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10693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论文:统编本古诗文选篇的儿童情怀从小学统编本教材看,入选的古诗文多达126篇,其中古诗词113篇,小古文(含语录)13篇。如何教学好这部分课文,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但宏观地认识与把握这些篇章入选有何特点,应当更具根本性意义。古诗文因语言(文言)和形式(文言文体)大有异于现代文,给小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课本入选的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具有儿童情怀是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其童情童趣,让小学生在感受到亲和力的同时产生对古诗文的亲近感。对如何发挥教材的这种潜在优势,我们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在入选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特别重视儿童观的呈现,这应当是对鲜明的编辑思想的

2、映照。我们要学好用好这套教材,也就应当特别重视这一对学习者群体的心理关照,突出这些古诗文中的儿童意向,让小学生更喜欢古诗文。那么,统编本中的儿童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体现的,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一、爱玩的儿童意趣儿童是通过“玩”来认识环境,学会交际的。对于儿童来说,“玩”就是学习。也许我们正是从儿童身上,也给“玩”赋予了很多的新意,如“古玩”的“玩”是一种观赏;“玩家”指的是对某些活动特别精通的人;“玩味”的“玩”则是细细体味其中的意味,那就是一种品赏,还带着深度的思考。正因为这样,现在我们把某种学得轻松、快乐,也称其为“玩”,如“玩作文”“玩英语”等等。所以,“爱玩

3、”应当不是儿童的缺点,而是一种为成长所必需的优势。如统编本五年级下册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铤。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J写的就是儿童在严冬里的日常游戏,也是很具创意的一种音乐尝试。把冬天结在面盆里的冰倒出来,穿上绳子,当成一种打击乐器,像钟像磬一样来敲着玩。这也许只有孩子才想得出来。可惜不一会儿落在地上像玻璃一样碎了。这虽然是游戏,但儿童那种专注的创造精神,却着实令人佩服。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J这里写的正是儿童最喜欢的户外游戏之一:放风筝。历经了一个严冬的窝居,终于草长莺飞,春天来了。放风筝

4、为什么让孩子喜欢?到春天的郊外去跑呀跳呀是一方面;放风筝还是一个群体活动,一般会结伴而玩,这是另一方面;再就是放风筝多半会伴有制作风筝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作品终于飞上了天,自然会别有一番欣喜。“儿童散学归来早”一句,道出了上学读书虽然是儿童要做的重要的事,但不是唯一的,他们在课余还会享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去尽情地玩耍。这是他们喜欢的生活,也是他们成长的必需。这一点从诗里我们有深切的感受。一年级下册所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更写出了儿童爱玩却又幼稚天真的一面。白居易的诗语言平易通俗,被人称道为“老妪能解”,所以流传甚广。这首小诗明白如话,却把一

5、个贪玩调皮且天真可爱的小娃娃写活了:他偷偷地撑着小船去采白莲花玩,可是不懂得遮掩自己的行为,对浮萍已被小船荡开而留下的分明痕迹全然不顾。这正说明了孩子爱玩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当的行为,但一样表现了他们的天真朴实,调皮可爱。“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J这是三年级上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分明抒发的是诗人郁闷孤独之情,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却又是一片欢乐的生活场景。孩子沉浸在玩乐的生活之中与诗人客居他乡又时至深秋的凄清之情,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自然会更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对玩乐童年的更多依恋之情。应当说,入

6、选课本的不少诗文都体现出这种爱玩的儿童意趣,这是我们在指导孩子诵读时不应该忽略的,因为正是这种意趣,深深打动了小学生的心。二、率真的儿童天性所谓天性,所指便是人的先天本性。最早出现“天性”这个词据说是在荀子儒效中:“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这就说明天性留存在儿童身上应该是最多的,之后的许多积习,就可能淡化了天性。正因为天性在儿童身上保留最多,所以童心就像水晶一样澄澈透明,不会有矫揉造作和虚伪掩饰。这种对生命的真切感悟,往往使孩子们表现出内心的真实。宋代的著名词作家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入选统编本四年级下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7、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J全词写的是一户农家的悠闲生活,而最后着意刻画的便是那个“小儿”,你看地点是在“溪头”,那当然是最幽静、最让人舒适的去处;再看姿态,是卧着剥吃莲蓬,一会儿仰卧,一会儿侧卧,一会儿俯卧,多么自由自在,顽皮天真;吃的又是就近采下的十分新鲜的莲子就这样的一幅场景图,却是词作家觉得是“最喜”的画面。尽管孩子们的天性中有顽皮淘气的一面,会表现出浓浓的“孩子气”,但天性中更多的是纯真,乐于帮助大人。这不,在入选课本的古诗文中,有不少行人向孩子问路的情景,这可能不会是巧合。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果说这里的“问童子

8、”,原因是要找他的师父,那么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唐代杜牧写的清明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那个牧童,就完全是个陌生的路人了。更特别的是在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儿童竟反问这位“陌生人”:“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一个路人与童子有何相干,但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大人常常会批评孩子“爱管闲事”,儿童反而问这位路人了。当然,孩子们想的也许是可以帮助他带带路、找找人。这应该正是那种纯真的天性使然。三、勤劳的儿童做派从根本上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生活的第一要义便是“自己动手”。正因为这样,孩子是喜欢学着做大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劳作,而且能意趣盎然地当作“游戏”来做。这

9、应当也是儿童的天性所使。在入编的许多古诗文中,我们都不难体会到孩子对劳动的喜爱。如入选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J在这个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里,孩子们不会耕地,不会织布,但也不想闲着,便学着大人的样子,在茂盛的桑树下种起瓜来了。显然,在这里种瓜是不会有收成的,但孩子们不管,似乎是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其实儿童感兴趣的只是能像大人一样劳动,一样会干农活而已。牧牛是旧时孩子们常常会从事的劳动。入选课文的就有两处。一处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清代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横。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封建社会

10、,孩子迫于生活艰难,自小没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就得去参加劳动。但他们在劳动中也一样会寻找生活的快乐。在这首小诗中就有四幅这样的意境:第一句是牧童骑着黄牛,自在而闲适;第二句是牧童还大声唱着歌;第三句是牧童忽然听到了树上的鸣蝉;第四句写牧童忽然不再出声,他想抓只知了玩玩。另一首诗是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宋代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全诗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牧童弄笛晚归图四周有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青翠的远山正衔着一轮落日,这就构成了一幅有着碧山、青草、落日和秀水的美丽田园画面。于是画面中的主人公出现了,这是一位牧童,他骑牛是横坐在牛背上的,他吹笛

11、是信口吹着的,这就凸显了牧童的悠闲自在,而又不失调皮天真的样子。二年级上册的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分明是一位“蓬头”的“稚子”,可俨然像一个钓鱼高手:所选的位置是有草能隐着身子的,而身姿又是“侧坐”的,这显然都是为了不惊动鱼儿。当路人远远过来时,就招手示意,也许是鱼儿正在咬钩了,请不要惊动鱼儿这当然也是写孩子的一种劳动生活的。我国古诗文中儿童的勤劳做派,不仅体现了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动手、爱劳作的特点,这足以引发今天小学生的诵读意趣,也为新时代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以很好的启示。四、聪颖的儿童智慧童心是纯真朴实的,但并

12、不缺失智慧。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不少所谓神童的纪实或故事流传,这些所谓的神童,其实就是儿童智慧的一种表现。入选统编教材的古诗文中,这应该是又一方面的特色。如三年级上册所选的小古文司马光中破缸救人的故事,几乎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读过或听说过这个故事。现在,学史籍中的原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就得让学生思辨一下了:司马光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答案应该是要救落水儿童,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人脱离水,但当时因为都是孩子,既没有这种能力,又没有这样的工具。另一种方法是让水脱离人,司马光“持石击瓮”是力所能及的,水缸破了,“水迸”,也就是水脱离了人,自然便“儿得活”了。于此足见司马光的镇静应对,相机设法的

13、智慧所在。入选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也是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才七岁的王戎,竟然能在“诸儿竞走取之”的当时,“唯戎不动:什么原因?王戎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确实不错,如果这是甜李,主人为何不采摘了去卖;过往行人为什么不摘了吃;而家畜鸟兽又为什么不争着吞食如此的推理思辨,竟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这完全说明了我们并不缺少智慧的孩子。杨氏之子选于世说新语言语,是入选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小古文,这位杨氏之子才9岁,也是十分的聪慧,一是表现在“父不在”时接待来客,进退有序有礼,显得热情周到;另一方面更表现在他的言谈之中,有原则,又不失体统。当客人看到招待他的是杨梅时,便开了一个虽无恶

14、意但有失礼数的玩笑,说“此是君家果二可杨氏之子不慌不忙、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虽然是反唇相讥,但也不失礼数。至于选编入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更是体现了儿童(两小儿)一个关于太阳离人远近的思辨过程:既有“辨点”,也有“辨法”,更显“辨力”。如此生动的辩论过程,甚至连作为智慧圣人的孔子恐怕也“不能决To五、生活的儿童姿态儿童是热爱生活的,因为儿童最单纯,也最贴近生活,最能快乐地感受到生活给予的一切。骆宾王一年级上册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J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据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应客人的要求,骆宾王从当时生活中的实景即兴写成的。自然

15、充满了一个孩子对白鹅的天然意趣。生活中常见的月亮,在孩子眼里也会不一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月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月亮?小孩子不知道,只以为那是天上的一个“白玉盘“,也可能是瑶台神仙用的一面镜子吧!这确实是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四年级下册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儿童嬉戏生活中的一个生动画面:春天来了,树头有了新绿,菜花一片金黄就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个孩子追逐着一只黄色的蝴蝶,可惜蝴蝶一下子飞入了那片黄色的菜花之中而再也找不到了。不只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有着儿童的许多情趣,即使

16、在社会生活中,儿童也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如选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的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当然,牛斗到底是搐尾还是掉尾,答案会是比较复杂的,但这里的牧童形象却十分可爱。他的生活经验是最知道牛的脾性的,所以就敢“拊掌大笑”,而且说出了可笑的理由。特别是这一理由竟得到了该画题跋者苏轼的首肯,并认为自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二“儿童至上”,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这却是1990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次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口号。“儿童至上”,放在教育视野里,就是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由此反观体现在小学统编语文课本古诗文教学中的儿童情怀,我们又怎么能不作为重点之一来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身体力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