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案前言课程概述一、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1、学科性质2、课程性质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程1,国外的发展历程2、中国的发展历程三、课程的组成部分1、第一部分,绪论: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理论。2、第二部分,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3、第三部分,实务:家庭、儿童、妇女与社会工作;青少年与社会工作;老年与社会工作;矫治感化与社会工作;医疗、精神治疗与社会工作;滥用药物与社会工作;反贫困与社会工作。4、第四部分,教育、实习与展望:教育、实习与研究;讨论与角色扮演。四、学习方法与阅读的扩展1、学习方法2、阅读的扩展第一部分绪
2、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对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的社会工作有基本的概念。教学重点:专业的缘起、发展、领域和特质,与其他它社会科学的关系。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和发展一、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2、社会工作的产生三、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1、专业方法的发展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和特质-、社会工作领域概述1、社会工作的领域2、社会问题二、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的原因1.社会进步2、生活质量3、人类认识观念三、领域的分类1、按照服务
3、对象2、按照困难类型3、按照社会工作的特点四、社会工作的特质1、整体的人2、家庭的重要性3、社区资源4、督导5、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及实习,专业实习和督导6、方法7、团体8、关系、网络9、精神、心理10、社会11、与制度的关系(福利制度)12、基本目标13、机构雇佣、有薪水14、发展及利用小组的方法来开展服务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中的不同内涵2、定义3、相关概念: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正义。二、社会工作的结构1、社会工作过程图示2、社会工作的要素三、社会工作的类型1、社会工作形态的变迁2、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一、与社会学二、与
4、心理学三、与政治学四、与经济学、管理学五、与医学、法学和伦理学六、与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福利哲学和政治哲学)复习思考题: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简述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的原因。3、社会工作的要素。4、名词:社会进步/社会工作领域/心理咨询。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教学目的: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运作,社会工作与助人、维持社会秩序的关系,以及转型期的特点。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运作,社会工作助人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运作。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及其一般特征1、社会工作者2、一般特征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
5、过程中的作用1、助人过程的特点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四、社会工作对助人和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1、助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和冲突2、如何处理助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关系3、社会正义的目标从柏拉图、查士丁尼、洛克、霍布斯、卢梭、康德、罗尔斯。从差等正义到契约正义和社会正义,功利主义和集体主义,道义论与功利论。第三节社会功能运作的问题一、概述二、事例分析三、个人的、家庭的和社区(社会)的问题1、家庭解组2、滥用药物和酒精3、老年问题4、心理疾病5、学校不适6、少数民族地区发展7、犯罪问题8、生理疾病和情绪问
6、题9、贫困10、先天不足第四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的影响第五节体制转变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一、体制改革及其影响二、社会转型及方向三、路径依赖问题四、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复习思考题:1、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2、用实例谈谈你对社会功能运作的理解。3、用实例论述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4,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5、名词:路径依赖。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教学目的:认识专业价值观的演进、内容、意义以及本土化问题。教学重点:专业价值观的演进、内容、意义以及本土化问题。教学难点:专业价值观的意义及本土化问题课时安排:4学时。第一
7、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价值的历史演进1、早期实践中的价值观2,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3、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二、价值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关系1、价值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意义2、具体观点高登斯坦,列维,林德曼,波奈尔的观点;奥登的批评。3、价值与技术和知识的关系。4、社会工作中的反价值。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的基础K新教伦理和人道主义2、社会福利的理念3、人的尊严、价值、潜能和卓越(至高无上)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1、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2、不同学派之间的争执:功能学派与诊断学派的对立。3、政府、机构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在价值观上也有矛盾。4、价值观从
8、理论转向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矛盾。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建构的方法论问题1、原材料2、方法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构的内容1,专业价值2、专业伦理三、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教育与强化1、专业价值的教育要贯穿在课程教学和实务教学中2、价值观要在实务中强化和巩固复习思考题:1、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2、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与强化的途径。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教学目的:认识理论的重要性、发展阶段及逻辑结构,能理解理论流派间的差异,以及理论的使用领域和解释力。教学重点:认识理论的重要性、发展阶段及逻辑结构,能理解理论流派间的差异,以及理论
9、的使用领域和解释力。教学难点:理解流派间的差异,理论的使用领域和解释力。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地位一、社会工作专业需要理论的支撑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2、轻视理论的误区二、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1、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2、设定工作目标3、提出有效的实务方法、模式和技巧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和逻辑结构一、发展阶段:调查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精神分析与功能学派并列阶段,获得阶段,盘点阶段,理论统一阶段,理论归类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二、逻辑结构1、大卫豪的观点2、皮拉利思等人的结构模式三、理论模式介绍1、心理动力模式2、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3、行为学派4、系统
10、与生态模型5、社会心理与沟通模型6、人本主义及存在主义的模式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认知理论三、行为主义理论四、社会系统理论五、标签理论六、沟通理论七、人本主义理论八、激进主义九、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充权理论十一、女性主义理论复习思考题:1、轻视理论的误区。2、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作用。3、论述皮拉利思等人的社会工作理论的三层次模型。第二部分方法第五章个案工作教学目的:了解方法的发展,掌握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和行为治疗模式,清楚各自的使用范围。教学重点:掌握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和行为治疗模式,清楚各自的使用范围。教学难点:
11、清楚各自的使用范围。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涵义1、诊断学派的观点2、功能学派的观点3、涵义二、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20世纪2、专业化与学科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3、精神医学的影响阶段:20世纪30年代4、多元化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二节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一、危机介入模式1、危机的含义2、危机介入的方法技巧3、所需的理论知识二、任务中心模式1、内容及适用范围2、问题解决的五个阶段3、技巧三、心理-社会模式1、内容2、工作框架3、相关的理论知识四、行为治疗模式1、理论基础2、工作框架3、相关的理论知识个案工作第三节-,中国的个案工作经验二、以后的发展方向复习思考题:
12、1、个案工作的涵义。2、危机介入模式的方法和技巧。3、任务中心模式的过程与技巧。第六章小组工作教学目的:理解小组工作的实质,掌握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小组的阶段,工作原则和技巧,能初步开展小组工作。教学重点:理解小组工作的实质,掌握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小组的阶段,工作原则和技巧,能初步开展小组工作。教学难点:认识和把握小组的阶段,初步开展小组工作。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小组工作的缘起和发展过程1,小组工作的缘起2、小组工作的发展过程二、中国小组工作的情况1、辛亥革命后的情况2、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3、1978年以来的状况三、小组工作的涵义四、小组的特征与分类1
13、、特征2、分类第二节理论和模式-、理论来源(借用的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医学。二、实践理论1、系统论2、精神分析理论3、团体动力学4、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5、互动论二、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概念,特点。2、治疗模式(临床、康复模式)概念,特点。3、互动模式(居间、互惠模式)概念,特点。第三节发展阶段、功能和过程一、发展阶段1,准备或酝深阶段2、开始阶段3、形成阶段4、冲突阶段5、维持阶段6、结束阶段二、功能1、康复2、展能3、矫治4、社会化5、预防6、社会行动7、问题解决8、社会价值以上可以归结为:参与、团队精神和社会变迁三方面的功能。三、小组过程中的任务1、沟通和互动2
14、、规范建立3、角色承担4、凝聚力的提升,目标的认同。原则和技巧第四节一、应该遵循的原则1、社会工作价值2、人类需求3、文化背景差异4、小组组成的计划5、目标明确化6、专业关系建立7、个别化8、引导小组互动9、民主自决10、功能组织的弹性11、活动经验促进成长12、运用社(区)会资源13、评价二、技巧一)一般技巧1、建立关系2、诊断估计3、系统观察4、聚散小组5、干预小组6、领导小组7、参与活动8、运用媒体9、记录10、资源运用11、专业判断12、评价过程13、沟通二)治疗技巧1、治疗的阶段2、治疗的三种方法3、小组工作者介入的策略三)讨论技巧1.讨论的功能2、应该培养的两种态度3、讨论过程4、
15、主持小组讨论复习思考题:1、小组工作的定义。2、小组的特征。3、小组工作的模式。4、小组工作的原则。5、结合小组工作的过程和技巧,设计一个小组的活动。第七章社区工作教学目的:理解社区工作的涵义,地区发展、社会计划和社区行动模式,社区工作的理论和原则,能开展初步的社区工作。教学重点:理解社区工作的涵义,地区发展、社会计划和社区行动模式,社区工作的理论和原则,能开展初步的社区工作。教学难点:掌握地区发展、社会计划和社区行动模式,开展初步的社区工作.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涵义及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1、社区组织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美国英国2、社区发展工作的历程二、社区工作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社区组织2、
16、社区发展3、社区工作的不同定义英国,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三、社区工作的基本目标1、罗斯曼的观点2、托马斯的观点四、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参与和问题解决,生活质量的提升2、社区自决意识3、素养4、文化建设5、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一、基础理论1、社会分析与意识形态理论2、社会变迁理论3、社会行动理论二、实务原则1、社区自己决定需求2、社区的方式和步骤3、社区自拟计划4、能力建设5、改变的意愿三、假设1、人的特性2、学习的能力3、参与4、意义、变迁和可持续5、稳定6、民主参与7、行动解决问题四、价值观1、人的尊严和价值2、社会正义3、制度化的福利取向4、民主的观念5、群众参与6、互
17、助、关怀和共享7、社会责任感第三节社区工作的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三、社区行动模式第四节社区工作的过程、技巧一、过程1、建立关系2、收集资料3、制定计划4、社区行动二、技巧1、社区调查与问题分析(调查、实地和文献)2、建立和维持关系3、动员和组织4、活动程序设计第四节中国社区服务工作一、社会福利体系与社区服务工作二、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复习思考题:1、社区工作的定义。2、社区工作的目标。3、社区工作的模式。4、社区工作的原则。5、用实例分析社区工作的过程。第八章社会福利行政教学目的:社会福利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了解社会福利行政的具体内容(组织、计划、管理和评估),促使社会福
18、利政策的演进。教学重点:社会福利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了解社会福利行政的具体内容(组织、计划、管理和评估),促使社会福利政策的演进。教学难点:了解社会福利行政的具体内容(组织、计划、管理和评估),促使社会福利政策的演进。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涵义与功能一、涵义1、基德内的观点2、狭义的社会福利行政3、崔克尔的观点社会福利行政的涵义二、社会福利行政与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关系1、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和公共行政的概念2、与社会福利行政的关系三、宏观社会福利行政和微观社会福利行政1、宏观社会福利行政2、微观社会福利行政四、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1、社会行政的意义和地位2、社会行政的功能第二节社
19、会行政的内容一、组织1、社会工作组织的特征2、社会工作组织的设计3、人员的安排二、计划1,计划的意义2、计划的类型3、拟订计划的步骤4、福利行政人员在计划中的职贵5、决策三、管理1、领导2、沟通3、协调4、督导5、咨询6、预算7、咨询管理四、评估1、概念2、机构评估3、方案评估4、评估的态度复习思考题:1、社会行政的定义。2、社会行政的功能。3、计划的意义。4、制定计划的步骤。5、评估及其维度。第三部分实务第九章家庭、儿童、妇女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了解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能对家庭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家庭功能和结构,家庭分析。教学难点:家庭分析。课时安排:2学时。一、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廖-)社会
20、中的家庭1、功能主义的观点2、冲突论的观点二)家庭结构1、家庭与家属2、核心家庭与扩展家庭3、婚姻形式4、中国家庭的发展趋势三)婚姻、离婚、再婚及其对子女的影响二、家庭分析1、家庭是一个系统2、健全家庭的素描3、不健全家庭的素描4、自我的边界5、家庭中的黑暗死角6、我是坏孩子7、孤独不是冷漠8、家庭康复过程:寻找一个温馨的家,找回自我,走入真我。复习思考题:1、社会中的家庭,冲突论和功能论的观点。2、家庭康复的过程。第十章青少年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青少年的界定、含义及问题,青年的心态及压力。教学重点:青少年的界定、含义及问题,青年的心态及压力。教学难点:青年的心态及压力。课时安排:2学时。-、
21、关于青少年的界定1、生理学2、心理学法学2、转折期4、社会文化现象3、社会学4、二、青少年的含义1、特别发展的时期3、关键期三、青春期性心理分析及社会问题1、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2、青春期的性意识、性情感和性冲动3、性心理成熟的标志4、爱情追求的类型5、初恋及失恋的心理分析四、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五、新世纪的中国青年1、社会心态2、个人职业发展的期待与压力3、恋爱婚姻观念更趋于开放和理性4、青年的压力与问题复习思考题:1、青少年的四种含义。2、爱情追求的类型。3、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4、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十一章老年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认识老年与老年社会工作。教学重点:老年化问题的由
22、来,人变老和老年照顾。教学难点:健康老年化。课时安排:2学时。一、老年与老年化1、个体的生命周期2、人口老龄化3、社会老龄化二、老年化问题的由来1、人的生命历程2、老年人及老年化的标准3、人口再生产的模式4、老年化社会问题的出现5、社会变迁中的老年人地位6、老年化发展的趋势及应对策略三、变老1、生理变化2、社会老年学的观点四、老年工作的方法1、个案工作2、小组工作3、社区照顾五、老年人的照顾1、家庭照顾2、机构照顾3、社区照顾六、中国老年工作的探讨1、来得过快的老龄化2、学科准备不足3、社会观念的滞后复习思考题:1、社会老年学对变老的主要观点。2、社会变迁对老年人地位的影响。3、对老年人照顾的
23、方式。第十二章感化、矫治社会工作教学目的:感化、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及哲理基础。教学重点:功能及哲理基础。教学难点:感化、矫治社会工作的实施。课时安排:4学时。-、感化社会工作的含义1、感化的含义刑罚学的观点司法的角度感化制度2、感化社会工作的含义二、感化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1、人道主义2、人的尊严、价值、潜质和可塑性三、感化社会工作的功能1、经济资源的角度2、社会资源的方面3、康复的功能四、人类刑法观念的历史变迁1、古代部落、民族社会2、国家产生以后3、政教合一的中世纪4、资产阶皴革命后5、19世纪后期6、2Q世纪以来五、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1、人道主义2、新社会防卫论3、接纳是
24、基本的价值理念六、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2、社会处遇(treatment)中提供服务3、给在监人员提供服务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5、对违法青少年提供的服务七、矫治工作的机构和人员1、组织机构(政府、司法、福利服务部门、专业工作者)2、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八、新中国的矫治工作1、制度的建立2、特点3、实践形式(帮教、工读学校、劳教、社会处遇、狱中矫治)复习思考题:1.感化社会工作的涵义。2、感化社会工作的功能。3、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4、人类刑法观念的历史变迁。第十三章学校社会工作教学目的:了解教育的目的、影响和创新,学校相关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教学重
25、点:教育的目的、影响和创新,学校相关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教学难点:学校相关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课时安排:2学时。-、教育的目的1.含义2、内容3、教育性质、方针和目的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1、功能论的2、冲突论的三、学校相关问题及学校社会工作一)问题1、学业问题2、学校功能失调导致的问题3、青少年发展问题4,资源运用问题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1906-1907年,波士顿、纽约等。四、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知识1、工作(教育项目和社会服务,学校、学生的迫切需要,与学校行政部门的磋商,与教师的协作,组织学生家长和社区资源,科际整合)2、知识要求(关于学校的知识,人文知识/人的精神家园,咨询理
26、论和专门知识,文案处理,认知理论,协商、代言和社会行动的知识)五、教育的影响和创新1、影响(收入、价值观、社会地位及流动、收入)2、教育创新3、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创新复习思考题:1、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2、学校相关问题。3、教育对个人的影响。4、教育的目的。第十四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了解贫困的含义、测量,中国的现状和对策,贫困与发展。教学重点:贫困的含义、测量,中国的现状和对策,贫困与发展。教学难点:贫困的测量,贫困与发展。课时安排:4学时。-、贫困问题概述1、全球性的贫困问题2、什么是贫困(涵义和类型)3、贫困的理论假设(价值观层面和物质层面)二、对贫困
27、的测量方法1、恩格尔系数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实际生活质量指数4、贫困线三、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1、城市的贫困问题1)人口规模2)生活状况与需求(收入、食品、衣着、医疗、教育、社会交往)2、农村的贫困问题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1)人口规模2)人口构成3、反贫困政策评析1)城市中:两个确保,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区公共服务,小额信贷。2)农村:扶贫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4、反贫困的形势展望1)城市:财政安排,救助标准,管
28、理体制,框架调整,注重社区。2)农村时间(以县为单位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1986年划定333个县以1985年低于150元约3000万少数民族县放宽到200元1992 年1994 年井冈山、延安等老区放宽到300元 四进七出国家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约6000万约8000万,其中5700万集中在592个贫困县,基本没有解决温饱的都包括进去552个县1995年530元2000年625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时约3000万人2007年9月26日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07指出,我国农村贫困线可能在较大程度上被低估。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线设定为每人每年683元人民币,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国际通行标
29、准是每日每人1美元,每年约为2500元人民币。十七大报告2000多万人。四、对贫困原因的解释1、责怪受害者2、贫困文化3、结构性解释4、恶劣的地理环境5、经济资源匮乏五、对传统扶贫方式一一农村现代化之路的再探讨1、有关现代化2、现代化理论六、发展观1、发展2、发展观3、可持续发展教育七、西部农村社区发展一一社区能力全面提升1、乡村生活和都市生活的互动2、农村社区发展的多样性3、农民与市场复习思考题:1、现代化。2、发展。3、发展观的演变。4、贫困的原因。5、对贫困的测量方法。6、贫困的理论假设。第十五章残疾人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认识残疾人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和方法。教学重点:残疾人问题与社
30、会工作介入的理论和方法。教学难点:介入的理论和方法。课时安排:2学时。-、涵义与发展1、残疾人2、残疾的种类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二、理论与方法1、产生原因的理论: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2、残疾现象的理论:标签论和正常化理论。3、方法1)对方法的理论探讨:供养论,回归论,充权(增能)论。2)模式:个人模式,社会模式,医疗模式。3)解决方法:社会康复,社区康复,职业康复。三、中国残疾人工作的发展1、组织:1988年3月,残联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是经国家法律确认、政府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是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它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人权,使残疾人以平等的
31、地位、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残联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2、法律: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3、人数:6000多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3、工作部门涉及: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部。复习思考题: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教学目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健康与疾病的观念,介入的方法和程序。教学重点: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健康与疾病的观念,介入的方法和程序。教学难点:介入的方法和程序。课时安排:2学时。一、涵义把社
32、会工作方法应用于医疗服务上,透过一般社会工作技巧以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病人和社会资源的功能。二、缘起源于英国,早期有浓厚的慈善救助意味。香港的医疗社会工作于1939年开始。三、健康与疾病的观念1、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2、疾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状况。四、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五、服务程序复习思考题:1、关于健廉的观念。2、关于疾病的观念。第十七章滥用药物与社会工作教学目的:滥用药物及其危害,预防和治疗计划。教学重点:滥用药物及其危害,预防和治疗计划。教学难点:预防和治疗计划。课时安排:2学时。-、滥用药物及其危害1、影响神经中枢、伤及他人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33、2、滥用的药物:麻醉剂、兴奋剂、镇定剂、迷幻剂、大麻和酒精。二、毒品的管理预防和治疗计划1,管理预防:法律的强制实施;医疗团体、学校和社会的努力;个人的努力。2、治疗计划: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紧急状况的看护,住院服务,门诊,盐酸美沙耐的持久性,安眠药的对抗药,治疗社区,滥用酒精的治疗方法,改变灌用药物的社会状况,医疗的整合性方案。三、社会工作发挥的作用(应对药物滥用)1、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治疗2、对酗酒者3、对海洛因、大麻、摇头丸等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社会工作复习思考题:1、对毒品的管理预防。2、社会工作在应对药物溢用中发挥的作用。第四部分教育、实习与展望第十八章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目的:教育、实习与展望。教学重点:教育、实习。教学难点:实习面临的困难。课时安排:2学时。一、专业教育的演进和发展1.演进2、发展二、教育1、课堂教学2、理论教学3、实务教学三、福利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要性1、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2、福利政策研究四、专业发展的展望1,专业前景2、面临的挑战后记本教案和大纲的编写得到了学院领导和社会工作教研室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也听取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在此对以上直接或间接关心和帮助编写工作的人们表示忠心的感谢!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