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455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潜书十五篇并序原文一、作者广潜书十五篇并序的作者不是特别明确,但一般认为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作品。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主张“童心说”,反对伪道学和假儒学,是明朝中后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二、文章主题广潜书十五篇并序是一篇论述君臣关系、国家安危存亡、治乱兴衰的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三、原文仆闻阳不舒,阴不应,则云滞而寒生;尾不摇,首不运,则风疾而热作。尾生象震,头生象离,而不能自振。震为雷,坎为水,而不能自润。是以夏禹决江,商汤决地,秦王决桥,汉决窦也。若夫决通则水旱除,决塞则风淫散。是故关梁者,经纪之本,往行者,不逸之原。故曰:川渎不塞则广,国之

2、不广则闭。故曰:周室衰微,郑国为墟;晋氏失政,陈、蔡有地;魏安厘王下堂而从降侯之介;赵襄子游于湛乐而略朔雁之乘。夫君者,本也;臣者,道也。本立而道行者昌,本疑而道否者亡。夫泛驾之马可就驰驱,沈泥之辙不可稍振。何者?其本不立故也。是故循流而下者必至于海,沿涧而上者必至于山,诚为愚者之不能自知,而圣人烛远者也。往者浸陵之灾,累岁延蔓于徐、扬;河、洛之间,可谓泛溢之祸矣。然自战国已前,未始以百亩之田易累岁之患也。当此时也,楚、越相吞,淮、泗相食;燕、赵无粟,齐、秦失谷;昨五谷踊贵于玉帛,四民糟糠不足养腹;故驱民入山谷采石种树不休不息者也。高渐、鹿鞠之辈不可饰说于泰山之间;堆积填塞之积毁于梁山之阴;水

3、灾旱越之所连及遍于四海矣。圣人知其若此也,故决口以通川谷,决渎以导河流。阖尝观之周室以来天下之号名也皆以地为主而以号为次。周人以稷为国号而以丰为名;汉人以赤县为号而以洛邑为名;唐人以长安为国号而以京师为名;宋人以梁为国号而以汴为名;今人以燕为国号而以北京为名。虽更名实之间或有参差然其先占据之人皆能各因其土地所宜因人心所安故也。夫号名者既已得其所安土地所宜则宜乎建号称帝而无与二三其志惧也。然当其始也皆有祸害即欲决口复闭恐或不从得失之道皆在于一意之间耳。昔者夏禹之初封在阳翟;少康中兴迁于夏邑;曹魏始封兴于邺;晋始兴在洛阳;唐之初封在晋阳而后迁于长安;宋之初祖兴于汴而后迁于临安;我明之初兴于江南而后徙于燕蓟今之上始封藩于金陵而后即位长安是为金陵之一系耳此乃帝王始封之都在今可以知也夫今之上何情于金陵而不情于燕蓟自非圣人谁能道之哉?自古人主皆亲九族亲亲何愁人之弗亲也然则当亲之道可得而言之矣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亲亲而后刑政故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矣政不可知则权不可窥矣刑与政皆始于亲故殊途同归而后达尊降卑亲疏贵贱之分矣天道自然亲疏之分矣非天地自然生成而能尔者乎?今观天下之为国者皆无亲疏之道而欲达尊降卑之分亦难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