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549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3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题3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题3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题3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物态变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3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血,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T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ioo;然后把oc和I(XrC之间分成io。等份,每一等份代表(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一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知识点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

2、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知识点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C42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

3、体的温度有关。知识点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过程:(I)AB段,物体

4、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2) 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3) 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凝固过程:(4) 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5) 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6) 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知识点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

5、、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6、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T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知识点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雾淞、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知

7、识点七、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4、温度高于OC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5、温度高于OC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6、温度低于OC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考点一.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1. (2023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

8、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解答】解: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B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正确、C错误;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9、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Bo2. (2023南宁三模)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C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解答】解:“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o考点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2023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

10、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36o(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填“升高程“不变”或“降低”)。(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象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标号)。A.石蜡的凝固点为48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

11、度值是IC,此时的温度是36;(2)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 A、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故A错误;B、由图丙可知,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C,故B正确;C、由图丙可知,5min时,石蜡和海波的温度相同,故C错误。故选:Bo故答案为:(1)36;(2)吸收;不变;(3)Bo考点三.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曲线4. (2023格尔木市一模)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

12、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解答】解:A、图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熔化图象。A错误。B、图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B正确:C、图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凝固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C错误;D、图丁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Bo5. (2023新乡二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

13、.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D.乙物质在加热3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正确:B、分析图象可知,甲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故C错误;D、乙物质在加热3min时处于熔化状态,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故选:Do考点四.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6. (2023绵阳模拟)室内温度为2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

14、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o考点五.沸腾及沸腾条件7. (2023凉山州)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和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给烧杯加热过程中,

15、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中吸热而沸腾,且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试管中酒精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酒精能继续吸热,所以酒精能继续沸腾,故A正确。故选:Ao8. (2023大丰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 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 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 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解答】解:给盛水的容器加热,温度到达水的沸点时,通过热传递的

16、方式,A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加热过程中,B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B杯中水的沸点升高,但B杯之外水的沸点较低,则B中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B中的水不能沸腾。故选:D。考点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9. (2023阜新)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方法是_B(选填“A”“B”或C”)。(2)实验中待水温接近90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填写在下表中。时间min01234567温度/C9092949698989898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此时实验室的气压标准大气压(

1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解答】解:(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正确的方法为B;(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温在98C保持不变,故沸点为98;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此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属于液化现象;(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减少加入水的质量。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B;(2)98;小于;(3)减少加入水

18、的质量。10. (2023临沂)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由图象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o(3)进一步分析可知,a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4) 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5)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填写一条即可)。【解答】解:(1)“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根据图象可知,沸腾前

19、,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观察图乙中的图象可知,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a升温快、b升温慢,a组水的质量小于b组水的质量;(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子等。故答案为:(1)液化;(2)不变;(3)a;(4)当地气压;(5)减少水的质量。H.(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I)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答案合理即可)。(2)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选填“沸腾前”或“沸腾

20、时”)的状态。(3)小兰和小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由图象可知,小兰和小伟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mo【解答】解:(1)在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都达到沸点,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同时气泡所受水压减小,气泡不断增大,图甲是沸腾时的情形;(3)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同,可以判断所用水的质量不同;A初温高,所以A的质量大,即r11AmB0故答案为:(1)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2)沸腾时;(3)o12.(2023宽甸县模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

21、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固定夹的高度。(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eCo(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会(选填A”或B”)。A.立即停止沸腾B.继续沸腾一会儿(4)如图乙所示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两个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5)小宁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做了“纸锅烧水”的实验。“纸锅”如图丙所示,她将适量的水倒入纸锅,用酒精灯加热,水沸腾后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

22、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温度,且(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A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时1C,水银柱在90以上3格处,示数为93;(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收热量,故选B;4.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相同时间里a、b组的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从图中可知b组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则b组的水的质量大,故A错误;B、水的质量相同,从图中可知b组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则b组的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即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故B正确;(5)水沸

23、腾时仍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一直保持达到沸点时的温度,水的沸点比纸的着火点要低,所以纸锅没有燃烧。故答案为:(1)A;(2)93:(3)B;(4)B:(5)不变;低于。13. (2023白云区校级二模)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将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器材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该先安装再安装烧杯;(选填“铁圈”或“温度计”)(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下列温度中更适合作为水初始温度进行实验的是;(填写序号)(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4)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由图象分析

24、可知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是:。【解答】解:(D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最后放入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再安装烧杯。(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水的初温,水的温度是90C合适;20温度较低,加热到沸腾时需要的时间较长;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100C不适合,故选B。(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温度计的示数是92C。(4)根据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得到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铁圈:(2)B;(3)92;(4)沸腾前吸收

25、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14. (2023龙港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时探究“水沸腾和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试管中装有适量的晶体颗粒,水和晶体颗粒中分别放有温度计。(1)安装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某时刻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3)实验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晶体颗粒熔化过程所需的时间为min,加热到笫6min时,试管中的物质所处的状态是(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4)当试管中的物质温度达到98后不再升高,这时它(填“一定”、“可能”或“不会

26、“)沸腾;(5)小明分析图象得出:水沸腾和晶体熔化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o【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组装器材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即水的温度为96C;(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温度会逐渐升高,则由图象可知,晶体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结束,熔化时间t=8min-5min=3min,第6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当试管中的物质温度达到98C后不再升高,由图可知,此时水已经沸腾,若该物质的沸点低于98C,则物质的温度不能达到98C,

27、若该物质的沸点大于或等于98C,则物质不能沸腾,所以该物质不会沸腾;(4)由图可知,水沸腾和晶体熔化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3)3;固液共存;(4)不会:(5)不变。考点七.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15(2023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一“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28、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正确;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正确。故选:Ao16. (2023河南)大美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云台山雾气环绕一一雾的形成需要吸热B.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C.老君山霜打枝头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鸡公山朝露晶莹一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解答】解: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出现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雪的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9、,凝华放热,故C错误;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o17. (2023陕西)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将一个初温为16的金属盘斜放在烧瓶上方,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盘下表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测得金属盘的温度为55。小明据此得出“水蒸气液化的过程会放热”的结论。(1)小华认为,图-I所示实验中,金属盘温度升高,不一定是水蒸气液化放热造成的,还可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温度较高的小水滴向金属盘传递热量导致的。(2)小明和小华经过反复讨论,选择如图-2所示的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K、KbK2表示止水夹):安装器

30、材时,调节铁圈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选填“外焰”或“内焰”)加热。在A量筒、B量筒中均装入体积Vo=3OmL,初温S=16C的水。打开K,关闭K1、K2,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水开始沸腾,最左侧细导管口有“白气”不断喷出,说明此时瓶内气压略有(选填“增大”或“减小”)。打开Ki,关闭K、K2,瓶内的高温水蒸气通过细导管进入A量筒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当A量筒中水的体积VA=40mL时,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得此时水温tA=92C打开K2,关闭,瓶内的沸水会通过细导管迅速进入B量筒的水中,当B量筒中水的体积VB=mL时,关闭K2,同时打开K,测得此时水温tB=33C.根据tAtB,可得出水蒸气

31、液化的过程会放热的结论。(3)小明与小华计算出了量筒中水的质量,并根据如图-3的科普知识,对实验过程中A量筒内热量转移情况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分析。p水=lgc11B,c水=Xl()3j/(kgoC)小明和小华又从资料中查到: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温度为IO(TC的水蒸气完全液化为100e的水,会放出Xl6J的热量。结合以上信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定量分析。10g、100C的水蒸气,完全液化为IO(TC的水,此过程中,放出热量QsU为J;Iog水,温度由Io(TC降低至92,此过程中,放出热量Q放2为J;30g水,温度从16C升高至92,此过程中,吸收热量Q吸为Xl()3j(4)综合本实

32、验过程和具体数据,小明和小华对液化现象有了更深地认识,也明确了图-1中导致金属盘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请你结合数据,简要阐述金属盘温度升高的主要原H:。【解答】解:(2)因酒精灯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因此安装器材时,调节铁圈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打开K,关闭Ki、K2,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水开始沸腾,最左侧细导管口有“白气”不断喷出,说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即此时瓶内气压略有增大;在加热过程中,瓶内气压会增大,要使瓶内的沸水会通过细导管迅速进入B量筒中,应打开K2,关闭K、K,这样沸水才会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导管迅速进入B量筒中;为了探究水蒸气液化的过程会放热,应控制A量筒中水

33、的体积与B量筒中水的体积相等,即当B量筒中水的体积Vb=4011L时,关闭K2,同时打开K:(3)因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温度为IO(TC的水蒸气完全液化为100的水,会放出Xl()6j的热量,则iog、IoOC的水蒸气,完全液化为100C的水放出的热量为:Q6=IO6JZkgX=XlO4J;IOg水,温度由IO(TC降低至92,此过程中,放出热量Q放2为:Q放2=c水m(tot)=XlO3J/(kgC)XX(100-92)=336J;(4)由实验数据可知,Q放I远大于Q放2,所以A量筒中水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同理,金属盘温度升而主要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导致的。故答案为:(2

34、)外焰;增大;K、Ki;40;(3)X104;336;(4)因为Q侬远大于Q放2,所以A量筒中水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同理,金属盘温度升高主要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导致的。考点八.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18. (2023沈阳)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段时间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层薄霜生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

35、要吸热【解答】解:A、B冰块变小是熔化,需要吸热;干冰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B正确,A错误;C、D小水珠生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薄霜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19. (2023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

36、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o20. (2023陕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露和霜都是固体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

37、是液化过程;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o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3兴化市一模)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C,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8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解答】解:小华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

38、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小明同学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ABD正确;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C错误。故选:Co2. (2023石峰区模拟)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开始解冻B.夏天清晨,花草上有大量露水C.秋天清晨,浓雾笼罩大地D.冬天,结冰的衣服也会晾干【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水蒸气变成露珠是液化现象,不

39、符合题意;C、水蒸气草木上形成小水滴是液化。不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不合题意。故选:Ao3. (2023魏都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信息正确的是(A.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B.在。至5min物质处固液共存状态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C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解答】解:通过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BC段温度不变,说明此物质是晶体;A、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在。至5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

40、液态,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C,故C正确;D、在CD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Co4. (2023庆云县二模)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淞,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

41、温度降低【解答】解:A、坎儿井减小了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故A正确;B、冰雪消融,形成水流,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D、雾淞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会放热,故D错误;故选:Do5. (2023宝山区模拟)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A

42、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o6. (2023开福区校级一模)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C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解答】解: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

43、律制成的,图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C,其示数是,故A正确;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故B正确:C、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甩,故C正确:D、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C42C,沸水的温度约为100C,所以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故D错误。故选:D。7. (2023新罗区校级模拟)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需要吸热B.它们是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C.蒸发和沸腾都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可能发生D.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解答】解:A、蒸发和沸腾时,液体都要吸热,故A正确;B、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故B正确;C、蒸发可

44、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故C错误;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能进行,故D正确。故选:Co8. (2023金安区校级三模)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A.B.C.D.【解答】解: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推动活塞乙醛变多,是气体乙醛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吸热的是,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 (2023虎林市校级模拟)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

45、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先熔化后凝固B.先熔化后凝华C.先液化后凝固D.先液化后凝华【解答】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选:Ao10. (2023甘南县校级一模)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C,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B.甲的体温一定是C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一定低于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解答】解:甲

46、的体温等于C,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故选:Bo11. (2023鼓楼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R-134a冷媒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冷媒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循环,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关于这种空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B.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C.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对室内制冷效果更好些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窗户内侧会出现“白雾”【解答】解:A.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故A正确;B.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故B正确;C.冷空气的密度更大,故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冷却效果更好些,故C正确;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变低,房间窗户外侧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滴,所以窗户外侧会出现“白雾”,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