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程评价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中学课程评价方案一、高中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与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相结合,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基础性:同时选取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共同知识,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选择性: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2、课程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2、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由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八大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在综合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有利于拓展教师的专业领域,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素养,确保学生打好基础。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3个科目。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习内容的主要
3、载体。模块课程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地发展创造条件。模块能引发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使学校有可能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有可能解决在周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因科目较多而带来的某些学科周课时少而分散的问题;有可能减少每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所学科目的数量,使学生能在一段时间里能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几门课程。二、高中课程评价1、成绩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新课程改革体系以建立与社会发展相应适的新课程体系为目标,适应用21世纪发展的多元化态势。因此,我校的课程体系可描述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其内涵可以描述成:多级分权的课程体制;多种类型的课程计划;多层次
4、的课程标准。我校课改在思想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文精神,推动着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要求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1)、学业成绩评价学业成绩包括三个层次:毕业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模块成绩测试。模块成绩测试是一次终结性的测试,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对模块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从高中课程来看,模块知识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基本知识技能。如:语、数、外、选修科目等学科必修知识板块,且渐有现代学科的综合化超势。特别在近几年来看,高考试题反映出国家对学生综合知识面和社会人文等社会
5、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己思想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树立。(2)拓展型知识内容。特别在高中新教材改革中,阅读课和选修课拓展知识面。(3)实践型内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种实践调查、实验操作等应用型知识。在这三大模块知识中,学习活动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结果应包括两种形式:书面笔试和开放性考试。前者统计成绩,后者采用等级评价,注重其过程和质量。一般说来,由学校自主组织的学业成绩测试,利于针对学生具体实际,促进师、生双边更好的发展;由省或地区教育部门统一考试则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监督性。在高中生修完足够
6、的学分后进行毕业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学生学业成绩水平能否达到毕业的检测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督的重要依据。(2)、学业过程评价与学历认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高中阶段,为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发展,课标应有不同水平要求,并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积极开设技术类课程,实行学分制管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高中生三年在校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品德、价值观、人文素养成长的过程。因此,成长记录就是一种走进高中教育的评价学生的重要参照和评价方式。这种学业过程评价带
7、有资料性和描述性的性质,做到既历史,又客观。它能够显示学生在某一领域或者几个领域的真实能力,努力程度,成就和成长发展轨迹。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选用好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等方法,做好“成长记录手册”、“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过程,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学历认定必须与学业成绩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时应把测试成绩与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个体学习情况按等级或标准赋予相应的学分。如果到学科结束,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那就应该补修或加修一些课程,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合格,准予毕业。这样,既利于学生在校或离校修学相应课程;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树立;也利于他们终身发展和
8、学校全面发展与特色的确立,推动基础课程改革面向社会深入的发展。2、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实现,挖掘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评价观。这种评价有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是以全面考察学生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是以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为基础,面向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客观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
9、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在于面向未来人才的发展教育,高中生评价也应该体现出行为导向未来的实践作用。发展性评价也就应该成为我国高中学生评价的必然。发展性评价,应该立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构建,利于社会主义高素质公民的培养。高中生的发展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人才质量标准和具体规格。德育评价确立以人生价值观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以外化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表征的评价机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是社会人的
10、基本素养和条件;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作用和面对社会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的基本思想基础。学校的发展性评价,在德育方面,(1)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改革,使教育内容生动详实,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2)教育的形式要生动妥帖,摆脱枯燥说教形式。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多开展活动课,是贯彻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3)德育评价的科学性,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规律,又要利于学生的思想改进和健康发展。2、发展潜能,即基本素养。它包括:(1)个性的发展和自我认识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关系。首先,知识学习评价层
11、次上应该有5个维度: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取和整合知识;拓展和提炼知识;有效学习与思考方式;研究性学习。其次,社会实践中体现的人际交流,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2)人文意识:它包括人性观、自然观、社会观三个层次。人的本质集中体现在个性上面,其实质就是社会性。因此,客观评价学生“三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性格系统、智能系统、自我调节系统;关注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对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表现出来的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自我意识的合理性。(3)基本技能。即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考考纲中也明确提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中的基本技能,除了知识层次外,还应该主要指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如:信息技术能力,团队意识与参与能力,基本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等。(4)心理素质与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