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859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练就一双“文化之眼”外行看幼儿教育,总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误解:教那么小的孩子,只需要一点粗浅的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孩子也不理解。所以,当幼儿园老师很简单。但近年来,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少人已从教育的专业性上维护着幼儿教师的尊严:教育本就是一种极深的学问,不仅有专业的理论,还有专业的技术,不学就不懂幼儿的想法,不学就不了解他们的发展规律。但是,仅仅强调教育专业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几乎所有的教育情境,都包含更广泛的人类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科学知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时常会暴露出教师在相关知识背景上的局限。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合作,搭建了一座大桥,教师以谈话

2、的方式来参与,希望在此基础上达到指导和提升的效果。但谈话总是无法深入,最后导致意兴阑珊地匆匆结束。教师提出的问题包括:你们搭的是什么?它在什么地方?你们这个地方搭的是什么?你们怎样搭的?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问题,要么一句话答完,要么就不回答。原因在于,教师在面对孩子的作品时一,不仅没有针对桥梁包含哪些教育价值去分析和思考,而且自身也缺乏相应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也就是说,自己也不懂桥梁。关于桥梁的知识非常丰富:桥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包括哪些部分?桥梁的功能是如何通过这些结构实现的?古代的桥梁和现代的桥梁有什么不同?桥梁对人类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美好的相关故事?倒不是说要在这样一个时刻,将这些知

3、识经验一股脑地倾倒给孩子;而是说,如果教师有着更好的知识储备,就可以更好地回应孩子,在孩子回答我发现桥的两头都有这个高高的东西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和他对话了:我知道了,你说的是桥塔,你见过南京哪些桥有桥塔呢?你觉得它会有什么作用呢?和中小学不同,幼儿园教师几乎都是全科教师,这意味着几乎对任何领域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尤其是在综合课程的背景下。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论是在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成长,我们的学习都更应该具有通识的意识。这不仅涉及到是否能给予孩子合适的、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否引导孩子朝向人类真善美价值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甚至可以说,不了解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儿童的天性

4、和能力,因为后者是需要前者来进行分辨和定位的。正如杜威所言:我认为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儿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倾向,在我们能够把这些本能和倾向转变为它们的社会对应物之前,我们不知道它们所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具有艺术文化方面的素养,就可以发现儿童作品中蕴藏着的可以媲美大师的美感和想象力;如果我们具有科学技术素养,就可以知晓孩子为什么拱桥要建得弯弯的问题背后的价值;如果我们懂得公平和正义的观念,就能理解孩子要让每个人都有一大幢房子观念的宝贵几乎孩子的任何问题和观念,我们都能在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经验里找到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且将之化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源。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有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永远保持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用杜威的话来说,要让我们充分揭示在儿童颇为简单的要求里究竟包括着什么,整个物理科学一点也不多当儿童在作画或者乱涂一通时,要使我们能衡量儿童心里所激起的冲动的价值,拉斐尔和科罗的艺术一点也不多我们正需要练就这样一双文化之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