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2212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测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工程概况O2.编制依据O3测量准备O4.测量依据:15.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26.高程控制网的建立57.0.00以下施工测量78.0.00以上施工测量109.沉降观测1310.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11.质量控制1312.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151.一、工程概况拟建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东临大同路,具体位置详见山西国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总平面图。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两层,主楼为高层建筑,6#楼为30、7#楼为32层,8#楼为31层;为保证施工质量、工期及进度,保证施工测量放线放样精度,让业主满意,让监理放心,特制定本方案,以指

2、导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放样工作。2.二、编制依据山西国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提供七平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建筑及结构图纸及技术说明书。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29-T-86-2004)施工图纸、测量成果、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以上规范、规程结合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测量方案,以确保完成本工程的测量任务。三、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会审,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及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及校核,测量

3、方案的编制及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收集该工程的有关图文资料。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鉴定,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四、测量依据本工程测量依据为建设单位提供的KI、K2、K3控制点。控制点坐标成果表(表1)点号XY程(m)Kl75148.37615446.635802.282K275391.19115444.737803.192K375235.56015131.877楼座桩点位成果表(表2)楼号名标点X(米)Y(米)6#楼I-IE75061.78515292.063

4、I-B75050.08515292.06313-B75050.08515335.4637#楼I-H75067.75815369.52618-H75069.60815422.4943-B75050.07916-B75051.50915417.1228#楼I-J75009.70115371.7549-J75010.62515398.238I-IG75001.60615372.9667-ID74992.53015392.966IO-IJ75004.65015399.04718-H75005.56415425.23112-B74986.97015405.66816-B74987.46615419.85

5、9测量依据的校核:施工方进入现场后,必须实地查探业主移交的红线桩点位和控制点点位的保护、损毁情况并及时检查校核。按太原市建筑施工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红线桩点位校核角度闭合差W40,边长相对误差Wl/3000o校核无误后加以保护并及时引测,以作为今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依据。五、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5.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5.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1

6、首级控制网的布设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KI、K2、K3现场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网。5.2.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采用GPS卫星定位测量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GPS卫星定位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3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O2W1/250000W1/120000三等4.

7、51OW5W1/150000W1/70000四等2WIO101/1000001/40000一级1100W1/40000W1/20000二级0.51040W1/20000W1/10000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

8、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6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二、GPS观测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

9、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Imnio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三、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四、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

10、下列规定: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中相应等级的规定。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等级测角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k)二级121/15000六、高程控制网的建立6.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

11、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DSZ2自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6.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局差全中误差(mmkm)仪器型号水准尺及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二笛6DS32005米标准塔尺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注:L为

12、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视线长度C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Gn)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三等752W50.32.O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订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1.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O.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七、O.OO以下施工测量7.1轴线网格布置根据轴线控制桩用全站仪(或GPS),将纵、横轴各主轴控制线投测至基底,并在基坑内对轴线进行

13、平面闭合测量,复核,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用钢尺量距,定出细部轴线,再以轴线为依据,放出细部柱、梁和墙体模板线及模板检查控制线,楼梯、电梯等门洞位置线等碎部点、线,并认真进行自检,合格后,交现场技术、质检、监理等负责人复核。为便于各层间检核,在各流水段内以适当密度预留点(允许是轴线控制点),以便进行投测逐层间复核。7.2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2ppm的全站仪。7.3轴线投测方法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全站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

14、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线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施工段)上投测1轴往东、24轴往西,A轴往北、R轴往南一米总控制线为基准线,根据平面尺寸,利用全站仪投测出其它的横轴线的一米控制线。并以1轴、24轴、A轴、R轴、一米控制线为基准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具体的柱子、剪力墙根据细部尺寸在该平面定出它的边框线和30公分控制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此

15、外根据轴线间的关系放出每一条纵横轴向的轴线以及它们的一米控制线,以备质检人员校核检查。待模板支好后,应用全站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累计误差不超过15mm.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起始及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1/20000516mm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

16、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mm)L30m530mLW60m1060m90207.40.00以下结构施工标高控制7.4.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7.4.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拟设置六个水准点,东西两侧各三个点,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

17、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位置。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之前将标高先引测到基坑附近控制木桩上。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跟踪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用钢尺作传递标高的工具。操作示意图如下: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钢筋的侧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标高抄测的精度应

18、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高度H允许偏差(mm)每层+3H30m+530mH60m10三n60m90m20mm八、O.OO以上施工测量8.1平面控制测量本工程建筑物较高,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拟采用激光经纬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1.1标高0.000-91.45米内控点布置结构施工至首层后,外围控制网点将逐渐失去作用,我们将采用内控法进行结构施工的测量控制。即在首层板面施工予埋IoOXlOO的钢板,待首层底板碎浇注完成后,将外围测量控制网线引测至钢板上,钢板上划刻十字轴线,并清晰标注其轴线号。日后上部各层在此位置预留200X200孔洞,使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投测,为保证投测精度,减少

19、累计误差,减少仪器光束折射误差,拟每五层校核一次,校核无误后方可继续向上投测。8.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8.2.1内控点布设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至少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具体位置需按现场流水段的划分才能确定,尽量保证内控点的传递方便,适应测量工作的进行。8.2.2预埋件的埋设根据平面控制点布置图在首层底板相应位置上埋设预埋铁件。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8.2.3预埋件作法:心12预埋铁件由IoOXlo0X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及底板钢筋焊接浇筑。预埋件

20、示意如图。8.2.4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镶嵌一个2mm铜芯,铜芯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内控点示意如右图。8.2.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X300X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见示意图)接收靶示意图。8.2.6轴线竖向投测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将仪器竖直角调至0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束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及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

21、,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利用角度交会法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利用经检定合格的50M钢尺丈量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及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全站仪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如图。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高度(m)允许误差(mm)每层3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8.2.7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

22、样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及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细部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作业层放线示意佟I:8.3高程的传递标高的竖向传递,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o九、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由专业测量单位负责并及时提供相应资料,必须随时跟踪观测建筑物沉降情况,随工程进度,每升高一层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观测。十、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10.1设备配置编号设备名称精度指标数量用途1GPS10mm+2ppm2台工程控制定位2ES-60

23、2G全站仪2mm+2ppm1台工程控制定位、施工放样3自动安平水准仪2mm1台标高控制450m钢尺Imm1把施工放样5对讲机3部通讯联络6激光经纬仪1/300001台内控点竖向传递10.2人员组织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本工程拟安排测量总负责人1名,负责工作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测量责任师2名,负责工作质量,技术方案实施,技术资料汇编;测量放线工2人,负责具体操作。共安排5人卜一、质量控制11.1质量保证体系11.2质量过程控制测量负责人或测量责任师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

24、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精度要求。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互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十二、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本工程的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29-T-86-2004)进行,提供的测量资料包括:工程定位测量记录(C3-1)基槽验线记录(C3-2)楼层放线记录(C3-3)施工测量报验表(A2)业主或监理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