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2009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池市南丹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做足山区特色文章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全县总面积3916平方公里,居住着壮、瑶、苗等12个民族,下辖8镇3乡,15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2万人。南丹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山区旱地鲜见,平地水田少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十三五”时期,全县有贫困村47个,贫困人口11431户51258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丹县立足实地,突出特色,创新“两补三引四带”工作机制,因产、因村、因地、因人把脉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产业开出“扶贫花”、结出“致富果”,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顶梁柱”。一、推行两补政策,激发主动性,构建“脱贫靠

2、产业、产业建基地、实施有奖补”格局L推行以奖代补政策,引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自治区产业扶贫政策,以产业以奖代补作为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线和抓手,每年引导有1个以上劳动能力(含)的贫困户发展种养扶贫产业并享受产业奖补政策。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6271.0516万元,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从2017年的85.3%增长到2020年的98.8%,其中优质稻、肉牛、地方特色品种(鸡)成为覆盖率最高的产业,分别达37.5%、40.2%28.6%o2.推行阶梯奖补政策,助推扶贫产业发展规模化。出台南丹县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南丹县农业特色

3、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扶持计划南丹县肉牛提质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资金3500多万元对产业规模基地、种养大户、销售能人等建立“三个一”奖补办法,即奖补产业10大类,对每个产业基地最高奖补100万元,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的乡镇和部门最高奖补1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注入产业活力,增强工作动力,有效引领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二、建立三引机制,培育产业林,构建“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格局L因地制宜,引产业到乡镇。立足实地,全县一盘棋推动,打出工作组合拳,全面推行“5+2”产业发展服务机制(即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结合“一帮一

4、联”帮扶工作,实行“一户一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全县11个乡镇每个乡镇均培育有2-5个主导产业。城关镇形成以南丹瑶鸡、肉牛(南丹黄牛)、特色水果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大厂镇以生猪养殖、油茶产业为主导;车河镇以油茶、肉牛(南丹黄牛)、中药材产业、柑橘产业为主导;芒场镇以生态巴平米(富硒米)、油茶、生态农业旅游、特色水果产业为主导;六寨镇以肉牛(南丹黄牛)、油茶、六龙茶产业、乡土李果产业为主导;月里镇以南丹黄牛、苞谷李产业为主导;中堡苗族乡以南丹黄牛、瑶乡黑猪产业为主;吾隘镇以果蔬、丹炉山旅游产业为主导;罗富镇以油茶、肉牛(南丹黄牛)、南丹瑶鸡、特色水果产业为主;八if瑶族乡以瑶鸡、肉牛(南丹黄牛)

5、、油茶、特色水果产业为主;里湖瑶族乡以南丹瑶鸡、瑶乡黑猪、南丹黄牛、特色水果产业为主。构建了“一乡多业、多产融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多样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2因村施策,引企业到村屯。结合产业布局,围绕“村村有经营主体”的目标,立足村屯土地、环境、服务等生产要素,由乡镇主导、村“两委”联合开启产业大招商模式,选好、选准、选对产业,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军产业,落地在村屯,推行“流转土地租金、上班务工薪金、股份分红股金、公司发展奖金”四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全县155个村(社区)有43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个贫困村实现新型

6、经营主体全覆盖,通过流转土地、产品收购、基地务工、联合发展等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2338户。3,因人而异,引群众到基地。以龙头为带动,以基地为支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由点连线成片,使示范区内的贫困户成为示范区建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成为脱贫的载体和平台。全县共创建各级示范区、园、点138个,其中南丹县瑶乡牛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云水谷高山有机油茶示范区、南国之丹花卉苗木示范区、绿稻花海核心示范区、歌娅思谷示范区获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县级示范区8个,乡镇示范园22个,村级示范点91个,成为河池市获得认定数量最多的县,全县“三品一标”产品认

7、定37个,基地认证面积9.52万亩。三、突出“四带”模式,依托产业链,构建“产业扶贫、项目带贫、企业减贫”格局L培育油茶全产业链连带。立足喀斯特地貌山地条件,培育油茶大产业,引进正鑫集团投资10.4亿元实施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贫产业园项目,按照“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思维,按照“基地在南丹、原料在广西、产品向世界”的目标定位,建设集生态种养、精深加工、文化体验、康养旅游、避暑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百亿产值油茶产业园区,筹建油茶产业配套基地5万亩,建成2万亩,创新推出“土地入股+劳务”“公司+专业队+贫困户”“油茶管护小区+产业保姆”三种带贫模式,从产业发展收益中最大化让利于贫困户

8、,基地吸纳586户群众以土地入股(其中贫困户128户),组建油茶专业服务队9支,吸纳务工1560人,其中贫困户1253人,并将86户贫困户转化为长期的基地保姆,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全县贫困户比例达12.08%o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帮带。大力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带动型、农民合作社+贫困户产业互助型、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联动型”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一批具有南丹特色的亮点产业、龙头企业、标杆基地和带贫机制。针对南丹瑶族饲养习惯,在南丹瑶族聚居区成功推出瑶乡黑猪和瑶鸡“托养回购”经营模式,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品牌直营店”运营架构,公司

9、提供猪崽(鸡苗)、饲料、疫苗、兽药、技术及市场销售,成功破解产业发展投资难、养殖难、销售难“三难”问题,覆盖带动853户南丹瑶族贫困户参与,出栏黑猪800多头、瑶鸡40多万羽,每头猪利润约2000元,肉鸡托养费4元/只,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3 .培育土地参股直带。针对荒芜土地的开发利用,抓准油茶产业大开发的有利契机,集成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组织化发展,创新推出土地入股模式广泛吸纳农户参与,实现农户闲置的荒地、劳力与公司的资金、技术嵌合,公司与农户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3户把闲置荒山入股,把6000多亩荒山变茶山。4 .培育农业示范区连带。依托现代特色

10、农业示范区(园、点),推行农业核心示范区+贫困户产业牵动型发展模式,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南丹县瑶乡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创新“母牛扶贫”“入股分红”等“天赈扶贫模式”,农民通过地租、劳务、“倒包收入”等方式获得收益,收入一份变三份,帮助285户贫困户发展母牛养殖,帮助辐射区31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南国之丹花卉苗木示范区以“青年创办基地、科技引领发展、带动妇女就业”为宗旨,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种植,长期带动301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年均增收15000元。绿稻花海核心示范区每年带动巴平米绿色标准化种植1.5万亩,落实订单生产5000多亩,带动219户贫困户实现种稻致富,改写种田不赚钱的历史,把一粒米做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大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