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532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前讨论,在社会加速转型期,应当如何处理文化各部分的协调问题?,2010-11-15,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社会角色扮演,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Case Study 4,Danny The Dog,狼犬丹尼,1、社会化的定义,(1)狭义的社会化研究,生物人,社会人,社会化被认为是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2)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其一: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

2、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个体概念的泛化。人们在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改变个体概念内涵的倾向,即人们现在对个体概念的使用和理解,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有社会意义的群体和社会单元,像一代人、一个文化群落、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文化传统,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单元。,(3)社会化的三种理解角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从个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

3、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初级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Case Study,列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家庭,像国家一样,被认为将消失。而它的包括抚养孩

4、子在内的主要功能普遍的的被交给社会。,当列宁1919年掌权时,旨在减少传统家庭的计划采取了削减传统家庭重要性的形式来达到目的,包括了建社区幼儿园和食堂。到20世纪20年代末,教育界人士正在讨论实现这些想法的方式。苏联的人民教育委员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写道: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废除家庭,将妇女从照看孩子中解脱出来。强制性地将孩子与他们的父母分开是白痴的行为。但是,在我们的公共家庭里,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组织完善的住所,它们与成人住所以一条有暖气的走廊连起来,父母出于自愿决定是否把孩子们送进这些住所,在那儿他们将由受过教育学和医学专门训练的人员监督管理。毫无疑问,术语“我的父母”、“我们的孩子”逐渐不再

5、使用,而被这样的概念如“老人”、“成年人”、“孩子”和“婴JL”代替。,当苏联减少家庭的努力失败时,国家却成功地获得了对孩子培训的极大控制。担任纽约时报苏联分杜总编辑三年时间的赫德里克史密斯,描述了孩子们是怎样被灌输信条的(1976)。在两岁或三岁时,他们就在唱有关列宁的爱国歌曲,这首歌把列宁描绘成“一直以来最完美的人”一位结合了乔治华盛顿、圣诞老人和耶稣优点的人物。,同他们的阅读材料也同样充满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于是,例如,当美国的初级读物把孩子介绍给迪克和简时,苏联的读者则开始共产主义的一课:“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孩子们感到幸福的第一个国度。”政治教导的主要目标是产生集体主义

6、道德观一个人不会认为他自己是脱离社会的。所以,在苏联,孩子的个性不被鼓励。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犯的最大错误是显得与众不同。从孩子的艺术作品中,史密斯和许多其他的西方访客看到了施加巨大压力迫使服从的证据,他们称所有的作品看起来都相似。,(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大量的发生在青年时期。,教育实习,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Case St

7、udy,大学新生角色转变不良的表现,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缺乏职业准备,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习目的不明确,思考,如何促进大学新生角色转变?,(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初级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也被称为继续社会化。,是这个世界变化了?还是我?,(4)逆向期社会化,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

8、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

9、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而为什么猪、狗、牛、羊等动物不能呢?这说明,社会化需

10、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另一方面,那些“狼孩”、“猪孩”和“熊孩”,具备了人类的生物条件,为什么却像动物一样爬行和嚎叫,而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呢?,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语言能力,人类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现,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人类只有借助于口头、书面、形体等语言形式。才能彼此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语言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靠语言来传达和接受的,人能够借助语言来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规范和社会技

11、能,通过语言广泛地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迅速扩展自己的信息量。另外,人们的大量的社会互动凭借语言来实现,人们借助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要求,同时也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没有这种社会互动,个体的社会化是难以完成的。,(2)思维能力,人的大脑及高级神经系统使人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外部世界的特殊思维活动能力,其中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正是运用了特有的思维能力,才能对所接受的各种有关外部事物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并根据社会活动的需要,随时提取这些信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理性思维对周围事物做出事实判

12、断和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种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要求,确立起自己的角色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3)学习能力,(1)人凭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迅速、正确和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所处社会环境的意义,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2)人在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事物的同时,能迅速根据所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确立起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3)人类意识活动中的意志能力,可以使人主动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使个体的社会化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一方面,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一出生就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他

13、人发生社会交往活动,不能不接受周围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长时间的耳懦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特定的风俗,养成与所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儿童与其抚养人或监护人之间的这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使得儿童倾向于把所依赖的人看做是一种权威的形象而对他们怀有依恋、敬爱和畏惧的感情;父母或抚养人作为儿童心目中这样的权威,对于个体早期社会化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权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导致儿童绝对的服从,对儿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制约作用。,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1)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

14、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其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再次,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2)学校,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如果说家庭里的社会化是以一种耳儒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实现的,那么学校中的社会化则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学校受社会的委托,负责年青一代的社会化工作,帮助他们学会特定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学校的社会化具有系统性,它一方面传

15、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个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里,儿童第一次面对校长、老师等社会权威,要遵守那些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儿童不再像在家庭中那样被视为宠儿,而要在更大的群体中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员去努力培养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合作性和独立性,学会参照他人的评价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3)同龄群体,首先,在同龄群体中的大多数活动不是由某种权威事先为他安排好的,他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

16、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这种活动可以使儿童大大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由于在同龄群体中个体可以摆脱像家庭或学校环境中的那些社会权威的约束,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个体某些朦胧的感受在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中发生共鸣,而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4)工作单位,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要在工作单位的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等等,个人在工作单位中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

17、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能力、品格、气质、性格等。因此,工作单位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一个人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单位,意味着他开始真正地走入社会,他在家庭和学校中所受的社会化训练能否使他适应这个社会,需要在工作单位这一社会生活环境中加以检验。人们会在工作单位中发现许多书本上没有或与书本上不相符合的文化因素,这些新的因素甚至会冲击和威胁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这种新的社会环境必然促使个人开始一轮新的社会化活动,调整和发展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达到真正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5)大众传播媒介,所谓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报纸杂志特别是电视上的商品广告,实际上在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电视和电影中所描写的生活历程和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常被年轻人当做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和直接模仿的对象。甚至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是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