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674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案例《山区26县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以x学院为例》20221022(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申报表案例名称XXXX学院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一以XXXXXXXXXX学院为例所属单位xxxxxxxx学校XXX一、案例背景(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缘由,计划破解的问题,预期达到的目的等,1000字)(一)建设项目的缘由:共同富裕视域下,山区县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山区县作为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起步慢,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完善,行业龙头企业缺乏。随着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县一策政策实施为山区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历史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作用,为山区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本地人才支撑

2、。作为山区26县代表,江山市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2+3”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建设时尚门业智能家居、智慧能源装备两大重点产业链集群。作为江山地方支柱性产业,门业(家居)产业却面临人才“高端缺失、低端流失”双重挑战(表1)。当前,江山市木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木门制造向智能门业家居、全屋定制方向急速发展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大量人才缺口。据统计,在全市86家门业规上企业中,有专门设计师的企业不足18家,一名成熟的本土设计师的月工资可达到1-3万元。设计作为产品发展的源动力,在江山市门业(家居)产业实现品牌化提升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表1江山市门业(家居)产业现状(二)计划破解的问题:职教改革对高质量人

3、才培养的要求与产业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与产业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区域产业发展,无法适应行业新技术新场景应用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脱节;专业课程弱化技能,素养教育缺失;校企合作机制不畅,产教分离,尚未形成双元”育人的良好局面。在XXX背景下,随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优化,XXXX作为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定位更加明确,XX学校“就业+升学”双通道正式打通,构建区域中高一体,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成为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三)预期达到的目的:建设产业学院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培养复合型门业(家居)人才为培养与山区县

4、特色产业集群相匹配的适用性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破除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升级瓶颈,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作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作用,通过创新产业学院运行机制,重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围绕产业链,以人才培育为核心,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专业与产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教材与实践融通,教学与生产融通的人才培养链,将有效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培养复合型人才。二、主要做法(案例的主体部分,包括举措与保障,1200字)衢州第二中专创新“一体两翼三中心”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图1),以打造“五维联动、五链贯通”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与特色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专业群建设;构建“中高一体、学岗融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两翼三中心

5、”服务平台,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培养适应性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图1:“一体两翼三中心”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一)打造“五维联动、五链贯通XXXXXXX学院作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载体,明确政府、高校、中职、企业、协会职能要求,形成“决策-引领-协同-推进融合”五维联动运行模式(图2);搭建“专业产业链”,围绕时尚门业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建立家具设计与制作、机械加工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专业链。图2:“五链贯通”产业学院组织模式岗位导向搭建“课程-岗位链”,对标岗位标准,制定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构建符合行业标准

6、兼具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搭建“课堂-车间链”,将真实企业实践案例汇编成活页式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车间课堂化、课堂车间化”;双师协同搭建“教师-技师链”,以产教融合创新团队为纽带,建立“高校专家+企业技能大师+中职专业教师结对培养体系;理实一体搭建“学习实习链”,形成认识实习、轮岗实习、岗位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习体系。(一)构建“中高一体、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区域产业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一体设计、学岗融通、中高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与XXXXXX学院开展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将考核性的“应试”技能要求转变为岗位导向,重视技能实操。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形成兼顾行业标准与岗位

7、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集思政教育、素养培育、技能培养一体的课程模式;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文化基础一体的评价体系(图3)。突出学岗融通,以产品链设计课程链,以岗位链设计教学链。图3: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三维一体”评价体系如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围绕整体家居设计岗位分解为设计表达、创意思维、设备操作、协作沟通的岗位核心能力,生成设计思维、构成基础、销售等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驱动”“实操技能”核心素养,形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XX向善又务实求真的设计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图4)。图4: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三)学研一体,打造“两翼三中心”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一体化”教师实践

8、流动站,流动站集企业实践、技术服务、学生实习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校企教师协同研训;以师徒结对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培训中心”“创新中心”“人才中心,三中心服务平台,以“培训中心”推进“素质提升”,开展员工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复训、技能提升;以“创新中心”推进“数智提升”,助推门业(家居)企业“轻量化质改”工程实施;以“人才中心”打通人才流通渠道,促进校企人才、资源的互联互通,助推门业(家居)产业转型升级(图5)。图5:“两翼三中心”服务平台三、改革成效(包括实践成效、创新点和推广应用情况等,100O字)(一)创新点1 .理念创新依据利益

9、相关者理论,以“五维联动、五链贯通”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凝聚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五方力量,遵循共建育人平台、共享职教资源、共育产业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政校企协”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育人。2 .机制创新创新“一体两翼三中心产教融合机制,完善了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打通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纵向融通、横向贯通的通道,彰显了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促进了校企紧密合作,符合山区县特色产业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效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成效。3.模式创新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中高一体、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技能与岗位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

10、现学生价值塑造、素养培育与技能训练一体培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岗位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的无缝衔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实践成效1.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或1+X证书取得率达100%,技能大赛获省级1银5铜,市级8金7银18铜,成绩领跑衢州;毕业学生就业率98.8%,区域内就业率85.8虬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9%,毕业生满意度97.6机2.内涵发展,品牌提升。近两年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多彩课堂”获省2金3银1铜;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申请专利6项

11、,转让专利1项,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50万元以上;学校机电智造公共实训基地获评“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xx学校技能教学“一卡三师六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学徒制案例获省学徒制典型案例。3 .示范引领,辐射广泛。xxxxxxxxxxx公司等4家合作企业获省产教融合型企业;XXXXXXXXX公司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改革现场会交流与学校合作经验,受到副省长XXX肯定。教师实践流动站做法在浙江教育报刊登,教育之江专题报道学校教师企业实践事迹,凝心聚力谋发展,产教融合育匠才典型做法在XXXXX刊登。(三)推广应用学校充分发挥XXXXXXXXXX学

12、院建设成功经验,已与市内20余家门业(家居)规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XXXXXXXXXX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5个,开发活页式教材5部,共建企业课程6门,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3个,实践做法在浙江教育报、XXXXX等媒体报道,受到省内外XX学校的借鉴与学习。四、反思建议(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800字)(一)存在的不足随着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是一项永恒的课题CXX第二中专以“一体两翼三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而“五维联动、五链贯通”X

13、X学院XX与“中高一体、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为以山区县特色产业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高质量育人提供了可供推广的实践路径。但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岗位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方面需与产业情况、用人要求相吻合,做到项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调整,这样才有利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改进的方向1.建立标准动态调整体系。紧密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紧跟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发展步伐,建立标准动态调整体系,根据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动态调整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动态调整课程培养标准;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评价标准。4 .完善中高企合作机制。在推进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养标准体系,完善行业技能大师、高校专家、中职教师的互聘交流机制与薪酬匹配制度,建立政校行企多元利益主动参与共生合作的机制,明确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真正形成互融共生的“命运共同体”。5 .吸纳行业最先进知识。紧跟行业最前沿的发展步伐,跳出区域产业发展局限,广泛借鉴并吸纳国内外行业最先进专业知识,建立跨区域交流机制与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提升交流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