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质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8961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前质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前质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前质控.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实际上,造成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不都是检验这一环节的原因。据统计,临床检验结果不准确有50%以上是与送检标本不合格有关。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医生开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检测及测定后的结果计算、填写、分发到临床医生的解释等全过程。检验结果常受病人(如饮食、活动和药物)、医师、护士(如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和病人体位)等诸多条件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检验科为了提高检验质量,不断更新和使用精密的仪器、标准的方法、合格的试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但有些临床医生单纯一味地追求检验结果,却忽视了病人准备、

2、标本留取、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环节对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以下几点供大家参阅:一、标本的采集;1.检验申请单填写完整。应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室、症状、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楚,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分析。同时,临床医生在开检验单前,应考虑临床的参考意义、选择的项目和标本采集的时间是否恰当。2 .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在患者采集标本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的饮食情况、生理情况、病例变化等有详细的了解,如有些检验项目采集前必须空腹。同时,要准确记录采集时间,以减少体内各项指标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如血液中激素含量和昼夜有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

3、峰在清晨。3 .采集血液标本要迅速。止血带的使用不宜过长,时间长会引起血氧过少和酸中毒等,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医务人员在采集前要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采集前几小时患者禁止喝咖啡或浓茶饮料、禁止喝酒。4 .注意检测项目所需的附加信息。如内生肌酊清除率应附加24h尿量、身高、体重、孕周、出生日前等信息。二、标本的接收、运输和处理1 .检验人员在收取标本前,应建立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对不合格的标本严格拒收,并注明原因。同时严格执行查收制度,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必须保持一致,绝不可弄混。在接收标本的同时也应注意各种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送检是溶血、脂血等,应在标本上注明,以供实验室人员参考。如需

4、冷冻的标本送检,没达到冷冻要求时也应在申请单或者血标本上注明,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避免标本溶血。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血液细胞内的成分对检验方法的影响、血红蛋白的颜色对仪器构成光学影响等。当实验室发现溶血标本时应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告知该患者需重新采血。若不能重新采血,检验报告中应注明标本溶血等字样,以供医生参考。3 .标本应尽快处理和检测。检验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测定的标本应妥善贮存,分清哪些项目需冷藏,哪些项目不适合冷藏,冷藏不能超过多少时间等。对于样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来说,将标本的贮存规范化、制度化很有必要。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重视标本的质量。优质的血液标本是获得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前提。标本不优质,即使检验仪器再先进也得不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因此,必须做好全面质量控制,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这一点对提高标本质量、正确评价检验结果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从取得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到标本处理,70%以上的误差发生在标本检测前,所以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时整个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