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417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积道德法治立足生活本位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教和学相互结合的学科,教师要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地贴近学生的生活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将简单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角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引入生活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将会得到真正意义上进一步的提高。关键词:教和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

2、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体会,注意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这对我们解决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一些教学内容的落伍迂腐、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吻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来口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引导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是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他们的社会生活化方式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宽阔寰宇,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如果教师只单单把知识层塞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小学生年龄较低,在理解和认知上将存在一定狭小的局限,因此,老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

3、以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使他们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要将一些生活化的理念相融合到课堂中来,要让小学生带着生活化的视角去了解老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一些例子进行比较、了解,进行理解和道法规范的认知,从而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应对能力,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提高了教学效果的需要,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主要通过对生活和学习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还

4、处于单纯的状态,生活与教育给他们提供怎样的环境和笔画,他们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所以这一教学就需要一定扎实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一、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一是外在的层次性。按照教育的阶段可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每个教育阶段所对应的教学任务不同,所以对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要求也不同。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新编辑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分为五个板块: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体现在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就变成了

5、:我是小学生、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征,板块设计进行了调整,以个体、学校、家庭、集体为主,有易入难、循序渐进。二是课堂教学内部的层次性。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发展特点中的个体差异性、不均衡性、可变性决定了适应每个学生发展水平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存在的现象。这里所谓的内部分层教学并不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快班、慢班之分,而是更加介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特色,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最大程度地因材施教,开展天性化教学。无论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大走向,还是一年级教材的具体单元结构,都明显显现出来对“我的强调。教学中

6、对个体的重视就在于因材施教,联系本地区的特色,考虑学生个体的特征,不断地将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现象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最大程度创造性使用教材。二、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生活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提到,要将学生的生活爱及其社会化需求作为该门科的基础。回归生活的益处有以下三点:2.1能够利用学生生活经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一颗爱心、有极强的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中国少先队队员。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叫醒他们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诉说。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互相分享,最后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课程

7、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给予学生深刻的知识和思想体验。2.2增加可使用的素材资源学科本身可供使用的教材资源有限,且多属于理论化的学科知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实际,本身而言给了教师极大的发挥空间,拓宽了素材资源收集的范围,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培养。在一年级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这一课中,如果不利用生活素材,教师只能通过课本、网络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室教学,学生很难感受到冬天真实的俊美与在冬天嬉戏的快乐。素材的有限性会影响教师的设计发挥,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冬日美食、冬日小说等等生活中的广泛素材一旦被应用于课堂,

8、就会极大程度极升教学效果。下述对美丽的冬天的教学设计中的所想、所做,作一个汇报:课前,我搜集了冬天的一些雪景及学生与家长冬天一起吃喝玩的一些作品,制作成课件,课堂上,我通过这些照片的回放,激情学生对冬天的回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在冬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美景,在冬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讲一讲。在班级分享这些在冬天的一些往事。为了加深同学对冬天的认识,播放了冬泳的图片,使学生知道了游泳不单单只有在夏天的时候可以游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游泳。这样的一个设计,激情了学生对冬天的兴趣。同样,这样的活动设计我考虑到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以人为本,激情学生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

9、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提到:“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笔者认为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去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品行,才能够使他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做结合,引领学生经历、体验、发展,才是真正地把新课程实施落到实处。在一年级上册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类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熟悉、了解交往。如果脱离实践操作,只是在课题上纸上谈兵,相信课后学生也很难进行人际交往的尝试。换而言之,实践导向的学做结合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工具,帮助

10、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生活尝试。(1)通过手拉手,让学生认知到学习和同学们之间友好相处的方法和技能!(2)通过手拉手,让学生感受到与同学们之间一起学习、活动的快乐!通过手拉手,让学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与锤炼口语表达能力!2.3有效提升学生生活水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传授的知识也与生活紧密相关,学以致用,反馈到课堂外,就是学生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中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到遭遇了意外伤害之后,简单的基本应对方法和处理方法,教师往缔造设了意外伤害的情景,虽然和真实情况有所差异,但是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在真正遭受意外情况时,能够减少恐惧感,学习能力强的学

11、生还能够自救或者帮助他人。三、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价值生活化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名词,如果老师仅仅采用普通教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小学生自然无法形成有效的理解,甚至对教室产生抗拒的心理,感觉到枯燥无味,但在教师生活化教学手段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专业名词引入到生活的情境当中,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能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性名词的意义。0四、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策4.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手段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知

12、识,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课本进行详细的理解和梳理,为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内容是老师授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是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材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借此对学生形成更好的激发。4.2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

13、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极为普遍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进行影响,以往老师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课堂氛围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学生久而久之会对课堂产生无趣的心理,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融入到生活中来加深学习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4.3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授课过程当中,老师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到户外的实践活动当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生

14、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乐在其中。总而言之,教学要来源于生活,但是思想素质要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人类对于自身品质的提炼和发展,小学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发展的时候有必要通过课堂和生活情况的结合,让知法、懂德成为学生在今后发展的一种良习。教师要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的节奏,不但要开展课堂教学,而且也要结合社会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适当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真正地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现实生活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熟悉的环境里面不断进行学习、不断进步,将道德与法治将生活化相融合!参考文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核心素养研究,2016(1):22-24程云凤.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9,(5):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