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06474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第六讲计算机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主讲:王 文 2023年11月17日,数字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6.1,最小拍随动系统,6.2,最小拍随动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6.3,纯滞后控制技术大林算法,6.4,主 要 内 容,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6.5,6.1 数字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图6-1是数字控制系统原理图。,在图6-1中,设C(z)为输入信号的Z变换,R(z)为输出信号的Z变换,D(z)为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G(z)为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为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由数字控制器理论可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应为,(6-1),根据式(6-

2、1),可求出数字控制器的 为式(6-2)是我们分析和设计数字控制器的基础及基本数学模型。,(6-2),6.2 最小拍随动系统,在自动调节系统中,当偏差存在时,总是希望系统能尽快地消除偏差,使输出跟随输入变化;或者在有限的几个采样周期内即可达到平衡。最小拍实际上是时间最优控制。因此,最小拍随动系统的设计任务就是设计一个数字调节器,使系统到达稳定时所需要的采样周期最少,而且系统在采样点的输出值能准确地跟踪输入信号。在数字控制过程中,常把一个采样周期的时间看作一节拍的时间。,最小拍随动系统脉冲传递函数,在图6-1中,最小拍随动系统的闭环误差脉冲传递函数为即,则式(6-2)又可表示为,(6-3),(6

3、-4),式(6-4)表明,一旦控制对象被确定,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是不可变的但是,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是因不同典型的输入信号而变化的,这样当系统的,确定后,便可根据式(6-4)求出最小拍随动系统的数字控制的脉冲传递函数,继而可设计出相应的数字控制器。,最小拍随动系统数字控制器分析,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典型的输入信号有:单位阶跃输入单位速度输入 单位加速度输入所以,典型输入的Z变换具有 的形式。式(6-5)中的m为正整数,即m1,2,3,(6-5),显然,随动系统的调节时间,就是系统的误差达到恒定值或趋于零的时间,根据Z变换定义,知由式(6-6)便可求出,各值。最小拍系统在典

4、型信号作用下,当,为恒定值或 等于零时,N必定是可能小的正整数,这样,由式(6-3)及式(6-5)得,(6-6),(6-7),要满足最小拍的要求,式(6-7)中必须尽可能为有限项,故应合理地选择,可按式(6-8)进行选择,当选择Mm,且F(z)=1时,不仅可使数字控制器结构简单,阶数降低;而且可使 的项数最少,调节时间最短。上述三种典型输入时,闭环误差脉冲传递函数分别选择为单位阶跃输入时,选择单位速度输入时,选择单位加速度输入时,选择,(6-8),(6-9),(6-10),(6-11),根据上述分析,可得不同输入时的误差序列如下:1)单位阶跃输入时 由Z变换定义可得误差序列为 误差及输出序列如

5、图6-2所示。由图6-2知:单位阶跃输入时,最小拍随动系统的调节时间为,是系统采样周期。,(6-12),(6-13),误差及输出序列如图6-3所示,由图6-3知,单位速度输入时,最小拍随动系统的调节时间为。,图6-2单位阶跃输入时误差及输出序列图,图6-3单位速度输入时误差及输出序列图,(6-14),(6-15),2)单位速度输入时,误差序列,3)单位加速度输入时及误差序列为,(6-16),(6-17),图 6-4 单位加速度时误差及输出序列,误差及输出序列如图6-4所示。由图6-4知,单位加速度输入时,最小拍随动系统的调节时间为。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典型输入,合理地选择误差脉冲传递函数,才能获

6、得较佳的最小拍响应。选定 后,根据广义对象 的特性,按式(6-4)可求得最小拍数字控制器。三种典型输入最小拍系统的调节时间分别为T,2T和3T。表61(教材P251)三种典型输入的最小拍系统,最小拍随动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设计最小拍随动系统数字控制器的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求出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 数。(2)根据输入信号类型,查表6-1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3)将、代入式(6-4),进行Z变换运算,即可求出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4)根据结果,利用节知识分析结其控制结果,求出输出序列及画出其响应曲线等。,例1: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设采样周期为 试设计单位阶跃输入

7、的最小拍数字控制器。解:当用零阶保持器沟通数字控制器与被控对象间联系时,该系统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为,计算结果 中含有 因子,并有单位圆外的零点z-1.4815,因此,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中应包含有 项及 的因子。当把 的单位圆外零点及 因子作为被控制对象的零点和因子,同时考虑到误差脉冲传递函数应选为以及、应该是同阶次的多项式后,应有上述方程中a、b为待定系数,且有比较等式两边后,有求解后,得待定系数a、b为,a0.403 b0.597,将待定系数代入方程组后,得将所得结果代入式后,求得最小拍随动数字控制器得脉冲传递函数为单位阶跃输入时,其输出响应为单位阶跃输入时,其输出响应为,系统输出相

8、应如下图所示,因为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中含有单位圆外零点,故其调节时间延长得到两拍。,图6-5 随动系统输出相应曲线,例2:如图6-6所示,已知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 设采样周期为,试设计一在单位速度输入时的数字控制器。解:当用零阶保持器沟通数字控制器与被控对象间联系时,该系统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为,系统输入为,查表6-1知误差脉冲传递函数选定为于是将、代入式(6-4),可求得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从表6-1知,单位速度输入时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这样,可得系统输出序列的Z变换为上式中各项系数就是 在各个采样时刻的输出数值,即系统输出相应曲线如图6-7所示。,图6-7 单位速度输入时最小

9、拍随动系统输出相应曲线,6.3.2 最小拍无波纹数字控制器的设计,设计要求:系统在典型信号的作用下,经过尽可能少的节拍(一般为1-3个采样周期)后,系统应达到稳定状态,且采样点之间没有波纹。对于二拍系统有按最小拍无波纹设计,当KN时,应保持恒定值或为零。因此,在上式 中,若选定 是 的有限多项式,在确定输入的作用下,经过有限节拍,能达到某恒定值或为零,并能保证系统输出响应没有波纹。,实质上,为了使 是有限拍,应使 是 的有限多项式,便有如下的关系:在上式中,分别是 的极点和零点。从该式可看出:的极点 不会影响 成为 的有限多项式,而 的零点 却有可能使 成为 的无限多项式。因此,最小拍无波纹系

10、统的设计,要求 的零点包含 的全部零点,这就是最小拍无波纹设计与最小拍有波纹设计唯一的不同之处。如前述曾指出过,在最小拍有波纹设计中,只要求 的零点包含 在单位圆上 和在单位圆外的零点。例64例65,6.3.2 最小拍无波纹数字控制器的设计,6.4 纯滞后控制技术大林算法,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经常涉及到纯滞后调节系统的设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滞后的时间较长,在设计这些系统时,往往允许系统存在适当的超调量,而尽可能地缩短调节时间。实践表明,用一般的随动系统的设计方法或PID控制算法,去处理这类系统的过程控制时,其效果均难满足系统的要求。针对这类系统,1968年IBM公司大林(Dahlin)提出了一种设

11、想:其设计目标就是设计一个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式(6-20)中,为对象时间常数;为对象的纯延时时间,N为方便起见设为正整数,即延时时间 为采样周期T的整数倍。考虑被控对象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后,相对应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6-20),(621)将式(6-21)代入式(6-2)后,得(6-22)式(6-22)就是大林算法得基本形式,D(z)就是要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纯滞后惯性系统,因允许它存在适当的超调量,当系统参数设置不合适或不匹配时,可能使数字控制器的输出接近1/2采样频率的、大幅度上下摆动的序列,这种现象称为振铃现象。几种典型振铃输出序

12、列如图6-14所示(教材P261)。,6.4.1 一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基本形式,当被控对象为纯滞后一阶惯性环节时,即其脉冲传递函数为,(6-27),(6-28),将式(6-28)代入式(6-22)后,可得含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的基本算式为式中:式(6-29)就是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 基本形式。例66(教材P263),(6-29),T采样周期,被控对象时间常数,闭环系统时间常数,6.4.2 二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基本形式,当被控对象为纯滞后二阶惯性环节时,即其脉冲传递函数为,(6-30),式(6-31)中,将式(6-31)代入式(6-22)后,可得含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的

13、大林算法的基本算式为式(6-33)中:式(6-33)就是被控对象为二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 基本形式。,(6-32),(6-33),T采样周期;,被控对象时间常数;,闭环系统时间常数,6.5 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数字控制器 的设计方法很多,前几节仅论述了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在完成了 的设计后,更重要的任务是采用什么途径,在控制系统上去实现 的算法。有两种实现数字控制器 的算法,一种是采用硬件模拟电路去实现,另一种是采用计算机软件去实现。然而,从 算式的复杂性和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出发,采用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去实现更适宜。本节将从 算式的三种主要表示形式出发,简述它们的设计方法,直接程序设计法,数

14、字控制器 通常可表示为式(6-34)中,mn,和 分别为数字控制器 的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的Z变换。由式(6-34)可求得将式(6-35)进行Z反变换,写成差分方程的形式,(6-34),(6-35),(6-36),这样,式(6-36)为我们直接用计算机软件编制程序,去实现 算法的表达式,因此,称这种实现 算法为直接程序设计算法。按式(8-36)和编制计算机程序,便可求出 值。根据式(6-35)可直接画出实现 原理框图如图6-15所示。,串行程序设计法,若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均为已知,即 可写成形式时,根据迭代原理,若令,(6-37),(6-38),则有即可以把 看成由,等n个子脉

15、冲传递函数 串联组成的,其中,如图6-18所示。因此称这种分析方法为串行程序设计法,因它是以迭代原理为基础的,固又称为迭代程序设计法。为了求出 的,可分别先求出 的各个脉冲传递函数 的,最后求出。以求 的 为例,对 表示式分子、分母各乘以,得将式(6-40)两边交叉相乘,得,(6-39),(6-40),再进行逆Z变换,得整理后得 的差分方程 为同理,可求出 的n个迭代表示式或 的差分方程组为这样,按式(6-42)和编制计算机程序,便可求出值。,(6-41),(6-42),6.5.3 并行程序设计法,若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可写成部分分式形式,即同样,把式(6-43)中右边各部分分式看是 的子脉冲传递函数,时,则有显然,式(6-44)表明,从原理结构上看 是各子脉冲传递函数,并联组成的,如图6-21所示。,(6-43),(6-44),并行程序设计原理图,各子脉冲传递函数可表述如下(6-45):与串行程序设计法证明过程相似,各子脉冲传递函数经过交叉相乘和反变换后,可求得它们响应的差分方程组为(6-46),(6-45),(6-46),按式(6-46)分别求出,之后,便可计算出数字控制器的 值,即同样,按式(6-46)和式(6-47)编制计算机程序,便可求出 值。,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