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3542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有效观察三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文有效观察“三法”要提高写作水平,加强阅读虽然重要,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写作题材都是来自现实生活,没有生活积累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么必须深入到生活当中学会观察生活。新课标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俗语云:“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说的就是会不会观察。观察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而有序的认识。有效观察生活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一、细节观察。细节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构成佳作不可缺少的成分。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性格以及周围环境等等的具体细致的描写。很多文章正是描绘了那些极具特征的细节

2、,才提升了文章的表现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的。例如:有一位学生为了表现母爱,在文中写道:“母亲虽介意我对她的大喊大叫,但她从不表现出来,仍然默默地做家务和为我准备需要的东西。我常常发现,已用完的圆珠笔芯不知何时换了新的,脏衣服不知何时洗干净放在衣橱里,随着季节的变换,被子在不知不觉地由厚变薄,由薄变厚。”多么精彩感人的细节啊!它从多方面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丰富了文章内容。细节的铺叙,往往由点到面,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有的作品正是靠形象的细节描绘,才使人物形象在我们眼前鲜明生动起来。差半车麦秸中:“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分泌物,向前挪了几步,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

3、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尖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了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从捻、看、闻、品”这些动作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眷念,也表现了他农民的质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见细节让作品熠熠生辉。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细节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对生活体察入微,相信你也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自如。二、比较观察。为了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作品往往会写出事物在时空上的前后不同的状况,这样便有了比较观察了。例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孔乙己

4、第一次出场,作者已经活画了一个穷困潦倒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可是第二次出场的孔乙己却全变了样了:“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原本孔乙己已是很可怜的了,被丁举人打折腿后他更惨了,前后对照,不仅更显出了孔乙己悲惨的遭遇,而且预示了他悲剧的结局。又如故乡中的闰土,也是通过20年前后比较来表现他的变化的。少年时代的闰土简直是个小英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猿尽力的刺去,那猿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他正在厨

5、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可是20年后的闰土却变成了一个木偶人了:“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

6、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见,作者正是用比较观察展现人物的巨大变化,来表现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的社会现实的这一主题。三、特色观察。特色观察在文学作品中也并不少见。特色观察因其语言洗练,表现力强,更能凸显事物的特征,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貌的特色描写,高度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说明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极具特色的描写往往能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差半车麦秸中多次写“差半车麦秸”无论任何时候都“嗡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有烟”。这一特别的动作是表现他作为北方农民个性的特色。又如一面中

7、写鲁迅先生的外貌:“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是鲁迅先生特有的面貌,也正是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写照。要抓住人物的特色,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领悟,在生活中学会有效观察,在有效观察中理解生活。当你懂得如何有效观察生活的时候,就是你的作文水平提高的时候。参考文献1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 .广东教学报2006年2月版3 .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教案与作业设计论语一一引领教师走向成熟的导师一般来说,老师在进行论语六则备课时,往往只会联想到论语只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研究万世师表一一孔子的宝贵资料,是我国科举

8、考试儒生必读的“四书”之一,根本就不会想到它还是一部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值得一读再读的宝贵的教科书。当你对这部仅有一万一千余字的书读得娴熟于心的时候,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它何止是一部珍贵的教科书!它分明是一个用独特语言引领我们教师走向成熟的教育大师!请看论语?雍也篇中的一章:“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是吗?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爱它的,喜爱它的又赶不上以此为乐的。把这一规律运用到教育思想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老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把教育当作一门科学,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方法;要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锲而不舍地终身追求。再看它里仁篇中

9、的一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共109次,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容,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感情丰富、人格健全的人!感情丰富即有体恤之情、怜悯之心、敬长之意、感悟之灵;健全的人格即有忠实、诚实、荣辱等等做人之根本。作为教师,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教育的目的。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年龄,我们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忠”、“信”、“仁”是为人的重要基石!从而内化成自身的优秀品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述而篇中的“子日,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师道典范孔子

10、的这段话,用今天的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经常思索着: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好?答案就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被学生认可、接受、喜欢的方法,便是好的教学方法,而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满腹经伦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师满怀爱心毫无保留地给予,学生背后满腹不满。究其原因,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缺乏教育教学的机智应当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老师应该在学生成功的时候,为他们鼓掌喝彩;在学生喜悦的时候,同他们一起分享;在学生迷惑的时候,给他们指点;在学生烦恼的时候,听他们诉说一句话,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喜同悲。这样定能抓住教育教学的最佳契机。再加上我们老师巧妙机智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老师一定能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爱戴的“及时雨”,定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论语这个“导师”给我们教师的指引、教诲,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只不过由于笔者笔拙,仅仅写出了上述感悟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