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606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总体思路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精准把握“精、调、改、替”和“改”、“培”、“保”、“控”8字要领及措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一、工作开展情况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其中小麦12万亩,玉米26万亩,马铃薯6万亩,油菜4万亩、蔬菜6万亩,烤烟6万亩,等其他作物5万亩。推广玉米种肥同播25万

2、亩,小麦侧深施肥10万亩,机械深施1.6万亩,水肥一体化0.6万亩。推广配方肥0.3万吨(折纯),应用面积20万亩;有机肥L8万吨,施用面积7.2万亩;推广水溶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0.04万吨,施用面积1.1万亩。2、样品采集化验。在2019年土样采集的点位上,原点采集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土样73个,采集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12个,总共85个土样,土样已全部处理完成。采集植株样品610株。对土壤进行常规指标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化验,同时选择10%的土样进行中微量元素测定。3、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收集*行政区划、土壤资源利用等资料,充分利用近年来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

3、数据,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开展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目前,已完成*耕地质量评价报告,制作*土壤类型分布图、耕地质量等级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级图、小麦、玉米种植适宜等级图等挂图9份。4、田间试验。开展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辣椒、油菜、马铃薯配方肥、玉米缓控释肥肥效试验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各类试验示范10个,建立配方肥、有机肥20100亩的村级示范方20个,示范面积1200亩,为化肥减量使用积累了试验研究数据。二、主要工作成效1、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减肥增效成效显著。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精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2023年,

4、制定优化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辣椒主要作物大配方6个,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推广配方肥0.3万吨(折纯),应用面积20万亩,全年化肥使用量减少2.25%o万亩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化肥总用量152吨(折纯),其中配方肥140吨(折纯),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64公斤;亩均增产32公斤,增收64元。2、因地制宜改进施肥方式,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露地玉米实行种肥同播,大喇叭口追施一次尿素,挖穴施肥并覆土;高寒区地膜实行种肥同播,施用缓释肥,不施追肥。马铃薯实行种肥同播,不施追肥;小麦实行种肥同播,一次施肥,示范机械测深施肥,开花抽穗期

5、进行“一喷三防二全县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每亩减少氮肥2.3公斤,减少(折纯量)575吨,其中地膜玉米不施追肥2.8万亩,减少追施氮肥4.1公斤。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3、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效果明显。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在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滴灌施肥等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2023年,推广大棚番茄、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300亩,全县共实施6000亩,亩均节水40方,节肥4.63公斤,节肥17%,节水40%。4、实施秸秆还田,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结合全县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推广小麦、玉米、油葵、辣椒秸

6、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还田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二是辣椒、万寿菊、油葵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023年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示范600亩,秸秆还田总面积6.8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53.6%。通过秸秆还田,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养分得到循环利用,为化肥减量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础。5、有机肥源建设不断加强,有机肥使用快速增长。全县建成以*金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商品有机肥生产线为代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3家,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有力推动了我县商品有机肥使用进程。2023年补贴商品有机肥370吨,带动农户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1.8万

7、吨(含堆肥),施用面积7.2万亩,平均亩施有机肥250公斤,每亩减少化肥用量4.6公斤,共减少化肥用量33L2吨。三、主要做法1、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增强辐射带动效果。在洛源、保安、石门、三要、高耀、景村、古城等7镇,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5类作物为主,遴选合作社、农业园区、种植大户等实施主体20个,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1.02万亩,其中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示范3000亩,马铃薯3000亩,小麦1200亩,蔬菜2000亩,果树100O亩。示范片上主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水肥一体化、应用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改进施肥方式,优化

8、施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2、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助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紧紧依托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通过肥料统配统施用等服务,采取专家指导、测土配方、直接补贴、送肥到田等方式,转变配方肥推广应用模式。建立秦龙果蔬专业合作社、何文辣椒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样板5个,示范面积3000亩,带动农民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3、加大配方到户,供肥到田覆盖率。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示范,优化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肥料配方4个,制定辣椒配方(16-6-18)、樱桃配方(18-15-12)2个,抓住春秋播关键季节,加大配方施肥建议卡张贴发发放力度。同时与*信邦

9、、*紫瑞、*金谷等3家肥料企业建立农企对接合作关系,大力推广配方肥进村到田。4、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树立绿色生产理念。以新型农民培训、高产高效创建培训I、产业扶贫培训为切入点,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组织开展县镇级技术培训3次,培训技术人员180人,开展现场会15场次,培训农民1000人次;举办观摩会2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6000份。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施肥方式,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5、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掌握实施

10、效果。持续开展原点采样监测,在2019年72个调查点(其中5个长期监测点)的基础上,2023年新增调查点8个(其中长期监测点2个),累计监测调查点80个,其中长期监测点7个,采集土样85个。通过调查施肥量、作物产量以及耕地养分变化情况,分析掌握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以及养分变化情况,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减少不合理施肥。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四、项目资金到位使用情况项目申请资金100万元,县财政已拨付资金60万元,整合40万元。目前已使用资金32.395万元。其中采购(补贴)肥料补贴资金28.295万元;开展试验示范支出0.9万元;采土化验0.8万元,宣传培训L6万元。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

11、难1、化肥施用量依然较大。部分作物特别是蔬菜,施肥量还是很大,菜农追求产量,对农产品质量、农业面源污染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2、施肥方式转变难。由于缺乏简便简易的施肥工具,机械施肥占比较低,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3、有机肥源利用率低,有机肥推广应用范围小。有机肥由于用量大成本高补贴有限,真正舍得投入的是高价值的设施类经济作物,一般的经济作物以及粮食作物,由于使用成本高而用量不足,推广范围较

12、小。4、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近年来,项目资金基本上是当年年底才能申请财政局拨付,有的甚至被整合,垫资只能实施当年的部分工作,造成工作拖延。六、建议1、化肥减量增效是环境保护治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投资大见效慢,建议今后在项目分配上,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巩固实施效果。2、资金补贴范围上,一是加大有机肥补贴,建设本地有机肥厂,降低有机肥施用成本,扩大有机肥使用量;二是大力推进机械化施肥播种,提高机械设备补贴比例,以便更好地推广机械深施技术,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

13、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全力推进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现将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汇报如下:一、取得成效: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科技下乡、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全市肥料利用率到达4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虬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2019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为52155.26吨,2023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预计4.9万吨(具体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小幅负增长,完成到2023年化肥零增长

14、的任务目标。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减轻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耕性,增强了地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制定: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编写制定了营口市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并全力组织实施。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223个、完成土壤样品采测任务,更新上报测土配方数据系统,为实现地区施肥“大配方、小调整”打下基础。举办培训班13次、观摩及座谈会7次、培训农户530余人次。生产季进行田间指导和服务,入户指导农业技术骨干7

15、0余人次。今年根据项目要求,全市共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地点分别落在大石桥市1个,老边区2个,盖州市1个。为我地区肥料利用率达到40%的要求提供数据支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今年全市共建立100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个。分别在大石桥市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水稻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盖州葡萄增施有机肥示范区1个;鲸鱼圈区葡萄有机肥+配方肥1个,秋施肥葡萄增施有机肥1个;老边区水稻缓控释肥1个、蔬菜秋施肥有机替代1个。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带动农户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

16、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从而实现化肥的负增长,提升地力,减少污染。三、全力推动化肥零增长工作2023年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全力推进2023年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关于全力推进2023年营口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并全力组织实施。(D实施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合理制定配方,科学指导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

17、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2)开展有机肥料替代。继续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果园地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自然生草”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设施蔬菜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3)广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培训活动,重点宣传指导农民增施缓控释肥、碳基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料,提高全地

18、区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模式,减少一次性肥料投入的浪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指导农民利用好12582手机施肥指导系统,增加配方肥的使用量,不断优化地区施肥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减少地区化肥使用总量,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安全用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和水平。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今年以来,为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海东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工作。

19、目前,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安排布置任务全面完成。一、工作完成情况20xx海东市各类作物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05万亩,完成率为100%,投入资金1.29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685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IoOO万元,县级专项资金350万元,各县区通采购有机肥16.9万吨,有机肥供应率达100%,全市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百亩连片基地306个,千亩连片基地66个,万亩连片基地3个。通过“两减”行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和30%以上。二、主要做法(一)切实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领导。各县区项目实施单位成立分别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两

20、减”任务的实施、资金管理以及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技术人员关键时期深入到示范基地,联系到户、指导到田,多次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二)宣传解读到位,试验示范引领成效明显“两减”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引导宣传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绿色发展意识,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级农业部门培训300次,培训3000人次,发放资料1.8万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全市布置设计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共计108个,其中有机肥替代试验29个,绿色防控试验45个,蔬菜梯度试验34个。另外各县区根据各自实际,自行安排布置有机肥替代、

21、绿色防控、肥效小区对比试验点27个,试验作物分布涵盖小麦、青裸、马铃薯、玉米、蔬菜等作物,各试验点严格按技术方安实施,收集田间观测数据,结合秋收测产工作,对全年“两减”行动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推广应用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三)布置绿色防控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结合“两减”行动,海东市实现试点地块农作物绿色防控全覆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99%,总防治面积105万亩,投入资金3360万元,共放置黄板178万余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按照“谁使用,谁捡拾”的原则,加大对覆膜推广和残膜回收,回收残膜553万公斤,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中心12个、回收网点120个,配发回收桶118个,共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包装箱1.8万个、瓶桶箱罐袋等器具51万个。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使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