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158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二战后日本利用“出口立国的外向型发展道路,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来,成为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和东南亚诸国效仿日本模式,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较短的时期内从经济不发达国家发展成了令人瞩目的新兴工业国家,并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这些新兴市场的出现证明了出口贸易战略的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加入了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行业,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增。我国成了鞋帽、纺织、箱包、旅游产品等的世界头号生产与出口大国。自1984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

2、增长迅速。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多亿美元猛增至16000亿美元,增长了80多倍,同期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跃升至第3位。由此,近年来我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是正确的,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中国加入WT()后,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出口规模名列世界第二。但是自2007年开始,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总额增速回落5.7%,全年增速前高后低,并在最后两个月出现负增长。之后的几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在不断

3、的调整中寻求发展,我国外贸行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世界经济。具体的外贸出口情况如下表1、图1所示:表1:1978-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亿美元)年份出口总额出口总额197897.5200024921980181.2200126611985273,5200232561990620.920034382.31991719.120045933.31992849.420057619.51993917.420069689.819941210.1200712204.619951487.8200814306.919961510.5200912016.119971827.9201015777.51998183

4、7.1201118983.819991949.3201220501出口总额图1:1978-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亿美元)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下,加之欧债危机的升级,世界各国的购买力下降,信用危机逐渐暴露,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涉也越来越多。2012年2月经济参考报发表了商务部密集预警: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风险高发期文章,对外贸行业面临的国际风险给予了高度警示。2012年8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直言我国“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遇到的困难将更加凸显”、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要实现工作目标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与此同时,国内的经济危机也在不断冲击着外贸行业,使外贸行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二、

5、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外贸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萎缩,外部需求的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2010年欧债危机持续升级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1)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美国经济增长虽有起色,但动力不足,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持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还在减速。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

6、。总体而言,消费和投资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2)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且在国内的就业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2008年以来,我国外贸行业遭遇了众多的贸易壁垒,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此外,我国外贸行业还了严重的国际

7、技术贸易壁垒,这给我国外贸行业的出口设置了极大的障碍。(3)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外贸行业出口面临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造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市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4)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利润率下降。我国外贸行业企业的出口,尤其是江浙私营企业的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差,替代性强。自2004年我国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我国从事外贸业务的主体增多,

8、为了保住市场和客户,国内外贸行业竞相削价销售,价格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较低。近年来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只有再次以降价来应对,直接导致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加剧竞争压力。(5)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成本增加。中国外贸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外贸企业出口的优势之一。近些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很多地区出现了农民工、技术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多重因素影响下,外贸企业出口增速放缓。(二)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机遇虽然宏观大环境对于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影

9、响,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色使得中国外贸行业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1)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且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小,受危机冲击相对较轻。加上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部分原来购买高档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可能转而购买中国产品,反而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进出口企业先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考验,其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

10、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2)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大。长期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但是在贸易总规模中比重仍然不高,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贸易往来日趋便利化,中国外贸行业发展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大有可为。(3)走出去的全球化战略,带动出口效应明显。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外国公司为摆脱经营困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政策相对宽松,并为刺激经济大量投资基础设施,这些都为

11、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将成为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三)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如下:(1)对外贸易增速缓慢、平稳,并出现积极变化,依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1978-2012年我国对外出口总值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自2002年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如表1、图1所示。虽然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是根据2010年至今的出口总

12、额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对外贸易的增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反过来它又将促进世界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这种趋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在未来几年仍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2011-2013年各月的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长率来看,我国外贸的出口总值呈现周期性的平稳波动,从出口总值来看增长不明显,如表2、图2所示。通过各月的同比增长率来看,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率也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但总体上都是以相对平稳的速度保持正增长。展望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有望趋于稳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将在一定程度

13、上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快于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将有长足的发展。表2: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长率月份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月份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11507.337.72012.21144.718.42011.2967.42.42012.31656.68.92011.3152235.82012.41632.54.92011.41556,929.92012.51811.415,32011.51571.619.42012.6180211.320

14、11.61619.817,92012.71769.412011.71751.320.42012.81779.72.72011.81733.224,5232*91863.59.92011.91696.717.12012.11755.711.6201IJ1574.915.92012.111793.82.920H.111744.613.82012.121992.314.12011.121747.213.42013.11873.7252012.工1499.4-0.52013.21393,721.8月出口总值图2: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出口总值月同比增长率图3: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同比

15、增长率(2)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外贸要实现稳步回升压力较大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行业要实现稳步回升压力较大。(3)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

16、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Trade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

17、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243亿美元,增长7倍多。(4)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2002年以来的十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机2011年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2008-2011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

18、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o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中国外贸行业企业应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三、中

19、国外贸行业的战略抉择通过对中国的外贸行业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外贸行业所面对的传统贸易限制有所减弱;虽然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我国的外贸行业还是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外贸行业SWOT分析矩阵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01.经济全球化改善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TI.贸易摩擦带来挑战02.中国加入WTo后获得的优惠待遇T2.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03.抓住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机会进行技术突破,形成强大产业基础T3.低碳经济内部优势(Stre

20、ngths)劣势(Wwaknesses)SI.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Wl.出口产品层次低,市场需求饱和,拓展空间有限S2.中国抓住WTO后的良好机遇,将我W2.外贸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国的资源优势与世界资源进行互补技术含量低,高精尖产品不多,缺少知名品牌W3.外贸依存度高在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旨在针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外贸行业应该积极配合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1)外贸行业企业在自身具有比

21、较优势的产业上,逐渐积累和投资,在技术和制度上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形成高层次的要素禀赋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的演进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淘汰落后的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提升自身实力,加快技术改进,加快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同时也要积极开阔国内市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2)在原有优势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的同时,外贸行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涉足新的产业,既可以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打通原产业的上下游,提升竞争力,向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进军,尽量避开低端产品的贸易壁垒;也可以进行其他行业的尝试,既能拓宽自身经营范围,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又能顺应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3)从根本上讲,企业还是要着重提升

22、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根本。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启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外贸行业要有敏锐的嗅觉,善于抓住机会,发展和壮大自己,从而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贸易模式,根据大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贸易方式。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在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并逐步超过加工贸易。这表明一般贸易的抗风险能力比加工贸易要强,我国政府也在用外贸政策逐渐收紧加工贸易,促使贸易方式优化。具体来说,以市场的走向和发展脉搏作为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基础,摒弃蜂拥生产、蜂拥销售的竞争局面。在加强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同时,加大对于企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可以

23、通过小投入、市场调研等方式来研究时尚风向,通过创新产品外观、图案、增加小装饰等细节来吸引客户的关注。另外,也要关注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利用各种支付手段及信用保险,控制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的潜在风险。(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控制汇率风险。在议价机制方面,形成外贸公司内部统一的采购信息网络,建议工厂信息库,共享工厂产品信息和价格。在产品宣传推广方面,要在目标市场上加强广告宣传,形成品牌并提高知名度,制定专门、统一的营销推广手册,公司内部严格按照公司的统一形象和统一标识进行推广,形成品牌的整体规模效应和相互促进效应。在控制汇率风险方面,可采用利用合同设立相关条款、合理选择计价货币、远期结汇锁定汇率等方式,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太大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