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0711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成为研究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李国良,一、我省小学数学教师的现状,1。埋头苦干改作业(有人说过教师是脑力劳动,但现实中我们教师都在做繁重的体力劳动)2。“纯数学”,缺理论3。教书的多,研究的少4。缺乏改革冲劲5。观念保守,二、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1。应当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专业化方面的理论学习。2。努力实现向“教育教学研究者”的重要转变。3。从规范到超越。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我国著名学者郑毓信教授,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界定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数师群体)在实践情境

2、中发现并确定问题,系统地制定并根据研究实际不断调整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进而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从研究主体看,行动研究法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这既可以是教师个体,但更应该是合作状态的教师群体。,从研究主题的来源看,行动研究法要研究的问题多来自教育实践,可以是课堂教学问题,也可以是德育问题;可以是学生群体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个体问题;可以是发展性问题,也可以是矫治性问题。从研究方法看,行动研究法也是一种系统研究方法,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它也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案和详细的研究计划,只是方案和计划会随着研究进程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适适当、及时的调整。从研究目的看,行动研究法并不是为了创设一种理论或

3、者验证一种理论,它的直接目的是要通过研究改进教育实践,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案例一:对“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的探索(一名教师的研究),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在算法上强调“一中求多、多中求佳”。例如:“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内容,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第一步:给出长方形的图形;第二步: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四种方法,得出方法三是最好的方法;第三步: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课程改革后,做对比实验(每组38人):“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即不给出求长方形周长的公式。,结果对比第一次(隔一周做一次测试)方法:(a+b)2

4、 a2+b2 a+a+b+b 不会做给公式的班级:25(65.8%)8(21.1%)1(2.6%)4(10.5%)不给公式的班级:5(13.2%)27(71.1%)3(7.9%)3(7.9%)第二次给公式的班级:33(86.8%)3(7.9%)0 2(5.3%)不给公式的班级:12(31.6%)24(63.2%)1(2.6%)1(2.6%)第三次给公式的班级:33(86.8%)3(7.9%)1(2.6%)1(2.6%)不给公式的班级:17(44.7%)16(42.1%)3(7.9%)2(5.3%)第四次给公式的班级:37(97.4%)1(2.6%)0 0不给公式的班级:17(44.7%)18(

5、47.4%)1(2.6%)2(5.3%),不给公式的班级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使用不同方法的人数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结论:,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适合学生自己思维个性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而统一算法势必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扼杀。因此,对于蕴含多种算法的知识教学,应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强制。既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发现、汲取所长、相互借鉴,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情感体验,促进潜能的开发。,小实验结论的背后:,中美教育对比的差异之一:思维定势与思维发散如:给公式和不给公式给公式(短期记得好,但无创新的

6、成份,这种只凭记忆的方法对学生日后学习带来的是负重的学习负担和刻板的工作方式)不给公式(短期记得不好,但创新的成份高,对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有利)又如估算:美国大学课程,学生先估算,再想方法证实估算结果。(这就是研究者的态度),案例二: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位教研组长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听38节课(都是有准备的课),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情况如下: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就教材讲教材 7 节,占1842%31节,占81。58%深入调查:在8158%这部分教师中,大部分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有所了解,而且说起来能滔滔不绝,说明教师在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查找原因:对这

7、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反思,很多教师认为要上好一节课关键在备课,如果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教案,上好这节课问题已不是很大。,他们所困惑的是:如何架起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如何能备好课搭设好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点研究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如何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正确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二)具体策略,1。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使“做数学”的过程更加凸显(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知识、完善认知(2)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索、尝试、体验,以容积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对于教材内容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为学生准备了带有刻度的1升的烧杯、带有刻

8、度的1000毫升的量筒、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动手去实验。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说:把烧杯中1升的水倒入量筒,正好是1000毫升,从而得出1升=1000毫升;有的同学说:把烧杯中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倒满,从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有的同学说:把烧杯中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倒满,从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又因为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

9、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知、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教师就是要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理论依据),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问题的解答,必须选用合适的方法(有的同学动手实验,有的同学实验结合推理)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操作,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因素维持探索活动的进

10、行,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了茫然、失望、喜悦、满足等情感体验,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和提升。这是活动产生的结果,有时是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在把握教材,我们要把无意识的变为有意识的,就会使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比率更高。(结果或感想)有血有肉,让人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有说服力。,2。以“生活”为依托,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建立“原型”、抽象知识(2)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应用数学、产生需求3。让学生暴露认知的障碍,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4。增加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以下案例充分地论证了这三个观点

11、:,军,教学过程设计,数与代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发展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能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知识的多样化。教学准备:体育用品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猜数),导入新课。1。猜一猜排球的价格是多少?(老师采用“高了”、“低了”等语言来控制范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标出排球的价格)2。用同样的方法再让学生猜出两种体育用品

12、的价格。(37元、8元、22元),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估计去商店购买这三种体育用品的钱数(37元、8元、22元)。(大约需要多少钱?100元够吗?)2。(两个班三项比赛的人数28人,49人,11人)估计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人数。3。(二19人,二33人)估计啦啦队的人数。4。估计吃饭的人数。(食堂准备90人饭菜,二,二一起留下来吃饭,够吗?),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设计租船方案)二(1)班45人去划船。大船限乘40人,租金51元;中船限乘25人,租金38元;小船限乘8人,租金17元。,四、在“理论指导下自觉实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高水平的教学显然应当由“纯粹经验型”转变为“

13、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应当善于从理论高度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并能自觉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最大的优点是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有着深切的了解,从而,在撰写论文时我们也就应当努力体现第一线有血有肉、原汁原味的特点,也就是说与形式上的“完整性”和“表面性”、“深刻性”相比,应当更加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直接性”,包括如实反映本人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甚至还可带有一定的个人感受色彩。,五、结束语,第一线的教师做研究过程中,除了“做”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提炼总结,还要注意:1。脱离教学的空洞理论;2。避免“大题小作”,写出“大而无物”的论文;3。避免“就事论事”,写出无关痛痒的小文章。应该是:关键不在论题的大小,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谢谢大家!祝大家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