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1077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策略(胡德钧).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临安市於潜中学,一、基于学情的复习模式,1.复习模式选择?,章节式复习,通史式复习,PK,2.以学定教基于学情分析的选择,(2)学科素养普遍较差,(1)文科生的生源相对较差,3.复习计划,高二第二学期高三第一学期完成一轮复习(必修三个模块,选修两个模块),二.基于高考要求的课堂教学 分段式目标达成教学,必修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延续几年前的一讲到底模式,课堂上学生思考时间少,动手动脑机会少,课堂效率很差,备课组深感不安,尤其在接触到2013年文综历史卷以后更感改变复习模式的必要性。,进入必修二复习后,备课组决定采用学校一直倡导的分段式目标达成复习模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2012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演进过程、评价2、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成因、特点、评价,a、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教材目标导学。,b、小农经济,农耕经济,自然经济概念解析。,教学流程:,目标一:,C、即时检测,借助实物投影即时点评。,1、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及其影响2、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a、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教材目标导学。,b、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精耕细作概念解析。,教学流程:,目标二:,d、即时检测,借助实物投影即时点评。,C、借助材料分析得出农业经济的特点。,e、学生构建本节课

3、的知识结构。,1、适量的练习(题量、难易)2、书本阅读三级阅读法(1)、阅读“章节目”构建内化的知识框架(2)、阅读“段句词”达到三个明确(3)、阅读“正文附件”突破重难点,理解教材,三、基于高考要求的课后学习,敬请指正,谢谢!,教什么?高考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分数,基础,怎么落实呢?近三年文综历史材料分析题带给我们的启示,2011、2012高考题例举,(2011.3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 度的主要差别。(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 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

4、予以简要评价。(9分)(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 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2011.39)(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2012.38)(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

5、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2012.39)(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2013、38)

6、(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2013、39)(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7、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011年和2012年的材料题设问比较直白,答案来源跟教材更密切,部分设问甚至离开材料也能回答。材料只是起到了“引子”的作用。2013年材料题与2011年、2012年的材料题相比,突出了对材料的理解,试题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大大加强,可见史识教学的重要性,尤其39题最后一问更体现了这一点。,历史是理解,是合理的解释,而不是规范。教材只是提供了学者的一种观点,他们的观点也是根据材料得出来的,这是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教材作为高考的基本依据,我们不可能推翻他们的观点。但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现他们得出观点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做到这些不是上课满堂灌一讲到底,课后让学生背诵就能做到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更应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理解历史。,启示:重视史识教学理解历史,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1、重视概念教学,2、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3、重视课堂即时练习,对教材中的“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图例等课文附件做一定的解读,加深学生对正文的理解。,即时练习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机会;促其思考,提其精神。即时点评,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知识迁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