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991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管员必读第三章.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一项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网络结构,还要考虑各种其他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如电话、消防、报警等)、不同传输介质的电气性能。不过,本章仅就综合布线中与以太网有关的部分进行了综合介绍,对具体的综合布线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不做具体介绍。如有需要,请参见网络工程师必读系列的网络工程师必读综合布线一书。本章重点综合布线系统构成ANSI/EIA/TIA-568标准中的打线方法双绞线的主要测试指标六类线、七类线与常见的超五类线的区别及主要优势综合布线的主要注意事项各布线子系统的布线要点双绞线和信息模块的制作方法,3.1 综合布线系统基础,建筑物综合

2、布线系统(SCS)是一种在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综合数据传输的网络系统。但它不限于计算机网络的布线,它是把建筑物内部的话音交换、计算机网络及其他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3.1.1 综合布线的定义、特点与范围 1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综合性和兼容性好灵活性和适应性强便于扩建和维护管理经济合理2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一般有两种范围,即:单幢建筑和建筑群体。单幢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范围一般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管槽系统、电缆竖井、专用房间(如设备间

3、等)和通信缆线及连接硬件等。建筑群体因建筑幢数不一和规模不同,有时可能扩大成为街坊式的范围(如高校校园网和小区宽带网等)。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场合和服务对象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商业贸易类型、综合办公类型、交通运输类型、新闻机构类型和其他重要建筑类型。此外,军事基地和重要部门(如安全部门等)的建筑及高级住宅小区等也需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3.1.2 综合布线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中兴建新式大型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和监视,以便于运

4、行操作和维护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高层房屋建筑服务功能的增加和客观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推出了现在所说的综合布线系统。这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引入我国。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诞生了,它是对美国哈特福特市的一座大楼进行改造而成的。,1985年初计算机工业协会(CCIA)提出对大楼综合布线标准化的倡仪,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1991年7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和美国电信工业协会联合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组成的TIA TR 41.8.1工作组推

5、出了第一部综合布线系统标准ANSI/EIA/TIA-568(即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同时与布线通道和空间、管理、电缆性能及连接硬件性能等有关的相关标准也同时推出。1995年底,EIA/TIA-568标准正式更新为EIA/TIA-568A,这里的A代表第一个修订版。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TIA-568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另一个综合布线系统标准ISO/IEC 11801。2001年3月,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正式发布了ANSI/EIA/TIA-568B 标准。2002年,ISO发布了它的11801的第二个版本:ISO/IEC IS 11801:2002。在这一标

6、准中采用的布线通道最低要求是超五类双绞线电缆。以上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3.1.3 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对布线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组织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美国通信工程协会(TIA)和美国电子工程协会(EIA)。具体参见书中介绍。3.1.4 综合布线标准 目前,各国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较多,其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中所遵循的基本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标准ANSI/EIA/TIA-568B:2001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另一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SO/IEC11

7、801:2002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综合布线。但这两种标准有极为明显的差别,如从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来看,美国标准把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6个独立的子系统。国际标准则将其划分为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3部分,并,规定工作区布线为非永久性部分。我国采用的国际和国内综合布线标准主要有:EIA/TIA-568B: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ISO/IEC11801: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综合布线、EIA/TIA-569:电信通道和空间的商业大楼标准(CSA T530);EIA/TIA-570:住宅

8、和N型商业电信布线标准(CSA T525);EIA/TIA-606:商业大楼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标准(CSA T528);EIA/TIA-607:商业大楼接地连接要求(CSA T527);ANSI/IEEE 802.5-1989:令牌环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YD/T 926.1-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 926.2-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

9、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3-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 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CECS119:2000: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3.1.5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通信插座、插座板、线槽和管道等。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和光纤,在我国主要采用无屏蔽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的方法。根据美国的ANSI/EIA/TIA-568A和ANSI/EIA/TIA-568B.1标准,五类线(包括超五类线)综合布线系统包括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

10、cation SubSystem)、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干线子系统(Riser SubSystem)、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各子系统在整个布线系统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3.1.6 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智能大厦一般包括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保安自动化系统等。它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它

11、们内在联系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建议今后应以3A智能化建筑提法为宜。,作为智能化建

12、筑中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不应将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但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要看到它们是不同类型和工程性质的建设项目。它们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关系都极为密切。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智能化效能综合布线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以上具体联系参见书中介绍。,3.2 双绞线布线标准,双绞线(Twisted Pairwire,TP)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

13、。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也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nshilded Twisted Pair,UTP)和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两种。屏蔽双绞线在线径上要明显精过非屏蔽双绞线,而且由于它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所以也具有较好的电气性能。但由于屏蔽双绞线的价格较非屏蔽双绞线贵,且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对于普通的企业局域网来说影响不大,可以接受,甚至说很难察觉,所以在企业局域网组建中所采用的通常是非屏蔽双绞线。但七类双绞线除外,因为它要实现全双工10Gbit/s速

14、率传输,所以只能采用屏蔽双绞线,而没有非屏蔽的七类双绞线。六类双绞线通常也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线。,3.2.1 双绞线布线标准概述,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家综合布线组织如下: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TIA(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电信工业联合会)EIA(Engineering Institute Association,工程技术协会)目前,在北美,乃至全球,在双绞线标准中应用最广的是ANSI/EIA/TIA-568A和ANSI/EIA/TIA-568B。这两个标准最主

15、要的不同就是芯线序列的不同,如下图所示。下面是这个标准中规定的各双绞线类型的一些简单说明。一类线是ANSI/EIA/TIA-568A标准中最原始的非屏蔽双绞铜线电缆,但它开发之初的目的不是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而是用于电话语音通信。二类线是ANSI/EIA/TIA-568A和ISO 2类/A级标准中第一个可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频,率为1MHz,传输速率达4Mbit/s。主要用于旧的令牌网。三类线是ANSI/EIA/TIA-568A和ISO 3类/B级标准中专用于l0Base-T以太网络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频率为16MHz,传输速度可达l0Mbit/s。四类线是A

16、NSI/EIA/TIA-568A和ISO 4类/C级标准中用于令牌环网络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频率为20MHz,传输速度达16Mbit/s。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五类线是ANSI/EIA/TIA-568A和ISO 5类/D级标准中用于运行CDDI(CDDI是基于双绞铜线的FDDI网络)和快速以太网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频率为100MHz,传输速度达l00Mbit/s。,超五类线是ANSI/EIA/TIA-568B.1和ISO 5类/D级标准中用于运行快速以太网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传输频率也为100MHz,传输速度也可达到100Mbit/s。与五类线

17、缆相比,超五类在近端串扰、串扰总和、衰减和信噪比4个主要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六类线是ANSI/EIA/TIA-568B.2和ISO 6类/E级标准中规定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它也主要应用于百兆位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中。因为它的传输频率可达200MHz 250MHz,是超五类线带宽的2倍,最大速度可达到1000Mbit/s,满足千兆位以太网需求。超六类线是六类线的改进版,也是ANSI/EIA/TIA-568B.2和ISO 6类/E级标准中规定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主要应用于千兆位网络中。传输频率方面与六类线一样,也是200MHz 250MHz,最大传输速度也可达到1000Mbit/s,

18、只是在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有较大改善。七类线是ISO 7类/F级标准中最新的一种双绞线,它主要为了适应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它不再是一种非屏蔽双绞线了,而是一种屏蔽双绞线,所以它的传输频率至少可达500MHz,是六线和超六类线的2倍以上,传输速率可达10Gbit/s。,3.2.2 双绞线的主要测试指标,在双绞线布线标准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指标有:衰减(Attenuation)、近端串扰(NEXT)、直流电阻、特性阻抗、衰减串扰比(ACR)、电缆特性(SNR)、传播时延(T)、线对间传播时延差、回波损耗(RL)和链路脉冲噪声电平等。具体指标说明参见书中介绍。3.2.3 超五类双绞线 超

19、五类双绞线标准是于1999年正式发布的。与五类双绞线一样,它也有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但在企业局域网组建中基本都是采用廉价的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与普通的五类UTP比较,在近端串扰、串扰总和、衰减和信噪比4个主要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具体性能指标参见书中介绍。,3.2.4 六类双绞线,自2001年开始经过10个版本的修改后,2002年6月,ANSI/EIA/TIA568-B铜缆双绞线六类线标准正式出台。这个分类标准将成为EIA/TIA-568B标准的附录,它被正式命名为EIA/TIA-568B.2-1。1六类线标准简介 ANSI/EIA/TIA568-B标准由ANS

20、I/EIA/TIA568-A演变而来。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新的六类布线国际标准在许多方面做了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六类性能的测试频率最终确定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这个标准还同时对线缆和连接的匹配提出了建议。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

21、在以前的布线测试中有基本链路(TIA)、永久链路(ISO)和信道模型(TIA/ISO)。在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从而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2六类双绞线 六类、超六类双绞线与五类、超五类线在外观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4对8芯电缆,但六类和超六类双绞线要稍粗些。同样,六类双绞线也有屏蔽与非屏蔽两类。与五类线系统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在新标准中增加了电信布线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在性能测试方面增加了“插入损耗”项目,用来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用“永久链路”替代五类线系统中的“基本链路”。在

22、测试参数方面,新增“传播延时”和“传播延时差”,前者表示传播信号延长时间,后者表示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发送信号延时差的尺度。3六类线标准所带来的好处 六类布线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用户可以大大减少在网络设备端的投资,包括网卡和交换机等。而且六类布线不只是提供了新的网络应用平台,还提升了数字话音和视频应用到桌面的服务质量。六类线用1对线实现500Mbit/s,每根线上承担250Mbit/s,而它的频率可达到250MHz,这样在1Hz上产生1位便足够使用了,因此编码方式比较简单。另外,带宽由五类、超五类的100MHz提高到250MHz,带宽资源一下提高了2.5倍,为将来的高速数据传输预留了广阔的带宽资源。

23、同时新标准保证系统的向下兼容性和相互兼容性,而且保证了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混合使用。还有,六类线的布线性能指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衰减、近端串扰、综合近端串扰、远端串扰、综合等效远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布线系统性能上已大大优于超五类布线系统。,3.2.5 七类线标准,七类线标准是一套在100双绞线上支持最高600MHz带宽传输的布线标准,1997年9月,ISO/IEC正式确定七类/F级布线标准的研发。但正式标准至今仍未发布。1.七类线标准基础 与四类、五类、超五类和六类相比,七类具有更高的传输带宽,至少为600MHz。不仅如此,七类布线系统与以前的布线系统不同,采用的

24、不再是廉价的非屏蔽双绞线,而是采用双屏蔽的双绞线。在网络接口上也有较大变化,开始制订七类标准时,共有8种连接口被提议,其中两种为RJ形式,6种为非RJ形式。在1999年1月,ISO技术委员会决定选择一种RJ和一种非RJ型的接口做进一步的研究。在2001年8月的ISO/IEC JTC 1/SC 25/WG3工作组会议上,ISO组织再次确认七类标准分为RJ型接口及非RJ型接口,两种模式。其中,RJ型接口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被IEC SC488 组织审查和研究中。2002年7月30日,西蒙公司开发的TERA七类连接件被正式选为非RJ型七类标准工业接口的标准模式。TERA连接件的传输带宽高达1.2GHz,

25、超过目前正在制定中的600MHz七类标准传输带宽,可同时支持语音、高速网络、CATV等视频应用。非RJ型七类布线技术完全打破了传统的8芯模块化RJ 型接口设计,从RJ型接口的限制脱离了出来,不仅使七类的传输带宽达到1.2GHz,还开创了全新的1、2、4对的模块化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满足线对和线对隔离、紧凑、高可靠、安装便捷的接口形式。例如,由于TERA的紧凑性设计及1、2、4对的模块化多种连接插头,一个单独的七类信道(4对线)可以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宽带视频多媒体等混合应用,这使得在同一插座内可以管理多种应用,减少了以前必需的光纤、同轴、双绞线缆需求,从而降低了高速局域网设备的成本。2.七类线

26、的主要优势 与现行的超五类、六类双绞布线系统相比,七类布线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至少600MHz的传输带宽;节约成本和应用广泛。具体优势参见书中介绍。,3.2.6 主要的双绞线品牌,双绞线作为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传输介质,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于水平布线。目前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中,也有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六类线以上),它提供的传输速度可高达1 000Mbps,不仅可用于数据传输,还可以用于语音和多媒体传输。目前主流应用的一些双绞网线品牌包括:安普(AMP)、西蒙(Siemon)、朗讯(Lucent)、丽特(NORDX/CDT)和IBM等。这些品牌双绞线特性参见书中介绍。,3.2.

27、7 RJ-45水晶头,“水晶头”就是我们网络中常用的术语“RJ-45”插头。双绞线的两端必须都安装RJ-45插头,以便插在以太网卡、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等以太网设备的RJ-45接口上。下面的左图所示的是单个的水晶头图示,右图为一段做好网线的水晶头。,水晶头虽小,但在网络中却很重要,在许多网络故障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水晶头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如网络时断时续、网络连接性能下降,甚至根本连不上网络等。选购水晶头等网络附件的注意事项,将在本章后面详细介绍。,3.3 光纤的主要特性和分类,光纤的完整名称叫做“光导纤维”(Optical Fiber),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

28、层构成。目前已经实现在一根光纤的传输速率在100Gbit/s以上。而且这个速率还远远不是光纤的传输速率的极限。3.3.1 光纤主要特性 用光纤作传输电缆具有的主要特点有: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体积小,重量轻;但光纤对接需专用设备,光电接口也较贵。光纤的主要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特性、传输特性、连通性、地理范围和抗干扰性。以上主要特点和特性参见书中介绍。,3.3.2 光纤的分类,光纤的分类方式非常之多,主要可以从工作波长、折射率分布、传输模式、原材料和制造方法进行。按光纤工作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紫外光纤、可观

29、光纤、近红外光纤、红外光纤(又可分为0.85pm、1.3pm和1.55pm三种)等几种。按光纤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分为:阶跃(SI)型、近阶跃型、渐变(GI)型、其它(如三角型、W型、凹陷型等)。按光纤传输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含偏振保持光纤、非偏振保持光纤)、多模光纤。按光纤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英玻璃、多成分玻璃、塑料、复合材料(如塑料包层、液体纤芯等)、红外材料等。按被覆材料还可分为无机材料(碳等)、金属材料(铜、镍等)和塑料等。按光纤制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预塑有汽相轴向沉积(VAD)、化学汽相沉积(CVD)等,拉丝法有管律法(Rod intube)和双坩锅法。以上具体分类参见书中

30、介绍。,3.3.3 光纤结构及主要附件,下面的左、右图所示的分别为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截面结构示意图。光纤中的接口类型常见的有ST、SC、FC、LC等。ST连接插头呈圆形,用于10Base-F网络中,为单模光纤,且以交叉连接或互连方式连至光电设备上。“SC”接头是标准方型接头,用于100Base-FX网络中。LC接头与SC接头形状相似,较SC接头小一些。“FC”接头是金属接头,紧固方式为螺丝扣。,3.3.4 三种常见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常用的光纤种类有常规单模光纤G.652、色散位移光纤G.653和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三种。这三类光纤的低损耗区都在1310160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位移光

31、纤G.653主要为1550nm频段的单一波长高速率传输研制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包括大有效面积光纤(LEAF)、色散平坦光纤(DFF)、全波光纤(Allwave)等。影响光纤传输距离和传输性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色散,其个影响传输系统,尤其是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得用)系统中。1.色散对光纤传输的影响 光纤色散按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具体影响参见书中介绍。G.652单模光纤在C波段15301565nm和L波段1565 1625nm范围内的色散较大,一般为1722ps/nm.

32、km。当系统速率达到2.2Gbit/s以上时,需要进行色散补偿,在10Gbit/s时系统色散补偿成本较大,它是目前传输网中敷设最为普遍的一种光纤。,G.653色散位移光纤在C波段和L波段的色散一般为13.3ps/nm.km,在1550nm波段时是零色散,系统速率可达到20Gbit/s,甚至40Gbit/s,是单波长超长距离传输的最佳光纤。但是,由于其零色散的特性,在采用DWDM扩容时,会出现非线性效应,导致信号串扰,产生四波混频(FWM),因此不适合采用DWDM。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在C波段的色散为16ps/nm.km,在L波段的色散一般为610psnm.km,色散较小,避开了零色散区,

33、既抑制了FWM,可采用DWDM扩容,也可以开通高速系统。2.光纤非线性对传输的影响 非线性效应会造成一些额外损耗和干扰,恶化系统的性能。WDM系统光功率较大并且沿光纤传输很长距离,因此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有“受激散射”和“非线性折射”两种。其中非线性折射又有以下几种:四波混频(FWM)、交叉相位调制(XPM)、自身相位调制(SPM)。其中四波混频效、交叉相位调制应对系统影响最严重。,3.3.5 G.652与G.655光纤的应用,目前用于传输网建设的主要光纤只有三种,即G.652常规单模光纤、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而其中的G.653光纤因其在开通WDM系统

34、时会引起FWM等非线性效应,在WDM系统中只有采取不等距波长间隔、减小入纤光功率等以牺牲系统性能为代价,在我国的干线网上几乎没有应用。在骨干网乃至城域等应用的光纤只有G.652和G.655光纤两种。通常G.652单模光纤在C波段15301565nm和L波段15651625nm的色散较大,一般为1722ps/nm.km。在开通高速率系统,如10Gbit/s和40Gbit/s及基于单通路高速率的WDM系统时,可采用色散补偿光纤来进行色散补偿。色散补偿光纤(DCF)具有负色散斜率,可补偿长距离传输引起的色散,使整个线路上1550nm处的色散大大减小,使G.652光纤既可满足单通道10Gbit/s、4

35、0Gbit/s的TDM信号,又可满DWDM的传输要求。但DCF同时引入较大的衰减,因此它常与光放大器一起工作,置于EDFA,(掺铒放大器)两级放大之间,这样才不会占用线路上的功率余度。G.655光纤在1550nm窗口工作波长区具有合理的较低的色散,足以支持10Gbit/s的长距离传输而无需色散补偿,从而节省了色散补偿器及其附加光放大器的成本。同时,其色散值又保持非零特性,具有一起码的最小数值,足以抑制非线性影响,适宜开通具有足够多波长的WDM系统。但由于色散补偿成本远低于G.652光纤,因而总成本比采用G.652光缆的系统总成本低30%50%。第二代的G.655光纤也已经大规模应用。综上所述,

36、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2.5Gbit/s及其以下速率的WDM系统,G.652光纤是一种最佳选择。基于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WDM系统,G.652和G.655光纤均能支持。通路非常密集的WDM系统,G.652光纤承载的系统在技术上有较好的优势,在考虑光纤选型时应综合性能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城域网中的光纤选型中,新一代的无水峰光纤因扩大了可用光谱,显示出很强的优势。,3.4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3.4.1 综合布线的三个主要阶段 综合布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系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检查验收阶段。具体参见书中介绍。3.4.2 综合布线注意事项 在进行综合布线设计

37、和施工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参见书中介绍):布线产品品牌最好专一布线前合理设计,布线后严格测试正确理解规范对通道100m限制的定义正确选择各部分通信电缆线材,3.3.3 综合布线接地,1综合布线的接地类型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类型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和接地体6个部分。接地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线,它是连接在设备上的最低层次的一种接地类型,也是整个接地系统的最终端部分。接地线直接作用每一个具体的节点,接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的是节点设备和下面将要介绍的接地母线。接地母线也称层接地端子,从其名字也可以看出,它是一条专门用于楼层内的公用接地端子。它一端

38、要直接与接地干线连接,另一端当然是与本楼层配线架、配线柜、钢管或金属线槽等设施所连接的接地线连接。接地干线用于集中连接不同楼层接地母线,很明显又比上面介绍的接地母线高一个层次。它是用于同一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公用接地,通常垂直安装在不同楼层之间。主接地母线又称“总接地端子”,它是用于整栋建筑物公共,接地的,又比上面的接地干线高一个层次。一般每栋建筑物只需一个主接地母线,它的一端连接的是上面的接地干线,另一端连接的是保护器类装置,最好也采用专门的屏蔽护套。接地引入线指上面的保护器装置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而接地体实际上就用来担当平常接地中所说的“大地”作用,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2注意

39、事项 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屏蔽路径才能达到用户预期的效果。屏蔽层的配线设备端应接地,用户端视具体情况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至同一接地体。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时容易受到雷击、电源触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装置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综合布线系统的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使线路在处于任何一种危险环境中。以上各种接地类型详细说明和注意事项参见书中介绍。,3.5 综合布线施工要点,3.5.1 机房布线要点 机房布线方面,要着重注意以

40、下几个要点:机房位置选择要适当选择适当的布线方式要充分考虑日后的维护与管理电源插座的功率和类型要适宜线缆整齐有序,分类标识3.5.2 水平子系统布线要点水平子系统的布线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水平电缆和信息插座的选择和分布应适当星型结构是首选水平子系统最长为90m选择适当的布线方式以上具体要点说明参见书中介绍。,3.5.3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要点,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适配器应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信息插座采用标准应合理信息插座类型选择和分布应合理3.5.4 干线子系统布线要点 垂直子系统的布线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确定语音和数据信号共享原则遵循经济实用原则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干线子系统并非一定“

41、垂直”其他注意事项以上具体要点说明参见书中介绍。,3.5.5 其他子系统布线要点,1管理子系统布线要点 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2设备间子系统布线要点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3建筑群子系统布线要点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

42、式,管道内敷设的双绞线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另外,在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和监控电缆,则应设立明显的公用标志。,3.6 双绞线的制作,本节以ANSI/EIA/TIA-568B标准所规定的直通双绞线的制作为例进行介绍。3.6.1 直通双绞线的制作 双绞网线的制作实际就是把一个称为水晶头的网络附件安装在双绞网线上的简单过程,当然不同用途的网线有不同的跳线规则。在双绞网线制作过程中主要用到的网络材料、附件和工具包括五类以上的双绞线、8芯水晶头、双绞网线钳等。双绞线的色标和排列方法是由统一的国际标准严格规定的,现在常用的是ANSI/EIA/TIA-56

43、8B标准。ANSI/EIA/TIA-568A标准的线序为:1,绿白;2,绿色;3,橙白;4,蓝色;5,蓝白;6,橙色;7,棕白;8,棕色。而ANSI/EIA/TIA-568B标准的线序为:1,橙白;2,橙色;3,绿白;4,蓝色;5,蓝白;6,绿色;7,棕白;8,棕色。二者惟一的区别就是绿色线对与橙色线对互换。具体的双绞线制作方法参见书中介绍。,3.6.2 交叉双绞线的制作,在双主机和双集线器、交换机通过普通端口进行互连时,则需要采用交叉网线。在直通双绞线制作中,采用的是网线两端水晶头完全一样的芯线排列顺序,而在交叉网线制作中就不能这样,必须进行跳线。跳线原则是把已制作好的水晶头的第1脚与第3脚

44、交换位置,再把第2脚与第6脚交换位置即可。下面左图所示的为一种交叉网线跳线方法。至于水晶头的哪一脚为第1脚是这样规定的:使水晶头塑料扣位弹片朝下,开口向着自己一方放置,左边第一个金属插针即为第1脚,其他引脚依次向右排列,如下面右图所示。,3.7 信息模块制作,信息模块是用来提供终端用户网络连接,省去了每次重复布线的烦恼。也美化了整个企业网络布线系统。3.7.1 主要制作材料及工具介绍 信息模块现在有两种,一种是传统需要手工打线的,打线时需要专门的打线工具,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另一种是新型无需手工打线,无需任何模块打线工具,只需把相应双绞芯线卡入相应位置,然后用手轻轻一压即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

45、捷。两种模块分别如下图左、右图所示。,因信息模块是安装在墙面或桌面的,所以还有一些配套的组件,主要是面板与底盒了。面板是用来固定信息模块的,有“单口”与“双口”之分,正面分别右面上图中左、右的图所示。反面分别如右面下图的左、右图所示。下图中的各部分说明参见书中介绍。另外,还需要信息模块打线工具,具体也请参见书中介绍。3.7.2 制作步骤 信息模块的具体制作步骤 参见书中介绍。,3.8 网络附件的选购,本节介绍的是网线、水晶头和信息模块的选购指南。3.8.1 网线选购 在双绞网线的选购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看价格;二看外观;三看质地;四看线对;五看耐温;六看性能。3.8.2 水晶头选购 在水晶头在选购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看价格;二看外观;三看颜色;四看材料。3.8.3 信息模块选购 正品信息模块的价格通常比较贵,一般要15元/个以上。而且正品各金属部分都是光亮的,而且金属片比较宽、厚,而假货比较黯淡,金属片比较窄、薄。在弹性方面可以用镊子试拨,正品弹性较好,不易变形,而假货缺乏弹性,而且在弯曲度较大时可能会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