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8363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农业机械化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要点XX年农机中心工作围绕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加大山区特色农机装备研发力度,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一、工作成效(一)优势粮食烘干机产品形成品牌。今年以来,XX市聚焦“两强一增”,大力开展优势农机制造业壮大行动,粮食烘干机产业迅速发展,产品销量占全省销售份额三分之一,涌现出XXXX机械科技有限公司、XX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研发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结构合理、链条完整、领先全国的粮食烘干机产业集群,进一步创响粮食烘干机“XX制造”品牌。(二)农机装备

2、研发补短板成果丰硕。今年以来,XX市统筹“研发+应用”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功研制出“XX瓜片”炒制机、智能果蔬烘干机组等13项农机补短板产品。8月19日-20S,我市农机补短板暨专精特新产品在XX秸秆博览会上展出,市长推介会上重点推介了智能果蔬烘干机组、竹笋成套加工设备和永成种子包装机组三款产品。我市农机企业研发的菌菇类果蔬空气能热泵烘干机组和菌菇类果蔬烘干机,被评为XX省农业农村厅44项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第一名和第四名。(三)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推进。在舒城县开展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基地大田作业耕、种、管、收、秸秆处理等主要农机作业环节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在省厅农

3、机专家大力支持和市、县农机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舒城县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应用管理平台初步建成。6月17日,在基地召开XX市“两强一增”观摩会,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参加观摩,基地规模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受到省领导认可和表扬。7月份以来,共接待全省20多个市县前来观摩学习,影响范围较广。(四)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XX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亿890万,截至目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中央补贴资金使用比例108.63%。补贴机具10202台套,带动农民投资农机4.7亿元。财政实际结算补贴资金10326万元,结算比例96.7%。新建育秧中心32个,全市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13

4、0万亩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28%。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4个,新建粮食烘干中心20个,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4万吨以上,烘干保障率达99%以上,居全省前列。(五)农机安全监管制度更加完善。今年以来,持续开展变型运输拖拉机整治专项行动,注销“变拖”447台。出台XX市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指南,不定期组织县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确保农机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二、工作做法(一)政策扶持助力农机企业持续壮大。协调支持XX公司金融贷款2000万,撬动企业社会投资1亿元,实施粮食烘干机生产改扩建项目。帮助全市8家低温谷物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积极争取省级专精特新、

5、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强省等政策项目支持,单个企业单个项目支持资金10-50万元不等。谋划以兼并重组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筹建XX大别山现代农机产业园。我市将粮食烘干机制造龙头企业纳入“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对象,推动企业挂牌上市。(二)“自主创新+合作交流”促进农机研发。以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初加工机械化为突破口,主攻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推广成熟先进的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支持本地农机生产企业开展自主研发,研制出“XX瓜片”炒制机、竹笋成套加工设备和智能果蔬烘干机组等产品,有效解决了茶叶清洁化生产、竹笋初加工和食用菌果蔬类农产品保鲜贮藏等问题。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大力推

6、动与国机集团等大型农机头部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与一拖集团合作研发茶叶分选设备,突破茶叶分选环节机械化生产短板。(三)“示范+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快速推进。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一是农机作业实现全程信息化监测。基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重点机械均加装信息化监测终端,接入“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管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控调度生产作业全过程,掌握生产进度和作业质量,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服务功能。二是试点示范应用智能农场场景。开展耕、种、管、收关键环节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自动驾驶、侧深施肥等先进农机技术。运用农业生产物联

7、网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田间作物的墙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四情”。(四)重点支持“三中心”建设强化农机服务。今年以来,新建育秧中心32个,新建粮食烘干中心20个,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4个。对“三中心”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按照“三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县区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业机械。(五)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为落实市领导批办关于农机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工作,农机中心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农机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排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驾驶证

8、的申领、换发、审验情况。今年以来,组织县区出动宣传车200余台次,发放宣传单8839份,悬挂宣传条幅225条,张贴农机反光标识1200个。三、存在问题(一)农机生产企业较少。我市拥有农机生产企业16家,主要生产范围是粮食烘干机和茶叶加工机械。这些生产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二)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差距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普遍偏低。一是果菜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偏小,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二是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

9、机械化生产缺少适宜农机具;三是丘陵山区农机通行条件和作业环境较差,农机田间转移、跨区作业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薄弱。我市目前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47家,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缺少农机专业技术性人才和大型智能复式机械装备,农机服务模式和作业内容比较单一。全市目前已创建94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缺少资金注入和政策扶持,发展壮大有较大困难,农机服务范围较小和服务内容偏少。四、下一年工作要点XX年,农机中心将以机械强农行动抓手,加快补齐我市农机装备短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市农机化发展迈向新台阶。(一)强化政策支持促提升。落实机械强粮行动,加快补齐我市

10、农机装备短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实施特色农机购置专项补贴。一是对尚未纳入XX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我市特色农机进行专项补贴;二是对我市粮食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农机进行补贴。(二)瞄准薄弱环节促研发。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生产,推进适应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一是组织县区开展摸底调查,发布当地农业机械需求清单,根据需求清单,推动本地农机企业与科研院所、国机集团合作研发,协同攻关。二是围绕我市特色水果、茶叶产业机械化生产短板机具,制定研发清单,重点实施蔬菜移栽机、油茶采摘机和水果套袋机。(三)加快示范建设促融合。在霍邱县等产粮大县示范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高标准

11、综合示范基地。一是将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作为基地重点推广技术,组织农机和农艺专家,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在基地推广使用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农机化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四)强化主体培育促提质。集聚相关强农惠农政策,以县域为单位合理布局区域全程机械化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XX年,计划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新增育秧中心17个,粮食烘干中心17个。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实施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保证“地有人种、机有人用”。五、明年重点项目谋划为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全程作业机械化和农事服务订单化,带动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提高农业质效

12、,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农机补短板“4321”工程是指补齐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的插秧机、播种机、开沟机和秸秆处理机械等装备短板,培育育秧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烘干中心等农业服务主体,建设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乡镇建设。(一)补齐“四机械”短板。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短板主要指插秧机、播种机、复式开沟机和秸秆处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或打捆机)等4种机械。推动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更新优化,提升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作业水平,加快补齐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短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XX年全市新增插秧机669台,

13、播种机735台,复式开沟机703台,秸秆处理机1232台o2024-2027年全市每年新增插秧机517台。(二)补齐“三中心”短板。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事服务订单化,加强县域统筹规划布局,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承办或与第三方合资共建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作用,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协调下,促进小农户和农事服务主体有机衔接,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订单作业,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大托管工xx-2025年,每年新增烘干中心17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xx-2027年,每年新增育秧中心60个。(三)加强“两基地”建设。以主要农作

14、物生产高标准机械化为主要内容,大力示范应用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树立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理念,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xx-2025年,每年新增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四)大力开展“一示范”。为切实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突破水稻机械化种植薄弱环节,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xx-2025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选取条件较好的8个乡镇,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乡镇,示范乡镇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