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长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思考r法律法规一论家长的教育素养r亲子沟通基础课程一-通识课-一教养类型-气质类型L合作共育一共享生命成长 家校同行家长学校课程r小学一陪伴写作业专题课程-一初中一青舂期L高中一生涯规划亲子课程六一帐篷节小学十岁成长礼一初中一十四岁生日庆典L-高中一选课选科活动课程HI自我成长一瑜伽夫妻关系一爱的五种语言图1家长课程的分类及部分课例课程发展一、课程建设的策略分析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但目前,部分学校学生的家长因为教育观念陈旧、自身文化水平受限或其他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困惑,难以科学地展开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学校设立家长学校课程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本文
2、就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以下策略:课程目标科学化、积极开发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积极建设家长学校网络课程资源、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需要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家长学校课程是学校进行家长教育的主要途径,但部分家长学校课程还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部分家长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依旧传统,忽视了家长与学生在身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计方面也较为单一,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都采用统一的课程,使家长对家长学校课程丧失了兴趣。因此,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课程,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江苏省关工委针对建设家长学校课程提出了常态化、标准化、课程化、特
3、色化的四化建设标准,本文将针对其中的课程化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一)课程目标科学化家长学校最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家长掌握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实践,即家长们能够运用在培训中吸收的知识,破解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从普通型家长向智慧型家长转变。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就需要有观念、行为、效果、情感四个维度,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教育息息相关,在配合学校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青少年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他们心理、生理的发展特征,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强调学校的赋能作用。另外,学校还要让家长意识到他们才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在进行课程目标设置时,学校要认识到家长的特殊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
4、中应讲解具体情形下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学生沟通、学生所在专业的职业要求是什么等内容。课程目标一方面能够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所学的东西,另一方面家长也得到了正向反馈,这有利于家长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二)积极开发家长学校校本课程家长学校课程在家校沟通与家校协作中具有纽带作用,许多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重在探讨学生的问题。事实上,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应提供普遍、有效、科学的资源,为家长赋能。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外部资源。家庭教育问题大部分是由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因此,家长学校课程中关于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家长掌握普遍的发展规律,这样
5、在发生矛盾或者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至于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家长挖掘自身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实践中家长肯定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求助教师。在讨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行性方案时,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资源来自自身,让家长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中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潜力。就具体工作而言,学校需要通过设置校本课程来提升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以学生常见的问题为基础,以了解关爱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线展开。这样,校本课程在原有普通学校课本的形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一步步展开,各有侧重方向,体现了家长学校学习内容的课程化和系统化。校本课程还应具备由
6、共性到个性的特征,让每位家长除了共同的课程,还能得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传统形式的照本宣科,以真正地扭转以会代校、以会代学的现象。为了更贴合成人学习,课程也应更加自主化,采用大学课堂的形式,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学课。一是必修课。必修课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可以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所面对的大问题分年级设计内容,每个学期召开一次,要求所有家长必须参加。二是选修课。选修课是家长们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上的课。学校可以按年级确定12个不同的主题,让家长们自行选择参与。这类课程大致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比较自由,家长在选择完自己要参加的主题后,确定时间和人数,在教师的组织下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
7、过程也是双方意见的碰撞,家长可以从他人的想法中汲取可行之处,最后再由骨干教师进行总结。第二种专业度比较高,学校根据家庭教育常遇到的夫妻关系、亲子沟通、青少年心理等来设置课程,选择这类课程的家长在报名之后就必须按时跟进学习整个系列课程。三是自学课。自学课是需要家长自主学习的课程,是前面两种课程的补充,主要是班主任观察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家长在家中完成的课程。(三)积极建设家长学校网络课程资源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课程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部分学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指导方式,热衷于专家讲座、家长会这样的形式。如今学生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家长的教学也应该变得智能化。现在家校交流的方
8、式很多,例如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因此,学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优质的资源供家长们学习与使用,从而构建网络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家校共育体系,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第一,进行网络课程模块与内容的开发。对于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开发,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在现有网络课程资源中筛选出高质量、合适的课程资源,也可以自主开发或者重组现有资源,形成特有的课程资源。笔者带领团队根据上文所介绍的三种课程类型,分别开发了对应的课程模块:一是必修课程模块,这是适合全校家长学习的通识课程,其中包含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如家庭教育有哪些类型、在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学生放松等;二是选修课程模块,这是适合不同家
9、长学习的选修课程,如学生有厌学情绪如何帮助调整、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等;三是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个案咨询课程,如单亲家庭如何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早恋应该如何解决等。在课程开发时,学校要注意贴合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6个方面,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对某些方面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加强,从而更好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第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构建。网络家长学校课程资源虽然丰富,但家长没有办法辨别课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学校利用所在地的云平台和本校的网络平台,开设家长学校专栏,将有用的资源纳入家长学校的
10、资源库。学校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例如上传微课、音频课等供家长观看收听,制作PPT、文稿等方便家长自主学习和总结要点。为了方便家长更好地学习,笔者带领团队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其中的每一节微课、音频课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经过讨论确定录制的主题和时间,然后团队编制几百甚至上千字的脚本,准备相关的设备,制作课件后再由教师录音录像所形成的。该微信公众号目前上传了多种课程,有亲子课堂主题“如何进行室内亲子游戏”,有实践案例主题“让孩子带着我们去旅行”,还有家校主题“告别原生家庭伤害,做智慧型父母”,等等。此外,团队还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制定了相关的家庭教育计划,
11、从理论到实践,并汇编成家长学校读本。(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学习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因此,学校可以制作家长学习成长册,鼓励家长在每次学习后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心得感受。同时,成长册也相当于一种笔记,每一次家长遇到了问题后,就可以在成长册后面继续补充内容,做到理论结合实际。除了成长册这样的评价方式,还有定性评价,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们的学习情况。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长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家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家长,学校可以评选出家长学校的优秀学员,给予奖状或者其他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让被评为优秀学员的
12、家长在台上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要注意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更具针对性。(五)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班主任在家长学校里同样重要,家长们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对于学生的期望值基本上都很高,所以需要家长学校的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让家长们都能理解课程的内容。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教师、专家教师等都是班主任合适的人选,他们的讲课方式易懂,所举的例子能够贴合实际,让家长们有代入感,口语化的讲解也利于家长们接受。与此同时,专家型的教师则更为优秀,他能够给家长们开阔眼界、提升档次,他们主要是承担一些类似于讲座的大型授课。
13、家长学校课程的教师还需要经过培训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学校可以让教师们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或者相关高校、机构组织的培训,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I。另外,教师们在闲暇时间也可以自学,通过这些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课程设置是家长学校的核心问题,高质量的课程水平能持续激发家长参与学习的动力。本校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虽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究工作。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更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滋养。大量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性格、情绪、人际关系、价值观等有很大影响1。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加强
14、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2。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3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打造家校社教育共同体,已成为必由之路。家长学校作为家长接受教育的保障机构,不仅应该具备完整的运行系统,更需要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二、家长学校课程更迭家长学校家
15、长课程(简称家长课程)作为家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对家校合作专业性要求的提高,不断发生着变化。家长课程从最初的经验主义课程,发展演变为有系统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架构的课程,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家长学校为例,从2008年成立至今,家长课程经历了四次更迭。(一)个人经验主义课程阶段个人经验主义课程具有现实基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家长们接触过程中,在解决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时,有意识地总结积累形成的课程。它体现了纯粹的经验主义,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家长学校在早期阶段开展的课程多是此类课程,它为后续家长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留下很多好的课例。比如附中家长课程中的一些品牌课,如同行课“家
16、校合作,成就孩子”,育子课“学做智慧的父亲,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如何与孩子谈谈情说说爱”“期待等待善待”“温和稳定,共赢中考”,亲子课“经由阅读抵达教养佳境”等,都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课程,一直沿用至今。(二)集体经验主义课程阶段随着家长学校制度的完善,按照学校课程安排,家长课程开始有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所以课程不再是主讲教师的个人经验分享,而是家长学校教师的集思广益,共同确定授课主题与内容,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多个人的经验汇集,有集体备课和磨课。在这种制度下,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进行细致划分,使课程符合学段要求。集体经验主义课程虽然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依然摆脱不了“自上而下”的“凭心”“凭感觉的
17、经验”课程设计的局限。(三)基于需求的课程建设阶段时代在发展,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层次也在发展变化,家长对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路。实践中发现,家长学校安排的课程,未必是家长们需要的。此时,面向家长的需求调查应运而生。查阅资料发现,对于各家长学校或者机构,家长需求调查是一个必经阶段,它是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也是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四)课程体系化建设阶段1 .课程体系概念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组成
18、,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2 .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自2010年国家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来,家长学校课程有章可循,进入课程体系阶段。这个阶段代表着家长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课程也从单纯的“上课过程”变为有理念、有目标、有评价、有过程的课程,拥有整体性、逻辑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三、家长课程体系架构(一)课程观的架构家长学校课程观基于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共享生命成长”的理念,确定了“教育有信仰,同行有力量”为课程理念,让家长成为“懂教育,善欣赏,肯接纳,愿等待”的同行者,期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孩子的
19、好榜样。(二)课程目标1 .解决家、校教育价值冲突,实现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2 .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化;3 .倡导新时代背景下的亲子关系;4 .构建资源导向的家校合作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三)课程内容与结构我们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家长实际需求,参考教育部关工委审核推荐的家庭教育教材,将课程分为四类:基础课程、专题课程、亲子课程、活动课程。(图1为家长课程体系中部分课例)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又称必修课程,是全体家长参与的课程,包含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合作共育、通识教育三个部分。家庭教育法律法规主要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
20、性,了解新时代家长应该具有的养育能力,如“论家长的教育素养”。合作共育主要包括学校理念与发展规划,希望家长了解并认同学校理念,成为学校教育的同行者。如“做有信仰的教育”,由校长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宗旨;“家校合作,成就孩子”,让家长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家长学校课程和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做的事情;“项目式学习带给孩子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原因,以及项目式学习的价值,让家长认识到并能够配合学校参与孩子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识课程主要是家长需要了解的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家长科学育儿的教育观和能力。如小学段“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运动对孩子的影响”“游戏对孩子
21、执行功能的影响”“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先天气质类型”等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讲座形式,固定教师上课。疫情期间,学校组织教师研究了线上家长课程的开展,并保留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为线上课程开展奠定了基础。2 .专题课程专题课程相当于选修课程,部分家长参与,针对家长存在的共同问题确定专题,比如“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孩子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诉求”“成绩在成绩之外”等课程,分别针对作业、网瘾、成绩展开。因为并非所有孩子都存在作业问题,所以只针对有此类需求的家长开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说基础课程是“由上而下”的知识的传播,那么专题课程就是“由下而上”的需求满足。我们学校专题课程的确定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每年每
22、学期都针对家长进行调查,在家长有需求的情况下安排实施专题。3 .亲子课程亲子课程和学校德育课程相辅相成,依托于学校德育课程,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中。有些活动属于全员参与,有些活动由有需求、有条件的家长参与,例如学校特色活动“十岁成长礼”“十四岁生日庆典”都是学生和家长全员参与;“家长进课堂”“家长送课”等活动属于部分家长的自愿活动。4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属于家长学校的课程,又不同于学校课程,更确切地说,它是家长借助家校平台,自发自愿组织的家长成长小组。活动课程由家长组织、家长教授、家长参与,但区别于校外机构的部分在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校内家长,属于校内范围,因此属于家长学校课程。活动课
23、程不是固定的,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家长提供的资源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因为学生的毕业而结束。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是几种课程里最丰富的,有个人成长小组,例如瑜伽、茶艺、花艺等课程,也有探讨教育问题的读书、圆桌沙龙等。(四)课程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迤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此,家长课堂课程遵循“课程发展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贯穿课程发展各个环节的课程评价体系。(见图2)规划评价:通过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的真实需求。2019年,对学校112年级,小初高三个学段家长进行大范围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496份。课程设计与授课内容按不同学段、不同模块有所区分,纵横交错,大
24、大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评价: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课异构,集思广益,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施评价:实施评价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家长根据听课收获与感受进行回馈评价。家长学校家长有“三学”,即“听中学、说中学、学中悟”。“学中悟”,顾名思义,在学的过程中思考感悟。通过给家长们布置“作业”,促使家长直面孩子的真实问题,鼓励家长在系统学习之后系统“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提升自己,收获成长。家长的反思也是课程实施评价的一部分。四、家长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制度保障,课程实施包括实施制度保障和服务机构保障。实施制度包含“家长
25、课堂报名制度”“家长课堂上课制度”“家长课堂集体备课制度”“家长课堂评价制度”“优秀家长学员评价制度”,以确保课程顺利开展。服务机构由家校成员组成,包括校区学段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实行项目式管理,按照“家长学校项目式管理制度”进行分工,明确职责,确保家长学校整体运行。其中,负责人带领本校区项目组成员安排家长课堂课表、教师、开课地点等事宜,家委会负责组织家长听课秩序和家庭作业。目前,家长学校已完善的课程有基础课程14节,其中包括法律法规1节、同行课程3节、通识课程10节。通识课程涵盖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情绪管理、儿童时间管理、学习心理学等内容。专题课程以孩子的身心发
26、展规律、日常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亲子沟通、生涯规划等方面作为二级分类,目前累计50多节专题课程,每学期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进行安排。在学期中,家长学校和其他学校安排一样遇上疫情长假,在课程实践遭遇困难的同时,也为家长课堂带来新的机遇。家长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疫情期间不停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家长课堂应运而生。根据调查,确定家长可以接受的视频长度为58分钟,所以,线上家长课程多为58分钟的短片,目前已经积累24节线上课程。线上课程缓解了家长的居家焦虑,增强了家长居家陪伴的有效性。家长课程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更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五、对家长课程实践的反思与展望家长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既需要遵循教育学原理,也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使得家校合作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具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目前以基础课程、专题课程、亲子课程、活动课程为一级分类的课程体系,兼具科学性和实际效用。家长的差异性导致家长需求参差不齐,即使做过调查,依然不能覆盖全面,这为家校合作提出了创新性发展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的家长课程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有系统性,更需要遵守开放性原则。除了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规律,建立整合的课程,更需要考虑家长需求,设置可以灵活调整的选修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