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663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学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应急管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有序、快速高效的原则,及时研判、稳妥组织学校积极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原则,特制定本方案。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一)领导小组设置学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各位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中层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安全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主管安全的领导牵头主持。(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学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各自职能指导学校教学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安全办公室与气象局和上级有关部

2、门保持密切联系,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极端恶劣天气预报和预警级别,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领导小组研判,是否发布停止一切教学活动的通知和复课信息。(三)建立气象观测站学校在校园内设置气象观测站,由科学及相关学科任课教师负责管理,成立气象观测社团,对极端恶劣天气及时预测,观测站与学校安全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对极端恶劣天气可能发生情况及时向学校极端恶劣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三、极端天气分类及防御指南(一)暴雨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师生安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

3、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2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暴雨工作;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活动,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旧校舍内的师生到安全场所避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3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做好雨情、汛情研判,及时采取提前放学、延迟放学等应对措施;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活动;处于危险地带

4、的中小学应当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上班人员的安全;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出现暴雨橙色预警,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4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暴雨应急、抢险工作,做好雨情、汛情研判,及时采取提前放学、延迟放学等应对措施;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学校放假,直到预警解除。(一)暴雪1.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有影响。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5、师生注意防寒防滑;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5 .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有影响。防御指南:学校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师生注意防寒防滑;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6 .暴雪橙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有较大影响。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师生注意防寒防

6、滑;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7 .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有较大影响。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师生注意防寒防滑;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停课安排。师生放假,直到预警解除。(三)大风1.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大风工作;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

7、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师生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8 .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大风工作;停止露天活动和户外危险作业,尽量到避风场所避风;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9 .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标

8、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大风应急工作;校舍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应当停课,师生减少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10 大风红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大风应急和抢险工作;师生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

9、地方,不要随意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师生放假,直到预警解除。(四)沙尘暴1.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Iooo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工作;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师生注意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较敏感师生不要到室外活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2.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

10、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应急工作;停止露天活动;师生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应当戴好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注意交通安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3.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应急抢险工作;师生不要在户外活动;学校推迟上学或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五)高温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

11、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师生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学生进行防暑降温指导。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2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C以上。防御指南:学校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师生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对学生进行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3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C以上。防

12、御指南:学校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停止户外露天作业;对学生采取保护措施;要特别注意防火。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六)大雾1.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雾准备工作;户外活动注意安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4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雾工作;减少户外活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

13、,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3.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雾应急工作;师生不要进行户外活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七)雷电1.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雷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自学,学校不视为旷课。2 .雷电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

14、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防御指南:学校落实防雷应急措施;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金属用具、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需乘车上下学学生放假,本地和校外住宿生原则上放假,可在家或校外住宿点自学,不视为旷课,住宿生到校上自习。3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师生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

15、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需乘车上下学学生和本地学生及校外住宿生放假,校内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自习。四、应急保障(一)预案保障要加强对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应急反应的主要内容、职责等,保证需要时,能够迅速到位、规范行动、有效处置。(二)机构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均须设立专门的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应急机构,并制定具体方案。五、信息报送制度1 .信息报送采取分级报告制度。2 .严格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3 .工作程序由学

16、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分析、研判,及时将灾害事故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情况向教体局和当地政府应急指挥部报告。六、善后与恢复各学校在后期处置工作中,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安抚和平静师生情绪,恢复校内正常秩序。七、附则1.预案管理与更新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及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预案实施评估结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组织修订预案,报教体局批准后实施。4 .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小学应对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为切实做好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师生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关于做好恶劣天气下师生安全工作的应急预案

17、一、指导思想全体教职工要高度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责任如山”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对恶劣天气和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组织领导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组员:名班主任分工:组长一一负责制订预案,负责宣传副组长一一负责后勤保障各班班主任及教职工一一恶劣天气安全知识教育,负责学生安全。三、恶劣天气范围: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等。四、具体措施1、加强校舍安全检查。学校对校舍、围墙、厕所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安排专人每天巡查。尤其是恶劣天气时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对校内电

18、气线路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检查,杜绝安全事故。采取保暖防风措施,保证学生正常的活动及学习条件。2、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校会、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下班期间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雨雪天气、大风天气师生安全意识。各班级对学生进行恶劣天气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物,防冻防寒,预防感冒。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各班主任要利用电话、QQ群、微信群等手段和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或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要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4、加强值班,保障安全信息畅通。学校实行教师值日执勤,校长带班制度,要求值勤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保证通信畅通,提前到校,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5、大雪天气,要组织人员及时清除校内道路的积雪,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提前准备好除雪所要使用的扫帚、推雪板、铁锹等工具,准备好地毯、纸板等防滑用品。6、如突遇灾害天气,必要时,学校可采取停课、延迟上学时间、提前或延迟放学、临时放假等措施,避免师生出现安全事故。7、恶劣天气,尽量在室内,放学时间家长应全部接回,恶劣天气过后,家长也没接,教师可叮嘱学生自己回家,注意安全。我校师生要认真加强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恶劣天气下师生的安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