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2302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天地有大美,常在乡村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农民的美丽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牢牢把握“三生三美”融合发展这个方向,发挥优势补短板,突出特色重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县验收。现如今,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XXX大地徐徐展开。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建设水平示范村创建是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体现。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示范带动、融合发展”的创建思路,我区每年选择自然生态优势明显、

2、群众参与度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村,作为示范村集中打造。截止2019年底,我区已创建各级美丽乡村5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9个、区级12个,覆盖率达到31虬2020年,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美丽乡村覆盖率将达到43机依托水资源丰富优势,沿运河、大沙河、新沟河、胜利渠等水系,建设了环城生态走廊优美线路,连线串起美丽乡村20余个、农业休闲观光经营主体20余家、3A级以上景区5个。围绕九星山景区开发,统筹推进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五化提升、景观节点建设,打造了以泥沟镇佟庄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示范线路。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采用“1+N”模式,集中打造了以马兰屯镇西张庄村、

3、邳庄镇韩场村、张山子镇丁庄村为引领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区注重规划引领,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认真研究村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扶贫攻坚等工作,科学制定详细建设规划,做到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各村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原有肌理,注重保留乡土味道,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让村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好山好水好风光”。强化综合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乡村要美,首先是人居环境美。围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我区大力开展村

4、庄净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净化方面,按照“清洁家园、美丽乡村”的定位,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村内“三堆两垛”,农村卫生状况逐步改善;建立环卫服务外包托管模式,完善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常态化运转,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绿化方面,加大村庄造林绿化力度,引导农村家庭“院内两棵树、门前两株花”,指导村(社区)加强沟渠和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增加村庄总体绿量,让河流山体和村庄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生态起来。一是聚焦道路硬化。根据不同村落规划布局,着力提升村村通、户户通水平,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5、。2019年以来,全区实施道路提档升级11.02公里,自然村通达工程84.92公里和大中修养护工程48.9公里,共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1.1亿元。二是聚焦清洁整洁。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区所有自然村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做到了垃圾密闭式收集、转运及统一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已建成垃圾中转站8座,配备各类垃圾清运车30辆,各类垃圾箱(桶)7600余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全覆盖。三是聚焦旱厕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合理选用改厕模式。自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完成农户旱厕改造任务35034户,300户以上自然村共建设公厕29座。四是聚焦污水治理。建设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18个、厌氧

6、池污水处理设施11个、氧化塘或小型湿地污水处理设施46个,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达40%以上,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五是聚焦水系治理。对农村沟塘、水系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档造册,实施分类治理,对没有排水功能长期废弃闲置、水体黑臭的小沟小塘进行集中填埋;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区346个自然村实施供水工程的村庄达到340个,供水覆盖率达到98%。突出产业支撑培育壮大经济实力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我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创建村依托优势条件,寻找产业支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7、为美丽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目前全区涌现出了邳庄镇沧浪庙村“旅游+民宿”、泥沟镇夹坊村“来料加工+电商”等一批特色明显的经济专业村。沧浪庙村曾是市级贫困村,依托紧邻古城景区这一优势,村集体借助省市区和连片整治资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等,采用“集体+个人”的投资形式,打造了“沧浪人家”民宿项目,走出了一条“民宿项目带动一集体个人共富”的发展途径。弘扬文明乡风着力倡树时代新风美丽乡村既要美在环境,也要美在人心。我区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文明创建向农村延伸,不但在村庄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乡村文明等“里子”上费心思,使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素质提升

8、相得益彰。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凝聚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着力加强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建广场舞、庄户剧团等业余文体队伍,并定期开展演出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理论疏导与舆论引导一体推动,摒弃陋习与倡树新风一体开展,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一体提升,制度约束与服务保障一体落实”的“四位一体”建设,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村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发动农民制定村规民约、设立红白理

9、事会、开展载体活动等形式,建立“以村为主、人人参与”的监管机制,在农村营造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村风。在马兰屯镇黄口村,刻有“黄口精神家园主题广场”的文化墙赫然醒目,文化长廊内的新二十四孝、劝人向善的善行义举榜、三三两两小憩或聊天的村民勾勒出其乐融融的美丽图画。黄家“谦逊恭谨”的家训,影响了黄口村一代又一代人。为丰富文化内涵,黄口村还新建了文化戏台,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汇聚多方合力形成良好创建氛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聚焦聚力统筹推进。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综合部

10、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区级领导帮包指导工作制度,明确一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部门单位,共同帮包指导一个美丽乡村,帮助协调问题、化解难题。各镇(街)认真履行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实行菜单式、项目化管理,有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危房改造、农村改厕、扶贫开发等相关项目资金的捆绑使用,不撒“芝麻盐”,集中搞投入,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资金效应。强化督导考核。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强化督导、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镇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加大分值权重,与年度表彰奖励挂钩。绿水青山造就村美民富,乡愁记忆编织美丽家园。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群众点赞、上级鼓励,但我们深知,大运河两岸美丽乡村建设这场刚刚启动的乡村蝶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区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真正让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为加快建设自然生态活力、宜居宜业宜游X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