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清单(含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清单(含剖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目考一透视新课标中对文言文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国命题解读1.文言文的考查主要有以下题型:(1)词语的理解:直接填空解释、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实词解释的正误选择。(2)句子的翻译:考查课文篇目的句子,采分点主要是句中重要实词和句意。(3)重点语句的默写填空。(4)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
2、括:考查写作技巧、理解概括、主旨情感。还出现了文意理解与分析的选择题。(5)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文言文的考查注重文本思想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如字词解释迁移到其他篇目,迁移到成语,文意理解题用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等。2.命题趋势近年来,从各省市中考语文卷子的古诗文测评中发现,试题命制趋势是从单篇文本测评到多文本组合测评,从纯粹考查文言材料的阅读理解到凭借文言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体上题型基本稳定,考查的能力点主要集中在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分析概括和比较研读上。耳技乃愿结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技巧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
3、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具体答题技巧:1 .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
4、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2 .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1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2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共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2)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介宾结构后置
5、。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 .牢记翻译基本方法“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调”是调整语序;“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册口是删去不译的。但知识清单世说新语二则L解释字词。(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
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倾忌;理睬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
7、舞。(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时间是正午时分。(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论语十二章4 .解释字词。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
8、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5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4)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诫子书1.解释字词。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4)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日:日子,岁月(7)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8)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将下列句子翻j茅理河密(1)静以修身,俭以养
10、德。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狼1.解释字词。(1)一狼仍从从:跟从并驱如故故:原来(3)屠大窘窘:处境困迫,为难(4)顾野有麦场倾:看,视(5)积薪其中薪:柴草(6)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盖(7)目似瞑瞑:闭上眼睛(8)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9)盖以诱敌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2.一词多义。其恐前后受其敌
11、(代词,指代“两狼”)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3)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4)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只是)意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6)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向前)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寓言四则重点字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12、3)国人道之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5)丁氏对日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若:你(9)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国考场炼兵(15分)(2023上安徽合肥.七年级统考期末)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7 .(5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偈()(2)思而不学则殆()(3)俭以养德()(4)非学无以广才()(5)险躁则不能沧性()8 (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 .(2分)甲文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乙文主要论述与治学的问题。10 .(4分)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哪些?(至少答出四点)【答案】1.生气,恼怒疑惑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增长修养2.()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
14、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学习兴趣修身或修身养德4.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M思”结合;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静,即心无旁鹫,潜心专一;立志;惜时。【解析】1.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殆,疑惑;(3)句意: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4)句意: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5)句意: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修养。1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词:择
15、,选择;其,他们的;善,好的,优点;从,跟随,引伸为学习;改,改正。(2)重点词:非,不;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棣,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明确;志,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3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这句强调学习方法,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咦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结合甲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
16、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结合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则强调的是学习态度,即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知识和才能,应该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向别人学习;故可知甲文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乙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
17、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强调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和培养品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如何学习,故可知乙文主要论述修身(或修身养德)与治学的问题。4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这句强调学习方法,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思”结合;结合甲文“知之
18、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则强调的是学习态度,即一个人不可
19、能具备所有的知识和才能,应该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向别人学习,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结合乙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学习要静心专一,心无旁警;结合乙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强调志向对学习的重要性,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学会立志,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结合乙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
20、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告诉我们不要等时间飞逝而去之后,再来后悔之前没有好好努力,可知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要珍惜时间。示例:学会学习,包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从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中汲取经验;培养高尚的品德,包括勤奋、节俭、坚毅、自信等品质,这些品质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珍惜时间,要时刻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树立远大志向,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1、,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陵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
22、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4分)(2023上广东汕尾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文集卷一)5 .(2分)解释加点的字词。(1)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3)不能冷性6 .(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
23、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列女传.孟母断机)【注释】诵:背诵。喧:同“谖”,遗忘,忘记。裂:割断。7 .(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此球之(告诫)B.乃笃进(又,再)C.殍而问之(叫,呼叫)D.有所失(失败)8 .(2分)请用两条“尸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9 .(4分)甲、乙两文同写“诫子”,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用意,诸葛亮“诫子”和孟母“戒子”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5.(1)增长(2)达到(3)修养6.(1)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O(2)悲哀地守着贫穷的陋室,(到那时后悔
24、)又怎么来得及。7.D8.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9.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立德、修身,希望儿子珍惜时光、坚定意志、刻苦学习,学有所成。孟母告诫儿子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解析】5.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3)句意: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6.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25、1)静:宁静;以:用来;修:修养;养:培养;(2)悲:悲哀地;穷庐:贫穷的陋室;复:又;何:怎么。7 .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D.有误有所失,的意思是:有的地方忘记了。失:忘记。故选D。8 .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意: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少时”作状语,应划为一处,“诵”是孟子的动作,在其后断开一处,故断句为: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26、。9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诸葛亮强调,修身”“养德”,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立德、修身。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诸葛亮强调珍惜时间。据此分析,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立德修身,他希望儿子珍惜时光、坚定意志、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乙文根据“其母弓I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分析,孟母通过剪断布匹来告诫儿子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像这块不一样,织到一半就剪断就没有任何的作用。由此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点睛】
27、参考译文:甲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文:孟子年轻时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然后再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之后,孟子不再因分心遗忘书中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