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509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广泛应用。为规范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下面总结共识中的关键知识点。一、D-二聚体简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fibrinmonomer,FM),FM以半交错、重叠的方式自发地聚合,形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在FXI11a催化下共价交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可溶的纤维蛋白。交联

2、纤维蛋白多聚体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大量复杂的长片段X-寡聚体(X-oligomer),这些长片段继续分解生成含有由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域(D=D,相当于D-二聚体)的大小不一的片段组合,其最终末产物为D=DEo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或者未交联的纤维蛋白不会产生D-二聚体,所以无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情况下发生的原发性纤溶亢进也不会产生D-二聚体。由于D-二聚体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D-二聚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8h,主要通过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从循环中清除。一.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检测受众多因素影响,遇到可疑或与患者临床表现

3、不相符的结果时,应综合考虑检验前、中、后的潜在影响因素。01样本采集:可使用血浆或全血样本进行D-二聚体检测。目前CLSI和WHO推荐采用含3.2%(105-109mmol/L)柠檬酸钠的抗凝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采样量偏低可能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低,样本中有血凝块则可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高。实验室在分析前及审核显著异常结果时应检查样本质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02样本运送和处理:样本应在室温环境(1522。C)下、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常1h)转运至实验室,样本测试前可于室温或4保存24h。03分析干扰物质:现有研究多数未发现一般程度的脂血、黄疸对D-二聚体检测有明

4、显影响,但这些研究多基于某个特定的检测系统,不能代表所有检测系统。尽管CLSI建议拒收所有溶血标本,但临床上大部分溶血标本的溶血程度不严重,实验室也缺乏手段来快速判断标本是否为体外溶血,因此标本中较低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Hb3.0g/L)对D-二聚体检测的干扰一般是可接受的。类风湿因子可与检测试剂中的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结合,导致D二聚体假性升高。风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嗜异性抗体,嗜异性抗体的存在可使基于免疫法检测所得的D-二聚体结果假性升高。当出现无法解释的D-二聚体升高时应怀疑嗜异性抗体干扰。嗜异性抗体阻断剂可消除该干扰,但不同品牌D-二聚体检测试剂中阻断剂的效力各异,实

5、验室应了解所用试剂的抗嗜异性抗体干扰能力。另外,与其他D-二聚体检测方法比较或同时检测FDPs也有助于发现这类干扰。副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能导致D-二聚体假阳性,但副蛋白对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存在个体化差异,某些患者体内的副蛋白对特定制造商使用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干扰。此外,多种生理状态及药物的使用均可出现D-二聚体升高。生理因素包括高龄、妊娠、剧烈运动后,药物因素包括应用血凝酶类药、降纤药、溶栓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干扰因素包括样本体外凝血激活(血凝块形成)、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副蛋白等。二.结果报告01报告方式:D-二聚体定量检测有两种报告单位,即

6、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fibrinogenequivalentunitzFEU)和D-二聚体单位(D-dimerunit,DDU)o纤维蛋白原相对分子质量为340000,D-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95000,FEU和DDU之间存在约2倍的关系,例如500gLFEU250gLDDU,但该系数缺乏广泛验证,且会引入额外不确定因素,不推荐二者之间进行换算。02正常参考区间和cut-off值:正常参考区间数据来源于正常健康人群,可由厂商试剂说明书提供或实验室自建,如选择使用来源于厂商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时,在使用前应进行验证。特定健康人群的D-二聚体结果偏高(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如有需要可建立特定人群

7、的参考区间。D二聚体cut-off值一般特指用于VTE排除诊断的最佳截断值,来自D-二聚体对疑似VTE患者诊断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其数值多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不同,例如某试剂参考区间为0420gL,但cut-off值为500gL,实验室和临床进行D-二聚体报告解读和应用时应注意区分。03计量单位:一项国内关于实验室D-二聚体报告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多种D-二聚体测量单位或其等价单位应用于临床,例如gL(等效ng/mL)或mg/L(等效gmL),不同量级间的差异常给临床带来困扰。基于应用现状及规范化趋势,推荐使用gL或mg/L作为D二聚体的计量单位,如500gLFEU相当于0.5mg/LFEUo若

8、D-二聚体与FDPs同时报告,两者单位应尽量统一。三、D二聚体的7大临床应用01D二聚体在VTE中的应用:VTE通用定义: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导致腿部肿胀和疼痛。PE多是由于DVT血栓脱落(通常来自下肢深静脉系统)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PE和DVT具有相同易患因素,是VTE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D二聚体用于下肢DVT的排除诊断:发生下肢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

9、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下肢DVT的可能性较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根据临床DVT的可能性进行验前概率评分(多采用Wells评分),Wells评分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对于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的患者,先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则排除DVT,阳性者进一步行血管超声检查;Wells评分中度、高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首选血管超声检查。下肢DVT的诊断流程见图1oDV何能性评估中高度可能性超声检查阳性阳性( cut- Off值)

10、(cut-off值)图1深静脉血栓(DVT)诊断流程图D-二聚体用于PE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疑似PE患者的诊断非常关键。首先应用Wells评分(原始版或简化版)或校正的Geneva评分(修订版或简化版)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进行PE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基于PE验前概率评分,推荐中、低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进行高敏感度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者可排除PE,阳性者进一步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明确PE的诊断。对临床可能(两分类法)或高度可能(三分类法)疑似PE的患者,推荐直接行CTPA检查,以明确PE的诊断(图2)。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PE患者,D

11、-二聚体可不作为初始诊断的必要检查。PE不可能PE(氐、中度可能治疗不治疗或图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M塞(PE)患者的诊断流程图E-D-二聚体用于VTE诊断年龄校正的cut-off值:D-二聚体排除VTE的阴性预测值很高,故其cut-off值的确定至关重要。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多项研究表明,与固定的CU-Off值相比,年龄校正的CUt-Off值可显著提高50岁以上VTE患者的阴性排除效率。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fESC)肺栓塞指南建议50岁以上中、低度临床可能性患者,应采用年龄校正的cut-off值(年龄X10gLF

12、EU)o02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AAD)中的应用AAD是指人体大动脉(主动脉)的内层形成溃疡或裂口,血液从裂口涌入,导致主动脉内层和中层分离形成夹层的一类急性疾病。AAD患者的血液可在夹层中凝固形成假腔内血栓,引起D-二聚体升高。AAD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PE等严重疾病混淆,因此早期快速诊断或排除诊断对挽救AAD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D-二聚体阳性用于低度临床可能AAD的排除诊断: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与在VTE中的应用类似,结合验前概率评分,临床评估为

13、低度可能性,结合D-二聚体的阴性结果可以用于AAD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用于胸痛患者的快速判断:基于AAD的发病机制,假腔内血栓的形成可使D-二聚体显著升高。有研究发现在急诊胸痛的患者中,D二聚体1600gL对AAD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价值,尽管D-二聚体水平升高不能区分AAD和PE,但可以帮助快速判断是否需要行紧急胸部CT扫描,以确认或排除这两种疾病。AAD患者容易误诊为ACSo对有胸痛表现的患者,心电图肌钙蛋白D-二聚体有助于进行快速鉴别,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03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中的应

14、用Dl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激活,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DIC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及时诊断DIC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的应用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单独D-二聚体检测并不适宜用于DIC的诊断,但正常的D.二聚体可以排除DICo整体的凝血实验对于DIC的诊断是有意义的,包括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fibrin-relatedmarkers,FRMs)等。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hineSeDisseminated

15、IntravascularCoagulationScoringSystem,CDSS)强调在基础疾病和临床表现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CDSS积分,根据评分结果诊断DICo非恶性血液病:每日计分1次,7分时可诊断为DIC,其中D-二聚体5mg/L计为O分、59mg/L计为2分、9mg/L计为3分。对DIC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连续监测也可为疾病进行性变化提供临床证据,从而指导临床评估和调整治疗策略。04D二聚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应用COVID-19患者因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激活以及纤溶抑制,可表现为

16、以高凝为主的凝血紊乱,纤维蛋白过度生成(血栓形成)可致循环微血管和(或)大血管堵塞,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荟萃分析结果表明,COVID-19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可达21.6%35.4%;与未发生VTE患者相比,发生VTE的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升高2倍以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COVID-19相关凝血病最常见的特征。D-二聚体预测COVID-19患者VTE风险的价值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除预测VTE之外,多项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D二聚体往往提示较差的预后,甚至死亡。作为应对策略,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D-二聚体升高的非危重症C0V

17、ID-19住院患者中,与预防剂量相比,给予治疗剂量肝素抗凝能够增加患者存活率;而在D-二聚体升高的出院患者中,应用预防剂量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oralanticoagulantsfDOAC)或称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KAntagonistoralanticoagulants,NOAC)30dz可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VTE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据此,ISTH指南推荐在D-二聚体升高、出血风险低的非危重COVID-19患者中,应用治疗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而在COVID-19患者出院后,仍有D-二聚体升高者,可考虑应用30d预防剂量的NOAC0此外,一

18、些研究证实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COVID-19疫苗接种后疫苗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总之,D-二聚体检测在COVID-19中有预后评估、VTE风险评估、抗凝治疗指导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但其针对各种应用的合适cut-off值和成本效益尚需明确。05D-二聚体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预测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抗凝治疗可降低D-二聚体水平,VTE患者急性期后抗凝期间若D-二聚体阳性,其后续血栓复发风险是D-二聚体阴性患者的23倍。对于房颤患者,D-二聚体可以预测口服抗凝药治疗过程中的心血管事件。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D-二聚体水平是抗凝期间血栓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D-二聚

19、体可以预测口服抗凝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指导VTE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停药与延长治疗:一项纳入528例受试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VTE患者在接受3个月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正常患者的血栓复发风险低,可以安全停药;水平异常患者则建议继续抗凝治疗。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后续一项包含410例受试者的多中心队列研究的验证。VTE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限目前尚无定论,相关指南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栓和出血风险高低,决定是否延长抗凝,而D-二聚体检测可以为此提供更加个体化的信息。有荟萃分析显示,D-二聚体异常是VTE患者血栓复发的主要预测因子之一。D-二聚体目前已被列入多个VTE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如HERDO

20、O2.DASH、Vienna模型等。也有研究发现D-二聚体指导下的抗凝治疗获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女性人群中的获益显著高于男性,男性无获益。指导VTE患者停药后是否需要恢复抗凝治疗:一项纳入619例受试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PROLONG研究)发现,在VTE患者停止抗凝后1个月检测D-二聚体水平,其中227例(36.7%)患者D-二聚体表现为阳性,将此227例患者随机分为恢复抗凝组和不恢复抗凝组,结果显示,相较于不恢复抗凝组患者,恢复抗凝组患者VTE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因此该研究建议VTE患者停药后1个月检测D-二聚体,若结果阳性,建议恢复抗凝。后续完成的PROLONG11研究进

21、一步发现,VTE患者停药1个月检测D-二聚体,阴性患者此后应每2个月检测1次D-二聚体;如果D-二聚体结果异常,血栓复发风险依然高于持续阴性的停药患者,建议恢复抗凝。06D二聚体在肿瘤中的应用D-二聚体与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肿瘤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VTE是肿瘤患者第二大死因。基于常规cut-off值的D-二聚体水平对VTE诊断的特异性较差。D-二聚体可用于中到低临床可能性患者VTE的排除,然而在肿瘤患者中,尽管有研究表明设定D-二聚体年龄相关CUt-Off值有助于将肿瘤VTE排除比例提高1倍,但迄今的研究和指南仍不提倡将D-二聚体用于肿瘤VTE的排除。一些研究表明,D-二聚体与肿瘤患者V

22、TE风险相关。既往有一种经验证的风险评估模型(Khorana评分),包括肿瘤部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和体质指数,已用于评估肿瘤患者VTE的风险。而有研究证实在该评分系统中增加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可以进一步提高VTE风险预测能力。D-二聚体与肿瘤筛查及预后判断:肿瘤引起的凝血激活与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在没有血栓形成的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及妇科肿瘤患者中即可能存在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织因子是激活外源性途径的关键因子,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组织因子异常活跃的结果,这提示一般人群中出现不明原因的D-二聚体升

23、高时,要考虑对肿瘤的排查。远处转移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凝血与纤溶激活伴随肿瘤生长、转移、血栓形成和血管生成全过程。荟萃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实体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与不良生存率相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肿瘤患者的预后。除了肿瘤,D-二聚体升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状况,仍需更多研究数据以明确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肿瘤筛查、预后判断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D-二聚体是否可以整合到一些肿瘤分期系统中。07D-二聚体在妊娠期中的应用妊娠期受激素水平等影响,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Vn等凝血因子水平增加,抗凝蛋白活性降低,使机体呈现出高凝倾向以减少母体分娩时的出血,因此,妊娠期健康

24、女性D二聚体可生理性增高,且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妊娠期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区间不同于正常人群,有部分研究建立了针对不同妊娠周期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但受采血时机不同、人群选择偏倚、检测平台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无广泛接受的妊娠期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研究显示,妊娠期间VTE风险增加45倍。由于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性D-二聚体增高与VTE导致的病理性增高重叠,妊娠期间VTE的临床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多项研究应用YEARS算法(临床评估是否存在DVT的临床表现、咯血和高度疑似PE)结合D-二聚体的检测来排除妊娠期PE,若YEARS算法中各项均不符合,D-二聚体1OOOng/mL可排除PE;即使YEARS算法临床评估1项及1项以上符合,但D-二聚体500ng/mL也可排除PE,使用YEARS算法结合D-二聚体可以减少影像学检查和辐射暴露。但目前由于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检测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谨慎。因D-二聚体尚未实现标准化,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检验部门需与临床医师紧密沟通,使其了解所使用D-二聚体试剂和检测方法的性能及局限性,并在特定临床背景下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D-二聚体除在上述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检测价值之外,在其他疾病和临床情况下如溶栓治疗、重症、ACS等的风险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未来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