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987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制度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有限责任公司深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化省属监管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湘国资(2017)3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集团公司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市场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增强集团公司创新力、活力和竞争力,制定本改革方案。一、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改革目标20xx年,制定xx省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全面组织实施;集团公司市场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体系基本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基本形成,员工能进能出渠道基本畅通,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基本实现。一一2

2、019年,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持续深化,市场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体系及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2020年,监管企业人工成本利润率显著提高,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2、坚持效益优先、稳妥有序。3、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机制,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一)完善以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为核心的管理人员职级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动态调整。1、按照提高管理效能效率原则和集团化管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运营的要求,科学调整组织结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制定集团公司总部精简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职数定额方案。(责任单位:各子公司;

3、集团公司总部因与新天地集团合并,其组织机构和人员职数依其合并方案规定。科学调整组织结构完成时限:20xx年12月。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完成时限:20xx年12月)(1)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与生产经营特点,调整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合理设置内设机构;(2)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全面开展管理人员定岗定编定员,根据工作内容、业务量确定管理人员岗位和编制;严格控制管理职数,合理核定管理人员比例,原则上管理人员的比例应控制在20%以内;超此比例的单位,应进行管理人员分流,且不能新增管理人员;(3)按照市场化、去行政化的要求,把因人设岗转变为以岗用人。(4)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各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2

4、、完善管理员人职业发展通道,制定集团公司管理员人职业晋升、综合考评办法。(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8月)(1)立足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参照国内外同行先进标准,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的管理人员岗位职级体系和考评办法:(2)强化对管理人员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职务升降紧密挂钩,建立末位调整机制。(3)以综合考评为基础选拔管理人员。(4)根据考评结果评定档次,根据档次高低确定职级升降。(二)健全以综合考评为基础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推进与效益紧密挂钩的内部薪酬制度改革。1、制定集团公司管理人员竞聘管理办法。(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8月)(1)建立常态化竞争

5、上岗选拔方式;(2)实行分层、分类竞聘,把分配岗位转变为竞聘岗位;(3)实施管理人员聘任制,实行中层管理员公开竞聘、推行中层管理员任期制。2、制定完善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12月)(1)把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强化对管理人员考评的日常监督管理。(2)建立全员分层级、分类别的员工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应含关键绩效指标与重点工作;(3)建立工效挂钩、效薪联动的差异化薪酬分配,以岗位绩效工资、计件工资为主,其所占比例原则上40%以上;根据公司生产率发展水平、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合理确定薪酬;建立分板块、分层级、分类别的员

6、工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和员工薪酬市场对标机制;分配应向关键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一线员工适当倾斜。(三)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制定集团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9月)建立市场化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机制。对于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要签订聘任和绩效协议,明确聘任期限和业绩目标要求,建立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激励约束和引进退出机制,实现选聘市场化、管理契约化、退出制度化。三、建立与市场紧密接轨的劳动用工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一)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定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OXX年XX月)以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能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

7、控制用工总量;确定不同岗位的用工形式,理顺各类用工关系,优化用工结构,保障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依法规范使用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等各类用工,规避临时用工风险,完善管理,履行法定程序,确保用工管理依法合规。(二)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制度。制定集团公司对外公开招聘录用员工管理制度。(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XX月)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司员工;不得设置歧视性、排他性录用条件,不得降低条件定向招录本公司员工亲属;招聘员工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拟录用人员有关信息应通过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8、三)构建员工有序流动机制。制定公司员工岗位流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OXX年XX月)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岗位的可替代性,促进员工合理流动;设立无岗位员工管理培训考核中心,通过考核和薪酬导向,促进无岗位员工努力学习技能,争取早日上岗;加强岗位交流,优化重点领域、关键核心岗位人员结构,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强化劳动合同对实现员工能进能出的重要作用,根据公司自身实际,保持合理的员工进出流动比率;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四、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市场化分配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一)加强工资总额增减机制建设。制定集团公司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责任单位:集团公司

9、。完成时限:20XX年XX月)工资总额应能增能减,且与财务预算、业绩考核目标相挂钩;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实现员工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不断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为目标,强化全口径人工成本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长。(二)加大对关键人才的激励力度。制定关键人才激励管理办法。(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IO月)建立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多种分配方式进行激励的激励体系;高层次、高技能紧缺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以及特殊奖励等分配方式;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

10、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三)规范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员工福利管理制度。(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11月)统筹规范员工福利,加强福利项目和费用管理,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明确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福利费等,不超标准列支;企业效益下降,福利费不得增长;企业出现亏损,不得缴纳年金。五、积极稳妥推进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确定工作任务。(责任单位: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6月)集团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专项改

11、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成立以主要行政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上率下扎实推进改革;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二)精心组织实施。依据集团公司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责任单位:各子公司。完成时限:20xx年6月)方案应符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分阶段目标任务;建立社会风险、舆论风险、法律风险评估机制;按要求将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三)稳步推进改革。改革事关员工切身利益,各单位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积极回应员工对改革的预期,凝聚改革共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改革;相信并依靠员工,形成改革合理;履行法定程序和民主程序;各单位改革中出现重大问题,须报集团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