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优选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教案优选10篇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教学准备: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
2、择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二、探究过程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观察油菜的果实。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
3、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得出结论。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三、总结O四、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板书设计:2.5把种子散播
4、到远处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探索用多种材料使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2、能用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3、体验探索蛋站立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熟蛋每人1个(多准备一些备用),在鸡蛋上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装饰成蛋宝宝。大小不同的瓶盖、瓶子、纸盒、积木、沙包、橡皮泥、玩具(塑料插塑、酒杯、凳子)、擦手毛巾、报纸、皱纹纸等辅助材料。2、长大要当解放军、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3、情境创设:鸡妈妈的家布置在桌面上。【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最近鸡妈妈生了许多的蛋宝宝,我们
5、一起去看看吧!a“鸡妈妈的家到了,来,和鸡妈妈、蛋宝宝打个招呼吧!”(倾听)鸡妈妈、蛋宝宝在说什么呢?噢,它们告诉我,说很想看看小朋友表演个学做解放军的节目呢!你们愿意给蛋宝宝表演一个好吗?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2、幼儿尝试让蛋蛋站立。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蛋宝宝看到小朋友学做解放军那么神气,也想学学解放军站立的动作,你们猜一猜蛋宝宝能站立起来吗?”幼儿猜测,师:“那蛋宝宝到底能不能站起来呢?”师:“现在就请每个小朋友都找一个蛋宝宝做朋友,自己试一试,看看蛋宝宝在桌面上到底能不能站起来?”师:“小朋友们刚才发现蛋宝宝站起来了吗?(提供给每人一个熟蛋,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蛋宝宝自己是不能
6、站立起来的。)“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呢?“(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呢?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1)师:“材料王国的有些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也想过来帮忙,我们看看它们是谁?”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介绍他们的名称。鼓励幼儿大胆借助各种辅助材料,自由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小朋友们可以拿每一种材料试试,看看蛋宝宝有了这些材料的帮忙能不能站起来呢?”请小朋友将能站立的蛋宝宝送到鸡妈妈身边。幼儿发现讲述蛋宝宝站立的原因:原来这些材料上都一个小窝窝,将蛋宝宝放在里面就能站起来了。(2)加大材料的难度,幼儿再次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师:“鸡妈妈这儿还有许多的蛋宝宝
7、也想站起来,材料王国又来了一些新的朋友,我们来看看这些新朋友室谁?出示毛巾,皱纹纸等,小朋友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以想这些材料怎么样才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4、展示探索的结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幼儿站立好的蛋宝宝)师:“现在蛋宝宝都站起来了,谁来说一说你刚才用了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呢?(引导幼儿说出:我是用某某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同时展示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一用这些材料造一个小窝窝就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许多办法用了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立起来了,我们和蛋宝宝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幼儿围着站立起来的蛋宝宝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体验成功
8、的乐趣,幼儿边表演边下场。科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活动准备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
9、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活动过程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出示挂图2(
10、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4、连线涂色游戏,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5、分组欣赏,共同。延伸活动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活动反思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
11、,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科学教案篇4设计意图我们班幼儿在某次户外活动时,在水池边看见池水有泡泡升上来,引起幼儿好奇为什么会有泡泡,泡泡是怎么产生的呢,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因为小苏打粉,盐和醋和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够观察探索并发现常见的某些现象,其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的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
12、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观察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反应,使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感兴趣。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小苏打,水,盐,白醋的特性2、感受到科学小实验的乐趣,养成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3、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水和醋的特征和相同之处重点难点重点幼儿了解小苏打粉,盐,醋和水的特性难点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了解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有泡泡产生活动准备1怡宝35OnIl空饮料瓶若干,塑料漏斗若干,小长方形纸若干,半个塑料杯的小苏打,一份小苏打,一份盐,一个小勺子(每俩个幼儿一个)2三瓶醋,一盆凉白开,塑料漏斗,俩个小勺子3气球若干(每个幼儿2个气球)4俩个小
13、塑料杯(每个幼儿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先给幼儿分发气球,并进行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课题,再通过看闻摸观察得出材料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1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我们一起玩玩看好不好?(分发气球,每个幼儿一个,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玩)2玩后提问,教师:这是什么小玩具啊?我们平时在哪见过它呢?刚刚我们是怎么把它变大的呀?(幼儿回答重点词:气球,商场等地方,用嘴吹大的)教师:那我们还有其他办法把气球变大吗?(待幼儿回答)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其他的小材料,他能让气球自己变大哦,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3教师拿俩个塑料杯,左手是凉白开,右手是醋请幼儿观察俩杯
14、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从外表,味道,温度等方面观察4教师:请你说说这俩杯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一样5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不同的是,左手边的没味道,右手边的味道好酸。相同的是,都是凉凉的透明的6教师出示小苏打粉,幼儿集体观察它的外部特征。教师:它是什么颜色?它是什么味道?它的手感怎么样?你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通过闻看摸等方式进行观察,总结出它是白色、没味道、摸起来细细的等外部特性)7教师介绍这个粉的名字小苏打。二、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教师操作,将小苏打粉和醋进行实验,待幼儿观察完后,再进行气球变大的完整实验操作。1、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老师怎么变魔术把气球变大的,看看气球
15、变多大好吗2、教师出示醋,邀请幼儿往醋里加入小苏打粉,让幼儿观看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发生的变化。3、待现象完全反应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幼儿回忆并回答)进一步操作示范,把一些醋借用漏斗倒入饮料瓶中,然后用纸折漏斗把小苏打粉倒入气球内,然后把气球罩在饮料瓶口中,让幼儿观看发生了什么。4、幼儿观察后,提问:气球有没有变大,醋里面发生了什么三、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请幼儿分组实验操作,教师及生活老师在旁适当指导。让幼儿观察现象,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猜想在实践中进行观察,体验科学的乐趣。1请俩个小朋友为一组,一个小朋友拿俩个塑料杯来装凉白开和醋,另一个小朋友帮忙勺,然后分别加入一
16、勺小苏打,观察发生了什么,让幼儿说明。2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把小苏打粉倒入气球中,用漏斗把醋倒入饮料瓶中,然后适当帮助幼儿把气球罩在饮料瓶。3让幼儿观察现象,有没有产生气泡,气球有没有变大。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答案在操作与观察中进行实验(小苏打量多量少会不会影响起泡量,影响气球变大变小。)四、结束部分,教师总结1请每组幼儿选一名幼儿来讲解自己组添加的各种份量是多少,气球大还是小。2引导幼儿讨论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了什么变?3教师小结:因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那个气泡是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使气球内部充满了气体,继而变大。4教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小苏
17、打粉,还知道了小苏打与酸可以产生气泡。小朋友们今天回家把小苏打的秘密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吧!活动总结我设计了奇妙的气球这一科学实验探究类活动。我运用了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等方法,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都很高,活动的积极性都很好,但教师的教学经验尚浅,能力不足,在活动中没有顾及到每一位幼儿,还有对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没能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在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操作时让幼儿亲自上台重新操作,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加深幼儿对这个操作的印象。我要去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从中吸取经验,
18、提高自己的能力。此次主要围绕在幼儿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上,我发现实验法和操作法能很好地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并能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更好的加深印象。在最后的延伸活动中希望孩子的能继续探索日常生活的问题。科学教案篇5教材简析: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教学准
19、备1、 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2 .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3 .探究用的表格,1张。教学流程:(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二)演示实验,学会操作1、认识实验仪器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2、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三)亲自实验,了解“溶解”1、小组分工合作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2、学
20、生实验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3、小组讨论汇报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四)分离实验,解释“溶解”1、认识实验仪器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第一步:折滤纸:先把滤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滤纸打开,一面三层,一面一层,跟漏斗一样的形状;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第三步:放漏斗在铁架台铁圈下放好一个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铁架台铁圈内,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
21、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3、学生实验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哪些物质和水混合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五)总结实验,拓展延伸1、解释溶解观察实验表格,了解溶解的特点,知道溶解是指:物质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一种现象。2、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课后研究如何帮冬冬把盐找回来。科学教案篇6设计意图: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
22、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活动准备: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2、方篮若
23、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3、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4、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活动过程:1、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3)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2、分类活动:(1)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
24、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2)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3、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2)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
25、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5、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1)制作叶子拼盘。(2)制作生菜沙拉。(3)分菜、洗菜。(4)查看电脑资料,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
26、食用方法。科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
27、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O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
28、,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我的考察报告水域名称地点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其他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
29、的环保小论文。科学教案篇8活动设计:金点子擂台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感兴趣。2、初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推理能力,学习并了解事物间的联系。3、充分展开想象力,激发幼儿尝试简单的发明创造的欲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鲁班造锯的录象,幼儿收集、查看有关发明创造的资料,纸和笔等活动过程:一、观看演示,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刀和锯,并演示切割木条,让幼儿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呢?2、观看录象:鲁班造锯,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进行交流,(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2)锯子是谁发明的?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3、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茅草和锯子相似的地方。(1)茅草和锯有
30、什么相似的地方?(2)幼儿相互交流,小结:茅草和锯都有锋利的小牙齿,鲁班受到茅草的启示,发明了锯子。二、观看课件,引发幼儿观察、比较两物的相似点,了解一些人类的发明创造。1、电脑里有一些物品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请你们猜一猜,找一找,这些物品是学了什么动物或植物的哪些本领发明出来的。2、幼儿围坐,由个别小朋友为大家讲述自己刚才在电脑里寻找的答案,其他小朋友判断并点击电脑里的正确答案进行对照。3、引导幼儿思考:鸟与飞机,鱼和船,鸡蛋与拱形屋顶,雷达与蝙蝠等物体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4、教师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讲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小结:人是很聪明的,发现动物或植物
31、身上有什么本领,就去学,用学来的本领为自己解决困难,就发明创造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物体。5、组织幼儿讨论、讲述,动脑筋大胆想象,创造“金点子”“你看了这些发明,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学习什么动植物的本领来发明什么物品呢?“(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金点子”,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三、“金点子擂台”1、我们都想成为发明家,那么我们分成三组来进行金点子擂台比赛。规则是:每组讨论出一些金点子,比一比哪一组的金点子最多,最好。2、幼儿比赛开始,每组进行讨论,并在纸上做好记录。3、幼儿交流金点子,让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可行,并选出金点子大王。四、活动延伸启发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在区域中鼓励幼儿小
32、组合作,尝试将刚才的金点子做成“小发明”,并将幼儿的小发明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奖。注意事项:1、活动中应注重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培养,对有一定创造性想法的幼儿给予支持。2、相对于幼儿来说,凡是幼儿从来没有做成过的,都是小发明。3、日常生活中引导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半制成品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制作。科学教案篇9活动目标1 .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2 .利用再生纸进行自由创作,发展创造力。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 .再生纸、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2 .旧报纸、盆子、搅
33、拌器、网架、毛巾。3 .干花、广告色。活动过程1 .请幼儿欣赏再生纸及利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强调再生纸是用废纸制作成的。2 .提议大家来制作再生纸,向幼儿介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分组制作再生纸,步骤如下:把旧报纸撕成碎片,浸在水中;把碎纸放进搅拌器打成纸浆,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广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颜色;把纸浆倒在网架上,晾干;纸浆干透后,从网架上小心取下。3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摸一摸再生纸,说说有什么感觉,请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如什么颜色、有没有香味等。4 .鼓励幼儿在再生纸上绘画或拼贴,进行不同的创作。活动评价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能利用再生纸进行创作。懂得珍惜用纸。活动建议
34、幼儿用书第14T5页提供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老师可以参考。或者用来在幼儿分组活动前,向幼儿介绍制作再生纸的.步骤。活动反思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
35、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科学教案篇10【活动设计】船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玩具,爱玩也是幼儿的天性。我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设计了这活动,既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让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
36、验操作的乐趣。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4、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活动准备】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材料准备:纸船若干,三大盆水、蜡笔、毛巾、白纸。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师出示纸船,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想想你们要怎样玩?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现了什么?三、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
37、验:将水滴在蜡和纸上进行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怎样让纸变得不吸水呢?涂蜡。不吸水的蜡还有什么作用?小结: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五、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个案观察】活动一开始全体幼儿对出现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这就是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兴奋,两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着水盆,要知道平时他就非常喜欢玩水,上厕洗手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38、情。真因为他想玩,所以他从活动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那么认真,即使在给小船“穿衣”这一环节中,他也很专注,用心地给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时涂色,他可是最懒的,没几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动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园以来涂得最棒的一次!从上面这个案例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不管是平时表现多么不好的幼儿,他也会努力去做好,发挥他最好的水平。【活动反思】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提供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对比来发现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现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此科学实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