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0882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上科学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并不神秘1 .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重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2 .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因素和规律的学科。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3 .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也许引发科学的发现。只要留心观测,从发现周边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善了蒸汽机。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结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2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假如使用不妥,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3 .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对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发明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多观测、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

3、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发明更美好的生活。三、注意几个名词1 .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测、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2 .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3 .科学发现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重要涉及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作出科学发现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直接目的,重要事实或理论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4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活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由于球内气体遇热膨胀。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涉及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 .实验室仪器

4、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规定(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规定存放于规定地点。3 .意外事故的解决方法:(1)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2)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4 .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注意:以下仪器使用方法和因素是一一相应关系)一、试管1 .重要用途: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映容器;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2 .使用方法: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

5、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Pl塑料试管架上。3 .因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防止液体溢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1.重要用途:夹持试管。(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2 .使用方法: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

6、上。3 .因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1 .重要用途: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映容器;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2 .使用方法: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进行反映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3 .因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1 .重要用途:用于搅拌;转移液体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2 .使用方法: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用后要立即清洗。3 .因素:防止容器破裂;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7、五、酒精灯1 .重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时用外焰加热。2 .使用方法: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应用外焰加热。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3 .因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防止引起火灾;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1 .重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O

8、.ImL,无零刻度)2 .使用方法:量简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映容器;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3、因素:保证读数准确;防止破裂;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七、胶头滴管1 .重要用途: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2 .使用方法: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3 .因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防

9、止腐蚀胶头;防止试剂互相污染;以免放错,污染试剂。八、蒸发皿1.重要用途: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2 .使用方法:可直接加热;均匀加热,切勿骤冷:加热结束,用珀烟钳夹持移开。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3 .因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防止炸裂;以免烫伤自己;防止烫坏实验台。九、放大镜用放大镜观测一些较小的物体时,一只手拿放大镜,另一只手拿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以获得大而清楚的图像。若要观测的物体不能移动时,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楚的图像。第三节科学观测一、观测与观测力1 .观测的意义:观测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

10、要方式。2 .观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3 .观测的分类(1)直接观测: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的观测。观测范围有限。(2)间接观测:人们借助于仪器、工具进行的观测。可以扩大观测的范围。(3)定性观测:只需较粗略地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如颜色、形状、气味等),不需知道具体数据的观测。(4)定量观测:较精确地知道具体数据的观测。4 .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测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测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二、观测结果的记录与整理、观测与实验对观测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11、、图形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测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三、活动1.用放大镜观测指纹。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食盐溶解速度。第四节科学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一、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亳米(mm)、微米(um)、纳米(nm)等。国际单位是米。(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

12、用光年来表达)3 .单位换算:千米=OO0米公里=千米Im=IOdnI=IooCm=IOoonlm=lOum二lnm4 .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门口一半)、1厘米、1亳米的长度。5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所能达成的准确限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选对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放对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放斜读数偏大)看对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对的: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估计值是零,不可省略,)+估计

13、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写对的:写上对的的单位。记录的数值=准确值(最小;6 .其他的测量仪器有潜水艇的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7 .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轮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1)累积法(积累取平均值法或测多酸少法):运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即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适合于长度极小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曲线长度=轮子周长X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员。(3)化曲

14、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金,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式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尺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物体的高和直径。如:用两把直角三角尺直接夹住圆筒,两把直角三角尺的直角所相应的刻度值的差,就是圆筒的外径。8 .根据实际测量的规定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安装门窗玻璃选用最小刻度是亳米的刻度尺。9 .误差与错误(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

15、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影响,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误差,不能消除误差。(2)由于错误地使用工具或错误的测量方法导致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错误。错误是可避免的。(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仪器,改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其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最重.要的方法,实验室做实验常采用这种方法。二、体积的测量1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回大小。2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1)固体体积:米“n)分米3(城)、厘米co?)等In=Iod/=Iozn(2)液体体积:升(L)、亳升51)。1升=1分米3=1000毫升1米3=升00升1毫升=1

16、厘米3 .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体积(比如长方体、正方体)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2)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上密下疏。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a.选对的:根据测量液体规定及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量取液体,应选一次性量取的最小容积的量筒。b.放对的: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液体倒入量筒时,应左手拿量筒,右手拿烧杯,面对量筒上的刻度线,使量筒和烧杯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地流进量筒中。当液面接近规定的刻度时,把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规定的刻度线。c.

17、看对的:读数时不能用手将量筒举起来读。视线要与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C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d.记对的:读数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注意:A.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V时,眼睛的视线要一直盯着量筒壁上刻度V看。(3)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规定待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与水发生化学反映(被测物体沉入水中)环节:a.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lb.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待被测物体浸没时,读出读数V2c.计算: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若被测物

18、体在液体中遽浮,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测量A.“沉锤法”:将待测物与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起,手提待测物上端的细线,先将重物淹没在量简里的水中,记下水面上升后的刻度值%,再将待测物和重物一起放入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值V2,则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2-V1B.“针压法”:取适量水(估计能浸没待测物体)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b用一细针刺入待测物,将待测物浸入水中后,用力压细针,把待测物所有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到达的刻度值V2,此过程中忽略针尖的体积,则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2-V14.面积的测量(1)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同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2)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

19、割补法、方格法等。(3)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运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X总的方格数。三、温度的测量1 .温度:表达物体的冷热限度2 .温度的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用表达,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O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达1摄氏度。(2)国际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达热力学温度(用“T”表达)(3)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T=t+273.153 .测量工具:温度计。(1)常用液体温度计:水银温度

20、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1)原理:运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构造:外面是有刻度的玻璃外壳,内有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的毛细管,下面有装有液体的玻璃泡注意:若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越细,玻璃泡容积越大,则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越大,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越准确。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反映了准确限度)。如:体温计的量程是35C42C,最小刻度是O.IC;一-般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oC-110C,最小刻度是1C。(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足接触。温度计的玻璃

21、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水银柱的液面为凸液面,视线应与凸液面相平)。液面在0刻度线以上时为零上温度如25C,读作二十五摄氏度。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时为零下温度如一8,读作零下八摄氏度或负八摄氏度。(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5 .体温计测量范围35C42C,最小刻度值0.IC;(2)构造:玻璃泡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缩口,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使用体温计时,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干把水银甩回到玻璃

22、泡中。6 .其它种类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光谱分析等。第五节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 .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观测、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2 .建立猜测和假设: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尝试提出可检查的假设和猜测。3 .制定计划:根据探究目的,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规定,以及所需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和技术等,并制定相应的计划。4 .获取事实与证据:使用相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检索、

23、观测、测量和实验操作,真实地记录结果。5 .检查与评价:分析、解决实验结果,与猜测和假设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作出解释,并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论,必要时提出改善措施。6 .合作与交流:书写探究报告,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讨论。二、中学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观测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作图法、比较定义法。1 .科学猜想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对未知自然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预见。2 .实验法: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窕目的,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在人为控制下和模拟自然条件下,使自然过程再现出来,通过对照或对比,揭示研究对象的某种规律。3 .等效法:将一个科学量、一种科学装置、一个科

24、学状态或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4 .类比法: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一个对象也许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属性。5 .控制变量法: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因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导致特定的便于观测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注意: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尔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练习1 .下列物体中,长度接近5厘米的是(D)A.科学课本的长度B.钢笔的长度C.一元硬币的厚度D.墨水瓶的高度2 .测量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刻度尺,若要测量教室的长度用(B)A.最小刻度为亳米的直尺B.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皮卷尺C.最小刻度为0.5厘米的钢板尺D.最小刻度为0.1亳米的游标卡尺若要测量玻璃窗的长和宽呢?(A )跳远成绩(B )制作儿何图形(A )3 .某同学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得甲、乙同学体温分别是37.IOC和36.9OC.若没甩过,再用这支温度计测丙同学的温度,丙同学实际体温是37.00C,则示数分别是(A)A.37.10和37.00B.37.OO0CflI36.90C.37.10和36.9(TCD.37.0OoCffi3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