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223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 .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重点)3 .感悟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难点)教学策略及方法:朗读品味法、资料助读法。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一一(白板呈现,教师口述)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出的“庆历新政”,使政局数月间焕然一新;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率师戍边,使“西贼闻之惊破胆”;他,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无怪毛主席称他:“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他是谁?他的名字叫范仲淹(出示人物插图)。这节课,让我们同他一起登上岳

2、阳楼,去品千古美文,去感受他的思想光辉。2 .出示题目作者,齐读。二、交代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白板呈现),生齐读。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3 .赏语言之美,力求熟读成诵。4 .感悟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三、检查预习,积累文言词汇。1.学生针对词句的理解质疑。5 .师生答疑。6 .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2)你会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和划线的词语吗?(白板呈现,一分钟准备,然后逐一检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静影沉璧淫雨霏霏薄暮冥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朝晖夕阴观夫巴陵胜状师出示“集”的古字,“璧”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记住字义;补充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丰富学生对“霏霏”的词

3、义理解;强调“薄”的意思时,可以拓展成语一一日薄西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两个词语对学生而言是个新词,老师可以造个句子,让学生真正理解词义。句子示例一一十九大的召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中国形象,让学生判断对错,交流明确:“百废具兴”,必须有一个由废到兴的过程,今天的中国应该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来形容。(3)你会翻译这些句子吗?(白板呈现,找同学逐句翻译、随时订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 .师小结预习情况,自然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登楼吧。四、初登楼,感知内容1.师出示问题设计:请快

4、速默读课文,结合内容思考:每一段课文在语速、语调、语气等的处理上,能一样吗?为什么?8 .生自由读课文。9 .逐段交流,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致明确朗读的基调即可肯定。预设:10 )第一段是叙事的口吻,交代了作记的缘由和背景,宜用平淡舒缓的讲故事的语气,不疾不缓地娓娓道来Q可找一位同学读读。11 )第二段描写的是岳阳楼的大观一一雄伟景象,语速应稍快,语调稍高,读出点气势。齐读。12 )三四段应引导学生明确:这两段借景抒情,第三段表现的是览物之悲,语速可稍慢,用降调,表现内心沉重;第四段表现的是览物之喜,语速宜稍快,用升调,表现内心的欢乐、得意。男女生分别读。13 )第五段学生如果分析起来有困

5、难,教师可以启发:这段写的是谁?作者对他们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从而引导其明确:这段说理,境界大气,能给人以启迪,应读得坚定些、激昂些,高亢些。齐读。14 )结尾照应开头,像一首曲子的尾声,声音可渐平渐缓,读出余味悠长的感觉。15 师小结:相信深入理解内容后,大家对朗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融景、情、事、理于一炉,而又脉络清晰,实为“记”之典范。五、再登楼,品语言,赏美景1 .师过渡:梁衡说(白板呈现),岳阳楼记三境(形境、意境、理境)之美俱全,再加上贯穿始终的文字之美,算是“四美”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品文字之美,渐入佳境。2 .出示问题设计(白板呈现):请读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两

6、句,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朗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等角度入手。)3 .学生自由交流。预设:(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教师可以追问:将“衔”改成“连”,将“吞改成接”怎样?(白板呈现改后的句子和原句,引导学生明确:“衔”能写出湖环绕着山,好像把山含在口中的情态;“接”是静的,“吞”是动的,能让人感受到水波的荡漾,让水似乎有了生命,且与“浩浩汤汤”呼应。)句子赏析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进行点朗读指导,并完成背诵。(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运用借代、对偶的修辞,写出鸟、鱼的自由欢乐。(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

7、用比喻、对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的洞庭湖微风时波光粼粼,无风时水面平静的特点。(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运用对偶,调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师可以追问:将“排”改成“击”怎样?交流明确:“击”也比较有力量,但境界太窄,无气势。4 .师: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喜欢的好多句子形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白板呈现):它们两两相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反,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学生找到景物描写中的对偶句后,白板呈现,齐读,体会其表达效果。衔远山,吞长江;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5 .交流明确(白板

8、呈现):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使文章富有文采。6 .师:整齐的语言的确能给人以美感。我觉得第四段第二句开头的“而或”如果去掉,句式会更整齐。你读读看,可不可以?7 .交流明确:不可以。原文的语言长短相间,富有变化。(齐读,背诵第四段。)8 .小结过渡:为了使语言富有变化,作者又加上了一些散文化的长短不一的词句,这样,就将骈文的工整和散文的自由结合起来,使语言典雅而又不失灵动,巧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呢?六、登高望远,识古仁人襟怀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迁客骚人在览物时要么因“去国怀乡”而悲,要么因自然美景而喜,古仁人也是这样吗?(学生应该能答出

9、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后让学生简单释义。)9 .师:古仁人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胸让你想到哪个成语?(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根据情况,出示对联(白板呈现):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让学生齐读,思考:你觉得他们的“宠辱不惊”所指的境界一样吗?10 交流明确:不完全一样。对联表达的意思是不在意宠辱,要享受生活的舒适惬意,为的是个人享受。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二是因为他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他们的心思全在君、民、国家上,他们是在忧国忧民忧天下。11 师:作者为什么要探求“古仁人之心”呢?(学生自由回答,应该能答出希望

10、像古仁人一样或向古仁人学习一类的意思,教师及时肯定,然后追问:那他做到了吗?学生对范仲淹可能所知不多,教师可以补充相关资料,白板呈现,师读。)范仲淹从小就立下了“利泽生民”的“平生之志、为此,他曾“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为官后,他曾为治理水患上书,为创办学校上书,为太后专权上书,为宰相结党上书当皇上问计国家兴革之道时,他直言;当满朝文武都不敢言时,他明知冒着死罪,也要为民请命。因此,他屡遭贬谪。但他忧国忧民的初心不改。宦海浮沉三十年,他走到哪里,就造福哪里的百姓。他曾买了块地,想建宅养老,但听说是块“风水宝地”,便改建了学校。直到他死时,一家人还居无定所,但他所到之处,都有他亲手创办、

11、扶持的学校。他用“余俸”置义田”千亩,助弱扶贫,而自己却穷苦一生。公元1052年,年过六旬且身患重病的他,还坚持往颖州赴任,不幸于途中病逝。他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二12 师过渡:看来,范仲淹的确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他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勉励一下自己吗?出示第五段最后一句,释义后齐读,思考: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能答出孤独、希望、期待等都可以肯定。然后追问:作者希望谁成为自己的同道之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追问:那滕子京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学生结合第一段看出滕子京虽被贬但依然造福百姓,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可以肯定。然后补充资料,白板呈现,

12、指读。)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J14 交流明确:看来,滕子京还未做到“不能物喜,不以已悲二所以作者写此文,也是想委婉规劝好友滕子京吧。齐读,体会作者的情感。15 师:试想,滕子京听到了作者的问话,会怎样回答?(学生如果不回答,教师可反复原句:吾谁与归?)16 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也做出了他们响亮的回答,让我们来听听历史的回音。(白板呈现,生齐读)(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一顾炎武(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一曹植(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4)苟利国家生死以,

13、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一林则徐(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一杜甫17 .小结:他们像一座座丰碑,以最美的姿态立于人间。这种姿态,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这种姿态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这种姿杰就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家国情怀。同学们,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仁人志士;民族的振兴,需要这样的仁人志士;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更离不开这样的仁人志士。你愿意为成为这样的人而努力吗?七、课堂练习,学以致用1 .离我们这儿不远的蓬莱阁,和岳阳楼一样,也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老师查阅资料,拟了一个上联(白板呈现):蓬莱阁里,苏东坡赋诗咏海市奇观,谁能结合本课内容,帮老师补个下联?2 .学生自由回答。3 .师出示示例(白板呈现):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抒家园情怀八、课堂小结一座“岳阳楼”,就是一座高峰,尽管只有三层,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攀登。九、作业布置:必做:熟读成诵。选做:四大名楼的另两座分别是黄鹤楼和滕王阁,请以它们为题材,搜集相关资料,自拟一副对联,长短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