、机械设备、装具、搬运工具等设备(plant)左右着生产力和盈利程度。即产品的质、量、成本、作业效率、作业环境等的情况,随设备的适当与否而变化,其投资额和维持费用对企业经

20、营影响很大。因此各企业积极地、有组织地进行设备的计划、维持和改善等各项活动,这些称为设备管理。而这一设备管理狭义上指“设备保全”,广义上指“从设备计划到设备保全的综合管理”。1)设备保全目的 所谓设备保全指消除设备变质、性能降低、故障中断等的状态而进行调整和修复的活动。2)生产保全 生产保全(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设备保全的基本方案。指在设备寿命中降低设备整体的成本,维持运转的费用和设备变质损失的合计。这样,必须从图示的生产保全方法中选择出效率最高的、最经济的方法,以提高生产力,朝着最经济的保全方向发展。,生产保全方案,目的,生产保全,最经济保全PM:Produ

21、ctive Maintenance,手段,预防保全,事后保全,改良保全,保全预防,适用于赢利设备PM:Preventive Maintenance,损坏之后的修理适用于特别设备BM:Breakdown Maintenance,设备本身的质量改善CM:Corrective Maintenance,新设备的PM设计MP:Maintenance Prevention,3)设备的管理特性 设备保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具体地说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来防止设备故障,缩短因故障的中断时间。换言之,即利用下列三方面的特性进行设备管理,提高生产力。信赖性:即“无故障、可信赖”。设备若无故障,就可按计划顺 利生产

22、,品质稳定,交货期得以确保,也无须故障的修理费用。保全性:即“易保全”。随着设备的高度化、复杂化,确保信赖 性十分困难,因此出现故障时,在短时间内修复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性:即使提高了信赖性和保全性,但若生产成本高也无法 提 高生产力,因此必须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降低综合成本。以下是这一系列管理特性最基本的判断标准。2设备效率的管理指标 设备损失应根据损失特征进行区分,分别使用不同的管理指标,作业时应在计划时间即负荷时间的基础上考虑管理指标。,信赖性:故障程度=,故障次数 单位运转时间,保全性:故障强度率=,故障中止时间 单位运转时间,经济性:单位产品的保全费=,保全费总额 产量,与设备损失的内容

23、相应有如下管理指标:设备损失的内容和管理指标的关系,设备综合效率=时间运转率性能运转率良品率,负荷时间,运转时间,停机损失,纯运转时间,速度损失,价值运转时间,不良损失,1 故障,2 切换 准备、调整,3 空转、临时设备停止,4 速度,5 加工不良,6 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时间运转率,性能运转率,良品率,时间运转率=,负荷时间-停止时间 负荷时间,性能运转率=,周期时间产量 运转时间,=纯运转时间速度运转率,纯运转率=,实际周期时间产量 运转时间,(根据空转、短时设备停止来判断持续性的程度),速度运转率=,理论周期时间 实际周期时间(判断缓慢下降的情况),良品率=,投入数量-不良数量 投入数量,设备综合效率=时间运转率性能运转率良品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