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07174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篇,并列式,游刃有余=?“游刃有余”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寓言,说的是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苦练解牛之术,几年后技术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解题式”开头,说明成语的出典和含义,既紧扣题目,又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而且文字简洁。)庖丁为何能掌握如此高超的技术呢?(用设问句好,过渡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也是他能出类拔萃的原因。(用庖丁原话,再作简要说明,列出第一个分论点,也即“游刃有余”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每逢解牛,庖丁总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因而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准确引用原话为论据,观点和材料一致),请同学们看下面例文:,反之,不好道者是怎么样的呢?(引言(论据)的剪裁恰当抓住了要点,又与叙述文字自然连缀。再用设问,从反面论证)良庖用刀割肉,需“岁更刀”,族庖则用刀砍骨头,需“月更刀”。解牛要遵循规律,干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由“解牛”言及“干其他事”,联想自然、合理。运用反问开启下文。)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遵循它,就能成功;违反它,就遭失败。(“遵循”和“违反”一对反义词很有表现力。)我们要想生活在一个美好环境中,就必须自觉地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否则(“否则”,再从反面论证。)就将遭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1981年四川发生重大水灾就是一例。(举四

3、川水灾为例。)一些人无视(“无视”恰当,说明对“规律”的无知)自然界规律,随心所欲(“随心所欲”说明办事是主观唯心的,与“无视”吻合。)地砍伐,毁林开荒,使长江上游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终于导致这场空前的大水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论据典型,叙述概括、清楚。),这是惨重的教训。(“这是惨重的教训”紧扣上文违反规律的论述。)我们平时练习,(再举学生做练习证明 论据由大到小,排列有序。)同是一道习题,有的人轻而易举地解出来了,有的人却不知所措,无从着手。这是什么原因呢?(用设问分析。)解题也有其规律,什么类型的题目,就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有的同学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解题就

4、得心应手(“得心应手”,指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用在这里,颇为妥贴。);有的同学只知死记硬背,不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不善于发现解各类题目的窍门,因而总是被弄得头昏脑胀也解不出来。两者之间,一个“好道”,一个“不好道”,这是造成他们学习成绩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同学有的同学”作正反对比,以证明“好道”的重要性。)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但它往往不是显而易见地存在于事物的外表,而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用心去探求,仔细地去观察一切事物,事物的每一示规律。(这层有关如何认识和掌握规律的论述富有哲理性。)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

5、发,瓦特从水壶冒汽得到启发,伽利略从吊灯摆动得到启发,鲁班从草的锯齿得到启发,所有这些人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进而掌握规律,作出巨大贡献。(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摆事实证明。四个论据平行排列,一句话一个例子,极为简括:用排比句式增强论说气势。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再讲道理,阐发论据与论点间的联系,使第一个分论点说服力很强。)庖丁解牛技术超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看来还在于它的苦练。(列出第二个分论点,“另一个”与上文第一个分论点照应。“看来”句表意欠妥,改为“是他坚持不懈的苦练”。)他经过十几年的不断苦练,才使技术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像这样苦练成 功的事,在我国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此句既

6、是过渡,又是下文举例的总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苦练书法,磨墨曾用完了十八缸水,勤学苦练融合百家,终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明朝张溥,用心专深,一本书,往住读了抄,抄了又读,达七八遍之多,以致握笔的手指结起厚厚的老茧,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题名为“七录”。还有,从前有个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他能把油从只黄豆大的铜钱孔中注入葫芦,众人为之愕然,就连当时名盛一时的神射手陈尧咨也对此钦佩万分,而卖油翁却说:“无他,但手熟尔。(举三个例子证明苦练能成功。在“明朝”后加“文学家”。“用心专深”改为“潜心钻研”。“往往”、“以致”、“因此”等虚词用得好,使文气贯通。“从前有个”改为“欧阳修笔下的”,不然

7、前后两个“有”字重复。对“铜钱孔”加以修饰很有必要。用“神射手”的钦佩来衬托,论据更有力。)王羲之张溥因做了一番事业而名留史册,而卖油翁却是个平民百姓,做的是普普通通的事,论名声,论功业,虽说不能与王、张相提并论,而他们对专业的精通却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这段议论与论点关系不大,可改为“王羲之、张溥和卖油翁,虽然身份、名望和功业不同,但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极为精通,这说明了一个真理:”)不论做什么事,学什么,本领,都必须苦练。正因为他们都能勤学苦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才达到了“熟”,而“熟”才生了“巧”。(从三个不同事例概括出相同的道理,可谓画龙点睛)作为一个学生,功夫

8、当然应该用在刀口上,功夫用到,成绩自然会好。(此句文意与上文不连贯,可改为:“要学好各门功课,自然离不开勤学苦练。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这样改突出“苦练”,也统摄下面的事例。)比如,我学英语有一个重要)的体会就是苦学,在苦学中注意掌握规律。(这个学英语的事例,叙述欠简洁,“比如”后面至“掌握规律”可删去。)初学英语时,我对记单词感到很困难,刚学了就忘记。后来我发现许多单词的读音有一定的规律,经自己的探索和老师的指点,我逐渐掌握了按读音规则记单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到“游刃有余”,必须坚持苦练,掌握规律。(总结上文,点题强调中心论。),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

9、一个公式,那就是:游刃有余好道苦练。(基于对两个分论点的论证,得出结论;可谓水到渠成。用数学等式揭示论点含义,且解释了题目中的“?”,显得简洁利落。),总述:,在作文前,能想到一个好题目,往往就捉住了文章的灵魂,随之也就打开了思路,进而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强烈欲望。面对游刃有余?这个新颖的标题,作者也许会有这种体验吧。这个标题巧妙地借用数学等式来设问,既醒目,又“抓人”。作者无疑而问,答案暂且不说,这就形成了悬念。这个数学等式,暗含着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确立了,布局谋篇也就有了主心骨。本文基本上是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由庄子寓言庖丁解牛引出“游刃有余”的成语,然后设问“庖丁为何能掌握如此高超的技

10、术呢?”文章的主体,列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阐述庖丁“游刃有余”的两点原因。,原因之一是“好道”。作者引用庖丁的原话作为分论点,并作简要解释,使之鲜明突出。接着,文章分三层展开论证:1以庖丁解牛中的材料为依据,说明庖丁如何“好道”,以及“好道”的显著效果;再以“良庖”和“族庖”不好道乃至“岁更刀”、“月更刀”的结果作对比。2由此及彼,引申发挥,“解牛要遵循规律,干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先从正反两方面作理论上的阐述,然后以一次特大水灾为例,证明违反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接着再举学生做练习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好道”和“不好道”产生的不同结果。以上两层着重论述为什么要“好道”,也即

11、“好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论述怎样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作者先谈哲理,指出要认识规律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用心去探求”,再列举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例佐证。这段文章层次清晰,分析较透彻,很有说服力。,原因之二是“苦练”。作者直截了当摆出分论点,然后运用例证法,分三步加以论证:1扣住庖丁的例子引出“苦练”,是略写。2详述我国历史上苦练成功的三个典型事例,其中王羲之和张溥是文人雅士,卖油翁是平民百姓文章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由“勤”到“熟”,由“熟”生“巧”。3谈自己学英语的体会,由于“在苦学中注意掌握规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段文章论据较充分有力,令人信服。

12、结尾干脆利落,将两个分论点相加,形成一个公式。用这个公式收束全文,既回答了题目中的“?”,又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可谓点睛妙笔。难点指导写议论文运用并列结构大体有两种情况:列举理由和列举例证。这里先谈谈“列举理由”:,列举理由,就是把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例如荀况的劝学,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排出以下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证:从学习的意义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学习的作用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学习的态度说“积跬步”、“锲而不舍”、“用心一也”。这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它们为中心论点所统率

13、,同时又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如果对第三个分论点“学习的态度”再细分,还可列出三个小论点:学习要积累;学习要坚持;学习要专心。这些小论点的作用与分论点的作用一样。全文就是这样多层次地结构起来,成为一个立体型“建筑”。,再如,郭沫若的著名论文天才与勤奋中“形成天才的因素”一节,用的也是并列结构。我们将此节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结构关系列表如下:,上表中,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并列的,主观条件的三个因素和客观条件的三个因素也分别是并列关系。这样,文章逐层横向地展开论述,再用正、反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勤奋努力出天才。,在写作中运用列举理由的方法,首先应注意横向铺排的几个分论点之间应有密切的内在

14、联系。如翟秋白的鲁迅的精神一文提出四个分论点: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第二,是“韧”的战斗;第三,是反自由主义;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这四个分论点的顺序不可颠倒,“反虚伪的精神”之所以放在最后,诚如作者所说:“这是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的最主要的精神。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其次,几个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重复和包容,排列顺序要有逻辑性。例如吴晗的谈写文章,作者围绕“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这个中心论点,列出三个分论点:“多读书”、“多写作”和“多修改”。这三个分论点各有一个侧重面,它们互不渗透重叠,犹如三根独立的柱子,将中心论点支撑起来。有的同学写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拟出的分论点是:每天读报、听广播;每天坚持写日记;努力上好每堂语文课;注意观察生活。这四个分论点在划分概念和排列顺序上不合逻辑,读报、听广播、写日记和观察生活,都属课外要求,中间插着课内的要求。如果按下列提纲排出分论点,就比较妥当了:,莫让“沙里”藏鞋中,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