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1931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言语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复医学科听力障碍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评定技术189一、主观测听189二、客观测听190第二节治疗技术190一、声音察觉训练190二、声音辨别训练191三、声音识别训练191四、声音理解训练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192第一节评定技术一、主观测听1、定义根据受检者对刺激声信号做出的主观判断,评定其听力水平。2、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听觉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 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检查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各种声响玩具(如响板、摇铃、铃鼓等)、图片、听力评定筛查软件、听处理评定与训练系统。4、操作方法及步骤(1)行为测听法:选择复合声源(如玩具小鼓、哨子、

2、小喇叭等),观察受检者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对配合者可使用秒表试验进行行为测听。(2)条件探索听力反应检查:检查时利用扬声器给声,选择不同频率的噬音作为刺激声源,每次给声时都附加一个可发光活动的玩具(如会闪光打鼓的小熊等),利用视觉刺激强化患儿的转头反应。当患儿对声音的定位反应被强化固定后,可逐渐降低声音强度以测量患儿对声音的听觉反应阈值。(3)听力计检查法:利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纯音作为测试声源,分别测试受检者的骨导听阈和气导听阈,描记听力曲线和评定听力水平。若无听力计可用音叉试验粗略检查。(4)言语测听:将标准词汇录入磁带或唱片,通过耳机和自由声场测试受检者的言语接受阈和言语识别率。(5)听

3、力评定筛查软件:听力筛查软件可以提供纯音、聒音和滤波复合音。纯音测听可用于裸耳听阈的检测,噤音可用于助听听阈的检测,滤波复合音包括蛙鸣、钟声、鸟鸣,可用于声音觉察的检测。该软件界面操作简单,便于非听力学专业人员使用。(6)听处理评定与训练系统:听处理评定模块中包含听辨声、目标匹配、听辨音、听名词、听动名词、双指令、听主动句和听被动句等听觉处理的评定。5、评定标准(1)行为测听法:给声后根据患儿的反应进行观察,6个月以下的婴儿会出现惊吓反应、听睑反射(又称瞬目反射)及唤醒反应,6个月到1岁的婴儿会出现声定位反应,即头转向声源一侧。由此可以粗略判断患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是一种粗略筛查听力异常的方法。

4、(2)言语测听检查时,言语接受阈以声强级(dB)表示,言语识别率是指受试耳能够听懂所测词汇的百分率。正常受检者能够听懂50%以上的词汇。(3) 听力评定筛查软件和听处理评定与训练系统根据系统设定的评定标准。6、注意事项(1)主观测听经常会受到受检者主观意识、情绪、智力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和行为能力配合的影响,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如伪聋、智力迟滞、婴幼儿失语症、肢体瘫痪等),检测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2) 行为测听法测试时应避免受检者接触或看见声源物品。(3)条件探索听力反应是检查儿童健耳的听觉能力,适合于双侧耳听力异常的筛查,另外也可作为评测儿童注意力以及声定位能力的工具适用于脑瘫语言或精神发育

5、迟缓的患儿。(4)听力计检查法适合3岁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听力检查,用来判断听力障碍的类型、估计病变部位以及评价助听器的验配。(5)听力筛查评定系统可提供纯音、啜音、滤波复合音等进行裸耳听阈、助听听阈等的评定。(6)言语测听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助听器的验配、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评定和训练。二、客观测听1、定义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测听仪等客观测听设备进行检查。2、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 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测听仪。4、操作方法及步骤(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听刺激下诱发的电位改变,测试时采用每秒2

6、0s30次短声刺激。(2)耳声发射测听:利用高敏度特殊的仪器对产生于耳蜗,并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进行探测并记录的方法。耳声发射测听具有客观、简便、无创、灵敏、省时的特点,目前已经用于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方法。听力筛查时未通过耳声发射检查的新生儿要进一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以便对耳聋的早发现早治疗。5、评定标准H声发射测听作为婴幼儿听力筛查判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中ISV波较为重要,听力正常者I、111、V三个波较稳定,且V波的反应阈值与主观听阈较接近,一般为主观听阈上020dB,故临床上常以V波作为听阈的检测波。6、注意事项如受检者不能配合检测,可IJ服催眠镇静类药

7、物,使其在检测过程中保持安静。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声音察觉训练1、定义对声音有无的感知训练。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各种声响玩具、录音机、节拍器、计算机辅助的听觉康复训练仪。4、操作方法及步骤(1)声刺激训练:1)每天给予聋儿丰富的听觉刺激,每次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不等,一天听4-8次。2)设计小组的声刺激游戏,治疗师可以让儿童分别藏好后发出声音,再让寻找的聋儿根据听到的声音去找人。(2)乐音刺激训练:听音乐,让聋儿随乐曲拍手、跺脚、点头等,击鼓传花游戏,训练对声音的察觉和反应。5、注意事项每次声刺激训练之后应让患

8、儿休息10分钟再进行下一轮的训练,否则容易引起疲劳。若聋儿在听到声音时面部表情有所表现,下次训练即可适当降低听音强度。二、声音辨别训练1、定义辨别声源方位和声音有无、声音次数、远近及高低的训练方法。2、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 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各种声响玩具、录音机、节拍器、计算机辅助听觉康复训练仪。4、操作方法及步骤使用各种声源通过其发出的位置、声音的发出及停止、发声的次数、发声的音量大小等基本发声信息,让聋儿辨别声源的方位、辨别声音的有无、次数、远近及高低。利用听觉康复训练仪时,可进入声音辨别训练项目中,通过机器调节发出不同

9、性质的声音进行辨别训练。5、注意事项辨别声源的方位时,禁止受检者看见声源放置的位置。三、声音识别训练1、定义基于声音音位对比条件下的音位识别和对简单词语的识别训练。2、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 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录音机或计算机辅助听觉康复训练仪。4、操作方法及步骤点击听觉康复训练仪中的听识别模块,进入听觉识别训练,包括音位识别中声母音位识别和韵母音位识别、词语识别中单、双和三音节的词语识别。5、注意事项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利用触摸屏调动听力障碍患者的动手能力,训练效果更佳。四、声音理解训练1、定义对声音(包括言语声和非言语声)的

10、理解训练。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录音机或计算机辅助听觉康复训练仪。4、操作方法及步骤点击听觉康复训练仪中的听理解模块,进入听理解训练模块,包括言语声的词语理解和短文理解、非言语声的理解(如自然界的风声、雷电声等)。5、注意事项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利用触摸屏调动听力障碍患者的动手能力,训练效果更佳。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1、定义为使听力障碍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补偿听力,需要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选配,并训练和指导听力障碍人群应用。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听力障碍人群,多见于聋儿。(2)禁忌证: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3、设备与用具助听器验配软件,人工耳蜗调试软件。4、操作方法及步骤(I)选配前进行详细的评定。(2)选择助听器的类型。(3)优先验配的一侧耳。(4)考虑双耳助听器。(5)根据个体耐受情况选择助听器的功率。6)指导听力障碍患者佩戴方法并鼓励其长期佩戴。5、注意事项助听器选配阶段的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给患者较长的适应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