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0841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目次次1ContentsI11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智能建筑5G系统总体架构455G基础设施部署要求55楼内基础设施要求55.2楼面基础设施耍求65.3地面基础设施要求66通信机房76.1一般规定76.2基站机房.76.3室内覆盖中心机房87管线系统87.1建筑物外通信管道87.2建筑物内信息管道107.3光纤接入系统18建筑外设施138.1塔桅再己套要求138.2缆线布放要求139电源设备149.1通信电源基本要求149.2室内电源设备耍求149.3室外电源设备及一体化机柜要求1410防雷接地及消防1610.1防雷与接地要求1610.2消防要求16本标准用词说明错

2、误!未定义书签。引用标准名录错误!未定义书签.H月+,.+,*.+,+.,*,.,”“,”,”+”,+”“,”,+”*,”,+”*,”,”+,*,”.+”,+”*,”-12术语13基本规定24智能建筑5G系统总体架构355G基础设施部署耍求45.1楼内基础设施要求45.2楼面基础设施要求45.3地面基础设施要求45通信机房56.1般规定56.2基础机房56.3室内覆盖中心机房57管线系统67.1建筑物外通信管道67.2建筑室内信息管道67.3光纤接入系统68建筑外设施78.1塔桅配套要求78.2缆线布放要求79电源设备89J电源通信基本要求89.2室内电源设备耍求89.3室外电源设备及一体化机

3、柜要求810防雷接地及消防910.1防雷与接地耍求910.2消防要求9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2Terms3Basicregulations4Overallarchitectureof5Gsystemforintelligentbuildings55GInfrastructuredeploymentrequirements5.1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inthebuilding5.2Floor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5.3Ground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6Communicatio

4、nroom6.1Generalprovisions6.2Basestationroom6.3Indoorcoveragecentralroom7Pipelinesystem7.1Communicationchannelsoutsidethebuilding7.2Informationchannelsinthebuilding7.3Opticalfiberaccesssystem8Facilitiesoutsidethebuilding8.1Towermastmatchingrequirements8.2Cablelayoutrequirements9Powersupplydevice9.1Co

5、mmunicationpowerbasicrequirements9.2Indoorpowerequipmentrequirements9.3Outdoorpowerequipmentandintegratedcabinetrequirements10Lightningproofgroundingandfireprotection10.1Lightningproofgroundingrequirements10.2FireprotectionrequirementsExplanationoftermsusedinthisstandard1.istofreferencedstandardsExp

6、lanation1Generalprinciples2Terms3Basicregulations4Overallarchitectureof5Gsystemforintelligentbuildings55GInfrastructuredeploymentrequirements5.1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inthebuilding5.2Floor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5.3Ground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6Communicationroom6.1Generalprovisions6.2Basesta

7、tionroom6.3Indoorcoveragecentralroom7Pipelinesystem7.1Communicationchannelsoutsidethebuilding7.2InformationchannelsinIhebuilding7.3Opticalfiberaccesssystem8FaCiIitiUSoutsidethebuilding8.1Towermastmatchingrequirements8.2Cablelayoutrequirements9Powersupplydevice9.1Communicationpowerbasicrequirements9.

8、2Indoorpowerequipmentrequirements9.3Outdoorpowerequipmentandintegratedcabinetrequirements10Lightningproofgroundingandfireprotection10Lightningproofgroundingrequirements10.2Fireprotectionrequirements1总则.o.为规范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建设工程有序融合,促进社会信息化,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有5G网络建设需求的各类新建智能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移动通信基

9、础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0.3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应与建筑物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1.0.4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术语2.0.1通信机房Communicationroom主要包括基站机房、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室内覆盖设备间。2.0.2支撑设施Supportfacilities为安装各类通信塔桅(抱杆、美化天线等)而设置的结构构件。2.0.3通信电源Communicationpowersupply由电源、电力线路和电气装置组成,为通信设施提供的专用电源。2.0.4通信

10、管道Communicationconduit为连接通信设备器件的线缆提供敷设支撑、固定或保护的管道、导管等设施。2.0.5防雷与接地Lightn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由防雷和接地装置组成,用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工作。2.0.6室内覆盖系统Indoordistributedsystem用于改善建筑物室内移动通信信号强度的-种解决方案。室内覆盖系统将移动通信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各个区域,以保证室内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质量。室内覆盖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基站远端设备、分布设备器件、传输设备、天线及连接线缆等。2.0.7基站机房Basestationroom机房内的设备

11、用于覆盖建筑物外部空间,安装设备主要有基站设备、传输设备、交流配电箱、蓄电池组、开关电源、空调、机柜、走线架、防雷与接地装置、光缆、电缆等。2.0.8室内覆盖中心机房Centralroomforindoorcoveragesystem机房内的设备用于覆盖建筑物内部部空间的移动通信信号,安装设备主要有基站设备、传输设备、交流配电箱、蓄电池组、开关电源、空调、机柜、走线架、防雷与接地装置、光缆、电缆、多系统合路平台(POI)等.2.0.9室内覆盖设备间IndOOrCOVerageeqUiPmentroom机房内的设备用于覆盖建筑内部空间,安装设备主要有基站远端设备,小型开关电源、接地装置、光缆、电

12、缆、多系统合路平台(POl)等。设备数量相比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少,以壁挂设备为主。2.0.10天线Antenna无线电收发系统中,向空间辐射或从空间接收电磁波的装置。2.0.11槽盒Cablebox用于围护线缆,带有底座和可移动盖子的封闭壳体。2.0.12导管Conduit用于布设线缆,横截面通常为圆形的管件。3基本规定3.0.1民用建筑及有信息化需求的工业建筑宜配套建设移动通信基础设施。3.0.2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宜纳入建筑物所在地块的详细规划。3.0.3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宜优先选择安装在面向公众开放的场地和设施上,同时应符合城市市容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4智能建筑5G系统总体架

13、构4.0.1智能建筑5G系统由室内覆盖系统和室外基站配套设施两部分组成,室内覆盖系统和室外基站配套设施可以相对独立或集成在一起。4.0.2智能建筑5G系统由通信机房、管线系统、建筑外设施、5G基础设施、电源设备及以上结构的防雷接地及抗震、消防装置组成。4.0.3建筑园区面积大于40,00011f(含40,000m)以及人员经常活动的地下场所和电梯井,宜预留室外基站配套设施。4.0.4交通建筑、大型以上体育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大于5,OOOm2(含5,O11)的教育建筑、卫生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大于ZOOOOm2的其他民用建筑及有信息化需求的工业建筑,宜配套建设智能建筑5(;

14、系统。55G基础设施部署要求5.1楼内基础设施要求5.1.1室内覆盖天线应优先设置于公共区域,如过道、走廊、电梯厅等区域,且天线需位于天花吊顶平面或以下。宜同建筑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部署,减少设备裸露和明装。室内覆盖通信设备可采用吊顶天花材料、照明产品融合产品,鼓励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融合应用,并考虑便于后续维护升级.5.1.2每层公共区域应配置射频同轴电缆/光电混合缆布放的专用横向槽盒,其宽度应为200-600mm,高度不小于100mm,且应考虑易于布线、检修并位于吊顶以上的所有管线最卜方。5.1.3楼层之间相连的纵向槽盒宜设置于覆盖区域的中间位置,上下垂直贯通。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

15、、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宜设在强电竖井中5.1.4天线类型,应满足各电信运营商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应支持5G相关频段的设备接入,需结合覆盖场景进行选取,天线间距也需随覆盖区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天线类型及对应的设置间距参考如下:表1天线类型及对应的设置可距序号天线/区域全向天线间距(米)定向天线间距(米)I空旷区域(地下停车场、厂房、仓库等)25-3530-402普通办公区/普通宾馆酒店客房/餐饮包房等9-153高档办公区/星级酒店客房/公寓/娱乐场所豪华包房等8-104隔断办公区(纤维板、石膏板、玻璃等)12-205大厅(酒店大厅、写字楼大厅等)20-3020-356放映厅、剧场、教室、

16、多功能厅等阶梯房间20-357商场超市15-3015-358封闭式电梯”5层楼9金属吊顶明装序号天线/区域全向天线间距(米)定向天线间距(米)10金属装饰墙体入户预留汾:9、IO金属吊顶宜采用天线明装,金属装饰墙体应提前做好入户预留5.1.5宜保证天线辐射信号到达用户终端宜最多只穿透一堵墙,对于进深较大(套房)或其他开放办公区,天线辐射信号到覆盖边缘超过该区域的最大覆盖半径无法满足覆盖要求或穿透两堵以上墙体时,天线宜布于房间内部。5.1.6电梯厅、卫生间、楼道区域等需兼顾覆盖,兼顾不到的情况下需单独增加天线进行覆盖O5.2楼面基础设施要求5.2.1楼面上的支撑设施宜设在角部或边缘、天线辐射方向

17、无明显遮挡物的位置。5.2.2设备层、避难层、架空层等楼面设置支撑设施时,应符合建筑的平面、立面等各项设计要求,不得有金属物件遮挡或覆盖。5.2.3设置通信设施的楼面应有楼梯或爬梯到达,当采用屋面上人孔时,上人孔的净尺寸不应小于800mm800mm5.2.4楼面杆固定在女儿墙时,女儿墙净高不宜小于12m,楼面杆高度不宜大于6m,楼面抱杆应安装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或构造柱上,用于安装楼面杆的钢筋混凝土女儿墙厚度不宜小于120mm,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o5.3地面基础设施要求5.3.1当需要在地面设置支撑设施时,应遵循节约用地原则,并符合规划要求。5.3.2地面支撑设施不应

18、贴近强电磁源及震动源,应避开地面积水、排水区。5.3.3地面支撑设施不应设置在下方有燃气、给排水及电力等管线的区域。5.3.4地面支撑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绿化带、道路旁等,并与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5.3.5地面支撑设施宜与建设项目中的路灯杆、监控杆等公共杆塔合设。5.3.6建筑所处园区内的路灯杆、监控杆等公共杆塔资源应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开放,作为微站站址资源使用,且应有就近连通至地下弱电管井(如果有)的通道。微站站址占地面积不应小于Im2,宽度不应小于0.8m,地面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6m。6通信机房6.1一般规定6.1.1通信机房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基站机房、室内覆盖中心机房与室内覆盖

19、设备间,应与建筑物同步设计.6.1.2通信机房应根据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选址,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通信机房应远离强震动源、噪声源及电磁干扰场所,不宜与变配电室贴邻布置。2通信机房不应设置在易产生积水房间的正下方或贴邻设置。3通信机房不应设置在多层地卜一室的最底层,且不宜设在地卜人防区域。设置在地F室时应采取防水淹措施。4通信机房位置应便于设备搬运。5通信机房内不应有与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无关的管道.6.1.3通信机房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应根据需求合理确定面积,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6m。6.1.4通信机房除机房门、馈线洞、空调洞及线缆孔洞外,墙体不应开设其他门窗孔洞。6.1.5通信机房孔洞下沿

20、要求内高外低,孔洞下沿向外倾斜510.6.1.6通信机房还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标准GB/T51431的相关规定。6.1.7机房内应设置检修插座,检修插座宜在机房四周墙壁距地0.3m安装,每侧墙壁至少预留一个。6.1.8机房应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X)16,且应满足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相关规定。6.2基站机房6.2.1用地面积大于40000m2的建筑群,每40000|/宜在地理位置中部区域配置个居0机;,不足40000m2的部分按照40000m2计算。基站站址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6i112,净宽度不应小于3m。6.2.2建

21、筑高度在45m(含)以下的建筑物,宜在地下一层或在屋面设置基站机房;建筑高度超过45m低于100m的建筑物,可在屋面、,层或地下层设置基站机房。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若在3515m高度范围内有裙房、避难层或设备层时,可在裙房顶、避难层或设备层设置基站机房,位置优先选择靠近弱电井、处迥室内覆盖设备间等适宜竖向放线缆的区域.6.2.3基站机房如设置在建筑物屋面,应在保障其它屋面设施可用和安全的前提下邻近其它建筑物屋面设施设置以节约楼面空间,位置优先选择靠近弱电井、电梯间等适宜布放下穿电缆区域。6.2.4基站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布局:机房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2机房尺寸:(1)机房用于移

22、动通信设施的净面积不应小于lf,宽度不应小于3m:(2)机房净高不宜低干2.6m。3建筑构造:(1)机房墙体应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或其它材质的可承重墙面,以满足设备壁挂要求。因消防要求需要将机房隔墙设为防火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O小时(h),且该墙上不应开设门洞。(2)除机房门、馈线洞外,机房墙体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3)建于屋面的基站机房外墙应预留两个馈线洞,馈线孔洞位于机房相邻的两面隔墙,并保证至少有一个馈线洞面向屋面开阔处。馈线洞尺寸为400*40Omm(宽X高),洞底距机房室内地面2.20m。馈线洞要求内高外低,向外倾斜510。(4)屋面设施建于基站机房上一层时,机房

23、屋面应设置上线井道,井道下板洞不应在建筑物外墙一侧。(5)机房预留的洞口均应防火防水封堵。(6)机房内不应设吊顶。6.3室内覆盖中心机房6.3.1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宜在室内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6.3.2建筑物内每5,0000?应至少设置1个室内覆盖中心机房,不足5,000二?部分按5,0000计。6.3.3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净高不宜低于2.6m;2机房门洞净宽不宜小于0.9m,净高不宜小于2.1m:6.3.4公用建筑设置室内覆盖中心机房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可考虑将宽带接入机房与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合设,机房总面积不宜小于30m,位置易于与室外通信接入人(手)孔连接。2如建筑物单

24、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Om,或单边长度超过200m,应考虑除建筑物内己设置的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外每层设置室内覆盖设备间,远端设备安装处数量可按照每5,0006,00011f设置一处估算,设置位置以人员活动较少、靠近管井并具备交流引电条件和操作维护空间为宜,空间需求为不小于10叵的可承重墙面,如设置在封闭空间内,宜具备安装新风系统或空调条件。6.3.5对于建筑物内已预留基站机房的区域,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可与基站机房合设,合设机房面积不小于20Itf,否则需单独建设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如以上条件均不满足,可考虑与建筑物弱电机房合建。7管线系统7.1建筑物外通信管道7.1.1通信管道的设计应与建筑群及园

25、区其他设施的地下管线进行整体布局。7.1.2通信管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易于维护管道的路由:2应远离有害物质和化学腐蚀地带:3不宜选在埋设较深的其它管线附近:4应与红线外的信息管道和各建筑物的引入管道或引上管相衔接,形成完整通路,其位置宜选在建筑物和用户引入线较多的-侧.7.1.3通信管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热力管道、输油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7.1.4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同侧建设时,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的有关规定。7.1.5通信管道管孔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孔

26、容量应满足通信业务远期发展的需要:2主干管道管孔容量不宜小于4孔(大孔径),配线管道管孔容量不宜小于2孔(大孔径),建筑物引入管道管孔容量不宜小于1孔(大孔径);3通信管道应预留广2个备用管孔(大孔径)。7.1.6通信管道应采用塑料管或钢管,管材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列情况下应采用塑料管:1)主干、配线管道;2)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与渗漏的排水系统相邻近:3)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4)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5)施工期限要求急迫或尽快回填土的地段。2下列情况下应采用钢管: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2)需采用机械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或铁路

27、路基:3)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4)埋深过浅的地段;5)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需要防护的地段;6)建筑物的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7.1.7通信管道埋设深度应符合表7.1.7的规定。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表2路面至管顶管道的最小深度(m)类别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塑料管0.70.8钢管0,50+62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0.40m,管道顶部距人(手)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0.3Onu3管道铺设应有坡度,管道坡度宜为3%)-4%。,不得小于2.5%o.7.1.8管道弯曲与段长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段长应按人(手)孔位置而

28、定。在直线路由上,钢管段长应小于150m,塑料管道段长应小于200m;2每段管道应按在线敷设。当遇道路弯曲或需绕越地上、地下障碍物,且在弯曲点设置人乱而管道又太短时,可建驾管道。弯曲管道的段长应小于直线管道最大允许段长。3塑料管道的曲率半径应大于Iom,弯管道中心夹角宜最大化,同一管道不应有反向弯曲(S形弯)或弯曲部分的中心夹角小于90的弯管道(即U”形弯)。4引入管应伸出建筑外墙不小于2m,并应向人(手)孔方向倾斜,坡度不应小于4.0%0。7.1.9人(手)孔位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光(电)缆分歧点、引上光(电)缆汇接点、道路交叉路口、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2交叉路口的人(手)孔

29、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带。3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并应相互错开。4人(手)孔内不得有其它地下管线穿过;5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进出通道、货物堆场和低洼积水处、地基不稳定处:6在周围环境复杂处,应根据地形要求,设置异型人(手)孔:7多层建筑楼及单体建筑,应以单元为单位设置手孔。高层建筑的引入处,在建筑物前应设置手孔,当管孔数超过6孔时应设置人孔。7.1.10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段,人(手)建筑应做防水处理。7.1.11人(手)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7.2建筑物内信息管道7.2.1建筑物外至建筑物内的引入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引

30、入管宜设置在建筑物地下一层通信进线间或地下一层易于引入管设置的公共部位。建筑物无地下室时,可由底层进线间将金属导管直接引至室外人(手)孔内,导管长度不宜大于30m,2建筑物引入导管的点位数、导管根数、导管公称口径的选择宜符合7.2.1的规定。表3引入建筑物的综合导管数量、导管根数、导管口径表建筑物类型引入建筑弱电综合导管的数量(孔)通信专用导管弱电专用导管导管根数(根)其中备用根钢管公称口径N(mm)导管根数(根)其中用(根)钢管公称口径N(mm)多层建筑Zl5140/50/802I40/50/80高层建筑156广29Ol1253、4广290/100/10()超高层及250m以上建筑22心2飞

31、9O1I2534290/100/1257.2.2建筑通信管道包括建筑物内导管、槽盒等,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I导管、槽盒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宜设在强电竖井中。2导管、槽盒在弱电竖井内敷设,弱电竖井应上下贯通,并应靠近电信间或与电信间合并设置。7.2.3导管暗敷设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垫层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2导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3导管的寿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

32、路夹角不得小于90。4线缆暗管、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5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暗管应采用钢管并良好接地。6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或沉降处理,管材宜采用钢管。7.2.4在明装槽盒的路由中设置吊架或支架,宜设置在下列位置:1直线段不大于3m及接头处:2首尾端及进出接线盒0.5m处;3转角处。4布线路由中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应多于2个,且弯曲角度应大于90。7.2.5过线盒宜设置于导管或槽盒的直线部分,并宜设置在下列位置:1槽盒或导管的直线路由每30m处;2有1个转弯,导管长度大于20m时:3有2个转弯,导管长度不超过15m时:4路由中有反向(U形)弯曲的位置。7

33、.2.6导管管口伸出地面部分应为25mm50mm。7.3光纤接入系统7.3.1建筑物内的光纤容量应按中期需求配置,并留有足够冗余。7.3.2建筑物外的光缆应采用通信管道方式敷设。7.3.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7.3.3的规定:表4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表光缆类型静态弯曲室内/室外光缆G.652D光纤10D/10H,且不小于30mm蝶形引入光缆、室内布线光缆G.657A光纤5D/5H,且不小于15mmG.657B光纤5D/5H,且不小于15mm注:D为缆芯处圆形护套外径,H为缆芯处扁形护套短轴的高度。7.3.4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光缆的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90%。光缆敷设

34、安装后,管口应封堵严密。Il7.3.5在大孔径塑料管或钢管中应敷设多根塑料子管以节省空间。塑料子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I子管采用材质合适的塑料管材。2子管数量根据管孔直径及工程需要确定。数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90%。3个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一次性穿放。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没有接头。4子管在人(手)孔内应伸出适宜的长度,可为20Omm400mm。5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安装塞子.7.3.6人(手)孔内的光缆应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并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牌。7.3.7室内布放的线缆应设计槽盒或导管保护,其路由应平直、无交叉,避免凹凸和急剧弯曲,弯曲角应

35、圆滑均匀,曲率半径应满足缆线指标要求。7.3.8室内光缆应采用非延燃外护套光缆,采用室外光缆直接引入建筑物,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处理措施。7.3.9ODF架中光缆金属构件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接地线与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相连,然后用截面不少于35mnf的多股铜芯电力电缆引接到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汇接排或Di的总接地汇接排.7.3.10光缆与电源线应分开布放,其设计间距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8建筑外设施8.1塔桅配套要求8.1.1在已有建筑物上加建移动通信工程塔桅结构时,8米以上桅杆结构物必须经设计单位结构专业复核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移动通信工程塔桅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8.

36、1.2塔桅结构应设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塔桅结构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塔桅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混凝土尺寸应符合塔桅锚栓锚固要求,塔桅锚栓宜预埋在支撑设施内。8.1.3塔桅设计时宜考虑满足永久荷载(自重、拉线等)和可变荷载(风阻、裹冰等)要求。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8.2缆线布放要求8.2.1室内信号线、控制线的布放工艺要求:1在电缆走道上的信号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应按分开布放。2布放线缆应顺直整齐,避免交叉。8.2.2室内电源线的布放工艺要求电源线布放应排列整齐美观,避免交叉。8.2.3室外光缆、天线馈线、等线缆在进机房的馈线窗前要做一个回水弯,防止雨水顺线缆流人基站室

37、内。9电源设备9.1通信电源基本要求9.1.1智能建筑5G系统电源的设计要素应按智能建筑5G的应用场景、网络结构、电能质量等确定。供电线路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等规范的规定。9.1.2机房引入电力制式和方式应根据远期容量负荷和区域供电资源确定。交流基础电源标称电压应为220V/380V,额定频率为50Hz。电压、频率及电能质量等指标应符合后端通信电源和通信设备使用需求。9.1.35G通信网络系统的电源设备系统,包含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系统、防雷系统、监控系统。9.1.4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满足通信系统设备对交流电源的要求,保证对设备不间断、无瞬变地供电。

38、9.1.5基站机房、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室内覆盖设备间主要设备用电宜单独计量。宜设置能耗管理系统,有利于各使用方单独计量。9.1.6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或储能方式供电。9.2室内电源设备要求9.2.1智能建筑5G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其室内覆盖中心机房、进线间、室内覆盖设备间等5G系统电源设备应为本智能建筑的最高用电负荷等级且不宜低于二级负荷等级,以保证5G系统电源设备稳定可靠安全地供电。9.2.25G系统设备供电电源为低压配电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5G系统的通信机房等用

39、电负荷可按4060kw考虑,室内覆盖中心机房用电负荷按15kw考虑,具体容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宜设置专用配电箱(柜),并采用双路供电末端自投装置,配备浪涌保护器、电源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应提供可接入监管系统的远程通信接口。但不得通过外部网络对智能电源设备进行远程维护。25G系统的室内覆盖设备间等用电负荷可按5-1Okw考虑,具体容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当用电设备较多时,宜设置电源配电箱并留有备用回路;用电设备较少时可设两个AC220VIOA的带漏电保护单相三孔电源插座。35G系统的工作区、室内覆盖电信间等用电负荷可按Ikw考虑,宜设两个AC250V,IOA的带漏电保护的单相三孔电源插座。9.3室外

40、电源设备及一体化机柜要求9.3.1室外电源线的布放,沿塔桅走线架固定时,宜使用光电馈缆卡具,固定间距宜为1.0m,最大不得超过2.0m。9.3.2室外塔桅当使用抱杆或杆塔时,宜围绕杆塔3m远范围设置封闭环形(矩形)接地体,并与杆塔地基钢板四角可靠焊接连通。杆塔地网应与机房地网每隔3m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没有机房时,杆塔地网四角应设置20m左右的水平接地体作为辐射式接地体9.3.3室外一体化机柜应设置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监控内容满足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GB51194相关要求。9.3.4室外一体化机柜宜围绕室外通信平台4个柱子3m远的距离设置封闭环形接地体,避雷针引下线应直接与地网相连,并

41、应在环形接地体的四角辅以Iom20m的辐射型水平接地体。9.3.5供电线路的选择和敷设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要求。10防雷接地及消防10.1防雷与接地要求10.1.1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应使用分级保护,逐级限压的保护措施,各级电源电涌保护,应满足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10.1.2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防雷接地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GB51120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2消防要求10.2.1通信机房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10.2.2各种通信机房耐火等级应

42、与所在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相一致,且不应低于二级。10.2.3配套建设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筑物,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智能建筑5G设计标准条文说明1总则1.0.4与本标准密切相关、应配套使用的国家现行标准有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标准GB/T5143K住宅通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57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T50605、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术语为了方便使用者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本标准,本章共收录了12个术语,均系本标准正文中所引用的。本标准的术语是从本标准的角度赋予其涵义的,同时还分别

43、列出了相应的推荐性英文术语,该英文术语不一定是国际上的标准术语,仅供参考。3基本规定3.0.1本条建议了需要配套建设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筑类型。3.0.3本条建议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位置得选择和基本的要求。4智能建筑5G系统总体架构4.0.k4.0.2定义了智能建筑5G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系统架构图。4.0.3本条建议了预留室外基站配套设施可参考的建筑园区面积标准。4.0.4本条建议了需配套建设餐能建筑即父统建筑群类型及面积标准。55G基础设施部署要求5.1楼内基础设施要求5.1.1本条规定了室内覆盖天线、通信设备的布防位置、用材建议及设计时间点。5.1.2、5.1.3规定

44、了槽盒布放要求及其尺寸和位置。5.1.4、5.1.5,5.1.6规定了天线类型和不同覆盖场景下的天线间距、布放原则。5.2楼面基础设施要求5.2.1本条建议了楼面上支撑设施的布放位置。5.2.2、5.2.3木条规定了楼面设置支撑设施应满足的设计要求。5.2.4规定了楼面杆要求和安装位置及女儿墙高度、厚度。5.3地面基础设施要求5.3.1规定了地面设置支撑设施建设原则和要求。5.3.2、5.2.3、5.2.4、52.5规定了地面支撑设施建设区域。5.3.6规定了建筑园区内公共杆塔资源设计要求、相应配套设施及微站站址占地尺寸及地面覆土深度一般规定类型、选址要求。6通信机房6J6.1.K6J.2木条

45、解释了通信机房定义、6.1.3、6.1.4,6.1.5规定了通信机房的形状和门窗空洞要求6.1.7规定了机房内的插座设置要求。6.2基础机房6.2.1本条规定了建筑群设置基站机房个数的面积标准及基站站址占地面积要求。6.2.2本条规定了不同建筑高度设置基站机房的位置。6.2.3木条规定了基站机房在建筑物屋面设置要求。6.2.4本条规定了基站机房的平面布局、尺寸、建筑构造规定:6.3室内覆盖中心机房6.3.1木条规定了室内覆盖中心机房设置位置。6.3.2本条规定了建筑物内设置室内覆盖中心机房个数的面积要求。6.3.3本条规定了室内覆盖中心机房高度、门洞的规定:6.3.4木条规定了公用建筑设置室内覆盖中心机房的相关规定:6.3.5本条规定了基站机房和室内覆盖中心机房可与基站机房、弱电机房合设的条件。7管线系统7.1建筑物外通信管道7.1.1本条说明了通信管道的设计注意事项。7.1.2本条对通信管道路由和位置确定做出相关规定。7.1.3、7.1.4说明了在通信管道建设时的注意事项及满足标准。7.1.5本条规定了通信管道管孔容量应符合的要求。7.1.6本条说明了通信管道管材选取要求。7.1.7本文说明了通信管道埋设深度要求及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的措施。7.1.8本条规定了管道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