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1082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08级题目: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学生:学号:指导教师J职称j2012年5月24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一、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状况2二、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2(一)湖北省能源匮乏3(二)湖北

2、省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4(三)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平衡4(四)湖北省能源投入依然较大5(五)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6三、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6(一)把握发展机遇61 .从全球来看62 .从国内来看6(二)调整产业结构6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6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6(三)推广新能源技术71 .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光伏产业发展72 .大力开发风力发电73 .积极发展核电7(四)发挥特有优势71 .发挥区位优势72 .发挥政策优势73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84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8四、展望8注释8参考文献8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自2008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际组

3、织、各国政府都在研究如何合作减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在这个大背景下,湖北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并出台了鼓励政策。本文从低碳经济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出发,对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湖北省低碳经济存在着能源匮乏、高煤炭消耗、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大能源投入和环境容量有限的问题,并提出了从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新能源技术,发挥湖北特有区位、政策、科教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出发的相应对策。关键词:低碳经济;高能耗;新能源技术TheStatusofDevelopmentandProspectionofLow-carbon

4、EconomyinHubeiProvinceAbstract:Afterthe2008Copenhagenclimateconference,Low-carbonEconomyhasbeenaworld-wideissuethatall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ndgovernmentsarestudyinghowtocooperatewitheachothertodecreasetheemissionofcarbonandtoreducethe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inordertoprotecttheenvironment.Chine

5、segovernmenthasissuedaseriesofpolicytoencouragethedevelopmentoftheLow-carbonEconomy.Undersuchcircumstance,thegovernmentofHuBeiProvinceputforwardsomepoliciesafterresearchtowardLow-carbonEconomy,t.StartingfromthebackgroundthatLow-carbonEconomyproducesandthedevelopmentstatusofLow-carbonEconomy,thethesi

6、stakesthedevelopmentstatusofLow-carbonEconomyintoresearchandfindsoutthattherearesomeproblemsexistingintheLow-carbonEconomyofHuBeiProvince,suchasthelackofresources,thehighconsumptionofcoal,theunreasonablesettle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andthelimitationofthecapacityoftheenvironment.Thus,thethesisputfor

7、wardscorrespondingpolicybasedontheadjustmentoftheindustrialstructure,thepromotionofnewenergytechnologyandthelocation,policy,scienceandeducationresources,andnaturalresourcesadvantagesthatHuBeiProvincetakes.Keywords:TheLow-carbonEconomyjHighenergyconsumption;Newenergytechnology一、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所谓低碳经

8、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经济力争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便面临着三大问题:化石能源的消耗带来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危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贫困人M增加,粮食问题日趋严重。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单靠传统方式是无法凑效的,必须有新的技术革命才能缓解能源紧张、全球变暖、环境危害等问题,而“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最早的“

9、低碳经济”一词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上,尽管最初只是被发达国家视为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的压力,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2008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世界各国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0%,并将英国创建为低碳经济国;德国称,该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日本提出,1993-2020年用于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支出将达110亿美元;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从生物燃料、太

10、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都制定了宏大的开发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型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这正是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复苏带来的强烈信号。许多专家认为,低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低碳经济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种种迹象表明: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中国领导人同样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

11、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同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作出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20

12、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2011年3月,低碳经济报告在北京发布。中国领导层在作出一系列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举动的同时,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已开始启动。如2007年3月,珠海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建议珠海申请成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2008年12月,“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吉林市召开,吉林市被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2009年11月,内蒙古首届碳汇草业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研讨会议以“碳汇草业”为题在全国尚属首次;上海已着手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

13、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二、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要地,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湖北省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面临着“少煤、少油、少汽”的能源问题。由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湖北省经济面临着发展不够的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北能源匮乏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湖北省能源匮乏湖北省能源匮乏,尤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截止2009年底,湖北省己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

14、能源矿产仅占资源储量总量的7.61%,其中煤炭仅7.8亿吨,石油1.4亿吨,按目前省内石油和煤的产量和需求量自给率仅为10.42%和14.53乐将长期依赖从外地购入,能源矿产供需缺口巨大。2009年,湖北省的煤炭生产量为1087万吨,外省调入量为10299万吨,缺口达到9212万吨,到了2010年,虽然煤炭的生产量上升为1292万吨,但外省调入量依旧高达12096万吨,缺口是2009年的1倍。我省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能源矿产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水气矿产图2-1至2009年湖北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种类构成图资料来源:湖北省矿产资源年报(2009)表27湖北省主要矿产资源

15、2004-2010年自给率表矿种最大矿石产量(万吨)最大矿石需求量(万吨)自给率(%)备注煤1133.137800.0014.532006年产量1133.13万吨石油79.20759.8310.422004年需求量759.83万吨铁矿988.005680.0817.39按2007年生铁产量X3铜矿814.701995.0040.842007年产量814.70万吨金矿306.77306.77100.00产量和需求量均为2009年度岩盐693.56128.18541.082009年产量693.56万吨磷矿1501.461110.00135.272009年产量1501.46万吨15.99807.18

16、1.982009年需求量807.18万吨重晶石42.5022.71187.142007年产量42.50万吨石膏175.74175.74100.00产量和需求量均为2009年度资料来源: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10)、湖北省经济委员会煤炭管理处年报以及湖北省矿山企业矿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2009)综合表2-2湖北省2005-2010年煤炭生产量与调入量对比表(单位:万吨)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生产量77812301084120510871292调入量82788545989191891029912096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年卷(2011)(二)湖北省

17、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现在国内许多省市已经把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视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途径。近年来,湖北省也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逐步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但煤炭在湖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2008年,以水力、核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225.94万/千瓦时,火力发电量为543.96万/千瓦时,火力发电量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44%;200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181.9万/千瓦时,火力发电量为615.87万/千瓦时,火力发电量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2%;到了2010年,火力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则上升到了60%o尽管近几年可再

18、生能源在社会能源消费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消费依旧呈现出上升趋势。年份图2-2湖北省2005-2010年水力、核能发电量与火力发电量对比图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11)(三)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平衡湖北省产业机构不平衡,高耗能产业结构特征明显。2007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为7108.64亿元,而规模以上轻工业的总产值为2492.88亿元,重工业总产值是轻工业总产值的2.85倍,重工业总产值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4%。湖北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2010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

19、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7793.3亿元,占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的36.0%,而能源消费共计635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1机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投入比重要远远大于它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这是不合理的。表2-3湖北省2010年高耗能产业总产值及能源消费量表项目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原煤消费量(单位:万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09.2711.4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00.801228.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89.921098.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20、加工业2442.92516.2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87.0589.5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463.343408.30合计(六大高耗能产业)7793.306352.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21623.127211.93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11)(四)湖北省能源投入依然较大湖北省能源投入依然较大,成本代价高。在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席卷下,结合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迫切要求,湖北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在能源消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湖北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逐年降低。2005年,湖北省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1.

21、51吨标准煤/万元,而到了2009年,湖北省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到了1.23吨标准煤/万元,降幅为18.5%。尽管到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但是与当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Lo77吨标准煤/万元)相比,仍然高出了14%,换句话说,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依然是靠高成本的能源投入来实现的。表2-4全国、湖北省2005-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对比表(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单位GDP能耗湖北省单位GDP能耗2005年1.2761.5102006年1.2411.4622007年1.1791.4032008年1.1181.3142009年1

22、.0771.230资料来源:综合国家统计局、国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能,源局联合公布的2005-2009各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国内成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2009年份2007200500.20.40.60.811.21.41.6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图2-3湖北省2005-2009年单位GDP能耗图资料来源:综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的2005-2009各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五)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污染严重,形势严峻。利用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

23、出,尽管湖北省在环境治理上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但依旧存在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的局面。从2008年到2010年,湖北省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由89.85万吨下降到82.56万吨,但是,2010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27.6%)比2009年(26.5%)上升了1.1%,全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平均百分率(92.7%)与2009年(94.2%)相比,下降了1.5%。而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势必还将继续大幅上涨,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难以处理日趋增长的污染排放物,环境破坏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同时,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工作与环境危害的防范工作也愈来愈艰巨。三、

24、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一)把握发展机遇从全球来看低碳经济的概念诞生于全球各国愈来愈依赖高碳能源发展经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纷纷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发展低碳经济看做是缓解当前经济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全球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和趋势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将成为继以电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经济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经济浪潮的新起点。2.从国

25、内来看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对湖北省的改革和发展定位已经十分明确。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力扶持、投资新型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这

26、无疑给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湖北省一方面应该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态势,稳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借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发展低碳经济”局面以及国家对于低碳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以低碳经济为着眼点,切实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缓解能源、环境、产业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调整产业结构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污染减排,促进传统结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升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改造和升级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

27、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软件信息产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低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资源利用率,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降低生产制造业单位能耗,是提升湖北省传统产业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快速扩张,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大力调整工业部门内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例如,突出“武汉中国光谷”这一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品牌,利用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产业集群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光电信息技术、光纤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低碳信息网络产业,并向3G、

28、物联网等新概念产业倾斜。2009年底,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被批注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立将成为“推动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即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经验及典型示范。(三)推广新能源技术1 .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光伏产业发展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IlOO2150小时。湖北省丰富的光能资源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

29、了必要条件。湖北省的光伏系统集成应用很早就已经起步,而且有些领域己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省在光伏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并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光伏企业。因此,湖北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太阳能利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光伏产业规模,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步伐,积极、稳妥、有效的开辟出一条光伏产业发展道路。湖北省虽然应该重视光伏产业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求成,短期内不必效仿其他省份打造光伏千亿元产业,而应从健全产业链、启动光伏市场、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以光伏技术的推广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应用拉动产业,适度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2 .大力开发风力发电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

30、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湖北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中南部的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这使得鄂东北地区大别山沿线、鄂州的梁子湖和江汉平原的洪湖等特殊地貌地区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较大,为湖北省风能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每到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冷空气会爆发南下,形成强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各省,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因此,湖北省大规模发展风电使风能资源季节分布与水资源刚好形成互补,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电冬春两季枯水期发电电力和电量的不足。开发风力资源,

31、与水力发电相结合,有利于湖北省能源消费的协调搭配。风力发电节能降耗,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符合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因此,大力开发风力发电是切实有效的。3 .积极发展核电核能具有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特点。与火电相比,它不会排放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也没有过多的固体废弃物产生,核能的发展,对于湖北省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核能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统计报告称,从1965年到2010年,世界原子能消费增长了107倍,年复合增长率11%,核能发电量至2050年可能会占全球发电量的25%,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自2008年咸宁核

32、电项目启动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湖北省的核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现阶段对于核能发展要做的一是要广泛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二是要做好核电项目厂址的建设工作,与先进的核电技术相结合,避免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又一次重演;三是要积极拓展与核电相关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建设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四是要规划好湖北省核能产业的长期发展路线,推动核能经济持(四)发挥特有优势4 .发挥区位优势武广、合武高速铁路等重点铁路建设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大大拉近了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及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黄金水道”使得长江货运量先后超过美国密西西比河与欧洲莱

33、茵河,跃居世界第一。武汉新港加快建设,武汉航运中心跻身于国家定位。交通圈的大发展势必促进经济圈的大发展。5 .发挥政策优势随着“十五”规划的结束,“中部崛起”走上前台,定位为国家战略。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重要战略的支点,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青山和阳逻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试验区。2010年,湖北省被确立为全国七个低碳经济试点省份之一。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政策优势,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6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湖北省是我国的一个科教大

34、省,众多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云集于此。2010年,湖北省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2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7所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100强。多年来,这种雄厚的科教实力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人才。湖北省应该发挥这一科教资源优势,转化科教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发挥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7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湖北省具有北总渡特征的植被,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湖北省有树种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区还保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琪桐、银杏等。省内植物资源以鄂西山地神农架林区最

35、富,神农架是中国东部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达70%左右,是中国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湖北省具备发展森林木木生物能源的广阔空间。湖北省应该加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加大生物质能源的研发投入,走出一条木本生物质能源工业化的道路。四、展望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方式的重新思考。人类面临着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牺牲发展的艰难选择。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隙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全球各国正在构筑世界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这将成为中国由传统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

36、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这也是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部崛起重要一环的决战机遇期。湖北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低碳领域技术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翻开经济发展的新篇章。注释碳汇草业,即以草地资源为基础,从事本地牧草资源和天然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产品加工经营过程中注重碳汇增加、绿色产品开发以及减少温室气体释放量的产业。参考文献1娄伟,李萌.低碳经济规划:理论方法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IL第一版:57-1101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UL绿叶,2009年,第5期:20-272李艳君.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

37、2010年,第2期:28-333郑晓松.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财政,2009年,第16期:67-69.4刘锐,张俊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65-675张奋勤,刘望辉.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9卷,第4期:64-676闫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硕士,2011年7夏伦.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北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2011年8肖文燕.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Oll年,第6期:108-1149甘德林.湖北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窕J.今日湖北,2012年,第2期:63-6410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意见.http:W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