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4486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各个管理要素的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化工生产和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1109(所有部分)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

2、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770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9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chemicalprocesssafetymanagement通过对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操作等活动过程涉及的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系统进行管理和技术控制,从根本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预防化学品泄漏或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安全事故.3.2风险risk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3事故accident由于物质

3、或能量释放导致的人身伤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级别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危险情形.3.4事件event不良后果未达到事故级别的危险情形.3.5首次开车firststartGup新建装置建设工程完工后,设备设施第一次投入生产运行,打通工艺流程,产出目标产品的过程.3.6开车前安全审查preGstartupsafetyreview在生产装置投入生产前对影响装置开车、投用的工艺流程、设备、仪表、安全设施、资源等各项内容进行安全条件确认的过程.3.7三查四定punchlist查设计漏项(包括不合理设计)、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对检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时间.3.8变更c

4、hange企业内任何与化工过程相关的改造、停用、拆除或非同类替换的改变,以及对经过评审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情况等进行的调整.注:变更包括企业在工艺、设备、除、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的改变.3.9残余风险residualrisk考虑已有风险削减措施后进行评估得出的风险值.3.10隐患UnsafeGcondition未辨识出的风险,或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超出人们对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一种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11安全领导力safetyleadership企业各层级领导者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带领

5、整个团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能力.3.12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和意识的总称.3.13要素element过程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3.14高后果风险riskwithSeriousconsequences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级别的风险.4管理要素4.1安全领导力4.1.1企业安全领导力主要指企业各级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能力,核心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能力(见A.1).4.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建立包括以安全愿景目标、安全发展战略、安全使命精神

6、等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良好安全文化.4.1.3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4.1.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素养,包括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4.1.5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实施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选择懂安全、工艺、设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建立懂安全的专业技术管理团队.4.1.6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建立以本导则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专业安全管理职责,为体系的有效运

7、行提供必需的财力保障.4.1.7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理念、了解基层安全生产状况、倾听员工建议,以个人良好的安全行为带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自觉带头履行安全承诺,通过率先垂范,展示领导的示范力、行动力和影响力;通过制定和落实个人月度安全行动计划,带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领导力贯穿于基层员工中.4.1.8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重视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及时消除隐患,加大风险管控措施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管理责任.4.1.9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重视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管理,在分析出所有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技术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查清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4.1

8、.10 1.10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开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考核、安全管理体系评审、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外部安全审计等活动,实现安全管理量化评估考核.4.1.11企业应按照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力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企业其他负责人和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安全领导力.4.1.12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车间、班组各级负责人应及时奖励安全绩效突出的员工,并对其进行优先任命和提拔.4.2安全生产责任制4.2. 1安全生产责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建立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根基.4.2.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4.2.3 企业应结合每个嘉位的职责

9、,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一责”.4.2.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责任内容、范围、考核标准应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实时更新.4.2.5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经主要负责人审定、批准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布实施,确保每位员工及时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4.2. 6企业应组织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I,并将该项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4.2.7 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a)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b)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调整的;c)企业生产经营内容

10、发生重大变化的;d)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后,在安全责任方面暴露出问题的;e)企业认为需要修订的其他情况.4.2.8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4.3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1.1.1 3.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制度,明确合规性管理的主管部门,确定合规性管理程序和要求.1.1.2 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进行识别、获取、公布及执行.1.1.3 企业应建立法规标准管理工作程序,明确定期获取和识别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的渠道,定期进行适用性评估,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并将新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安全

11、生产管理制度或规程.识别范围包括但不限于:a)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b)相关部门规章;c)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e)上级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1.1.4 企业应及时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的新规定、新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1.1.1 3.5企业应将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应用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中.4.3.6 企业应成立合规性审核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执行中的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行为等的安全生产合规性审核,当企业发生事故、重大安全事件以及法律法规等发生重大调整时应及时对相关内容开展合规性审核

12、.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应及时组织各部门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4.3.7 企业应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法定要求、相关审核及整改情况记录,并及时归档.4.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4.4.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见A.2),明确责任部门,对装置规划、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获取,明确收集获取的时间间隔、途径、识别方法、应用管理等内容,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完整.4.4.2 安全生产信息包括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工艺危险性信息、工艺技术信息、设备设施信息和其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相关化学品(包括废弃物)信息;b)规划及工艺技术信息;c)工程建设及安装

13、调试有关信息;d)设备设施信息;e)自控及安全仪表信息;f)相关公用(辅助)工程系统信息;g)同行业事故事件信息;h)同行业企业良好安全管理实践;I)企业需要收集的其他相关安全生产信息.4.4.3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a)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b)项目工艺技术提供商、设计单位或工程项目承包商提供的工艺信息和详细设计信息等;c)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信息;d)相关方提供的设备和管道完工试验报告、单机和系统调试报告、监理报告、特种设备及附件检验检测报告、消防验收报告、安全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设备检验检测报告等资料;e)同行业、同

14、类企业或同类化工过程的事故调查报告等资料.4.4.4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目录清单,并及时收集新的信息,对安全生产信息的获取、识别、使用、更新、归档等进行管理.4.4.5 企业应根据所获取的化学品信息,建立化学品反应矩阵、化学品与材质相容性矩阵.4.4.6 企业应保证相关人员(包括承包商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生产信息,使其与岗位控制风险需求相匹配.4.4.7 企业合规性管理所需的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信息的获取、识别、更新、归档可合并管理.4.5安全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4.5.1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和风险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通过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I,增强员工的安全

15、履职能力.4.5.2企业应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对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活动及人员管理、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规范管理.4.5.3企业应制定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通过招聘符合任职基本条件的人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等,确保上岗员工符合岗位能力要求.a)建立岗位能力标准.基于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从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含上岗资格)、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明确岗位人员应具备的任职资格.b)确定培训课程体系.依据各个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将岗位能力标准转化为培训目标,并依据培训目标和载体,确定各个岗位的具体培训内容(见A.3).4.5.4企业应

16、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应重新接受车间级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4.5.5企业应按照下列岗位需求制定全员持续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a)各级领导层以提升守法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安全领导和管理能力、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为重点;b)专业技术人员以增强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尤其是风险评估与管控、隐患排杳治理、应急处置和事故事件调查分析能力为重点;c)操作人员以提升安全操作、隐患排查、初期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4.5.6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营的不同阶段和风险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a

17、)新建装置试车前,企业应对参与装置试车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I,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装置试车工作;b)当安全生产信息变更或风险变化时,企业应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对相关人员(包括承包商人员)进行培训;c)企业应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设施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技能培训;d)同行业或本企业发生事故事件后,企业应及时组织教育培训I,分享经验,吸取教训I.4.5.7企业应定期对在岗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进行岗位履职能力评估,对不能胜任的岗位履职者开展再培训I,对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岗位调整.4.5.8企业应会同劳务派遣单位,按照企业员工培训标准,

18、开展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4.5.9企业应定期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和优化的依据.4.5.10企业可通过导师带徒、在职教育、线上线下教育、仿真培训、实训基地培训等方式,拓展培训渠道,提升培训效果.4.5.11企业应建立教育培训档案,保存员工的教育培训记录,明确保存期限.4. 6风险管理4.6. 1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范围、方法及风险管控要求等,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直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融入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监控,保证风险处于受控状态.4.7. 6.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风险分级管理

19、标准,对辨识出的所有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4.8. 3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贯穿装置的工艺开发、规划设计、首次开车、生产运行、检维修、变更、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作业过程,针对所处阶段或评估对象特点选择适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管理活动.4.9. 4危害辨识应涵盖但不限于:a)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b)厂区选址和平面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危害;c)企业潜在的风险对相关人员安全的影响;d)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e)操作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f)设备设施失效可能存在的危害;g)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h)变更所引入的危害;i)建(构)筑物潜在的危害;j)自然灾害对企业带来的危害;k)企业潜

20、在的风险对厂外相关方的影响;I)外部环境对企业安全的影响.4.10. 5企业应选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所辨识出的危害实施风险评估,确定残余风险是否可以达到政府、企业的相关风险可接受标准要求.4.11. 6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包括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见A.4).4.12. 企业应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逐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和削减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跟踪落实情况,确保风险削减措施按要求落实.4.6.8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定期排查隐患的方式实现风险监控.4.6.9企业应依据可接受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明确每项

21、风险管控措施的责任人、检查频次、检查具体内容和发现问题后的处置要求等,将已有风险管控措施的检有和验证纳入日常检直内容,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企业应通过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全面辨识新的危害并纳入风险管理程序.4.6.10企业应建立高后果风险清单,对高后果风险按4.6.9进行风险管控.4.6.11企业应随时关注外部环境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变化情况,及时对高后果风险的残余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其风险可接受.4.6.12企业应每年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编制风险管理报告或建立管理档案,并归档保存.4.6.13风险管理报告或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分析的分析依据、分析范围、分析时间、参加人员、分析方法、分析内

22、容、分析结论、不可接受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和跟踪情况等.4.7装置安全规划与设计4.7.1安全规划4.7.1.1在建设项目前期论证或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单位及人员应开展危害辨识,分析拟建项目存在的工艺危害,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灾害和周边设施对拟建项目的影响,以及拟建项目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对周边防护目标的影响.4.7.1.2在工厂选址、总平面布局时,应符合有关设计标准的要求,并按照GB/T37243的要求进行定量风险评价(QRA),开展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计算,以满足GB36894所规定的个人与社会可容许风险标准.建设单位应提供项目的危害辨识报告和定量风险评估报告.4.7.1.3

2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建及新建化工项目应建设在合规设立的化工园区.4.7.2安全设计4.7.2.1企业应委托具备国家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职责.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其设计单位资质应为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相应工程设计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专业资质甲级.4.7.2.2 涉及精细化工的建设项目,设计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4.7.2.3 在建设项目基础设计阶段应开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包括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设计单位

24、应提供装置的主要风险清单.4.7.2.4 新建化工装置应设计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4.7.2.5 企业应根据工艺过程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lL)评估结果,确定安全仪表系统的装备.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新建项目应按照GB/T21109和GB/T50770等标准开展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对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应设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4.7.2.6 7.2.6化工装置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52的要求,爆炸性危险环境的电气仪表设备的设计应符合GB50058的要求.4.7.2.7 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满足GB/T50493

25、的要求,报警值、报警点位的设置应符合可能泄漏的介质要求.若气体检测报警信号需接入安全仪表系统(SIS),则应符合GB/T21109、GB/T50770的相关要求.4.7.2.8 企业应依据GB50116的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并根据装置类型、装置规模、火灾类别、火灾场所,有针对性地设置灭火设施.4.7.2.9 涉及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不应布置在装置区内;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不宜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GB50779进行抗爆设计.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26、、夕朦室、巡检室.4.7.2.10 10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文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复后,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价,并申请审查:a)建设项目周边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b)变更建设地址的;c)主要技术、工艺路线、产品方案或者装置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d)建设项目在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期限届满后需要开工建设的.4.8装置首次开车安全4.8.1生产准备4.8.1.1企业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后,及时组织开展生产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组织准备.建立建设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试生产阶段的负责人、部门和有关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建立健全试生产

27、阶段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界定建设单位、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b)人员准备.企业应根据装置定编和岗位需求配备人员,在生产人员进入现场配合试车前,完成对所有参加试车人员的培训L并通过考核方可参加试车.c)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审查单机试车方案、编制联动试车和化工投料试车方案及其他试车方案;编制管道仪表:耀图、物料平衡图、操作规程、工艺控制指标、现场处置方案等生产技术资料.d)物资准备.企业应落实试生产阶段所需的原料、燃料、三剂催化剂、溶剂、添加剂)、化学药品、标准样气、备品备件、润滑油(脂)等;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气防、救护、通信等器材,应配备到岗位或

28、个人.e)外部条件.落实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抗震、防雷、特种设备登记和检测检验等各项措施,以及消防、医疗救护等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及公共服务设施.企业应调查装置周边环境的安全条件,确保试生产阶段周边环境的安全;周边环境可能对装置试车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企业应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整改消除.4. 8.1.2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应配合工程管理和施工单位做好工程建设质量管控,深度参与设备设施的调试工作.5. 8.2吹扫、清洗、气密(压力)试验安全进行吹扫、清洗、气密(压力)试验时,应编制清洗、吹扫、气密(压力)试验方案,落实责任人,按照方案组织实施,落实以下安全措施.a)吹扫清洗前,应确认吹扫清

29、洗流程、介质及压力,并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b)选择水、空气、蒸汽对系统进行清洗、吹扫;使用介质、流量、流速、压力等参数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c)不宜选择氮气作为吹扫介质,若必须使用氮气时,应明确防止氮气窒息的措施.d)蒸汽吹扫时,应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e)化学清洗时,应落实防止化学品伤害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清洗废液应经处理后安全排放或作为危险废物进行合规处置.f)气密试验前应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明确系统气密试验的最高压力等级,严禁超压;需对气密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时,应先泄压,再进行处理.4.8.3单机试车安全4. 8.3.1企业应

30、成立单机试车小组,检查单机试车方案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主要包括:a)单机安装工作全部完成;b)转动设备保护装置、机构及保护系统安装完成,保护功能试验合格;c)动力系统检查确认具备使用条件;d)划定试车区域,无关人员禁止进入;e)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专利设备或关键设备应由供应商负责调试.4.8. 3.2单机试车时应按照点动试车、无负荷试车、带负荷试车的顺序依次进行.4.8.4中间交接4.8.4.1企业应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开展三查四定工作,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检有安全措施的缺项、设计缺陷等.4.8.4.2三查四定”结束后进行中间交接,安全综合协调责

31、任主体由施工单位转交至建设单位.4.8.5联动试车安全企业应统筹协调试车的管理工作.联动试车时:a)单机试车应全部完成;b)应进行试车方案现场交底,参与人员应熟悉操作与异常处理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c)公用工程系统应已稳定运行;d)应确认流程正确,与其相连的非联动试车系统已完全隔离;e)仪表系统应已调校完毕,准确可靠,且仪表报警和联锁值整定完毕,联锁系统功能试验合格;f)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和气防器材、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视频监控、防护设施状态应完好;g)宜选择水、空气作为联动试车介质;h)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应在警示区域设置标识,并指定专人重点巡检.4.8.6开车前

32、安全审查4. 8.6.1新建项目正式投料前,应进行开车前安全审查.开车前安全审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明确审查的范围.b)编制开车前安全审查表,并经相应负责人批准.c)组建开车前安全审查小组,明确职责.小组应由项目经理,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操作、安全、消防等专业人员,设计、技术专利商、施工方、工程监理方等其他必要的人员,以及同类装置有开车经验的专家组成.d)确定审查日程安排.5. 8.6.2审查小组应根据安全审查清单(见A.5)完成开车前的安全审查,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三查四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b)安装的设备、管道、仪表及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符合设计安装要求情况,特种设备

33、和强检设备已按要求办理登记使用并在检验有效期内,安全设施经过检验、标定并达到使用条件;c)安全信息资料是否准确、齐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d)系统吹扫冲洗、气密试验、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完成情况;e)相关试车资料、试生产方案、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准备情况;0现场确认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是否具备投料条件;g)发生的变更是否符合变更管理要求;h)员工培训考核情况;i)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完成情况;j)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措施落实情况等.4.8.6.3现场审杳完成后,审查小组应编制开车前安全审查报告,明确整改项、整改时间和整改责任人,并在开车前完成整改.4.8.7投料试车安全4

34、.8.7.1经开车前安全审查,确认装置具备投料试车条件后,方可开始投料试车.4.8.7.2试车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和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好指挥工作,及时协调处置发现的问题.4.8.7.3投料应严格按照试车方案进行,并做好各项记录.4.8.7.4 引入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介质前,应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再次确认流程正确.4.8.7.5 试车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要及时中止试车进程,问题整改后方可恢复试车.4.8.7.6试车中,企业应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4. 8.7.7试车现场应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做好试车的安全监护.4.9. 全操作4.10. 1操作规程4.11. 1.1企业应

35、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编制、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订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4.12. 1.2企业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有关技术规程和收集的安全生产信息、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同类装置操作经验编制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工作.4.9.1.3操作规程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异常处置、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及报警、联锁值设置,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及预防措施和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企业应根据操作规程中确定的重要控制指标编制工艺卡片.4.9.1.4企业应每年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

36、行确认,至少每三年对操作规程进行一次审核修订.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或行业内同类工艺装置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或风险分析提出修订要求时,应及时组织对操作规程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4.9.1.5企业应确保每个操作曲位存放有效的纸质版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查用.4.9. 1.6企业应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I,并对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考核.4.9.2正常操作4.9.2.1正常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要求.4.9.2.2企业装备的安全仪表系统应正常投用,摘除联锁应严格执行许可程序.4.9.2.3各专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应按

37、要求对生产装置进行巡检,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应每小时巡检一次;涉有毒气体岗位进行巡检时,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和应急逃生防护用品.4.9.2.4物料加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和数量进行.涉及易燃易爆物料的加料应有可靠的静电导除设施,涉及毒性物料的加料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4.9.2.5企业应制定并有效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交接内容至少包括异常工况、现场作业、需接续的工作以及其他需特别提醒事项.4.9.3装置开停车安全管理4.9.3.1装置停车包括正常停车、临时停车和紧急停车,装置开车包括检修后的开车以及紧急停车后的开车.4.9.3.2企业应制定开停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内容、职责、

38、工作程序.4.9.3.3 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开停车方案,经审批后实施.对临时、紧急停车后恢复开车时的潜在风险应重点分析.4.9.3.4 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开停车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条件确认表,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安全条件确认表(见A.6)逐项确认,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4.9.3.5 企业应对变更或维修的设备、管道、仪表及其他辅助设施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具备安全使用条件.4.9.3.6 企业应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环节责任人签字确认机制.引进物料时应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实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严格按方案控制进退物料的顺

39、序和速率,现场应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泄漏等异常现象.4.9.3.7 停车检修设备、管线倒空时,应有序排放;设备、管线倒空置换干净后进行能量隔离.4.9.3.8 3.8开停车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现场人员数量,应将无关人员及时清退出场.4.9.4异常工况处置4.9.4.1企业应优化报警设置,对装置的工艺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4.9.4.2操作人员应及时响应、处置报警信息,重要报警要有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置记录.4.9.4.3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不断完善各类异常工况处置程序,对员工开展异常工况的处置能力培训和考核,确保有关岗位人员能够及时恰当地处置异常工况.4.9.4.4企业

40、应建立报警管理系统,设定报警管理的关键指标,借助报警管理系统定期统计分析报警率,优化报警设置,减少报警数量.4.9.4.5企业应对异常工况下的应急处理进行授权,确保在出现异常工况时,有关岗位人员能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危及人身安全时,及时组织人员紧急撤离.4.10设备完好性管理4.10.1建立设备完好性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设备完好性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完好性管理的范围、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规范设备管理和技术改进措施,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4.10.2本质安全设计企业应要求设计单位做好本质安全设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设备和管道的材质、设备规格,关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为装置长周

41、期运行提供基础保障.4.10.3采购、制造、安装质量控制4.10.3.1企业应明确采购和验收标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于关键设备或有特殊质量要求的设备,应派代表现场监督制造质量;设备入库验收时,应确保其符合采购计划和设计要求;特殊设备材料入库后储存条件应满足要求.4.10.3.2企业应依据设计标准和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正确安装设备,并进行初始检查、检验和测试,形成报告并保存.设备安装、检查、检验和测试过程及人员资质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10.4运彳掩护4.10.4.1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检维修规程,按照规程要求正确操作、维修设备.4.10.4.2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巡回检查管理制度,明

42、确操作、专业技术、管理等人员的定期检查要求,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况并进行分析、处理.4.10.4.3企业应明确设备润滑、盘车、定期切换等日常维护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4.10.4.4企业应对设备设施实施台账管理,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和备品备件(安全附件)台账、技术档案.4.10.5检验和测试4.10.5.1企业应按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要求,制定设备检验和测试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验和测试.4.10.5.2企业应依据装置运行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加强对高风险设备设施、易失效部位的检验测试,确定检测部位、检测方法和频次,并严格执行.4.10.5.3关键机组和设备应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43、对设备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及时对设备运行异常进行分析、处理.4.10.5.4企业应对腐蚀严重设备和管道设置在线腐蚀监测系统和采用离线检测措施,定期分析监测结果;对重点部位应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4.10.6预防性维护4.10.6.1企业应建立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见A.7),根据管理程序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实施.4.10.6.2企业应及时对设备设施检验检测和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结果调整设备设施预防性维护方案.4.10.6.3企业应对检查、测试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效果定期评估,动态更新设备检查、测试与预防性维护计划,不断提高设备预防性

44、维护水平.4.10.7缺陷管理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缺陷的辨识、分析、报告、处理的闭环管理机制并持续改进,包括:a)制定缺陷辨识标准,并根据标准对缺陷进行辨识,明确缺陷等级;b)依据缺陷等级,建立缺陷响应程序,及时对缺陷进行处理;c)建立缺陷修复验收准则,对缺陷修复情况进行评估,确认缺陷已消除.4.10.8泄漏管理4.10.8.1企业应制定泄漏管理制度,明确泄漏管理工作目标和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设备泄漏管理台账.4.10.8.2企业应全面辨识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评估泄漏风险,建立静动密封点台账,重点关注毒性物料(硫化氢、光气、氯气

45、等急性毒性类别1和类别2的气体)、液化烧法兰密封、高温油泵密封、可燃气体的压力管线、装卸等泄漏风险,并明确具体防范措施.4.10.8.3企业应从源头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包括:a)选用先进的工艺路线降低操作压力、温度等工艺条件,减少泄漏的可能性;b)按照标准进行设备、备件选型,采用合适的设备材质和密封型式,减少设备密封、管道连接等易泄漏点;c)根据物料特性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垫片、金属软管等配件,合理选择动设备的密封配件和密封介质;d)制定防腐蚀管理制度,涉及腐蚀性介质的设备设施应采取适当的防腐蚀措施,加强检测.4.10.8.4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装置(设施),应在现场安装相关气体探测器,重

46、点部位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表,确保仪表显示准确、有效.4.10.8.5企业应通过采用泄漏检测和修复(LDAR)技术等措施,不断查找泄漏源,对无组织排放实施控制.4.10.8.6企业应根据物料危险性和潜在泄漏量对设备泄漏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泄漏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备(如液化烧储罐等),采取技术措施第一时间切断泄漏源,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4.10.8.7在高风险的泄漏部位,应配备必要的现场应急处置设施和物资.4.10.9数据库管理4.10.9.1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数据库,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文件、档案、信息、数据应纳入数据库统一管理.数据库还应涉及设备的基础数

47、据、运行参数、检验测试数据、维修数据、失效数据等.4.10.9.2企业应及时对数据库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指导设备的检验测试、预防性维修、缺陷管理等各项工作.4.10.9.3企业应根据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及时更新设备数据库.4.11安全仪表管理4.11.1基本要求安全仪表(安全自动化)包括安全控制、安全报警和安全联锁,是用仪表和控制实现的过程安全保护措施(保护层),针对特定的危险事件,达到或保持过程安全状态,当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实施,其风险降低能力限制在10倍以下.如果严格按照GB/T21109进行设计和管理,其风险降低能力可大于10倍,这就属于安全仪表系统(SlS)的范畴.安全仪表通用管理要求包括:a)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仪表范围和仪表设备;b)安全仪表相关技术资料应准确完整;c)企业应制定安全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d)企业应指定专门责任人员负责相关技术和管理活动,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e)安全仪表应遵循设备完好性管理一般程序;f)应基于相关标准和良好实践,设计、安装、调试、确认、操作、维护安全仪表.4.11.2安全仪表系统(SlS)管理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