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756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具有结构提示性的语句,整理文章框架结构,迅速理解文章大意。2 .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体会“乐园”之乐。3 .精读“三味书屋”段落,通过分析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4 .通过把握文中隐含的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理解文章多元主旨。教学重点:1.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体会“乐园”之乐。2.精读“三味书屋”段落,通过分析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通过把握文中隐含的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理解文章多元

2、主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明确单元学习要求:(1)学习默读;(2)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3)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关键语句。2 .谈谈你了解的鲁迅:(1)鲁迅的代表作;(2)我们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好的故事、有关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怎样的鲁迅形象?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预设:关注注释1:朝花夕拾4 .这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叫旧事重提。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将它改作朝花夕拾呢?【明确】朝花夕拾意为早晨盛开的花傍晚时摘。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较之“旧事重提”,更有作者对旧时光的

3、怀念之情。这也是鲁迅在人生充满变动的时候为“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就旧时如花般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寄托一丝安慰。5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写口草园和三味竹屋,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设计说明:回顾所学,初步感知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作为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确单元要求,为学习本单元做铺垫。通过散文集的两个名字的比较分析,整体感知朝花夕拾的感情基调,明确核心问题。二、整体感知1 .齐读标题,从课题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预设:“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点明了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2 .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相关段落,并看一看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连

4、接起来的?(默读时要特别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性语句,及时做圈画。)预设:1-8自然段:百草园玩乐生活9-21自然段:三味书屋读书经历(关注到第9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将两部分内容连接)设计说明: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的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要系统地纠正学生出声、动唇、动指等不良阅读习惯,保证阅读速度,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把握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大意。三、研读“百草园”部分1 .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写到“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默读第2到8段,圈画相关词句并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表现百草园之“乐”?作者又用了哪些语言形式来表现出这些“乐”?(1)抓虫拔草之乐追问:积累拓展四中的第1

5、题说到第2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你能在这一段中用不同记号把这些景色圈画出来吗?预设: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武(静态由近及远)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动态)翻开断破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味觉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我要好得远。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小结】抓住事物特点

6、、描述中符合儿童的心理。第二段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所在,文中处处表现着儿童的好奇和求知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第2段。(2)听讲故事之乐追问: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多余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明确】美女蛇的传说写出了“我听故事时的紧张、好奇,也给百草园这一乐园平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和奇异氛围,这往往是符合儿童心理的。(3)雪天捕鸟之乐第7.8段: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7、,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天捕鸟的乐趣)【小结】在百草园可以欣赏自然景物、可以听长妈妈讲神奇故事,还可以学到捕鸟的本领,这里的生活自由而热情、新奇而冒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就是儿童的乐园吗?2 .文章第一段中“(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段是成年后的鲁迅,以回忆的口吻在讲述对这个园子的总体印象。“我的乐园”在文中还有两种称呼(百草园、荒园),同一个园子,为什么有三种称呼?从中你读出了作者对“百草园”有着怎样的情感?【明确】百草园是从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惯用称呼,荒园,是人们眼中的模样,大概也是比较

8、接近园子的实际情况,荒草丛生,成年人对它不感兴趣,乐园是“我”对这园子发自内心的爱称,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设计说明: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把握文中的儿童视角,体会“乐园”之“乐”。当堂检测: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确凿()(2)菜畦(3)臃肿(4)脑髓(5)蝉蜕()(6)倜傥((7)觅食(8)攒成(A.高枕而卧轻捷宿儒B.人声鼎沸锡箔蟋蟀C.人迹罕致枇谷渊搏D.朝花夕拾书塾珊瑚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棋。(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9、(请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枇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作业布置:1 .仿照文章第2段,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

10、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2 .完成练习部分1-43 .完成作业单一,二(1-2)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百草园一一“乐园”(I)抓虫拔草之乐-(2)听讲故事之乐(3)雪天捕鸟之乐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以儿童视角回忆的“百草园”的快乐生活,感受到作者在百草园抓虫拔草、听讲故事、雪天捕鸟之乐,体会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我们这节课继续研读“三味书屋”的部分。设计说明:总结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三味书屋部分。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1 .从第10段到结尾写的都是关于三味书屋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明确】“我”行礼拜师,我,问“怪

11、哉,虫先生教“我”读书、习字、对课“我和同窗们溜到园子里玩耍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读书“我在课上画画2 .默读“三味书屋”部分,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形式来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流露出他怎样的情感?圈画相关词句。(先找到“我”在三味书屋”的表现的句子)【预设】“我”问“怪哉”虫: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好奇,心理描写)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语言描写)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12、好几回了。【追问】你如何看待“先生”作为一位“渊博的宿儒”却对“怪哉”这虫不予回答这件事?(心理描写,“我”的好奇心没有被满足,“往往如此”写出了“我”的失望与不满。)先生教“我”读书、习字、对课: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枯燥、乏味)“我”和同窗们溜到园子里玩耍被先生批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追问】后园寻到的乐趣与百草园中寻到的乐趣有何不同?【明确】后园之

13、乐是偷得的,只能“静悄悄”地玩,而且随时会被老师“大叫”回去。而且比起在百草园里看“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视野的开阔,后园里的天地还是太狭窄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一同回去,也不行的”,说明以前大家一同回去过,是争先恐后,你操我推,所以现在改变“策略”,其中之一便是改变走回去的方式。)师生一起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上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明确】首先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语气里依然充满了调侃的意

14、味。接着又将“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严正,和“狗窦大开”的戏谑、“潜龙勿用”的神秘、“厥土下五上上错”的难解,混在一起,形成荒谬的并置,自然让人忍俊不禁。但我们同时可以感觉到,包括小鲁迅在内的私塾里的这些顽童,实际上是将读书游戏化了,并从中感受到一种乐趣。以致成年鲁迅回述这段生活时仍然流露出一丝温馨。“我”在课上画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追问】从中,你

15、们发现孩子有着怎样普遍的天性?【明确】爱好游戏、有好奇心等。3 .怎样理解先生的形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富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肖像描写)“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严肃、刻板语言、肖像描写)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宽容)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酹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语言

16、、肖像、动作描写)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同时学会完整、客观地看待作者寄遇在三味书屋”中的情感。三、明确叙述视角变化1.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如果说文章是以“小”鲁迅的视角写“乐”,那么“大”鲁迅的视角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关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段。【预设】”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一一文章开头,作者交代变卖祖屋祖产,一般而言是家道中落或遭逢变故的表现,虽然作者没有交代为什么变慢,我们仍旧可以感受到这种淡淡的失落与惆怅,因为他失去的

17、不只是现实中的百草园,更是童年的乐园和记忆中的故园,更何况自己又是常年在异地漂泊,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他的父亲是开西国电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文章结尾,作者交代自己卖画给同窗的原因是因为要钱用,一个孩子,对自己创作许久积攒下来的成果,一般是视若珍宝的,不得以卖出,可见其无奈与惋惜,至于为什么要钱用,同学们,可以从鲁迅早年的经历中窥见一点原因,鲁迅少年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到药店给父亲买药,而如今的自己常年漂泊在外,

18、难免又是有些惆怅。【追问】戛然而止的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一这一句中这东西指的就是卖掉的绣像,这些就像是儿时一段美好时光的见证,对于一个成年人是再难求得的无价之宝,因此这句看似平淡的话中,饱含着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在的遗憾,对美好时光的惋惜,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叹,以这句话结尾就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小结】文章开头与结尾分别写了“百草园”被卖以及“三味书屋”里绣像的遗失。作者以“大”鲁迅的视角写“失”,表达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从而表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湿寄寓着对生活的无限慨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混合了回忆的甜蜜和现实的感慨

19、,形成了一个含蓄的呼应,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交叠在了一起,设计说明:通过把握文章首尾段、关注文中两个不同的叙述视角,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四、把握文章主旨1 .请你比较“百草园”之乐与“三味书屋”相同与不同之处。【明确】两者共同构成了鲁迅的童年生命的成长环境。点拨:“同”一一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的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异”一一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

20、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2 .现在,同学们能试着概括文章的主旨吗?【预设】批判封建社会、怀念童年生活【明确】表现了孩子热爱自然的心理,同时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设计说明:鉴于本文多元化的主旨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概括文章主旨当堂检测1 .第9段文字写出了()A“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B,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C.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D.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2 .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

21、)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B.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部分及作业单剩余部分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百草园一一“乐园”三味书屋一一枯燥、有趣叙述视角一一童年的“我”和现在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