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01109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及对宁波的启示一、各地人才政策分类及基本情况各地出台的各类人才政策,从功能上划分,主要涉及三大类。1.以引人、留人为主的人才引进及保障政策。比如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已迈过激励政策引人初级阶段,转而进入人才发展环境引人、城市文化引人的中高级阶段。2 .以育人为主的人才培养及发展政策。比如青岛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特色,高度注重产业人才引育,在人才引进模式和力度、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做到系统性、精细化,且在政策前瞻性、突破性上走在全国城市前列。3 .以精准管理为主的人才管理与维护政策。比如上海市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截至2021年12月挖掘清洗了全球L53亿人次的人

2、才数据,形成了100.9万名全球高层次科创专家信息,其中,国际专家44.2万名、海外华人专家5.6万名、国内专家12.5万名、上海专家38.6万名,覆盖333个学科领域。二、相关城市人才政策梳理(一)深圳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名师造就工程、文化苗英集聚工程、医卫人才梯队工程、技能精英培育工程。市政府实施杰出人才培养专项,根据国家战略和深圳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每两年遴选不超过10名具有成长为本市A类人才潜力的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在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非竞争性领域实施“特聘岗位”制度。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推动从“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

3、(1)人才认定等工作不再由人社局承担,改由用人单位承担。(2)创新人才认定办法,组建深圳青年英才举荐委员会,通过伯乐相才荐才的方式,发现、选拔和培养一批在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中崭露头角、具备创新创业优势、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二)青岛全国首创“金种子”储备工程:每年从“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遴选一批有意来青创新创业的优秀在校生,用人主体与其签订“信用合同”,给予学费补助,并给予国内在校研究生所获奖学金额度50%的生活补贴,对国外留学在校研究生给予5万元/人/年补助;意向用人主体负责“金种子”学生的实习和期间生活补贴;用人主体对意向人才的补助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安居乐业保障

4、工程”和“创新实施举家引进配套工程”,为人才打造全方位的“定制服务二(1)人才绿卡再扩容,建立人才绿卡分类制度,扩大持卡人才范围,精准服务。绿色通道再升级,持卡人享受相应的医疗保健和就医绿色通道服务。(2)在降低落户门槛方面,对经市级认定全职引进的省部级领军人才及正高职称人才可直接登记落户,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3)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产权型人才公寓出售价格按照同区域商品住房价格下浮20%的比例确定。取得服务绿卡的人才在青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可缩短最低缴存时间。三、宁波人才政策的短板及问题(一)人才吸引方面,对本土化、全职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由于宁波科教资源相对

5、薄弱,本地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供给不足,自主培养的院士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企业科研人才也多数是从外地招聘,近年来由于房价等客观因素出现部分人才离甬的现象,人才稳定性较差。此外,全职人员引进薪酬待遇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吸引力不足。例如绍兴给予引进博士50万房补和25万生活补助(5年X5万),而宁波给予的房补仅40万,安家费补贴受众面相对较窄(仅面向市本级单位、毕业18个月内的应届毕业生)。(二)人才培育方面,对产业人才的培育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关政策较少。以青岛为例,近两年先后印发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整合产业人才政策,设置产业引才专班,充分体现对产业

6、人才的重视。宁波市作为制造业大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亟需构建“246产业”人才队伍,但目前尚未出台具体的重点产业人才紧缺目录,政策支持针对性不高,尤其缺乏针对产业高端技术型人才的精准性政策支持。(三)人才管理方面,政策开放度不够、数字化精准管理能力不足。据调查,目前宁波引进研究团队中部分柔性引进人才、外地引进人才由于参保地、五险一金缴纳地不在宁波等硬性问题而无法牵头申请本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些柔性引进、外地引进人才在宁波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阻碍项目实施和科研成效落地。此外,我市数字化精准管理和开发人才资源能力不足。(四)人才保障方面,配套服务和设施仍需强化完善。目前,宁波的凌云公寓、江

7、南景苑等人才公寓都已经满员,但仍有较多人才暂无房可租,人才公寓保有量与符合条件人才数量不匹配,出现人才“一房难求”的现象。此外,政策制定缺乏对市边缘区域高校院所人才的差异化配置,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大学梅山校区等位处相对边缘的梅山地区,周边配套设施简陋,导致院校研究人员流失。四、对宁波进一步支持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宣传一是健全提升政策体系,力求全面精准。参考深圳、青岛等地的人才政策,建议统筹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多部门协同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及维护政策、人才评价及考核政策,提升政策多样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强政策普

8、惠性宣传力度,增加政策获取渠道。针对人才政策的体系化整理、普惠性宣传力度不够问题,建议形成全面、精细、标准的人才政策体系,定期发布更新人才政策便览,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大力推动人才自动化查询定级、智能匹配、自动推送等线上平台建设,形成“人才知己、政企知贤、双方互认”的环境;对外发布人才政策电子词典,采用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确保人才政策的可知、可查、可享。(二)加快出台宁波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借鉴青岛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布20个职位大类,70个重点细分职位行业的举措,一是加快出台“宁波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例如,以“三大科创高

9、地”为产业源头,排摸细分领域人才需求,加快促进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二是建立可溯源的人才发现机制和靶向引才机制。根据目录需求,持续开展针对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的专业履历、论文专利、社会人脉大数据分析追踪,将全球人才与宁波产业数据匹配对接,实施可溯源的人才发现机制,构建“人才产业芯”数据库,实现点对点关联和靶向引才。三是化零为整,凝聚发挥产业政策合力。将目前分散在全市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多项人才计划整合为专项产业人才计划,汇聚政策合力,精准针对产业人才开展相关政策支持。(三)加大对本土化、全职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定向培养力度一是给予来甬全职高端人才更大的政策包容性、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具温度的人文关怀。赋予

10、用人单位人才评价权、举荐权以支持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进入甬江引才工程等终评环节。例如,目前甬江创新人才研究院在人才政策上有很大突破,解决了高层次人才来甬创业创新期间享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问题,要充分发挥甬江创新人才研究院的功能,畅通原具事业身份高层次人才回流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来宁波发展。二是建立订单式定向培养全职人才模式。借鉴青岛“金种子”储备工程做法,面向宁波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大学试点开展在校生人才储备计划。通过每年遴选优秀在校生,与其签订“信用合同”,给予学费补助和生活补贴,提前锁定优秀在校大学生,特别是甬籍学子,在其成长期开展点对点、一

11、对一招引服务。(四)多样化人才住房补助形式,深化房补实物配置力度一是加强人才公寓配比和管理。针对人才安居困难,通过新增和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增加人才公寓数量、加强对人才公寓入住人员的常态化监管,借鉴成都经验,鼓励用人单位自建人才公寓提供给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二是拓展人才房补的补助形式。借鉴深圳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施。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参考青岛出台人才住房新政,在部分区域“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建筑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也可在商品住房项目划定20%比例的房源优先面向人才销售”,解决人才住房刚需问题。(五)增加对边缘区域高校院所人才的特

12、殊性关怀借鉴杭州和福州相关政策,针对梅山、杭州湾、象山、宁海等离市区较远区域的人才,增加对其家属工作、子女教育安置、交通出行等相关补贴,形成有效的联动引荐及保障体系。比如:杭州对A类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交通出行,对B、C、D类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车辆上牌补贴。福州给予博士和研究生到滨海新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区大数据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工作,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落地三个月后按每月3000元发放交通补助。(六)升级人才政策理念,布局“环境、文化引才”一是筑牢宁波激励政策引人初级阶段的基础。城市人才引进通常有三个阶段:政策引人、环境引人和文化引人。初级段是运用政策手段,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加盟。全面的政策保障、优渥的薪资待遇是该阶段的必要举措,才能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和导向,夯实人才发展路径的第一阶梯,为人才发展下一阶段奠定基础。二是提前布局中高级人才政策理念。随着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必将迈入中级甚至高级阶段,以城市整体发展环境促进人才流入和以城市特有文化吸引全球人才将成为主流。建议学习深圳做法,建立全市人才池体系,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形成人才日品牌效应,设立行业人才奖励基金,定期对行业突出贡献人才进行奖励;出台更多体现人性关怀和城市温度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