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842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Q5214-2013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Safetyperformancetestmethodofdryingoven(报批稿)2013-06-08发布2013-10-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I目次刖三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2附录A(资料性附录)排气流速、流量的测定5前言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本标准按照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市恒通环保科

2、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芳谷、孙赞、要栋梁、张益铮、陈成新、姜中亚、张璞、李培省、陈虹桥、刘晓评、刘劲松、陆誉文。烘干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装烘干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涂装烘干设备的出厂检验、验收和运行的安全性能的检测,其他类型烘干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94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一分级GB/T1444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

3、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4343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规范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JJG693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3术语和定义GB/T14441-2008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烘干设备dryingoven用加热方式使涂层干燥、固化的装置。一般分为大型烘干室和小型烘干箱。3.2烘干设备安全通风safetyventilationofdryingoven烘干设备内控制可燃气体(或粉末)浓度的专用通风,用以保证烘干

4、设备内任何部位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可燃气体(或粉末)的浓度都低于爆炸下限。安全通风包括:供给适量的新鲜空气;组织合理的空气循环气流,将浓度过高的废气进行净化或排至适当区域。3.3间歇式烘干设备batchprocessovenAQ521420132间歇地装入工件并周期地进行干燥、固化作业的烘干设备。3.4连续式烘干设备continuousprocessoven连续地装入工件并连续地进行干燥、固化作业的烘干设备。4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4.1 一般项目检测方法4.1.1 般项目检测采用现场检查、测试或符合性评价的方法进行。4.1.2 按照烘干设备室体及其保温层均应使用不燃材料制造的要求,查验烘干设备室体及

5、及其保温层均应使用不燃材料制造的要求,查验烘干设备室体及其保温层使用材料的材质单,确认其为不燃材料。4.1.3 空气循环或排气系统风幕所用风机,当用于溶剂型涂料时,确认是否采用防爆风机,并查验风机标牌的防爆技术指标。4.1.4 烘干设备内部电气导线应有耐高温绝缘层。烘干设备外部电气接线端应有防护罩。4.1.5 按GB144432007中5.2条的规定检查电气设备所处爆炸危险区域的类别、等级,确认该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相应的防护等级要求。4.1.6 烘干设备使用的电动机、电控箱及电气元件如设置在非爆炸危险区内,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表1要求。表1非爆炸危险区内电动机防护等级烘干设备用途防护等级(按GB4

6、942.1)烘干溶剂型涂料涂层IP44烘干粉末涂料涂层IP544.1.7 确认使用燃油及燃气加热系统的烘干设备,燃烧装置是否使用自动点火系统,检查是否安装了窥视窗和火焰监测器。确认在燃烧器熄火时,是否能自动切断该燃烧器的燃料供给。检查燃烧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是否设置了紧急切断阀。4.1.8 检查烘干设备排气装置的位置,确认是否符合GB144432007中43.2.5条的要求。验证烘干设备是否单独设置废气排放管。4.1.9 控制与联锁的检查包括:a)检查烘干设备是否设置了温度自动控制及超温报警装置;b)检查烘干设备使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或故障监测装置,及其与加热系统的联锁装置是否正常;C)检查可燃气

7、体浓度报警装置的报警浓度,是否设定在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25%o连续式烘干设备内可燃气体报警浓度可设置为爆炸下限的50%;d)查验操作程序是否按照以下的要求设置:控制系统的联锁应保证开机时先启动循环风机、助燃风机及排气风机,且吹扫、通风排气体积不应少于烘干设备容积的4倍,再启动加热系统及工件输送系统。停机时先关闭加热系统和工件输送系统,5min10min后方可关闭循环风机、助燃风机或排气风机。AQ5214201334.1.10 检查人工装挂工件的大型间歇式烘干设备,是否设置了内部可开启的安全门或室内发讯机构。4.1.11 喷烘两用室,确认是否达到了如下要求:a)设备内部及时清理残留的漆渣;b)烘

8、干工作温度低于8(TC;c)当烘干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喷漆设备应自锁;d)设置安全通风监测装置的烘干室,优先使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直接监测爆炸危险浓度;也可使用设备的故障监测装置,间接地进行监测。每种情况均应与加热系统联锁。未设置安全通风监测装置时,检查加热器表面温度,不应超过工件涂层溶剂引燃温度()的80%o4.1.12 烘干易燃材料(如纸、布及塑料等)涂装件时,检查烘干设备是否采用预防工件着火的可靠技术,并配备有效的灭火装置。4.1.13 确认大型烘干设备的排气管道上是否设置了防火阀,当烘干设备内发生火灾时,是否能自动关闭阀门,同时使循环风机和排气风机自动停止运行。4.1.14 运行及检修安

9、全的检查包括:a)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悬挂在设备附近醒目位置;b)烘干设备因故障自动切断热源后,是否对其进行认真的系统检查,在确认故障已经排除后,方可重新启动运行;c)烘干设备内部是否保持清洁,室内的漆渣和排气管内沉积物是否清除;d)烘干设备中,存在危险的部位是否设置了安全标志或涂有安全色;e)烘干设备的用户是否根据设计单位及制造厂提供的技术文件,制定设备维护制度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f)检查烘干设备通风系统、加热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检测记录,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核对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将检测结果记入了档案。4.2 温度检测4.2.1 按照烘干设备及循环风管的外壁

10、表面温度不应高于室温15o4.2.2 烘干设备与燃烧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的外壁表面温度不应超过70。C的要求。表面温度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4.2.3 在设计最高温度稳定工作30分钟后,任意点温度应符合要求。4.3 噪声检测噪声按照GBZ/T189.8的规定进行检测。4.4 接地和绝缘电阻检测4.4.1 接地电阻测量参照GB214312008中5.4.2条的规定进行检测,应符合如下要求:a)防静电接地电阻值小于K)0Q;b)装有电气设备的烘干设备,其金属外壳应有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值小于10o4.4.2 绝缘电阻测量按照GB/T24343的规定进行检测。使用电加热系统的烘干设备,电加热器与金属支架间

11、常温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Q。4.5 通风检测4.5.1 新风量参照GB/T16157和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不小于设备铭牌规定的新风量。4.5.2 多区的烘干设备,设一个废气排放总管,各支管的排气量参照GB/T16157或附录A检测,不应低于设计值。4.5.3 检查排气管道,装设余热回收换热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凝结物堵塞废气排气系统。4.5.4 烘干设备的安全通风系统使用调节阀时,应设置阀门最小安全开度的限位装置。在最小安全开度位置时,按4.5.1条进行新风量的检测。4.6 控制仪器检测4.6.1 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查包括:a)外观良好,结构完整,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时间、

12、编号、防爆标志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及编号等应齐全、清楚;b)仪器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c)仪器通电进行检查,外露的可动部件能正常工作,显示部分应清晰、正确;d)采用异丁烷或丙烷气体标准物质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检测,待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分别通入零点气体和标准气体,校准仪器的零点和示值;e)通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检验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记录仪器稳定示值。每点做三次,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示值。每次的仪器示值应在安全许可值范围之内;f)可燃气体浓度采用按JJG693校验过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进行检测;g)需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4.6.2 温度控制器检查包括:

13、a)仪器通电检查各部位开关、按键是否灵活、可靠,功能是否正常;b)检查烘干设备温度升高过程是否正常,对烘干设备内部温度进行检测,检测温度是否与温度控制器显示温度一致;c)设定烘干设备报警温度,检查烘干设备超过报警温度时是否具备报警功能。4.7 强度和刚度检测烘干设备框架在满负荷状态下,测量横梁的变形量,间隔0.5m测量一点;同时测量中点或最大变形点、,每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扰度值,最大扰度应小于L/400。L为横梁长度。4.8 其他泄压面积按照GB144432007中5.3.2条进行核算。附录A(资料性附录)排气流速、流量的测定A.1测量位置及测点测量位置应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对圆

14、形管道,测量孔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对矩形或方形管道,测量孔应设在包括各测定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图A.1)。图A.1不同断面的测定点A.2测量点位置和数目A.2.1圆形管道测量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步馨为:a)将管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如当测点在弯头后,该直径线应位于弯头所在的平面AA内(图A.2);图A.2圆形管道弯头后的测点b)对直径小于0.3m的小管道,可取管道中心作为测点;c)不同直径的圆形管道的等面积环数、测量直径数及测点数见表A.1,原则上测点不超过20个;表A.1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的确定管道直径

15、(m)等面积环数测量直径数测点数4.051210-20d)测点距管道内壁的距离见图A.3,按表A.2确定。当测点距管道内壁的距离小于25mm时,取25mm。图A.3采样点距管道内壁距离表A.2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以管道直径D计)测点数环数1234510.1460.0670.0440.0330.02620.8540.2500.1460.1050.08630.7500.2960.1940.1460.9330.7040.323 0.2260.8540.6770.3420.9560.8060.6580.8950.7740.9670.8540.918100.974A.2.2矩形或方形管道矩形或方形管道测

16、量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步骤为:a)将管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小块的数量按表A.3的规定选取。原则上测点不超过20个;表A.3矩(方)形管道的分块和测点数管道断面积(m2)等面积小块长边长度(m)测点总数0.10.3210.1-0.50.35140.5-l.00.50461.0-4.00,67694.09.09.01.020b)管道断面面积小于0.1m2,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A.3测量装置及仪器测量装置及仪器包括:a)标准型皮托管;b)S型皮托管;c)斜管微压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Pa;d)U型压力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IOPa;e)大气压力计:

17、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KPaA.4准备工作AAl将微压计调整至水平位置。A.4.2检查微压计液柱中有无气泡。A.4.3检查微压计是否漏气。向微压计的正压端(或负压端)入口吹气(或吸气),迅速封闭该入口,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则表明该通路不漏气。A.4.4检查皮托管是否漏气。用橡皮管将全压管的出口与微压计的正压端连接,静压管的出口与微压计的负压端连接。由全压管测孔吹气后,迅速堵严该测孔,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则表明全压管不漏AQ521420138气;此时再将静压测孔用橡皮管或胶布密封,然后打开全压测孔,此时微压计液柱将跌落至某一位置,如液面不继续跌落,则表明静压管不漏气。A.5测量步骤A.5

18、.1测量动压(图A.4)1标准皮托管;2斜管微压计;3-S型皮托管;4U型压力计;5一管道图A.4动压及静压的测定装置动压的测量步骤为:a)将微压计的液面调整到零点;b)在皮托管上标出个测点应插入采样孔的位置;c)将皮托管插入采样孔。使用S型皮托管时,应使开孔平面垂直于测量断面插入。如断面上无涡流,微压计读数应在零点左右。使用标准皮托管时,在插入管道前,切断皮托管和微压计的通路,以避免微压计中的酒精被吸入到连接管中,使压力测量产生错误;d)在各侧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其偏差不得超过100,测出各点的动压,分别记录在表中。重复测定一次,去平均值;e)测定完毕后,检查微压计的液面

19、是否回到原点。A.5.2测量静压(图A.4)静压的测量步骤为:a)将皮托管插入管道近中心处的一个测点;b)使用S型皮托管测量时只用其一路测压管。其出口端用胶管与U型压力计一端相连,将S型皮托管插入到管道近中心处,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得的压力即为静压;AQ52142013c)使用标准型皮托管时,用胶管将其静压管出口端与U型压力计一端相连,将皮托管伸入到管道近中心处,使其全压测孔正对气流方向,所测得的压力即为静压。A.6流速和流量的计算A.6.1平均风速按式(A.1)计算:EE+nPPPV2 dld2Ldnr(A.1)式中:V-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dddnP,P,P12一各测点的动压,单位为帕(Pa);n测点总数;r一管道内空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A.6.2流量按式(A.2)计算:Q=Fv(A.2)式中:Q一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F一管道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V一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