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603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探究【摘要】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HI年)指出:语文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之一。习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分为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三年级是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小学阶段积累语言、构建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期。但是部分教师不够重视习作教学,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加之学生自身阅读积累有限、生活体验不足、阅历不丰富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不敢写、不会写。基于此现象,笔者立足三年级教学课堂,立足学生实际习作情况,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

2、起步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索。【关键词】语文,习作教学,语言构建,语言运用一、三年级学生习作问题表现1 .缺乏写作兴趣。学生讨厌写作文,应付作文,套用范文,对自己的习作没有信心。2 .习作基础较差。具体常常表现为:审题不清,偏离主题;构思混乱、选材俗套、细节描写欠缺。3 .缺乏良好的习作习惯。习作前不拟提纲,习作中想到哪写到哪,习作后不修改或者只关注错别字、标点符号和病句问题。二、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策略1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一一培养兴趣,愿意写。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写作文也是一样。新课标指出要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Hl因此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三年级作文起步的基石。(I)语言鼓励。语言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写好文章,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可怕,给学生心理暗示。对于学生认真完成的习作要以夸为主,找到学生习作的任一优点夸赞,树立写作信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写、敢写,不怕作文写不好而不敢下笔。忌讳看不到学生习作优点,抓住习作毛病无限放大,扼杀学生写作积极性。有问题的地方在表扬的基础上峰回路转,指出后让学生修改。(2)佳作展示。抓住一切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室的文化背景墙面、老师的朋友圈、都是展示学生作品的“风水宝地。自己的作文被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供同学赏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肯定,不仅激励这个孩子自己也是对其他孩子的

4、一种鞭策。老师的朋友圈分享同样也有这种作用,同时也鼓舞了学生家长,通过家长的力量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的内驱力。(3)教学方式创新。把语文写作和现代化教学有效结合起,丰富写作形式。三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一味的讲授灌输,只会让孩子觉得作文枯燥乏味。甚至有的老师按照习作要求讲解之后,写上板书就直接让学生动笔写,机械地教势必带来机械地写。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声乐、动画、游戏等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开拓对写作主题的思考,增加学生创新性表达,作文课会得到学生的喜爱。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一观察生活,写什么。鲁迅曾对文学青年说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观察是写作的一

5、项基本功。小孩子不知道写什么,没东西可写,原因之一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不善于通过观察来撷取写作素材。那么怎样引导三年级学生学会观察呢?(1)注重观察顺序。教会学生用眼睛观察事物,就要教会他一定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有了一定的观察顺序,学生就容易把事物观察完整,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描写事物时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地描写所观察的事物。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学生可以按照从上到下观察天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地面上人物,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近处三个小朋友、远处的一家三口。经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就能够把握住图片的完整信息,然后抓住近处三个小朋友仔细观察

6、。(2)善于多角度观察。一个事物,它有多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一个人,除了外貌、还有爱好、性格、品质等方面。一种水果,除了颜色,还有样子、气味、味道等方面特点。一种动物,除了外形还有动作、脾性只有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细化素材,丰富习作的细节描写。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不仅观察了杨梅的外形,还仔细地观察了杨梅由涩到成熟时颜色的变化,把杨梅特点写的形象生动,让读者感觉作者家乡的杨梅就摆在眼前,引得读者垂涎三尺。(3)观察要结合思考。观察既要仔细看,又要用心想,观察就是看加想的过程。光看不想,获得只能是感官上的刺激、零碎的感性材料。不加入思考的观察,习作就

7、会不具体、不生动、不深刻。只有观察结合思考,观察获取的素材才能变成有血肉文章。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花钟,作者观察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一现象,引发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相关。生物学家根据此制作了有趣的花钟。3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一钻研文本,怎么写。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范本,是我们学习写法最好的资源。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习课本中名师名家的写作模式、写作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文本入手,感受文本之美,钻研、体悟、总结课文的写法,积累写法

8、经验,教会学生怎么写清楚。(1)学写开头立主题。好的开头在结构上能够揭示文章中心,统领全文为主旨服务,在内容上能够交代背景,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如肥皂泡的开头教我们要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海底世界的开头教会我们用问句的方式引出话题、引起阅读兴趣。漏的开头教会我们简明交待故事人物、背景,顺势引起下文。不难看出,一篇好的作文开头都会抓住明、简、“美的特点。(2)仿写片段明写法。一篇文章有了好的开头,还要有丰盈的内容。文章中间的内容要写饱满、新颖,切忌空泛、陈旧。我们可以从仿写课文精美片段入手学习写法,丰富文章内容。搭船的鸟一文,第2自然段先概括翠鸟外形的特点一一美丽,再抓住颜色具体描绘

9、羽毛、翅膀、长嘴的特点,还利用鹦鹉对比突出翠鸟的美丽。第4自然段“冲、飞、”衔站、“吞五个动词的连用,生动地描写了翠鸟捕鱼的过程。学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学会了先概括后具体、连续使用动词的方法描写小动物。他们写了这样的小白兔:你看,那只小兔子蹲在草丛中,多么可爱呀!它的毛发雪白雪白的,眼睛红红的、圆圆的,比小猫咪还要招人喜欢!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短尾巴。还描写了这样的小猴子:我正想着,骑在树上的小猴子,甩着尾巴勾住树干,倒立着荡来荡去,见游人过来,一下跳下树来,伸着长臂要食物吃除了这些,跟着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会了按时间顺序写场景;跟着荷花学联想、虚实结合;跟着赵州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3)

10、学写结尾升内涵。文章的结尾通常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抒发情感、引发思考、留下想象等作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结尾抒发了感情;海滨小城、海底世界的结尾高度概括、点明主旨、收束全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结尾留下想象空间;我想变成一棵树结尾引发思考。好的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课本中的结尾写法,更容易让孩子理解、体悟其好处,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4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一实践阅读,写得好。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自己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课程标准中段写作目标内容之一是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

11、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由此可看,要想写好文章还要做到增加实践活动获得体验、大量阅读积累语言。(1)增加实践活动获得体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写作的小主人,还能够培养学生情操,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写作创新。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我就带领学生开展“种草药的活动,一方面让孩子想让孩子们认识草药,了解我国的中药文化,另一方面让孩子们经历劳动过程,感受劳动之美。有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写作兴趣大增,认识了他们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植物朋友一一草药,在习作题材上标新立异,获得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就能够流露于习作之中。(2)大量阅读积累语言。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很重要,

12、但是一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所以间接经验的获得也很重要。一个苹果甜不甜,除了直接品尝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他人记录下来的经验获得。习作要求学生用书面语言描述出他们眼中的生活,可大多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规范、准确、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也能帮助学生优化语言,将习作口语化的语言向书面语转变,学会写有新鲜感的句子,丰富语言表达。如读完绿野仙踪后,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哪怕仅仅是为了回到自己的故乡、改掉自己的缺点。也许实现愿望是如此艰难,但是在追梦的过程中面对、解决种种困难时你就会悄然地变成优秀的自己,铁皮人、稻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三、结语总之,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需要长期的探索总结和改进。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让三年级学生在习作方面由写作困难向快乐写作起步?我想激发兴趣、留心观察、钻研文本、自主实践、大量阅读,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愿意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得好的问题。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李玉华.拓宽写作思路,抒发自身情感一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与教学,2019(0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