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归纳整理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做笔记、做评点等方法,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用表格梳理辨析诸子人性论观点异同,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方式,感受本文逻辑严密的同时富有文学色彩的论述风格,学会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促成学生养成思辨习惯。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增加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与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同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
2、的观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拓展阅读、讨论,辩证地看待历史上人们对孟子的评价,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讨论孟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对当代人生活的指导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归纳整理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厘清孟子的性善论观点,感受本文逻辑严密的同时富有文学色彩的论述风格。【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历史上人们对孟子的评价,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教学方法】讲读法自主研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激趣导入,领略诸子思想同学们
3、好,今天我们进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的学习。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大碰撞、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人性的善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讨论。1 .首先一起做个文言理解力考查,老师介绍各流派代表性人物的人性论观点,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文言表述所对应的观点。时间1分钟。4代AAWHUA4-at.所入*,无K无易检虫之1t-HRiftmev.At:七a.A*ta之&At:之7.Atf*住*-A.受&才HK片.1WM vI-rL2J二喈君不&。期摩26彳正以方礼为饵$L*叵2、-A2J0(2)请同学总结孟子这篇文章的特点?一是逻辑严谨,层
4、层深入。二是多种论证手法,生动贴切,通俗易懂,说理有力。三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四、辩论活动,质疑思辨1 .这样严密的论述,是不是就无可批驳了呢?如果你是反方辩手,你能从孟子的辩论中找到漏洞并加以反驳么?请你思考2分钟后作答。认真阅读孟子的论据,不难发现,以“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一生活现象,只能归纳推导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的结论,而不能推导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的结论。作者泛化了推导结论,留下了被人批驳的空间。其实孟子所举的这个例子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但它不是由逻辑推理而是由生活实践所证明的,其根据就在每个正常人的心里。每个人
5、都可以“将心比心”,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孟子看来,其余“三心”与“恻隐之心”同出一源,只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而已。“羞恶之心”是“不忍之心”的反面表达;“辞让之心”(“恭敬之心”)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与“不忍之心”互为表里;“是非之心”是道德判断,其标准就是恻隐、羞恶、辞让。2 .如果你是正方辩手,你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使正方观点更有说服力呢,思考两分钟后,说出你的答案。从孟子恻隐之心来看,道德最朴素的起源不是义务,不是责任,不是理性,不是冰冷的平衡,道德最朴素的起源就是人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可以用穿衣戴冠唾屋而不做猪狗来论证羞恶心,人和动物在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有羞耻心,正因为有羞耻感,人才成为
6、“人”,成为正直、向上的人。一个人感到了羞耻,也就才会更加重视自己的道德品质,此义之端也。以重病先看来论证谦让心,能谦让扩而充之就是知礼仪,以批评虐杀来论证是非心,能明辨是非,不轻信偏听就是智力的发端。3 .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请同学们阅读任务单上孟子与告子的对话,思考你更同意谁的观点,以“人性本善”或“人性非本善”为论点写一段论辩词。要求: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阐述己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我们在论辩时,要保持严密的逻辑,既不要出现像
7、孟子文中那样论证过程的失误,也不要在论点和论据处失误。注意避免出现开头论点一一“人性无善无恶”,结尾论述一一“有的人一出生便怀有一颗善良或邪恶的心。”这样的前后观点矛盾。或“生于军人世家的孩子不会成为叛国者”这样过于绝对的论据。五、背景解读,延伸拓展1 .孟子的思想孟子最看重仁,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他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产生的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并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孟子总
8、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认为只有施行王道,珍爱百姓,才可能称王天下。失去同情和怜悯之心的人,永远都不会体会王道。正如孟子所说,性本善。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者的怜悯体恤,对弱者及强者的包容。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孟子是一个有着悲悯众生的大丈夫思想的人,孟子注重个人的修养,认为有一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在价值观追求方面,他坚持“舍生取义”的观点,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一一正义,在面临是苟且偷生还是英勇赴死的选择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2 .历史评价史记孟子荀
9、卿列传是这样记载孟子的。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认同他的话,反而被认为迂腐,不符合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孟子)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
10、七篇。朱熹在读唐氏中写道:“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可见其在后世人心中地位。3 .学生评价孟子崇尚王道治国,而战国是乱世,乱世,七雄争霸,逐鹿中原,那时法家的霸道似乎更管用。那如果放在今天,孟子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是否能够推行呢?录制采访视频(请你就此问题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六、作业及小结1.作业二选一完成(1)义利之辨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重要话题。你怎样看待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2)有人认为儒家学说大多指向个体的修身养性,缺少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探索,值得现代国人反思。对此,你怎么看?请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读书随笔。读孟子语录,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字,字字珠矶,读来荡气回肠、振聋发可贵,这就是民贵君轻不愧圣,性善气正真完人。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