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263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03,120,10CCSX00B4413惠州市地方标准DB4413/TXXXX-2023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forschoolcanteenconstructionandnutrition(报批稿)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食堂建设34.1建筑场所,.,34.2建筑结构44.3食堂布局与设施设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54.4有害生物防治75食堂管理75.2制度管理75.3人员配备85.4培训管理85.5来购管理85.6

2、加工制作过程管理95.7废弃物管理95.8档案管理96营养健康管理IO6.1营养健康教育106.2供餐服务116.3制止餐饮浪费117评价与改进118应急处置119食品校验12附录A(资料性)学校食堂建筑面积指标13附录B(资料性)学校饮用水的安全管理要求15附录C(资料性)学校食堂供应食品禁用慎用清单17附录D(资料性)学生饮用奶的规范管理要求19参考文献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惠州巾教育局、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惠州市巾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惠州市教育

3、局、惠州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惠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惠州市食品药品技术服务中心、惠州市食品行业协会、惠州市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服务协会、惠州巾营养师协会、深圳和御安教育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市达洋贸易有限公司、惠州市聚宝盛实业有限公司、惠州市绿金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市赞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晟红、罗志雄、彭桂川、刘滔、莫迟、杨国欢、钟帝美、刘小坚、陈喜红、刘小莉。学校食堂建设和营养健康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学校食堂建设、食堂管理、营养健康管理、评价与改进、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惠州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堂建设和营养

4、健康管理,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高等院校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所有部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17219生活饮用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GB55009燃气工程项目规范CJ/T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J/T110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WS/T554学生餐营养指南T/DACS005学生饮用奶入校操作规

5、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食堂建设4.1建筑场所4.1.1选址与环境4.1.1.1应选择与经营的餐食相适应的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清洁。4.1.1.2不得选择易受到污染的区域。不得在距离粪坑、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有碍公共卫生的开敞式污染源25m范围内。4.1.1.3不得在污水池上方设置加工场所,并应位于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外。4.1.1.4应选择地面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区域,并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4.1.1.5不应与教学用房、宿舍等生活用房合并设置,宜设置在校园所在地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食堂的噪音及排放的油烟

6、、气味和废弃物不得影响教学环境和临近建筑。4.1.2建筑设置4.1.2.1应设置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和辅助区,且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4.1.2.2食品处理区应划分为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遵循原料(半成品)进入、加工制作(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等)、成品供应“生进熟出,单一流向”的操作流程合理布局。清洁操作区包括专间、备餐场所,准清洁操作区包括烹调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般操作区包括粗加工操作场所、切配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和食品库房。4.1.2.3应分开设置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餐饮具的回收通道及入口。确实无法分设时,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运送原料、成品

7、、使用后的餐饮具,或者使用无污染的方式覆盖运送成品.4.1.2.4应设置独立隔间、区域或设施,存放清洁工具。专用于清洗清洁工具的区域或设施,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4.1.3建筑面积应根据供餐人数、食品供应方式、品种和数量设置相适应的加工操作场所。食品处理区面积不得小于30m1,详细人均建筑面积指标参照附录A的规定。4.2建筑结构4.2.1天花板4.2.1.1天花板宜距离地面2.5m以上,并应设置防潮层。4.2.1.2天花板的涂覆或装修材料应无毒、无异味、坚固、无裂缝、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具备防止鼠类等有害生物掉落的条件和管理措施。4.2.1.3加工制作场所天花板的涂覆或

8、装修材料应耐高温、耐腐蚀。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水蒸气较多区域的天花板宜有适当坡度。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他半成品、成品暴露区域的天花板应平整。4,2.2墙壁4.2.2.1食品处理区墙壁的涂覆或铺设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墙壁平滑、无裂缝、无破损,无霉斑、无积垢。4.2.2.2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包括粗加工制作、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应铺设浅色、不吸水、易清洗的墙裙且铺设高度不低于15m,专间墙裙应铺设到墙顶或吊顶以上。4.2.3门窗4.2.3.1门、窗材料应坚固、不吸水、易清洗。门、窗应闭合严密、无变形、无破损,门的缝隙应小于6mm。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

9、和备餐区等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4.2.3.2室内窗台宜下斜45。或采用无窗台结构。备餐区等专间的窗户为可封闭式,传递食品、清洁餐具的窗口应专用、可开闭,大小应可以顺畅传递为准,售卖传递窗的高度宜不高于30CnU4,2.4供水食品加工制作用水的管道系统应引自生活饮用水主管道,与非饮用水(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完全分离,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4.2.4.1专间加工用水应使用直饮水、预包装饮用水或煮沸冷却后的生活饮用水。学校饮用水管理详细要求参照附录B的规定。4.2.5排水4.2.5.1食品处理区地面的铺设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不透水、耐腐蚀。地面应防滑、平整、无裂缝、无破损、无积水积垢

10、。4.2.5.2排水沟应有-定坡度,保持畅通,排水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防止逆流。排水沟终端应设油水分离池。排水门应设置网格孔径小于Ionm的金属格栅、网罩或篦子.沟内不应设置其他管路,侧面和地面结合处应有一定弧度。沟上应设可拆卸的盖板,盖板上的孔径应小于6mm.4.2.5.3备餐间等专间内不得设置明沟,应采用管道排水,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溢出。4.3食堂布局与设施设备4.3.1更衣室4.3.1.1宜位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应设有洗手、消毒、通风、照明等设旅且数量满足需求。4.3.1.2洗手设施区域应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洗手液或肥皂、七步洗手法图谱、干手设施等。4.3.1

11、.3应分开设置工作服与私人衣物存放区,工作服上方宜安装紫外线灯。4.3.2食品库房4.3.2.1应根据食品原料的属性,设置相应的主食库和副食库,必要时可设置冷冻、冷藏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及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的装置。4.3.2.2同一库房内贮存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的,应分设存放区域并有明显标识,分离或分隔存放,防止交叉污染。4.3.2.3应有足够数量的存放架,能满足所有食品及其原料存放,并隔墙离地10Cm以上。存放架宜为不锈钢制品。4.3.2.4进入库房的食品应去除纸箱等不洁外包装,分类存放于食品级收纳箱,并配有标识标签。4.3.3粗加工切配区(间)4.3.3.1应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原

12、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的清洗池,清洗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的材料。4.3.3.2植物性、动物性、水产品清洗池之间宜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或加装隔断、半隔断设施,各清洗池应有明显标识。4.3.3.3加工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的切配台、刀具、容器应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识。4.3.4烹饪间4.3.4.1应设有足够的操作台和货架,能满足原料分类存放以及生熟分开的要求,并应有明显标识。4.3.4.2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应设置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洁、更换;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应设置机械排风排气装置,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4.3.4.3烹

13、饪区域宜设置员工洗手设施,以及配备食物中心温度计。4.3.5.1应在专间入口设置预进间,配备非接触式洗手、消毒、干手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次更衣设施,且专用工作服外观应与其他区域工作服有明显区分。4.3.5.2应配备专用空调等温控设施并有温度记录,工作期间专间温度不高于25C,4.3.5.3每餐次使用前应对操作台和专间空气进行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悬挂于距离备餐台面垂直上方2.0m以内的高度处,消毒时长不少于30min。4.3.5.4专间操作台、传递台面应采用光滑、不渗水和易清洁的材料,且不能留有沟槽备餐间应配备保温加热设施。4.3.6面点间4.3.6.1面点间应当独立专用,不得存放与面

14、点加工无关的设施设备或其他物品。4.3.6.2应设足够的操作台、食品架、用具、容器,有明显标识。操作台面应采用光滑、不渗水和易清洁的材料,且不能有缝隙。4.3.6.3应有洗手设施和清洗池。4.3.6.4应设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和专用称量器具,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4.3.6.5面点间应做好通风防爆措施。4.3.7洗消间4.3.7.1应设清洗、消毒、保洁区,宜分间设置。清洗区与餐具回收口应相连。4.3.7.2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4.3.7.3应配备满足需要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保洁设施应有防尘措施,并专用于餐饮具保洁。清洗消

15、毒工具应存放于独立隔间或区域。4.3.7.4餐饮用具应采用热力消毒。清洗、消毒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并有专用存放洗涤剂、消毒剂的设施或区域,且有明显标识。4.3.8就餐区4.3.8.1就餐区入口处应合理设置足够数量洗手池、清洁用品。4.3.8.2就餐区内应设空气调节装置和照明装置。4.3.8.3应配备满足师生就餐需求的餐桌椅,合理设置餐桌宽度。4.3.8.4应设有餐具回收处,回收通道宜与洗消间相通,门应能自动关闭。4.3.9卫生间4.3.9.1应设置食堂从业人员专用卫生间,且不得设置在食品加工区内,出入口不得直对食品处理区、就餐区。4.3.9.2地面、墙壁、便槽等采用不透

16、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4.3.9.3宜采用非接触式或脚踏式冲水设施,应设置洗手设施。4.3.9.4应设有效排气装置,有照明设施,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窗户应设有效的防蝇纱网。4.3.9.5排污管道与食品处理区排水管道应分设,且设置有防臭气水封。4.3.10采光及照明设施4.3.10.1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源应不改变食品的感官颜色。4.3.10.2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使用防护罩,冷冻(藏)库房应使用防爆灯。4.3.10.3所有线槽、配电箱(柜)应封闭良好。产生水或水蒸气的场所安装的电器设备外壳、灯具、插座等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操作按钮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4

17、.3.11消防设备4.3.11.1应根据食堂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有针对性的配备符合灭火要求的消防设备设施,并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4.3.11.2采用液化气做燃料烹饪的食堂,建设和设施应符合GB55009的规定。4.3.11.3应采用具有环保标志的油烟净化设施,并应定期对排风排烟设施、油烟净化装置、专用烟道等进行清洁和维护,鼓励引入第三方进行烟道、烟罩等设施的检测和清洗。4.4有害生物防治4.4.1食堂地面、墙面、门窗、天花板等建筑围护结构的设置应能避免有害生物侵入和栖息。排气口应设有易清洗、耐腐蚀并能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的网罩。4.4.2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可安装风幕机或使用防蝇胶帘。使用风幕机

18、的,风幕应完整覆盖出入通道;使用防蝇胶帘的,应覆盖整个门框,且底部离地距离小于2cm,相邻胶帘的重叠部分不少于2cu4.4.3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换气扇外侧应加装不小于16目(孔径1.25mm)的防虫筛网。4.4.4食品处理区所有与外界相通的门和食品仓库的门应设置不低于60cm金属材质的挡鼠板。4.4.5下水道口应设有防护设施,如加装下水道盖、地漏和具有防护功能的不锈钢篦子,篦子间隙要小于10mm4.4.6应定期清理食堂存放的小型积水容器或小型积水,及时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和积水。5食堂管理5.1许可5.1.1学校食堂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采用第三方服务、第三方承包经营方式的第三方也应取得

19、食品经营资质,并符合食品经营相关管理规定。5.1.2申请学校食堂应以学校法定代表人或学校校长作为申请人,学校法定代表人或校长有变更的应及时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5.1.3学校食堂应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应坚持自主经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可以采用劳务外包或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高中及中高职院校确有必要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食堂的,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或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公开选择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或餐饮管理公司,依法签订合同,建立承包或委托经营的评价和退出机制。5.2制度管理5.2.1学校校长(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5.2.2学校

20、食堂应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并应在就餐区设置显示屏展示食品加工区的实时视频,幼儿园展示屏幕宜设置在园区门口。信息公示栏及显示屏展示内容及要求应符合市场监管部门关于“明厨亮灶”建设规范的相关指引。5.2.3学校应落实师生“六同”(同材、同品、同价格,同台、同时、同交流)陪餐制,每餐次安排专人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反馈和解决陪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5.2.4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考核制度、进(出)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台账登记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有害生物防治制度、食品首

21、尝和留样制度、餐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制度、食品原料控制和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食品及其原料贮存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投诉处理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5.2.5应按相关规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系统,并纳入属地监管部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管理:应使用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进行自查等日常管理。5.2.6应根据供餐能力和实际供餐情况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5.3人员配备5.3.1应按照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以及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5.3.2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

22、员应取得高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证书,按要求在岗履行职责;。采用承包制等经营模式的,学校与第三方均应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双人双岗”管理。5.3.3从业人员与就餐人数之比不宜小于1:80,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从业人数。从业人员个人健康与卫生应符合相关要求,每年不少于一次体检。5.4培训管理5.4.1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营养指导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学时,每年培训累计时间应不少于50学时。5.4.2从业人员每年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学时,每半年至少开展-次集中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3、5.4.3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专题讲座、自查问题解析、现场演示与操作、先进单位参观交流、网络课堂、视频直播、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考核,并应做好记录和数据统计。5.5采购管理5.5.1应选择具有相应合法资质且相对固定的食品供货商,采购食品及原料应遵循安全、健康、符合营养需要的原则。米、面、肉、油、蛋、奶等大宗食材采购,应实行公开招标或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并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5.5.2学校食堂应按照相关要求查验供应商的相关证明文件,索取供应商的有效资格证明(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批次出厂检验报告)。5.5

24、.3应严格落实学校集体供应食品禁用慎用清单(详细清单见附录C),禁止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制售冷荤类、生食类、裱花蛋糕以及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5.5.4食堂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不用或少用原则,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防腐剂、乳化剂、稳定剂等食品添加剂。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5.5.5食材储存应符合产品标识载明的相关储存要求,做好分区存放、标识管理、入库和领用记录。5.5.6食材采购和使用应建立档案保存记录,记录及相关凭证的保存期不少于保质期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

25、的,保存期不少于2年,食用农产品的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6个月。鼓励学校建立食品信息化追溯管理体系,采集、留存食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信息,实现食品原料全程可追溯。5.6加工制作过程管理5.6.1食品及原料的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坚持按需、按量精准采购,避免食材存放时间过长不新鲜或变质。5.6.2冷冻(藏)食品出库后应及时加工制作。冷冻食品原料不得反复解冻、冷冻。5.6.3应严格控制从烹饪至食用的间隔时间(食用时限)不超过2小时,并保持菜品中心温度60C以上,不得过早加工食品和半成品。5.6.4应对每餐次的食

26、品成品进行留样,每个品种的留样量不低于125g,冷藏保存不少于48h。留样容器应是易于清洗消毒的密封性好的食品专用容器。留样冰箱应为专用冰箱。5.6.5鼓励食堂对食品仓库、加工区、加工流程和不同类别食品存储、加工等的容器、工具等按“专间专色、专具专色、同类同色”原则,进行色标管理:鼓励建立和实施6T等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5.7废弃物管理5.7.1应在就餐区附近设置餐厨废弃物回收区并显著标志,并配备餐具、剩饭菜、生活垃圾盛装容器等设施,实行分类回收。存放容器应与其他容器有明显的分类标识,并应内壁光滑、易于清洁、配有盖子,宜采用非手动方式启闭。5.7.2餐厨废弃物应分类放置、及时清理,不得溢出存放

27、容器。废弃物的存放容器应及时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5.7.3食堂应选择取得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废弃物处理,留存并公示相关资质文件,并与其签订收运合同,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并明确不得用于养殖或其他非法用途.5.7.4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理台账,详细记录处置时间、数量、收运者等信息。5.8档案管理5.8.1应按相关规定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应包括以下种类:a)职责资质管理:1)岗位职责;2)经营资质:3)人员资质。b)过程控制管理:1)管理制度;2)日常检查记录;3)供应管理记录;4)过程控制记录。c)监管记录:1)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春

28、秋两季对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记录;2)监控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记录或文书;3)抽样检验记录(抽样单、检验报告等);4)监管部门检查时出具的执法文书(责令整改通知书和责令改正情况跟踪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等);5)奖惩情况。5.8.2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管理档案和追溯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全程可追溯。6营养健康管理6.1营养健康教育6.1.1学校应将营养与健康教育纳入课程,定期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食物、不偏食不挑食、吃好早餐、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保持运动等健康生活行为。6.1.2鼓励依托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全民营养周”等重要时

29、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营养健康专题讲座、知识问答和竞赛、健康餐盘制作等。6.1.3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原则、“减盐、减油、减糖、营养相关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控、节约粮食等政策和科普知识。6.1.4鼓励在食堂就餐区或公共区域显著位置播放视频、张贴/悬挂宣传画、摆放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册页资料,并每年至少2次更新健康宣传材料;鼓励设立营养健康角”,摆放测量身高、体重、BMl尺、食物模型、平衡膳食宝塔等设备和工具,张贴自测自评方法,并定期维护。6.1.5配餐和烹饪6.1.5.1学校食堂应定期编制每周食谱并在显著位置公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公布学生餐带量食谱

30、及营养素分析报告,幼儿园一周内的食谱应不重复。6.1.5.2每周食谱应遵循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平衡膳食原则,做到主副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食物选择、搭配应考虑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健康需求。其中617岁学生营养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参照WS/T/554,18岁及以上学生人群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鼓励食堂使用智能化系统指导配餐和用餐,鼓励对供餐食品进行营养标识。6.1.5.3每餐供应的食品品种丰富,除调味品外,早餐食品原料品种不少于3种,午餐不少于5种,晚餐不少于4种。每餐主食品种宜达到2种以上,保证一种谷类、一种薯类的

31、供应。只提供午餐的学校食堂,可按照健康餐盘3:2:1的主食、蔬果和禽鱼肉蛋豆制品的比例进行配餐。1.O6.1.5.4宜根据带量食谱,按就餐人数采购和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原料采购应不用或少用半成品、成品、合成品,不得以火腿肠、肉丸等代替禽畜肉类作为荤菜,鼓励多使用新鲜或冰鲜肉类,避免使用冰冻肉。6.1.5.5食物烹饪方法应符合营养健康原则。蔬菜类应先洗后切,食物烹饪优先采用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和保持自然风味的方法,多用蒸、煮、炖、炒,少用煎、炸、烤、,熏等。鼓励提供低盐低油菜品并明显标识。6.1.5.6鼓励学校食堂对油、盐、糖供应每月建立台账记录并定期公示,控制膳食中油、盐、糖用量,制定目标并逐渐减

32、量。6.1.5.7鼓励学生餐或课间餐中加强奶类和大豆类食品的数量保障,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学龄前儿童每天饮奶量宜为350疝500疝,中小学生每日饮奶量宜为300mL。学生奶类应选择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的纯牛奶、灭菌调制乳、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并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产品标签明示执行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添加复原乳及营养强化剂,不得使用乳饮料。详细学生奶的规范管理要求见附录D。6.2供餐服务6.2.1宜采用分餐制供餐。食堂用餐人员应一人一份(套)餐具,不得使用密胺类餐具。6.2.2应提供安全饮用水。提供直饮水的应满足CJ/T94的规定,直饮水管道与设备应符合CJJ/T110的规定,

33、并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水质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供应,并公示检测报告。详细要求参照附录B的规定。6.3制止餐饮浪费6.3.1宜主动销售小份或者半份菜品、经济型套餐等。6.3.2应建立反餐饮浪费制度,并在就餐区或公共区域显著位置张贴或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标识。6.3.3应积极开展使用公筷公勺”自带餐具2光盘行动”宣传活动,不用或减少一次性餐饮具使用,大力倡导文明用餐新风尚。7评价与改进7.1学校应建立由学校领导、老师、食堂主管、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对学校食堂工作开展陪餐评价和监督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膳食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不少于2次专题例会,对陪餐和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立即整改

34、,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核。7.2膳食委员会应每年至少开展2次满意度测评,对学校食堂的规范管理、饭菜质量数量、供应品种、价格、卫生、安全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情况进行测评,学生对食堂评价满意度应达80%以上。食堂应及时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学校营养健康食堂服务质量。8应急处置8.1学校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方案。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列入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并适时组织开展模拟演练。8.2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立即采取措施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并停止供餐:b)立即电话报告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卫生

35、健康部门,不得擅自发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c)保护导致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按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求采取控制措施;d)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e)做好师生沟通引导安抚工作,及时通知家长;f)对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原因后果、善后处理的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g)做好舆情管控工作。9食品检验9.1学校宜每学期制定食品检验检测计划,根据计划开展快速检测。9.2学校食堂应配备中心温度计,对大块食品的中心部位进行温度测定.9.3就餐人数超过1000人的食堂宜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对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进行农残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36、。附录A(资料性)学校食堂建筑面积指标表A.1A.5给出了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食堂就餐人数的人均建筑面积指标。表A.1幼儿园食堂人均建筑面积指标(m2/人)就餐人数90人91180人181270人271360人面积指标0.500.630.880.900.86。.890.850.88注1:办园规模小于90人即3个班时,可参照90人的人均面积指标,并且食堂建筑面积(含就餐区)不小于45m2:大于360人即12个班时,可参照360人的人均面积指标。注2:各地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幼儿园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采用表中的上限或下限数值.注3:各类指标按平均班额30人测算。表A.2普

37、通中小学校食堂人均建筑面积指标(M/人)就餐人数50500人500人以上面积指标0.991.01L19L21表A.3中等职业学校食堂人均建筑面积指标(/人)就餐人数1000以下1000-300030005000面积指标1.191.21L07L090.970.99注:办学规模小于IoOO人时,可参照IooO人的生均面积指标,且食堂建筑面积不小于1190m2;大于5000人时,可参照5000人的生均面积指标.表A.4高等学校食堂人均建筑面积指标(m2/人)就餐人数2000以下200050005000100Oo面积指标1.39L41L29L311.241.26注1:办学规模小于2000人时,可参照2

38、000人的生均面积指标,且食堂建筑面积不小于278011大于100OO人时,可参照IOoOO人的生均面积指标。注2:清真食堂按就餐人数,其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在上表基础上增加05m2/生。注3:本表仅适用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表A.5食品处理区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各功能分区面积指标粗加工切配区N食品处理区面积的35%烹饪区面积2食品处理区面积的15%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区面积2食品处理区面积的10%附录B(资料性)学校饮用水的安全管理要求B.1学校饮用水的水质管理B.1.1学校内的食品加工制作用水和饮用水的水源应为市政自来水或本单位二次供水。B.1.2学校食堂、校园店加工制作现榨果蔬汁、食用冰等的用水

39、,应为预包装饮用水、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净化设备或设施处理后的宜饮水、煮沸冷却后的生活饮用水。B.1.3学校加工制作用水、直饮水和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以及饮水存储容器出水的水质要求和卫生要求均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采用管道直饮水的水质处理器出水水质应符合CJ94的规定。B.1.4各水源水质应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学校供水水源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方法和要求应按照GB/T5750.I5750.13执行。B.2学校饮用水的安全管理B.2.1学校应保证有足够的食品加工用水和足量饮用水,并应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饮用水安全的各项工作.管理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上岗.B.2

40、.2学校食品加工用水和饮用水的管道系统应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和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完全分离,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供水排水管道与外界或天花板连接处应封闭、无缝隙。B.2.3应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应落实饮用水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B.2.4学校设有饮水处的,应能满足维护方便、通风良好、确保通电通水和排水的要求;饮水设施设备宜放置在室内,如放置在室外的应有充分的防雨、防晒、防污染等措施,并符合相应的放置要求。B.2.5学校使用的饮水机等饮水设备设施应具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

41、生许可批件;使用的饮水消毒设备、消毒剂等消毒产品应具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使用直饮水的,直饮水的部件、设备、辅助材料等的质量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要求,豆饮水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应符合CJJ/T110的要求。B.2.6学校应对存水容器和饮水设施设备定时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保证饮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每学期开学前、停止使用不少于7天恢复供水前或更换水处理材料后,应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并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洗洁消毒,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B.2.7存水容器和饮水设备维护及清洗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上岗:清洗时,宜采

42、用流动蒸汽等物理消毒方式。B.2.8学校采用饮用水第三方服务的,应督促第三方建立健全饮用水管理制度、运维服务制度和水质检测制度,应配备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专职人员配合学校开展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饮用水安全相关贵任。B.2.9有条件的学校宜设置化验室,宜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置水质监测点,实现实时动态水质监测。B.2.10学校应在水源、饮水处等关键区域设置固定告示牌;供水房、蓄水池等应保持常闭并加锁管理,落实水源保护措施,严防污染事件发生。B.3学校饮用水的安全教育B.3.1学校作为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加强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师生、家长的饮用水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

43、。鼓励学校开展公示栏、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的饮用水知识宣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用水卫生习惯.B.3.2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取水指导,避免烫伤事故;并应教育在校师生节约用水、爱护公物,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附录C(资料性)学校食堂供应食品禁用慎用清单C.1学校食堂禁止供应的食品品类C.1.1超出经营许可范围供应的食品;C.1.2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食堂不得制售生食类、冷食类食品(不含水果)、裱花蛋糕,不得外购散装熟食肉制品。C.1.3不采购和使用散装食用油、散装调味品以及含铝膨松剂、乳化剂、人工色素以及含有人工色素的调味品,不外购散装馅料、烧卤熟食等。C

44、.2严禁采购和使用的食品品类C.2.1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超限量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C.2.2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C.2.3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感观异常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C.2.4标注虚假日期或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C.2.5被包装、容器、运输工具污染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C.2.6无法提供合法来源及有效采购索证证据的:C.2.7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C.3禁止采购和使用的食品原料C.3.1河豚鱼、织纹螺、荔枝螺、泥螺、蛆类(毛蛆、泥燃、魁蛆等)等;C.3.2田螺、小龙虾、河蚌、死的甲鱼

45、或黄鲫等高风险水产品;C.3.3发芽发青的土豆、鲜黄花菜、四季豆(芸豆、云扁豆、菜豆等)、苦葫芦瓜、木普、霉变红薯、野生蘑菇、来历不明的野菜等;C.3.4苦杏仁、枇杷仁、桃仁、李子仁、苹果仁、杨梅仁、樱桃仁、亚麻仁、银杏(鲜白果)、曼陀罗果实或种子及其制品;C.3.5五指毛桃等煲汤用中草药(易混入钩吻);C.3.6浸泡时间过长而变质的木耳、银耳或米面制品(米线等):C.3.7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牲畜甲状腺、肾上腺及其他不明动物的组织、器官、脏器:C.3.8没有完整标识的散装油、非本食堂加工的馅料、肉串及散装熟食制品:C.3.9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筱等)、吉士粉以及含人工着色剂(览菜红、胭

46、脂红、赤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叶绿素铜钠盐)的肉制品、面点和调味品。C.4慎用的食品原料C.4.1贝类(贻贝、扇贝、蛤蛎、牡蛎、生蜿、蛭子等)、扁豆、就豆、芸豆、蚕豆等:C.4.2易引起组胺中毒的吉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始鱼、吉条鱼、秋刀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易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野生珊瑚鱼类(老虎斑、东星班、苏眉等);C.4.3易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猪肺、猪肝、猪心等动物内脏器官;C.4.4含有容易产生过敏的原料的食品(如磨碎的调味品、酱料等),应提示致敏原;C.4.5需谨慎供应和处理的品类:豆浆、鸡蛋,乳制品、酱腌菜等。附录D(资料性)学生饮用奶的规范

47、管理要求D.1学生饮用奶的营养标准D.1.1学生饮用奶应选择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的纯牛奶、灭菌调制乳、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不得使用、添加复原乳及营养强化剂,不得使用乳饮料。鼓励选用取得中国学生饮用奶标志的产品。D.1.2学生饮用奶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及产品标签明示执行标准的要求。其中纯牛奶和巴氏杀菌乳的脂肪含量不低于36g/100g、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g100g,灭菌调制乳的脂肪含量不低于2.9g100g、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4g/IoOg。D.1.3学校应参照T/DACS005-2022的规定,选择在配送、仓储管理、领取与分发、回收、应急等方面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奶供应单位,确保学生饮奶的全程安全和营养健康。D.2学生饮用奶的管理规范D.2.1应参照国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