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100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老师是深受人们敬仰的一代教坛巨匠。他的许多教学课例都成了经典,让人常读常新,每次都能带来不同的收获。今天,我又把杨氏之子圆明园的毁灭祖父的园子这三篇课例用心拜读了一番,发现了更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亲切自然的课堂导入在杨氏之子中,于老师从表情入手,让学生学会“察言观色”,为表情朗读做好铺垫。在圆明园的毁灭中,由师生互相问好,引出生对师的初步认识和评价。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口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在祖父的园子中,又是在交流学生的预习收获中引出问题的探讨,这一切看似都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令人称赞。二、温情善诱的课堂评价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

2、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对自身的肯定。所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三、读写结合的课堂安排于老师主张读写结合,并且善于寻找“写”的切入点,作为文言文的杨氏之子,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加入想象,改写成现代文的扩写练习,并采用了分组训练的方式。此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还增

3、强了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读与写,读与说,写与说,天衣无缝的融为一体。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于老师在学完课文后,安排的是让学生写一写此时的感受,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别人说。在祖父的园子一课中,于老师更是创新安排了师生同写少儿趣事的环节,既有方法的引领,又有感情的升华,令人拍案叫绝。在这三节课中,于老师都注意读中有写,融读、写、说、悟等语文能力练习于一体,真正全方位地、完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道至简!于老师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读于老师的经典课例,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大音希声,什么是“大象无形,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