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4548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一)、项目的重点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1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非农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引导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布局,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避免占用优质耕地。加强农用地结构调整的管理。退耕还林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和海南省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应注重保护耕作层,禁止良田种树和挖塘养殖,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2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确需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的耕地;对于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

2、耕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耕地开垦建设费。市(县)政府应通过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等途径落实补充耕地。规划期内应重点加大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的力度,适度开展宜耕农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补充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的落实。3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规划期内的基本农田原则上保持稳定,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调入和调出。对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以及土地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对新一轮规划已预留为建设用地的基本农田进行调出。市(县)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优质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市(县)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把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并实行长期特殊保护。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城乡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对于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选址特殊、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审批。(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投入与监管机制

4、,增加公共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与监管,积极推进平原地区、河谷地区和山间盆地区的标准化基本农田整理,加大丘陵台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程1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随着城镇化发展,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缩并减少相挂钩的建设用地配置政策。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2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闲置建设土地的处置进度,加大城镇工矿用地中空闲土地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砖瓦窑、

5、采石场等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实施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政策,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价值。3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完善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体系,形成指标约束机制。规定单宗土地供应规模和土地开发建设时限,防止大面积圈占土地。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健全市场化土地配置机制,完善土地价格体系,建立城镇基准地价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政府对城乡土地市场的监管作用。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程1.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保障新型工业发展用地,根据全省新型工业发展布局安排用地,严格落实各项工业用

6、地控制标准;采取新增工矿建设用地指标和存量工矿用地挖潜相结合的政策,满足规划期内工业发展用地需求。4 .保障重点旅游设施项目用地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旅游设施用地,根据全省旅游业发展布局,重点落实旅游设施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旅游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比例,注重保护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化旅游设施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协调和综合利用。结合小城镇建设、文明生态村和中心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度假旅游业。5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满足新建或扩建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及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1 .构建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严格保

7、护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水源地、海岸带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必需的自然栖息地。合理利用已开发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高度重视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作为基础性生态用地的重要功能。对于中部山区以严格保护为主,重点实施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热带雨林、珍稀濒危物种和水源涵养区;对于环岛台地、平原区,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完善城镇、工业和旅游发展项目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通过保留或修建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移路径,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海岸

8、带,着重保护红树林及沿岸河口、泻湖等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沿海防护林用地,保障城乡及旅游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排放,防止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管理,防止地下水超采。2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合理划定保护区域,通过扩建、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建成由霸王岭一尖峰岭保护区群、鹦哥岭一黎母山保护区群、五指山保护区群,以及保护区廊道、海岸带与红树林保护区及其它分散的保护区所构成的陆地自然保护区体系,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增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低能耗、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9、城镇化地区要遏制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合理配置绿色开敞空间和环保设施用地;工矿用地区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强化矿区环境保护和采后生态恢复;旅游开发区内大面积、连片农用地应保留作为生态景观用地,减轻旅游活动对原始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方式,禁止土地污染。4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对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生态脆弱区域实施造林绿化工程;通过荒地造林、退塘还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对沿海防护林进行补带、扩带造林;实施水边林、路边林、城边林和村边林的防护林建设工程;倡导生态城乡理念,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创建健康人居环境。5 .加强生

10、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坚持符合生态省建设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对区内及周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针对可能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保护措施。严格保护五指山、黎母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等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沿海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泻湖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对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管理,严禁人为因素导致的生境破坏。严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场所和迁移路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避免造成动植物生活环境的隔离和破碎化,努力营造野生动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

11、。五)、土地整治工程1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加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调查与生态效应评价,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用途。按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其农田配套设施建设。2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组织实施省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大工程,逐步推进迁村并点和中心村建设,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长效机制和农民权益保障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在文昌、琼海、海口、

12、屯昌、定安等潜力较大的市县开展村庄土地整治工程。3 .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展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调查和适宜性评价,科学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按照统筹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鼓励复垦后土地的综合利用。六)、本项目重点1、优化土地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与高效利用近年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环境和生态低碳的问题,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三发展,提出乡村振兴相关指示,并指出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J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

13、及国务院“土十条”的出台,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也开始由单一重视新增耕地过渡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提出相关要求“对建设占用水田无法直接补充水田的,可采取“补改结合”的方式,补充耕地项目中产生的新增水田指标可在此基础上有效解决建设占地与耕地补充过程中的空缺。实施补充耕地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宜农土地的整治力度,能够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切实保护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实现项目区未来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多功能性战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切实体现,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

14、民,为在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项目的实施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农民经济生活水平提升。项目实施后,达到预期的开垦耕地数量,并有效提高农田产出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因此,怎样确保项目实施完成后能够使项目区耕地等级提高,同时提高耕地平整度,改善区内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该项目的重点内容。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数量、质量、进度的控制我公司依据招标文件对项目实地进行了相应的资源摸排及现场踏勘,结合项目地的实际情况,我公司对于项目区进行了初

15、步规划,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工程实施范围为“旱改水及新增耕地建设,主要工程内容为旱地改造水田面积为4.61公顷(69亩)、新增水田0.53公顷(8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项目产出的指标数量的控制项目区的选择应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条件较好,灌溉水源有保障,项目实施前应充分与当地村组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展项目选址立项工作,将确切能开展项目实施、符合项目选址条件的地块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按要求通过工程建设和土壤培肥与改良等措施,保障好项目范围线以内的区域全部建设实施到位,按项目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以确保耕地指标产出数量满足项目总面积5.316

16、3公顷的要求。(2)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严格贯彻国家及省、市强制质量标准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所有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争取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控制原则: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实施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对工程项目人员、机械、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工程

17、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应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问题;应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以验证施工质量;应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严格执行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应建议撤换施工单位不称职的人员及不合格分包单位。(3)对项目实施工程进度的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使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要求相一致,使工程项目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及交付使用而开展的控制活动。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往往不能按计划进度实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偏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相当程度的滞后,工程进度的主要控制

18、措施有:合同措施: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期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以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程量(符合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的)为依据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方式、比例支付工程款。因此合同措施是建设单位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目标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经济措施:要促使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经济杠杆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也不例外。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设计资金需要计划、资金供应条件、经济激励措施及处罚措施。组织措施:组织协调是实现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为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必须处理好参建各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通过明确各方的职责、权利和

19、工作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潜在能力,在项目组织结构中设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符合进度控制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管理措施: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是建设项目进度实施的主体,建设单位进度控制的现场协调离不开工程项目部人员的积极配合。因此工程项目部组成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用网格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有利于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化。建筑材料堆放就近原则有利于节约项目单项工程的完成进度。(二”本项目的难点本项目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如何减少施工对项目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是一大难点。实施本项目是实现群众高产创收较直接、迅速的措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20、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成本投入补充耕地项目将现有草地、林地等通过工程设施改为水田,成本较高,项目资金筹措安排是否顺利是项目进行能否正常实施的关键。2、村组基层协调工作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意愿不高。项目区现有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儿童、老人,留守人员问题日益凸显,缺乏劳动力,现有的土地利用率都不高,甚至离居民点较远的耕地已经搭荒,故对补充耕地项目的支持意愿不高,改水田后的耕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基层协调问题。由于该项目区地块集中,涉及农户较多,项目区内,存在农户已种植水果、花生等农作物,且有多个养鱼塘与养鸡场,关于项目实施清场问题,村民意见多

21、种多样。因此需在施工前应做好前期调查工作,提前与农户进行协商协调,以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项目区挖方、填方、取土等问题需要与当地村组进行协调,需要当地村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3、项目实施涉及层面广,统筹管理难度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众多,涉及的项目区群众广。项目实施前需要征求项目区涉及的群众的意见,对土地进行流转,需要业主方和项目涉及的农业、林业、水利、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的论证意见,项目选址立项、测量、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多个企事业单位通力配合,协调合作,项目的施工、监理以及后续的竣工验收、指标报备等工作更是要求高、难度大,工作繁琐,需要有完

22、备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有条不紊的组织管理和调度。4、项目区的限制性因素影响项目区的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土地利用效率因素、土壤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等。(1)自然因素自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项目区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常受“四风”(清明风、寒露风、台风、干热风)、“两雨(低温阴雨、暴雨)的影响。早造生产常受清明风、干热风、低温阴雨制约;晚造生产受寒露风、热带风暴和暴雨袭击。表现为春旱和暴雨洪涝灾害。春旱通常发生在每年11月份至翌年4月,由于春季雨量较少,农作物无水灌溉,极易造成早稻及当季农作物的减产。暴雨洪涝灾害通常发生在每年5月至10

23、月,一般表现为暴雨、台风等型式。台风作为不可预测的因素,引起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土壤流失,毁坏梯田等,会对项目实施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2) 土地利用效率因素土地利用效率方面,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以园地、旱地、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率低,部分地块抛荒,是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区内田块不规整,大小不一,机械耕作难度较大,不利于大规模的产业化种植经营。(3) 土壤因素项目区现状耕地中,旱地质量相对较低。海南农用地大部分属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水平,各个地区差异较大。全岛一级土地只占5%,80-90%的土地为35级。由于“散养式”耕作管理,山地过度开采,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农田

24、白色垃圾滞留土中。人为扰动造成土地沙化、退化;灌丛、草原面积下降;部分地区热带雨林、季雨林线后退等,说明经济活动对海南自然生态环境的扰动在增强,西部地区尤为严重。项目区土壤属于砂土,含砂量较大,保水保肥差,土壤PH的平均值范围为6.38-6.76,土壤为微酸性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0.370.59%,土壤潜在地力很低,无法夯实成型,雨水一冲刷,就会造成水土流失。较差的土壤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和作物产量。需进行质地改良达到壤土水平,以利于农田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需采取有机质提升措施使其含量达到目标要求;土壤属于微酸性;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都较低,在耕作过程中需注意补

25、充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重金属和盐分含量均没有超标情况,无盐害和重金属污染风险。项目区域范围内为农田与村庄,空气质量良好,主要的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由于化肥农药施用没有具体标准和相应的大田技术指导,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酸化持续变强;农残回收基础建设还不健全,大部分地膜被翻埋压入地下,白色污染相对严重;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不被完全接受,田地焚烧现象普遍存在。(4)基础设施因素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项目区虽处于降雨丰沛区域,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田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低,田间排水沟多为土沟,标准低,且排水沟与田间道路交叉部位配套涵洞等设施不完善,导致现有设

26、施不能有效地防灾减灾,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加之灌溉用水管理不善,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项目区主要以水稻、花生等粮食作物为主,从整体来看,全年灌溉水源总量满足作物生育期灌溉用水要求,但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项目区所在的范围目前基础设施情况不完善,引水不便利,且本身地势较高,含蓄水源能力也有限,容易受到干旱影响,有效水源利用率低,土壤在有机质含量较低,常年处于干旱情况下,导致土体过分脱水收缩,保水功能无法保证,土壤肥力迅速下降。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缺乏统一规划,分布不尽合理,零散不规整,部分田块与田块之间、田块与村庄之间的连通性较差,田间缺少完善的田间道路;除了区内

27、少量位道路外,其余现有道路等级较低,均为土路,路面宽度小,路况差,涵洞等配套设施配套不完善,造成机械作业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农副产品的运输及农业机械的通行,难以为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平台,农民增产增收的空间受到制约。(5)项目完成后的产业发展问题根据现有劳动力,主要种植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水田种植一年两季的水稻,水稻产量较低,投入的成本较高,旱地以其他果蔬菜地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经营模式,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内农业发展缺少项目扶持,工厂化集中大棚育秧面积少,满足不了需求,不能保证秧苗质量,影响水稻产量,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当地群众对种植的热情不高,其他特色产业发展缺乏基础

28、同样受到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高效农业产业。5、旱改水项目的重点和难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改良:旱地改为水田需要土地的改良,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水利设施的建设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是旱改水项目的重点之一。2 .水源保障:水是水田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旱改水项目需要解决水源问题。这需要建设水利设施,如水泵、水渠等,以确保水田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3 .水利设施建设:旱改水项目需要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以确保水田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同时防止水田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4 .土壤质量:旱地的土壤质量往往不如水田,因此,旱改水项目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质

29、量,如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5 .技术支持:旱改水项目需要技术支持,包括农业技术、水利技术等。这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6 .资金投入:旱改水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改良、水利设施建设、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费用。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7 .环境保护:在旱改水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需要采取措施,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水源等。(三)、项目重点难点解决措施为了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又好又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针对项目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进社会投资主体进行

30、投资,解决资金难题,用好用足土地资源价值,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我公司将以充分的资金实力保障项目的投资顺利进行。借助企业资金优势,弥补政府投资的短板,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城乡共同升级,城镇和农村共同发展。通过企业运作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成本,用好用足土地资源价值。借助我公司多年项目投资经验和专业技术,有效实现项目成本控制,包括项目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把控,优化耕地指标结构,用好用足土地资源价值,最大限度盘活土地经济。借助企业多年项目实施经验和规范化管理流程,解决落实好项目基层协调问题,保障村民利益,使村民真正得

31、到实惠。利用企业资金、经验、团队、技术优势,在项目前期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项目选址和项目实施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集体和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乡镇、村组的政策和项目的相关宣传引导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的相关程序进行项目实施,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和标准落实土地流转、青苗补偿、测量、设计、施工工作;项目区涉及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的,必须按规定做好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工作,对农民的补偿必须依法足额及时到位。同时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完成后还可导入农业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2、,农户可作为产业工作参与工作获得收益,解决当地部分人员就业问题,提高群众收入,切实保障当地群众的利益。项目建设全链条一体化服务,统筹管理,降低项目建设风险,依托团队技术优势,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一方面由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有效规避了政府债务边际风险;另一方面公司项目建设经验丰富,采用前期资源调查、选址、测量、设计、施工、投资一条龙服务的项目建设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和风控,精心组织策划,强化技术支撑,把握工程节点,有效把控项目进度和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和实施中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气

33、候因素影响方面,通过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区处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不均,加上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常出现冬春旱、秋季涝。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必须建立健全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功能,增加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项目开工前,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分析项目区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做好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且应密切了解近期气象预报,避开暴雨、台风天气。在土壤改良方面,积极运用各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壤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通气透水、保

34、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因此目标是把项目区原土的砂土改良为壤土,壤土其各项重金属含量汞、碑、镉、铅、铭、银、铜、锌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风险标准(试行)(GB15618-2018)要求,因此外运合格土壤作为为客土运输到项目区进行客土改良。土壤质地改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剥离项目区表层土砂土,保肥保水性差,无法满足水田耕种标准,在土地平整工程中需要对将表层土剥离,本项目使用推土机对表层土进行剥离,厚度20cm。按照先深后浅、从上到下、分层分段的原则依次进行,设置专人负责按照图纸对基底标高进行测量。剥离至设计底标高后,对田边进行修整和铲平,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田地验收,并

35、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剥离的土壤按指定地点存放,并设置临时防护措施,便于后续其他工程的回填利用。士把运输来的客土掺入已堆好的剥离土,并用机械混匀;掺和搅拌项目区表层土后,形成“客土+原土混合成“壤土”+“砂土”新的耕作层。I回填采用铲运机将“壤土”+“砂土”新的耕作层运至项目区土地平整区域进行回填,土层需要匀整,高低起伏地段土方回填,应有低到高逐层回填,保证土方平衡需要。脑通过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每亩施有机质含量M5%的商品有机肥3.10吨(肥料运输和施用过程中按1%损耗计)可达技术规范要求,或相当量的农家肥(经过堆肥或发酵)、沼渣等

36、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有机资源(需检测有机质含量),可使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L5%及以上。施用方法:撒施后翻耕。在耕作层保水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措施:项目犁底层保水与土壤质地改良措施同步实施,保水工程目标:犁底层厚度10cm,犁底层压实度395%,合格犁底层需符合田块干旱时1次性灌水后,田面保持田面水72h的建设标准。犁底层夯实后,回填耕作层前后旋耕3次加强密实度及土壤黏合度,封闭保水的目的。砂土,保肥保水性差,无法满足水田耕种标准。犁底层夯实对开挖后的地面进行清理,田块内部平整高程达到设计要求后,然后采用压路机,分2次夯实进行碾压。根据实际情况对底层进行的机械压实处理,压实度395%,使犁底层土壤

37、具备初步的抗渗能力。经过压实后,表面以下有35CnI压实层,可以作为犁底层的一部分。压实度受含水量的制约,保证压实最佳的含水量才能取得最大干密度,也就是有效地控制含水量后,才能可靠地压实到压实度标准。在犁底层夯实覆盖施工完毕后第一次回填施工。土层需要匀整,高低起伏地段土方回填,应有低到高逐层回填,保证土方平衡需要。)耕作层旋耕耕作层回填后,将对项目区耕作层土壤进行3次以上旋耕,第1次为耕作层回填后,灌水后湿旋1次,达到碎土,起浆的作用,使形成泥浆沉淀,达到保水保肥的目的,按田块大小、形状确定旋耕路线;田块细部平整施撒有机肥之后对田面进行旋耕,第2次为干旋;项目在落实耕种前灌水对田面进行第3次旋

38、耕,第3次为湿旋。在项目实施时,沟、路、桥等工程建筑物应满足相应的配筋等级、尺寸等设计要求,并设排水设施及时排除积水,施工场内的临时便道应及时加高、加固、并做好防滑、防陷措施,保障主干道的畅通,若遇到台风、暴雨天气,应停止施工,全面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和职工生活用电,确保各类漏电、短路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线路的绝缘性。台风、暴雨过后,要对施工现场做全面检查,及时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调试、维护、修检,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施工。在项目材料采购方面,对于主要材料要提前调查市场单价及供货量,提前安排,避免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耽误工期;在项目设计方面,要求数据严谨、负责,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并及时提供资

39、料;在项目施工方面,要求熟悉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及建设标准施工,有条件时,按设计流程做好实验田块,试验田块的蓄水能力等指标是否能达到验收标准,以免出现返工或验收不合格的情况;施工过程中按竣工资料要求,保留好影像资料,如有设计变更或签证则需要当时做好变更和签证资料;在监理方面,要求监理单位按需进场,严格管理,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探索相关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研究提出“补充耕地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监管手段,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后续产业发展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效能土地进行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助力项目区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有利于优势农业产业的导入,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我公司始终坚持群众满意度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出发点,把便民惠民作为施工环节的着力点,把发挥项目效益作为创造社会价值的根本点。项目建设完成后,改善的新增耕地资源可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助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的新目标,不断丰富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