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109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特别处理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质量专题治理措施1、编制阐明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样,构造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材料品种、规格不一样,材性各异,交叉施工,现场复杂;工艺规定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0原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原因0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日勺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防止;对出现的质量通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2、编制根据1、美每家美华星都工程施工图;2、国家和成都市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国家现行日勺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查评估原则。3、结合我项目部对建筑工程aJ施

2、工经验。4、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工程特点、施工条件等编制。3、质量缺陷防止及治理措施3.1 险工程质缺陷防止及治理碎重要的质量缺陷有:蜂窝、露筋、孔洞、缝隙夹渣、墙柱底部烂根缺陷、断面尺寸偏差、楼面板表面平整度差、碎表面不规则裂缝、缺楞掉角等。3.1.1 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交接班振捣工交底不到位,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对应过大,柱底部无接浆等。防治措施:按规定使用移动振棒,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日勺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对应的石子粒径。治理措施:若发生

3、严重蜂窝现象要首先凿除漏浆严重部分的混凝土,使用比该构件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J细石混凝土重新补浇,如蜂窝现象不严重则可以用同强度的J水泥砂浆压抹并打细毛。3.1.2 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垫层局限性,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防治措施:钢筋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合适,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震动器待碎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治理措施:发生露筋现象,露筋部分用与构件同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抹灰,以免钢筋长期外露导致锈蚀。3.1.3 孔洞产生原因:重要在柱与梁交叉处钢筋较密,碎被钢筋卡住或漏振。防治措施:对钢筋较密日勺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

4、下料,缩小分层振捣日勺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治理措施:发生孔洞现象(面积20Cm内深度5cm内),首先凿除周围松动B石子并冲洗清理洁净后,告知监理现场看后,用纯水泥浆拉毛再使用比该构件强度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的补浇,补浇的细石混凝土应比构件突出(支模成簸箕形),待补浇的细石混凝土到达强度后进行凿除突出部分,并用水泥砂浆抹平打细毛。3.1.4 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尤其是柱头和楼板脚。防治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楼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治理措施:发生缝隙及夹渣现象时,将该部分进行修凿,冲洗清理洁净后用细石碎或水泥砂浆压补。3.1.5 墙柱底

5、部缺陷(烂根)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防治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尤其在墙柱脚处,浇注碎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治理措施:发生墙柱底部缺陷(烂根)现象时,应凿除缺陷部分混凝土,冲洗清理拉毛后,用高一等级细石碎或砂浆进行压补。3.1.6 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或涨模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墙柱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日勺最终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防治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钢度、符合规定容许接驳梁模板。治理措施:出现梁柱结

6、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或墙柱涨模,应进行人工修整,修整到规定尺寸后清理拉毛用等强水泥砂浆进行抹而打细毛。3.1.7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B模具定位,碎未达凝固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防治措施:浇捣楼面应倡导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规定的J模具定位,碎到达1.2Mpa后才容许在佐面上操作。治理措施:出现楼板表面平整度差的质量缺陷应追究施工班组的J责任,同步根据面积大小选择使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碎找平。3.1.8 磅表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一般是商品税未合理选用水泥;粉煤灰掺量偏大;构造表面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局限性水分

7、蒸发过快;厚、大构件内外温差收缩;塑性沉降变形。防治措施:加强养护,佐终凝后立即淋水养护,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或草袋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合理选用材料,合理配合比,添加微膨胀型外加剂等辅助措施防止裂缝。3.1.9 缺楞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精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措施不妥。防治措施:选用较大型、质量稳定的碎供应商。拆模板应在碎强度能保证,棱角应予保护。治理措施:缺楞掉角缺陷,用与构件等强的水泥砂浆修补。3.1.10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冲力过大。防治措施:垫块日勺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B冲力,当承

8、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治理措施:返工处理,现场裂碎垫块清出场,并重新加工。3.1.11 柱硅强度高于梁板段强度时,应按下图在梁柱接头周围采快易收口网和钢筋网进行分格,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即浇梁板碎。剪力墙中柱子与墙不一样碎强度同样处理。3. 2模板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1 .1预埋件有误产生原因:技术交底不到位或看图遗漏;技术复核、隐蔽验收不认真。防治措施:认真识图和交底;加强教育,执行岗位责任制度。治理措施:出现预埋件预埋错误缺陷时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重新预埋,或采用其他措施处理。3.2 .2涨模产生原因:墙柱对拉螺杆间距过大,对拉螺杆

9、过小或未拧紧,箍筋间距过大或不牢,模板刚度不够。防治措施:墙体用对拉螺杆拉紧,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治理措施:出现涨模缺陷时应将局部进行凿毛处理。3.2.3支撑不牢产生原因:支模时支撑角度过大;接口无木材加固,或间距过大;顶撑底部未垫木彷,支撑面积过小;立柱未设斜撑、卡撑等;支撑断面小。治理措施:斜撑坡度不不小于600,接口下放木杨,控制间距,底部垫木彷,设置斜撑、卡撑。对支撑应在浇筑混凝土前严格检查,支撑不牢处进行加固。3.2.4拆模后构造变形产生原因:拆模过早;拆模次序不妥;未合适留置斜撑。防治措施:强度到达规范规定,方准拆模;按操作规程施工;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规范执行。治理措施:出现

10、拆模后构造变形质量缺陷时在变形较轻时,对构造进行重新支撑;变形较重时,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制定处理方案。3.2.5缝隙过大产生原因:木模缝隙未采用堵、补等措施;支模时对缝不认真。治理措施:做好对缝。模板缝隙过大质量缺陷应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看模,发现模板缝隙过大或有漏浆现象及时进行修补。3.2.6模板拆除困难产生原因:模板吸水膨胀;未刷隔离剂;浇混凝土时漏浆,包裹模板。治理措施:下料时考虑模板吸湿后膨胀的影响;控制支模质量,防止漏浆。出现模板拆除困难质量问题时应将构造局部先进行剔凿,再拆模板。3.2.7碎构造支撑架搭设不规范产生原因:未按交底或方案施工或不明确详细部位做法。治理措施:现场重

11、新交底明确详细部位做法,按方案或交底现场严格执行。对不规范架体,坚决整改,按规范搭设完毕后方可进行碎浇筑。3.2.8位构造支撑架拆除时间过早产生原因:碎未到达规定容许拆模强度,周转配模材料局限性。治理措施:完善周转支撑架体及模板材料配置,必须有拆模申请且根据送检汇报强度到达规范容许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架体。3.3钢筋制作与绑扎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3.1箍筋不规方产生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规定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种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精确;当一次弯曲多种箍筋时,应将弯折处逐根对齐。治理措施:出现箍筋不规方B质量缺陷时,对I级钢筋,可以

12、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只可返工一次);其他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3.3.2成型尺寸不准产生原因:下料不精确;画线措施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妥;角度控制没有采用保证措施。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按配料单下料;制作前,根据多种钢筋调整值、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等进行画线;形状复杂的钢筋应制作样板,选择合适的操作系数。治理措施:出现成型尺寸不准时当成型钢筋各部分误差超过质量原则容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特性分别处理;对构造性能有重大影响或尺寸不准导致钢筋无法安装的,进行返工。3.3.3骨架外形尺寸不准产生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防止措施:绑扎时将多

13、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治理措施:对骨架外形尺寸不准0质量缺陷处理时应将骨架松绑,重新安装绑扎;严禁用锤子敲击或硬扳,以免整体变形或松扣。1.3.4 保护层不准产生原因: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数量局限性。防治措施:检查砂浆垫块厚度与否精确,并根据其面积大小合适垫够;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保护层垫置。治理措施:发现保护层不准B质量缺陷时必须进行调整,保证钢筋到位,保护层尺寸精确。1.3.5 柱子外伸钢筋、框架梁插筋错位产生原因:钢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碰撞,没有及时校正。防治措施:钢筋外露部分加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进行固定;浇筑前进行复核如有移位应进行校

14、正;浇筑中防止碰撞钢筋,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治理措施:在碎浇筑后出现柱子外伸钢筋、框架梁插筋错位的质量缺陷时应及时进行纠偏。3 .3.6同截面接头过多产生原因:钢筋翻样考虑不周,竖向钢筋连接使用非定尺钢筋,导致同截面接头过多。防治措施:钢筋翻样时,要考虑接头位置及数量。治理措施:对同截面接头过多0质量缺陷在钢筋未绑扎时,发现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应重新考虑接头日勺设置方案;已绑扎完毕,应进行返工。4 .3.7箍筋间距不一致产生原因:在钢筋绑扎前未进行画线。防治措施:根据图纸上的J间距,预先算好箍筋的实际分布状况,在钢筋绑扎时画好线再进行绑扎。治理措施:箍筋间距不一致B部位进行调整或将间距太大

15、日勺部位合适增长箍筋。5 .3.8绑扎松扣产生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碰撞、压弯接头处。治理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绑扎好的钢筋应防止碰撞、重压。绑扎松扣的部位松脱的接头重新绑扎。6 .3.9钢筋遗漏产生原因:施工管理不妥,没有事先研究图纸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次序。防治措施:钢筋绑扎前熟悉图纸,查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形状、数量与否与图纸相符,绑扎完毕后,工长进行检查。治理措施:对钢筋遗漏的部位进行返工,将遗漏的钢筋所有补上。3. 3.10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产生原因:操作人员疏忽,分不清主、副筋位置,不加区别进行绑扎。防治措施:专业工长应进行书面交底。治理措施:钢筋网主、副筋位置

16、放反在未浇混凝土时发现进行返工;己浇混凝,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确定处理方案。1粗钢筋连接(重要为直螺纹连接)接头不规范产生原因:因施工人员疏忽,未切平连接接头,或套丝连接过程中未拧紧。防治措施:根据规定重新详细书面交底,明确做法。并强调惩罚条例,杜绝问题发生。治理措施:加工日勺钢筋丝头应逐一自检,钢筋连接全程旁站,对不合格接头所有返工处理。3.4砌体工程质防止及治理措施3.4.1 平整度、垂直度偏差产生原因:操作不认真,检查不到位。防治措施:外手挂线,及时吊线靠直。治理措施:偏差超标导致抹灰超厚时,应增长钢丝网片,必要时需返工处理。3.4.2 砂浆不饱满产生原因:砂浆和易性差,铺灰随意性大。

17、防治措施:控制配合比,注意铺灰、揉压操作。治理措施:对砂浆不饱满的砌体使用水泥砂浆勾缝。缺陷较大,需返工处理。3.4.3 门窗洞口质量不准产生原因:操作不认真,技术交底和专检不到位。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管理,认真检查,测量。治理措施:门窗洞口出现偏差,偏大时增长钢丝网片或浇筑构造柱;偏小时进行局部剔凿。3.4.4 砌体稳定性差产生原因:拉结筋设置不合规定;排块及局部做法不合理。治理措施:拉结筋间距、长度、位置符合规范及设计规定;按规定进行砌筑。稳定性差B砌体应作返工处理。3.4. 5灰缝大小不均匀产生原因:砌筑时未拉通线或拉线不紧。治理措施:砌筑时拉通线。对灰缝大小不均匀严重的部位坚决返工。3.

18、4.6接槎质量差产生原因: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散料污染,未清理。防治措施:拉结筋按规定放置;接槎时清理槎面,浇水湿润,再填实砂浆。治理措施:不符合质量原则规定的作返工处理。3.5水泥砂浆楼地面工程质防止及治理措施3.5.1地面起砂产生原因:砂浆稠度过大;工序安排不妥,底层过干或过湿,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合适,表面脱水或表面被水冲刷脱皮;未到达规定强度就走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表面受到摩擦;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强度低或砂含泥量大或过细。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掌握好表面B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三遍;压光后,视气温状况进行养护,一般一昼夜后洒水、蓄水、覆盖

19、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搭接,未到达强度不得上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施工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损坏表面;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得使用。治理措施:起砂部位如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对起砂部分进行加水研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或用纯水泥浆罩面修补;大面积起砂,可在表面采用107胶水泥浆修补;严重起砂地面,应将面层所有铲除后进行重做。3.5.2地面空鼓产生原因:基层表面清理不洁净;基层浇水局限性,过干,砂浆失水过快,与基层粘结不牢;基层表面积水,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水泥浆结合层质量差,有干灰层或积水坑。防治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

20、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控制水泥浆结合层质量,不得有干灰层和积水坑。治理措施:根据空鼓部位房间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不小于0.且无裂缝的,可不处理;人员活动部位或面积不小于0.1m2或裂缝严重的应进行凿除后修补;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除,全面返工。3.5.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产生原因:水泥安定性差;砂过细或含泥量大;面层养护不及时;砂浆过稀,未按规定留分格缝。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按规定设置分隔缝;加强面层的养护。治理措施:裂缝宽度不小于O.5mm,可在清洗洁净后用107胶水泥浆进行嵌缝封闭;有空鼓现象的,按照空鼓的处理措施处理,将面层所有铲

21、除,找好坡度后重新施.面层。3. 6块材楼地面工程质量缺陷防止及治理措施3.1.1 地面空鼓产生原因:基层清理不洁净,浇水湿润局限性,垫层砂浆一次铺设太厚或砂浆过稀,块材未湿润或背面有浮灰影响粘结。防治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控制水泥浆结合层质量,不得有干灰层和积水坑,清理块材背面浮灰并用水湿润,铺贴后应进行养护,并严禁人员走动。治理措施:空鼓的板块地面将松动日勺块材搬起后,清理基层表面,再刷浆铺设,局部断裂的块材和边角损坏的块材应进行更换,大面积空鼓应全面返工。3.1.2 接缝高下不平,缝宽不匀产生原因:块材自身有厚薄不匀、窜角、翘曲等缺

22、陷,铺设前未严格挑选,楼层内个房间B标高线控制不一,导致不一样房间交接处高下差;成品保护不好,过早上人踩踏,导致接缝高下。防治措施:楼层内统一控制标高线,并在房间内弹出十字中心线,按照统一标高和十字中心线进行铺设,铺设过程中随时使用水平尺和直尺找水平和控制缝宽,块材质量问题事先进行挑选,并进行试排。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检,发现接缝高下不平,缝宽不匀现象时立即调整。3.6.3带地漏楼地面倒泛水产生原因:楼层内控制标高不精确,地漏安装过高,土建安装不协调,先做地面后做地漏,导致坡度坡向错误。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楼层内标高,楼地面施工时,以地漏为中心找好坡度,地漏安装宁低勿高,加强土建与安装

23、的配合。治理措施:发现带地漏楼地而倒泛水时,将面层所有铲除,按照坡度坡向重新施工面层,按照已经施工B地面标高、坡度、坡向安装地漏。3.6.4石材面花纹不顺,色泽不匀产生原因:施工前未进行试排、选材。治理措施:施工前进行试排、选材,编号后在铺贴。材料进场时发现石材面花纹不顺,色泽不匀,轻微的可挑选相似的施工在同一区域,严重时,退货处理。3.7屋面找平层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7.1表面起砂产生原因: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强度低、砂泥含量大或过细、砂浆稠度过大;表面压光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合适,表面脱水或表面被水冲刷脱皮。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掌握好表面压光时间;

24、压光次数不少于两遍;压光后,视气温状况进行养护;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搭接,未到达强度不得上人或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治理措施:表面起砂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用纯水泥浆罩面修补,大面积起砂,可在表面采用107胶水浆修补。3.7.2表面起鼓、开裂产生原因:材料质量差;保温层内含水量大,受热膨胀后导致找平层起鼓开裂;未设置分格缝,温度变形超过极限后开裂。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按规格设置分格缝,加强面层的养护,控制保温层内含水量。治理措施:表面出现起鼓、开裂时根据裂缝宽度较小B,清洗洁净后用107胶水泥浆进行嵌缝封闭,起鼓部分不大时铲除后进行修补,起鼓部分不大时,铲除后进行修补,用切割机切出分隔缝及排气

25、槽。3.7.4坡度错误、倒坡及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标高及坡度控制不精确;施工时未使用长刮尺刮平。防治措施:施工保温层时进行找坡;找平层施工时要控制厚度,以保证坡度对日勺;排水方向应朝向落水口位置。治理措施:坡度错误、倒坡应采用水泥砂浆重新找坡,表面平整度差的部位重新施工。3. 8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质防止及治理措施3.1.1 门窗框安装不牢固产生原因:预留门窗洞口尺寸过大,固定铁件数量局限性,锚固力不够;门窗框塞口不严或塞口材料收缩过大,框墙间松动。防治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碰撞导致松动;塞口的每边间隙不不小于20m11b塞口过大时应增长固定铁件。治理措施:对不牢固门窗框增长固定铁件;对塞口

26、部分重新处理。3.1.2 门窗框倾斜、扭曲或不垂直产生原因:安装时未进行兜方,对角线不一样样长;安装前未用线锤吊垂直;门窗框前后倾斜或扭曲。防治措施:安装前检查门窗框每个角的固定点与否牢固;安装门窗框时采用线锤吊线,安装完毕后复查;安装前检查窗框对角线长度,装后进行复查;注意做好成品保护,防止受碰撞变形。治理措施:倾斜、扭曲或不垂直门窗框应拆除部分铁件后进行调整,对的后再进行固定。3.1.3 门窗框、扇翘曲变形产生原因:运送或堆放时收力不匀,导致变形;成品保护不好,在窗框、扇上站人、搭架子。防治措施:安装门窗扇前,对对门窗框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成品保护。治理措施:根据翘曲变形门窗框、

27、扇严重程度轻微弯曲变形的,进行局部修整处理;严重弯曲的应报废处理。3.8.4窗边渗水产生原因:窗边密封胶不严密;密封胶质量差,老化失效;窗台倒坡。防治措施:塞口部位应留5-8mm凹槽满打密封胶;使用H密封胶质量应符合规定;对倒坡部分进行处理。治理措施:渗水窗边应清除已老化或不严密的密封胶,用符合质量规定的密封胶重新打胶。3.8.5门窗扇启动不灵活产生原因:推拉窗轨道、窗框、窗扇局部变形,导致间隙过小,启动阻力大;平开窗较链变形或上下不垂直。治理措施:控制框扇间间隙,有局部变形的应当进行调整。3.8.6门窗扇周围缝隙过大产生原因:门框加工质量差。治理措施:加强进场检查验收。缝隙过大对于严重时应作

28、退货处理,轻微的在局部增长密封条。3.9一般抹灰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9.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产生原因:基层清理不洁净或处理不妥;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差,使用不妥;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大;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治理措施:清除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污,预先堵严抹平墙面孔洞、线槽等缺陷;不一样基层材料钉挂钢丝网;抹灰前墙面应浇水;严格控制原材料及砂浆质量;局部抹灰较厚时,分若干次抹平,一次抹灰厚度控制在81OnInI范围内。对裂缝位置,用乳胶贴薄尼龙纱布修补,再刮腻子刷浆。3.9.2轻质隔墙抹灰空鼓、裂纹产生原因:施工操作不妥;板缝粘结砂浆挤压不严,不饱满;条板

29、上下端与楼层粘结不严;墙体整体性和刚度较差。防治措施:认真清理基层,并根据板材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保证条板上下端与楼层粘结密实;保证墙体B整体性与刚度。治理措施:对抹灰空鼓、裂纹B轻质隔墙进行局部修补。3.9.3抹灰面起泡、开花、有抹纹产生原因: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过早;底子灰过度干燥,罩面前未处理;石灰膏中具有杂质或未熟化完全。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根据不一样时罩面方式选择不一样的施工工艺。治理措施:对起泡、开花、有抹纹日勺抹灰面进行局部修补。3.9.4抹灰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产生原因:抹灰前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不认真。防治措施:房间按规矩找方,吊锤线做灰饼间距L52m;

30、冲筋宽度为IoCm左右,其厚度与灰饼相平;冲筋后注意控制抹灰时间,抹灰时随时检查角的方正。治理措施:对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的细部应进行修整。3.9.5雨水污染墙面产生原因:在窗台、雨蓬、阳台、压顶、突出腰线等部位没有做好流水坡度或未做滴水线槽。防治措施:排水坡和滴水线按规范和设计施工;窗框塞缝密实,内窗台抹灰高于外窗台,严防雨水渗漏。治理措施:对雨水污染的J墙面进行修补。3.9.6阳台、雨蓬、窗台等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产生原因:现浇混凝土和构件安装偏差大;施工时未拉水平线和垂直通线。防治措施:构造施工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拉通线;严格控制窗的安装质量;抹灰前应在阳台、阳台分户隔墙板

31、、雨蓬、柱垛、窗台等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拉通线找平找正,每步架贴灰饼,再进行抹灰。治理措施:对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的阳台、雨蓬、窗台等进行修整。3.10室内墙面乳胶漆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10.1腻子裂皮产生原因:腻子胶性局限性,稠度过大;灰尘、杂物未清理洁净;腻子一次刮太厚,干缩裂纹。防治措施:稠度适中;清理表面;分层刮抹,直至平整。治理措施:对墙而腻子裂皮的部位应将腻子铲除后重新分层抹灰。3.10.2起皮产生原因:基层有油污,浆膜附着不牢固;表层太厚,轻易起皮。防治措施:清理基层表面;控制涂刷厚度,控制油污质量。治理措施:对起皮的墙面将起皮部分先铲除后对症处理,再修补腻子、刷面

32、浆。3.10.3流坠产生原因:基层太潮湿或表面太光滑;漆膜过厚。防治措施:控制基层含水率;控制漆膜厚度。治理措施:有流坠B部位应将流坠部分用砂纸打磨后再刷面浆。3.10.4咬色产生原因:基层有污物未处理洁净;表面的钢筋铁件未处理未刷防锈漆、白乳漆隔断;局部反碱。防治措施:清理基层表面;对裸露的铁件进行处理,刷防锈漆和白乳漆隔断。治理措施:有咬色B部位应铲除面层后根据咬色原因修补腻子和面浆,必要时满刷一遍,以保证整个墙面色泽一致。3.11墙面块材饰面工程质量防止及治理措施3.ILl大理石、花岗石等块材墙面接缝不平产生原因:基层处理不妥;操作不妥,分次灌浆过高。治理措施:安装前检查基层垂直度状况,

33、偏差大的要进行修补和剔凿,基层面到石材面距离不不不小于5厘米,在预埋件上焊钢筋网片;安装前基层弹控制线:墙面弹中心线和水平线,地面弹墙边线;板材安装应使用铜丝绑扎在钢筋网片上;板材安装后应进行固定,并用石膏浆临时粘结固定,用1:2.5水泥砂浆分层灌注;对轻易产生接缝不平日勺块材墙面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自检,逐层检查,有问题及时返工处理。3.11.2大理石、花岗石等块材墙面纹理不顺色泽不均产生原因:对板材未进行严格挑选;安装前未进行试拼。治理措施:按照质量规定挑选板材,根据板材花纹进行试拼,并进行编号。3.IL3大理石、花岗石墙面空鼓脱落产生原因:背面灌缝不严密;使用铁丝栓挂石材,有水汽或其他腐蚀

34、介质进入,因锈蚀失去拉力。治理措施:压顶部位的防水严格处理,杜绝水汽侵入;背面灌缝必须饱满;使用铜丝作拉结点,每块板材不少于4个拉结点;对块材空鼓脱落的墙面视详细状况作所有拆除返工或局部修补处理。3. IL4外墙面砖空鼓脱落产生原因: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妥,粘结强度差;砂浆配合不原则,稠度控制不好;砖缝勾缝不严密,雨水渗透后受冻膨胀;在温度变化时,因热胀冷缩导致变形。治理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面砖使用前应清洗洁净,侵水饱和后表面晾干;砂浆配合比精确,年贴时砂浆要饱满;面砖粘贴要一次成活,尤其是砂浆收水后不得移动;大面积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全面检查

35、,确认没有质量缺陷时要认真勾缝进行封闭。对面破空鼓脱落的J墙面进行局部修补,状况严重B必须铲除重新施工。3.11. 5外墙面砖分格缝不均,墙面不平整产生原因:施工前未进行排砖分格;各部位放线、贴灰饼数量不够,控制点少;面砖质量差,规格尺寸偏差大,施工前未选砖;施工操作不妥,分格缝不均匀,墙面不平整。防治措施:施工前按照实际尺寸进行排砖,分格;控制面砖质量,施工前进行选彼,不一样规格的前用于不一样部位;基层用水泥砂浆挂糙后,制作灰饼,控制表面平整;施工前在基层上弹出分格线,粘贴时拉线进行控制。治理措施:对分格缝不均、不平整的墙面应进行局部切除修补处理,严重的作返工处理。3n.6外墙面破墙面污染产生原因:面砖保管不善;施工后水泥砂浆未及时清理;治理措施:用草绳或有色纸盒包装B面砖应防止雨淋受潮;施工后及时清理水泥砂浆及其他赃物;污染B外墙面砖墙应进行清洗,必要时使用10%稀盐酸进行清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