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080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河南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陈纳吴炜马梦娟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从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反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性评价,持续改进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于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共同发起,其宗旨是促进相关成员国之间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我校作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自2022年开始筹备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

2、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内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习评价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实践环节薄弱,成绩考核体系单一。学生学习产出达不到专业认证对该门课程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重新梳理了课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该课程的学习产出,进而实现课程对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支撑。1设定课程目标专业认证提倡的OBE教育理念强调“预期学习产出一教育投入与教育过程一评估学习产出”的路线,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出发点,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并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的反馈进行持续教学改

3、进,形成闭环2。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专业认证的12条毕业能力要求和二级指标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调查环保行业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环评素养要求,环评行业专家意见、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职业发展等情况,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程目标1:熟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掌握水、气、声、生态等环境要素评价的工作分级、现状调查,能通过工程分析,识别和表述污染环节和污染因子Q例如,针对行业建设项目,要求学生能熟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最新环评技术导则和标

4、准的要求,识别重要环境影响、筛选出评价因子,确定适用的评价标准并能通过工程分析识别出产排污环节,准确核算出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浓度、数量。(2)课程目标2:掌握AERSCREEN、AERMOD.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等预测模型的使用方法,能通过预测模型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并能够理解所使用方法的局限性。例如,针对某具体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学生能根据工程特点与环境特性采用Aerscreen模型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如果是一级评价能按照导则要求收集气象参数、地形参数、污染源参数等代入AERMOD等进一步预测模型预测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并认识到预测结果在具体项目上精度的局限

5、性。(3)课程目标3:通过规划和工程项目的案例教学,分析规划和实际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及现状评价、预测评估的实际应用方法,提出减轻和减缓污染的治理措施和对策,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设计2.1 反向设计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授课内容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系统化模块化学习来重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紧扣环境影响评价的三个课程目标,按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建立课程知识模块体系。例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梳理成个5个知识模块,包括:法律法规、地表水污染源源强分析的方法、地表水预测模型的使用、地表水环境环保措施、工程案例综合应用。五个知识模块紧密联系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6、。学生通过模块学习进行课程知识体系构建,逐步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2 面向职业资格认证,丰富教学内容工程认证准则中规定的教育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工程师注册方面提出的要求。许多国家将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同置于一个组织之下的两个部门来协作进行管理3。我国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工程专业执业”为目标的认证体系不谋而合,毕业后顺利考取环评工程师证书也大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密切关注环评的法律法规、环保标准、技术导则的修订,及时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补充更新;课堂上将环评工程师考试大纲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7、强化对资格考试中工程分析、源强计算、环境影响预测等难度较大的核心内容的讲解;引入大量不同行业的真实环评案例作为线上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行业背景知识,培养解决综合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学生工作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3强化实践教学3.1 分组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总结、延申和应用Q认证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该课程理论教学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环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往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仅以个人提交的环评实习报告作为最终实习

8、成果和成绩评定依据。实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无团体协作、各自为战,部分学生为了按时完成报告,东挪西借、甚至抄袭,远远达不到工程实践训练目标,工程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与认证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基于真实工程项目引入PBL分组模式。借助学习通平台,建立分组,将任务细化,采用组长负责制,学生以小组全程合作的方式完成实习。从原先的单一实习报告考核方式转变为多节点全过程考核,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作战,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学习通”搭建互动学习平台,通过组内讨论一组间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及时解决学生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

9、动性,促进了组内、组间互相协作。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改善了实习效果。3.2 实践教学早期介入实践教学在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独立集中进行,很多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实习效果却不甚理想,追其原因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缺乏互动,学生停留在只会做题,不会解决工程问题的阶段,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综合实践。我们尝试在理论课程教学开始时,提前布置实习题目与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实习各环节要求,搜集资料,实现实践教学早期介入。教师在授课时,将实习内容渗透在理论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程互动。比如,实习题目为“某喷漆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课堂上讲授“排污系数法”时,除

10、了指导学生完成习题,还可以引申出实习报告中喷漆废气源强计算环节”中该法的应用。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带着问题和需求进行学习,有的放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后续集中实践环节中,通过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将独立的课堂理论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4规范课程过程性评价工程专业认证强调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持续改进,实现教学全过程闭环。课程评价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4。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教学基于学习通平台,根据学生线上任务的完成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问题回答情况、考勤、阶段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结合各项指标权重值采用评分表量化分析法计算出“环境影响

11、评价”课程的平时成绩,结合期末成绩科学评价学生该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把实习成绩划分为实习软件操作(30分)、小组上会汇报(30分)、环评实习报告(40分)三个环节。实习软件操作和环评实习报告部分均由教师评价。小组上会汇报包括:小组汇报、小组讨论、最终汇报三个阶段,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内互评、组员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全过程,多节点、多种评价方式实现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课程存在的问题,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有的放矢制定下一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改进措施,形成闭合内循环的课程教学良性改进体系。5结束语在学院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主体,重新设定了课程教学目标,结合环评工程师制度反向设计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规范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客观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