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8162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团队管理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学能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兼职教师为主组成的教学业务组织。教学团队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专业设置或调整、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教书育人、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培训服务等职能。教学团队应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

2、广泛吸纳行业及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实行专兼职结合,亦可跨专业或跨学校形式组织等。第三条教学团队建设旨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发挥优秀教学团队在学校及行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章建设目标、原则与内容第四条建设目标(一)培育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培育以共同志趣为纽带,以共同目标为驱动,具有可持续发展

3、能力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完善优化学校教学组织体系。(二)培育特色优势教学项目。通过明确的教学团队建设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特色优势教学项目,孵化标志性教学成果。(三)制定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规划。依据教学团队建设标准,通过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实力,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第五条建设原则(一)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的原则。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激励教学水平高、技术研发与服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同时聘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依托教学基本建设的原则

4、。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组建团队。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实训基地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好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五)发挥带头人作用的原则。教学团队带头人应是掌握行业科技与生产发展动态的专业拔尖人才,具有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能力,具备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团结全体成员规划并推进专业

5、建设,实现专业办学目标和教学团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六)加强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第六条建设内容(一)师德建设。以“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为要求,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和学术水准,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二)“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双师”结构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特别重视在企业一线培育由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要特别重视对团队内青年教师的职教理论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建立“老、中、青”传、帮、带等

6、途径,整体提高团队教学水平。(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要围绕专业办学理念、教育理论、教学设施、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专业图书、网络平台、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专业文化、公共关系等内容,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四)课程建设。教学团队要依据行业及企业科技与生产发展水平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结构、课程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场景、教材课件、网络平台、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课程管理、质量监控等内容,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五)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团队要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研究规划,组织团队成员结合本职岗位实际,立项申报各级

7、教学科研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并把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靠教学团队智力和技术优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科学试验、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第三章申报与评选第七条基本条件(一)教学团队应具备较合理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其中设置专业带头人、名教学名家3名,以及6名骨干教师作为主要力量,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二)带头人。带头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和“

8、双师”素质,长期致力于本团队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主持过校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并已结题;获得过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第八条申报管理办法(一)优秀教学团队以各分院为单位组织推荐,申报者需填写“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学校审核认定。(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批准认定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总结验收。优秀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由团队带头人负责,所在分院负责监督、管理。教学团队及其成员担任的课程教学及质量,实行教学团队整体负责制,课程教学安排可在团队成员内部自主调配。第四

9、章教学团队管理第九条团队带头人要站在专业发展建设的高度,对专业、课程建设等进行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协助组织、研究本专业或课程的建设,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申报、评估检查等。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发挥团队优势组织开发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研究探索本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第十条教学团队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建设期间,教学团队每年末应提交年度进展报告。未交年度进展报告的教学团队将暂停资助。建设周期末,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教学团队进行考核评估,重点考核评价教学团队的标志性成果。第十一条教学

10、团队评估。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应接受学校专家组的检查、验收、评估。依据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以专业教学为核心,检查教学运行及其质量,主要检查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重点考核教学团队优化结构、以老带新、提高整体教学能力的情况,以及推进课程改革与加强专业建设等情况。后期检查,要对前期检查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检查是否得到改进和提高。同时,要考察教学团队建设对提升学校办学能力的作用等内容。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期满时,应按项目建设要求,提交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校将对其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进行验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结论。第十二条对教学团队实行期末考核制度,并公布考核结果。对建设期末考核达到要求的,足额发放建设人员岗位津贴和奖励津贴。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合作氛围好的教学团队继续给予新一轮资助。期末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停止资助,不发放建设人员津贴,且团队带头人两年内不得申请组建教学团队。第十三条建设期内,教学团队带头人因故不能继续执行建设计划的,应及时向教务处通报,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教学团队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