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18789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1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5-2 衡量精度的指标5-3 误差传播定律(简介)5-4 等精度观测的最可靠值与精度评定5-5 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简介),5-1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一、误差(error)1.定 义:观测值与其真实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公 式:iLiX2.观测误差的来源误差来源:观测者、仪器(工具)、外界条件观测条件观测者仪器(工具)外界条件,真误差,观测值,真 值,3.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以观测条件来评价是否等精度观测。4.对测量误差的准确理解误区:误差越小越好,甚至为零。正确认识:将误差限制在满足测量目的和要求的范围内。5.观测误差的分

2、类(1)粗差(gross error)g(2)系统误差(system error)s(3)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a 总观测误差 g+s+a,极高精度的仪器和极为严格的方法。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5.粗差(gross error)特 征:1)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2)粗差包括测量过程中各种失误引起的误差;3)含有粗差的观测值都不能使用,该观测值必须舍弃并重测。处理方法:1)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2)增加“多余”的观测约束条件;3)严格遵守相关测量规范。,6.系统误差(system error)定 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时,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3、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具有累积的作用。处理方法:1)采取必要的观测措施;2)找出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的公式改正。,7.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1)定 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呈现偶然性;即从表面现象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2)研究偶然误差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测量规范,粗差可以被发现并剔除;,系统误差可以被改正;,偶然误差却是不可避免的。,(3)偶然误差的例子分析,(4)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5)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8.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的大小可以反映观测精度的高低。,n

4、,5-2 衡量精度的指标,一、精度1.定义 对某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其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的程度。第1组:1第2组:2,12所以,第1组精度高,2.关于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的进一步叙述 由于精度是表征误差的特征,而观测条件又是造成误差的主要来源。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尽管每一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但它们都对应着同一个误差分布,即对应着同一个标准差。因此,可以称这组观测为等精度观测,所得到的观测值为等精度观测值。如果仪器的精度不同,或观测方法不同,或外界条件的变化较大,这就属于不等精度观测,所对应的观测值就是不等精度观测值。,3.衡量精度的常用指标(1)中误差(mean s

5、quare error)(2)相对中误差(relative error)(3)极限误差(limit error,或称 限差 tolerance),二、中误差(m)1.计算公式2.例题(1)对某个量进行两组观测,各组均为等精度观测,各组的真误差分别如下所示,请评定哪组的精度高?第一组:-3、+2、-1、0、+4第二组:+5、-1、0、+1、+2,3.中误差(m)与标准差()的区别,在于观测次数n上!标准差表征了一组等精度观测在n时误差分布的扩散特征,即理论上的观测精度指标;而中误差m则是一组等精度观测在n为有限次数时的观测精度指标。,4.中误差(m)与真误差()的区别,中误差m反映的是一组观测精

6、度的整体指标,而真误差i是描述每个观测值误差的个体指标。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各观测值具有相同的中误差,但各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往往不等于中误差,且彼此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差别还比较大,这是由于真误差具有偶然误差特性的缘故。,5.平均误差()平均误差就是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各误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其表达式为:式中|误差绝对值的总和。例题(2)计算例题(1)的各组平均误差,并比较其精度高低。因此,我国的有关规范均统一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三、相对误差(K)1.相对误差的意义2.定 义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3.实际距离丈量中的相对真误差(相对较差),当为中误差m时,K为相对中误差,4.

7、为什么只有“距离”需要用相对误差K衡量,而“角度”观测则用中误差而不用相对误差?,距离测量误差与观测长度大小有关测角误差与角度的大小无关,四、极限误差(极限)和容许误差(容)1.极限误差的意义绝对值大于3的真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可以认为 3是真误差实际出现的极限。在等精度观测中,2m概率4.553m概率0.272.极限误差(容许误差)的设定在实际测量中,常以2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即:容 2m容 3m,5-3 误差传播定律,一、误差传播定律(law of error propagation)实际测量中,有些量往往不能直接观测得到,需借助其它的观测量按照一定的函数关系

8、间接计算得到。由于直接观测的量含有误差,因而它的函数亦必然存在误差。各观测量的中误差与其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二、主要关系式,三、应用讲解例题(3)在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dAB87.5mm,md0.3mm,求A、B两点间的实地距离DAB及其中误差mD。解:DABMdAB200087.5/1000175.0m根据倍数函数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得线段AB的中误差为mDMmd20000.3/10000.6m最后的结果可以写成DAB175.0m0.6m。,例题(4)对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已观测、两内角,观测值分别为=7234125.0,56461

9、84.0。求另一个内角的角值及其中误差m。解:根据题意,有180。因此:180503930在的函数式里,180常数,而m5.0,m4.0所以根据和差函数求中误差的公式,有:所以,另一个内角5039306.4。,5-4 等精度观测的最可靠值与精度评定,一、算术平均值(arithmetic average)1.定 义2.算术平均值是“真值”的最或然值、最可靠值(证明在pp159),二、观测值改正数 V(residual)1.定义观测量的最或然值与观测值之差。Vi x li2.V的一个重要特性 V 0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观测值改正数的总和为零。,三、由观测值改正数V计算观测值中误差m,公式推导见书本P160-161,四、算术平均值x的中误差M,2.公式隐含的意义(1)算术平均值精度比观测值高;(2)增大观测次数,可以提高精度;但次数越多,精度提高幅度越小。,【习题】pp165(2)、(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