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笔记归纳5篇(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政策笔记归纳5篇(完整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政策笔记归纳5篇(完整版)农业政策笔记归纳(一)一: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问题的分析置于政治研究领域,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策决策问题消费者剩余: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他实际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他愿意付出的价格之差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经济剩余: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产生原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自然垄断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调节具有盲目性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
2、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等。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农业政策资源:农业政策执行主体既定的增测决定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等同于政策执行的条件农村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工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和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是否有价值或价值的程度如何。农业政策调整: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补充、修正
3、或终止的动态过程农业结构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狭义指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构成及其所占比例,种养业中各种产品的构成及比例以及每一个品种中的品质构成及比例。广义指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农业的区域布局,农业中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构成及比例。农业结构政策: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用以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内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构成及其比例的手段及措施。农业部门结构: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内农业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与所占比重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
4、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农村就业政策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制度,从农村劳动力供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出发,专门做出的一系列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指导、管理和规范的制度、法规和具体措施。农业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保证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规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和农业技术推广两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农业财政政策:为实现农业的发展目
5、标而调整农业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农业财政政策包括农业税收政策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拨款和投资政策,狭义的指财政对农业的拨款和投资政策。农业投资:投资主体为获得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资源,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形成农业资产或资本的经济活动过程农业金融政策,是指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控制、调节农业经济活动所遵循的准则和方略。农业投入机制广义,指农业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即由市场对土地、资金、劳动、技术的配置起基础作用。政府通过完备的经济法规和政策,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并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运行实行
6、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农业资源的有效投入和正常运作。狭义,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不同投入主体通过筹集和运用资金,并供给农业生产所需投入的运作机制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农村人口政策: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在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扶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二:填空1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起点)、政策目标(终点)、政策手段2、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在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周
7、期性长、外部环境影响大3、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福利经济学的最大缺陷在于个人效用是可以比较的4、农业政策分析的内容: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可行性分析5、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社会调查法、历史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社会试验法、群众路线法三:简答1、政策是指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科学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经济理论家提出,要把经济政策作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1980年出现“经济政策论”,最早提出“政策科学”的是美国的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的拉斯韦尔和勒恩合著的政策科学:近年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研究是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2、农业(政策)的作用:为社会
8、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外汇;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质一样、共同的价值取向、都为社会服务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法规是政策的体现;法规对政策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法规是明确的社会规范区别:政策(行政)与法规(立法)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政策(宣传教育)与法规(司法强制力)的实施方式不同,政策的约束力不如法规;政策(文件)与法规(宪法法律)的表现方式不同法规相对稳定,政策比较灵活3、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
9、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种产品都是相同的(生产效率条件);任何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与他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里相等(产品效率条件)4、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病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内涵: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能够被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必须依赖与政府加以解决。特征:农业政策具有相互依赖性;农业政策具有客观性;农业政策具有人为性;农业政策具有动态性;农业政策具有历史性5、农业
10、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目标包括: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产品安全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或稳定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农村环境。特点:农业政策目标的具体性;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农业政策目标的规范性;农业政策目标的协调性;农业政策目标的层次性中国农业政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美国农业政策目标: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或稳定农农场主收入;增进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欧共体农业政策目标: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农业
11、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食品安全供应;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6、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法制手段6、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边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7、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首先,明确指导思想。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中心、结合客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其次,制定执行计划,留有余地,制定短、中、长三种计划。然后,进行政策试验,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最后,通过专门机构、上下级间、同级间、群众监督、社会舆论来加强执行
12、督察。8、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有: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包括考察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农业政策实施评估,包括实施过程行为评估、政策运行的信息收集及处理,政策实施前景的预测。农业政策结果评估,包括农业政策效果评估和农业政策效率评估两方面。9、农业政策评估的作用有:合理配置农业政策资源的必要前提;决定农业政策调整和变更的必要依据;是实施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10、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时效性;区域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11制定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方向性;准确性12、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生产力标准;农业政策效率标准;社会福利
13、标准13、农业政策评估方法:(一)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方法:试算分析法(二)执行的评估方法:直接观察法;资料分析法;访问调查法14、农业政策调整内容:农业政策目标调整;农业政策方案调整;农业政策执行测试调整;农业政策主体和作用对象调整15、政府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发挥本国优势,参与世界农业分工协作,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业利益是政府宏观农业结构政策的基本目标;要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要追求区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作,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要落后区域农业紧急的增长和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别;要不断促进各区域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变化16、家庭
14、承包经营制利弊:我国农业组织政策演变:分田到户一互助组织一初级社一高级社一人民公社一家庭承包。优点: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突破了统购统分统通;突破单一所有制;统分结合;农民收入增加;建立农产品市场。缺点:“小而全”批量小,专业化低,成本高,竞争力弱;大量农户进入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生产具有盲目性;规模小,生产力低;不能使用新技术,新农技17、农业土地政策目标:提高利用率;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18、我过土地的使用政策:是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方式等的规定19、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包括:占有权、开发权、收益权、买卖权、继承权20、我过土地税收政策:土地的产权税、空地税、耕地占用税、
15、土地特别税、土地增值税21、我国土地使用政策的创新与启示:创新:家庭承包;集体经营;“两田制1”;“四荒地”拍卖;土地的股份合作;经营规模。启示: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加农民收益作为土地制度的根本点;必须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土地政策工作22、扩大农村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23、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2)农业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政策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24、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主要内
16、容:分两方面: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农业科技机构和服务体系和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包括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和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组织领导。25、简述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思路:(1)深刻拓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优化农业推广运行机制,增强农业推广工作能力。26、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内涵发生的变化:从物化技术的推广向同时重视农民智力开发和信息咨询服务角度拓展;科技推广从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推广机构向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科院系、群众性科技组织拓展;农业科
17、技推广机制从产前科技推广向一体化、全方位、大范围、多投入机制模式转变。27、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概念: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价格政策和市场结构政策价格政策是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者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28、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1.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2.稳定或维持生产者价格,保证农民收入;3.稳定或降低消费者的食品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4.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
18、;5.增加农产品出口,缓解外汇供给不足6.通过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工业化29、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1.国内价格政策手段(价格措施、补贴措施、数量管理)2.对外贸易政策手段:出口鼓励措施、进口限制措、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措施、其它措施3市场结构政策手段:市场管制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措施、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等30、补贴措施:1.对农用工业品的补贴2.对食品消费的补贴3.对生产者的补贴31、生产补贴:1)直接补贴:差价补贴、休耕补贴、税收减免、低利贷款及拨款等形式2)间接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收购和区域支持。32、数量管理: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2.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3
19、.对消费量的限制33、出口鼓励政策:1.出口补贴2.生产补贴34、出口补贴:一种最常见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以消除国内产品过剩或者换取外汇。35、进口配额: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生产。36、市场管制措施:1.垄断措施2.反垄断措施37、农业政策目标:促进农业发展;调节农业产业结构;调节农业收入分配;调节农产品流通;调节农民消费;调节工农关系、城乡关系38、农业金融政策目标:支持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收购;扶贫开发;发展农用工业;支持乡镇企业;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执行国家宏观货币政策3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
20、持续性;社会的.四:作图1、农业政策执行模型(作图):L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2.浴盆模型3.互动模型4.循环模型2、价格管制:1.限价政策2.支持价格政策3.双重价格政策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二)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特点:阶级性。正误性。时效性。表述性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
21、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理论3.组织行为理论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五、精英模型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4、巩固
22、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美国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入(农产品补贴)、3、增进社会福利、4、农村发展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法制手段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执行模型:L史密斯的政策执行
23、过程模型2.浴盆模型3.互动模型4.循环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浴盆模型: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其失效可分为三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互动模型: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循环模型:执行过程包括三个不同阶段:1、纲领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1.农业政策方案评估2.农业政策执行评
24、估3.农业政策效果评估(1)农业政策影响评估(2)农业政策效率评估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农业结构政策的具体目标:L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实现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2)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经营规模: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环境下,为获得最佳的产出规模而尽可能投入适量的生产要素,并使诸生产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以获取经济效益,国家应在兼顾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综合效益。
25、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政策建议:1、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加强和鼓励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3、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4、在资金上给农业以支持5、加快和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土地所有政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或政府就土地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原则及规范,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不同社会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原则及其形式。农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内涵:要保隙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使农民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性质:权利义务的法定性权利义务确立的民主议定性权利义务关系的非对称性农业土
26、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内容:1.自益权2.共益权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2)农业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政策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措施:1、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概念: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价格政策和市场结构政策价格政策是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者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
27、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1.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2.稳定或维持生产者价格,保证农民收入;3.稳定或降低消费者的食品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4.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5 .增加农产品出口,缓解外汇供给不足6.通过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工业化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1.国内价格政策手段(价格措施补贴措施数量管理)6 .对外贸易政策手段:出口鼓励措施进口限制措施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措施其它措施3市场结构政策手段:市场管制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措施、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等价格管制:1.限价政策2.支持价格政策3.双重
28、价格政策限价政策(最高限价):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制定一个最高价格,这一最高价格是能合法地向生产者提供的最高价格。(经济效益P173)支持价格政策(最低限价):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之下。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这种收购称为干预性收购。补贴措施:1.对农用工业品的补贴2.对食品消费的补贴3.对生产者的补生产补贴:1)直接补贴:差价补贴、休耕补贴、税收减免、低利贷款及拨款等形式2)
29、间接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收购和区域支持。数量管理: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2.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3.对消费量的限制出口鼓励政策:1.出口补贴2.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一种最常见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以消除国内产品过剩或者换取外汇。进口配额: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生产。市场管制措施:L垄断措施2.反垄断措施农业财政政策:为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而调整农业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农业金融政策的政策手段:L农业信贷规模政策2.农业信贷结构政策3.农业信贷优惠政策题型分析一、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30、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2、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3、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4、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农业政策手段有:借个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一个政党或政府为实现农业政策所追求的若干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5、人力资源:是人类自身的社会生产所提供的作为经济资源的劳动力,或者说,它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6、贫困: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
31、上的贫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状态。广义贫困则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该享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7、价格政策: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8、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9、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衡量、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
32、策是否具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11、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12、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13、支持价格政策:当某种产品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采取干预市场价格,对价格水平予以
33、支持的举措。14、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二、简答(一)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a、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c、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d、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持续农业发展政策的内容:1、因地制宜,分类知道,保护农地资源。2、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并以资源优势为为基础实行农业生产主导功能分区,保证粮棉油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3、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增加科技投入,充实科技队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强化农业科技研究,发展高科技农业,实行科技开发,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向科技型、
34、市场型、外向型发展,成为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柱。4、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二、三产业,形成支柱农业和反哺农业的投入、科技、服务等机制,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环境,为加快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三)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1、经济可持续性。指在经济上可以利用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2、生产可持续性。指高产水平的长期维持着眼于未来生产率和产量。3、生态可持续性。指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4、社会可持续性。它是指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持续不断提供充足而优质的粮食等农产品,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主要目(四)政策
35、多变的对策所谓政策多变,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不能针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政策,政策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过渡,因此,造成政策的一种频繁变动,或剧烈变动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应当加强政策目标的稳定性,有必要对有些政策采取加强稳定性的专门的具体措施,要处理好政策的灵活性与政策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五)农业政策干预手段1、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1)市场敢于类手段。这来手段可以细分为限制农产品供应和刺激农产品需求增加的政策手段措施。(2)补贴制度。主要补贴形式有三种:a、对生产者的价格补贴制度;b、对耕种面积和饲养的牲畜数量的补贴;c、对农场和农场主的补贴2、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
36、段。这主要侧重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农业结构政策手段一方面的内容,政府所承担的在农业科研、推广、教育方面所从事的活动就是其具体体现。(六)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1、明确指导思想。农业政策执行活动的指导思想必须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中心,反映客观规律和现实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政策方案。2、制定执行计划。一方面要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考虑时间问题,根据农业政策方案要i额和政策执行的客观条件,将计划分成短期、中期、长期计划,以利于分阶段执行。3、进行政策实验。研究和探讨政策执行的方法、步骤,从而推进测实施的重要手段。4、组织实施。农业政策的具体执行需要组织机构对政
37、策贯彻与推行。5、开展农业政策宣传。让所有有关的人都了解农业政策,加深人民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实施。6、农业政策执行的督察。这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终结环节,也是提高政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七)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1、建立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是将建设要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给予崇恩重视。2、因势利导,引导农民从事农村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3、继续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着力引导乡镇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产品4、把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序,进行农业深度开发,形成产业化经营,扩大
38、农业内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容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后进入的领域应该是以农村产业资源占优势的产业门类为主。5、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结合村镇规划,大力发展鲜橙汁建设,鼓励农民把小飞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八)可持续农业发展所遵循的四大原则四大原则:概括地讲,就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四个方面。整体性原则。整体是指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协调性原则。协调讲生物进化与生态演替的总趋势。循环性原则,循环是生态系统最本质的功能,是在有限的资源空间条件下生命发展的必由之路。再生性原则。再生是生命与资源的增殖与更新,是新陈代谢、周而复始的再生产过程。(九)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农业政策
39、方案的优劣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农业政策的执行活动基本上是根据方案本身规定的内容来进行的,所以农业政策方窠本身的质量是制约其执行的重要因素。a、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农业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和政策所要解决的农业政策问题和性质密切相关。b、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农业政策的正确与否是衡量政策执行好坏的标准。C、农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农业政策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理论可以说明农业政策问题与政策方案之间的逻辑关系。d、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农业政策规划的科学性越强,执行的可行性和政策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高。2、农业政策资源对政策执行的影响。a、资金资源。要执行农业政策就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资源。b、
40、物资资源。执行农业政策需要一定的物资资源,这是农业政策比较特殊的地方。C、人力资源。农业政策需要由人来执行,没有人就不会产生农业政策,人力是执行农业政策的源动力。d、信息资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不仅是农业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农业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之一。F、权威资源。权威资源是农业政策执行活动的一种特殊资源。3、农业政策执行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A、政治环境。国内政治环境的安定与否是刃虎农业政策顺利执行想基本前提。B、经济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策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它的执行同样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C、社会心里环境。社会心里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力量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
41、影响力。4、农业政策执行机构与人员的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A、农业政策的执行机构。在任何政治体系中,农业政策的执行机构都是经政府的组织机构进行的。因此,政府组织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如何,是影响农业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B、农业政策的执行人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行为意向、政策水平及其对农业政策的态度等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农业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5、农业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A、农业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B、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多少。农业政策所涉及到的人员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政策执行活动的复杂程度(十)农业政策调整与农业政策失效之间的关系浴盆模型及其启示: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政策执行的失效模式
42、:首先,执行初期遭遇传统抵制而造成的“早期失效”;其次,执行中期一切进入正规时不常出现的“偶然失效”;最后,执行末期由原有客观条件变化导致的“耗损失效”。启示:浴盆模型提醒人民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注重于失效质的分析,切记轻易地改变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延长这一时期。在耗损失效阶段,要抓紧做好政策创新,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代原来已经失效的政策。(十一)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什么三、论述题(一)我国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这涉及农业内部由种植业向林、牧、渔业的转移和由农业向二、三
43、产业的转移2、农业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政策。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地区间经济差异明显,不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成为农村中的相对廉价劳动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向主要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向东部的发达地区转移,从一个区域内的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二)我国目前的粮食政策1、直接补贴政策2、最低收购价格政策3、良种补贴政策4、农业公共投资政策(科技、基础设施、教育)(三)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1、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
44、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2、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3、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1、来自国内的潜在危机:A、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b、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粮食安全存在隐忧;c、耕地面积减少的挑战;d、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e、单产提高障碍的挑战;3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2、面临困际社会的
45、挑战:a、全球粮食供求偏紧;b、跨国资本大举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政策学思考题(三)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 .农业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2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二、简答题:1 .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
46、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三、论述题: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
47、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1 .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2 .政策手段: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3 .政策对象:政策对象是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二、简答题:1 .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
48、鲜明的政治性;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2 .简述政策的基本要素。政策的结构性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以及目标实现手段三方面。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名词解释:1 .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2 .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等。二、简答题:1 .什么是农业政策问题?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制定农业政策就是发现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但只有那些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的重大问题和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问题才能构成农业政策问题。它有以下特征: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动态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